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信息技术对新闻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新闻编辑力的内涵
作为编辑工作者的一种业务素质,编辑力也是衡量编辑工作者能力高低的标尺。从宏观的角度看,新闻编辑力主要表现在:发现力,即发现新闻的能力;选择力,即对新闻主次轻重的辨识能力;表现力,即对新闻的内容和形态的呈现能力;整合力,即对各新闻要素及社会关系的调配和利用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编辑力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一定丰富。从纵深来看,发现力和表现力都在技术发展的促动下呈现出繁荣多彩的面貌,而选择力和整合力则在技术发展的冲击下日渐艰难。从横向来看,在新闻编辑力原有的四大衡量标尺的基础上,在新媒体时代,要检验编辑的工作能力,还要再加上一个新的衡量标准,即解析力。二、信息技术发展给新闻编辑力带来的发展与挑战互联网问世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报文分组交换技术、TCP/IP技术、Web技术等共同组成了互联网络的基础,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则拉开了新闻传播业革命的帷幕。
1.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新闻编辑的发现力
发现力是指编辑工作者发现高质量新闻的能力,根据记者中心制和编辑中心制中编辑的不同地位,编辑发现能力的实现途径是不一样的。在记者中心制的背景下,新闻生产的一般程序是记者通过广交朋友、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圈子来采写新闻,而编辑则要在记者采写的新闻中进行发现和选择,然后再呈现在受众的面前。因此,编辑发现能力的实现一方面依赖于记者采写新闻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依赖于编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编辑中心制的背景下,新闻生产的一般程序是先由编辑发现新闻热点并作出新闻策划,再由记者按照编辑的版面和选题要求去采写新闻,交编辑进行筛选和把关,最后呈现在受众面前。因此,编辑发现能力的实现既要依赖记者的采写、自身发现高质量稿件的能力,也要依赖于编辑对记者新闻采写的指导。网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在给传统媒体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使传统媒体开始检视记者中心制的不足,更为编辑负责制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编辑中心制的范畴内,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编辑快速准确捕捉到新闻热点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这主要体现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为新闻编辑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来源。首先,政府网站、商业性门户网站等每天都会更新大量的新闻信息,而超链接的出现更是为这些新闻信息的纵深报道提供了可能性,因此,编辑不但可以从中选择信息,还可以通过观察挖掘新闻背后的信息。其次,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为编辑获取新闻信息提供了崭新的渠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微传播为代表的个人门户逐渐成为新闻热点的来源地,因此,编辑可以通过对社会化媒体的关注来实现对新闻热点的捕捉。
2.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新闻编辑的表现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编辑的表现能力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持,在报纸媒体中,有不断发展着的数字编排技术;在广播媒体中,有日渐更新的数字音频技术;在电视媒体中,有日新月异的视频剪辑技术;在网络媒体中,有综合了三大媒体的数字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都为新闻的多样呈现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尤其是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在这两种媒体中,同一则新闻可以通过音视频、传统的文字图片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超链接的方式进行纵深性的新闻专题性报道,这不仅克服了报纸媒体的版面限制和广播电视媒体的时间限制,还可以为受众进行新闻选择提供标题性的指引。就表现途径而言,除了四大媒体之外,手机媒体已成为新闻信息的接收终端之一。有学者认为,手机媒体对互联网、电视的突破和补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是媒介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手机媒体信息终端的出现,为用户浏览新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编辑视线新闻呈现提供了又一条途径。对手机媒体进行信息服务,编辑首先要将受众观念转换为用户观念,其次要根据手机的屏幕大小、信息量的容纳等现实条件来进行稿件的搭配和信息的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增强新闻编辑的表现能力。
二、技术发展给新闻编辑力带来的挑战
选择力是编辑对信息进行筛选使其变成讯息的一种能力,不仅体现了编辑业务素质的水平,也是新闻生产环节的重要一环。信息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信息爆炸和过剩,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网络的信息遭受了来自真实性和非理性的挑战,也对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产生了挑战。信息的真实性成为自媒体时代的一大危害。在网络时代日益强化的“快餐式”传播取向之下,异军突起的微博客正好迎合了这一时代特性,以其便捷、开放的方式,赢得了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微博客的低门槛准入机制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碎片化的信息,这无疑弱化了把关人的作用,因此,那些进入到微博平台的新闻信息,在没有经过把关人把关的情况下,真实性就较难得到保障。久而久之,微博便成为新闻炒作和谣言、流言滋生的温床。信息的非理性也成为自媒体时代的另一大危害。微博是一个开放性的操作平台,每个人都可以随意的新闻和信息,并稍带评论,但由于每个用户的价值观念、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每个用户的新闻信息和评论信息的价值和深浅度也各不相同。因此,编辑从微博中获取信息和新闻点的难度也有所提升。
结合上文所提到的编辑力的三种衡量标准,笔者认为整合力是最能衡量编辑业务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标准,也是体现新闻编辑力的一种较高的标准。对此,笔者想从内容资源整合的角度对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编辑力的实现进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新闻编辑的整合力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信息内容的整合上。进入新媒体时代,编辑的角色职能已经由新闻信息的编制者向信息服务的提供者转化,在网络媒体中,编辑的角色也不再由复制、粘贴、整合所独占,取而代之的是以服务为标志的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如全能型的信息服务者、针对型的信息服务者、受众型的信息服务者以及整合型的信息服务者。其中,全能型的信息服务指的是新闻编辑要在熟悉不同媒介形态的传播特性和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对该信息适合哪种媒介形态进行权衡的服务。针对型的信息服务是指编辑工作者通过转变受众理念,代之以用户理念,不断重视和嵌入社会化媒体的用户体验理念,将用户真正纳入新闻传播和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去的一种服务。受众型的信息服务是指编辑在受众观念变化的基础上,转换自身思维方式,将“受众需要什么,传播者为其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的理念纳入编辑过程的一种服务方式。整合型的信息服务是指编辑在阅读大量的信息之后,对同类新闻或者同一新闻的不同声音进行整合报道,并辅以评论的一种服务方式。以上四种信息提供的方式决定了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下,新闻编辑的整合力在内容整合层面上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三、信息技术发展催生出新闻编辑的解析力
从传统意义上看,新闻编辑力的组成主要由以上的四种形式,但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会化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竞相绽放的当下,新闻编辑力的组成形式又多了一种,即解析力。笔者认为,解析力是指编辑在新闻信息整合基础上的多层次、专业化和思想性的解析的能力。首先,是多层次的新闻解析。对于一个新闻点而言,对其全面的报道主要包含如下几个过程,即背景分析、事件介绍和事件评论。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鉴于时效性和版面的限制,除了专题性的新闻报道之外,新闻报道往往只包含有事件介绍这一个部分,但鉴于受众需求的存在,编辑在选择整合新闻的同时,会根据新闻的报道需要,来提供该事件背景分析的部分,或是事件评论的部分。其次,是专业化和思想性的新闻解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同媒体的新闻需求,新闻编辑的功能已经从只做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加工,逐渐向参与新闻信息的再制作与再补充转化。通过对新闻信息的再加工,编辑将记者采访的素材以及自身搜集到的素材进行更为精良化和分众化的专业性解析。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难题,也缓解了自媒体受众评论的碎片化和无序性的状况。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也为我国新闻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从新闻编辑力的组成形式来看,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促动了编辑的发现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也给编辑的选择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培养带来了挑战。然而,从总体上看,促动是新闻编辑力提高的表层推动力,而挑战更是新闻编辑力提高的深层推动力。
作者:李玉恒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