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中教师和学生的转变

1、教师职能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即老师讲学生写,这便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枯燥乏味。对于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起着消极的影响。然而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之中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这样的状况。老师职能从直接的“主导者”变为间接的“引导者”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整个课堂便显得更加“春意黯然”。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职能的转变即教师变为一名“服务者”便是一个很大的特色。

2、教师的学习态度的转变

众所周知“教学”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教”的师生的互动,也体现在“学”的过程中。教育的信息化更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应的提高。达到“信息化教学迁移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信息能力。”与此同时,教育的信息化也提供了更丰富的数字资源提供给教师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于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批准立项的,中国最大规模的远程教育机构——中央电大实施“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工程”建设。这些资源的提供主要是为了促成让教师能够终生学习的观念的形成。当然教师的学习的态度的转变不仅仅是包括终生学习的意识,还包括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等。

3、学生的职能的转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他把1到15岁的学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前运算思维阶段(2—7),具体运算思维(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此时的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不断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图像,声音,影视资料等,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作为接受的主体,要求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并通过信息技术等方式最后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这并不是形式的改变,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新的思维方式。

二、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及信息技术结合的优势

语文学科不同与其他的学科,语文学科更具有综合性,不能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特别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对于小学生是十分抽象的,如何解释便是成为了一个难题。可以说让学生明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便是身临其境,这也符合情景教学理论的要求。可我们知道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应的条件的限制,情景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解决这个问题,尽可能的创作相应的情景。笔者将通过苏教版的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秦兵马俑》和《音乐之都维也纳》试作简略分析。在《秦兵马俑》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一段小的视频来介绍秦朝和秦兵马俑的。这便打破现代与秦朝这个古代遥远的距离进而更容易的学习。对于《音乐之都维也纳》我们也可以采用相似的办法,在介绍维也纳时可以对应的匹配上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的现状

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有及其强大的信息功能,集动画、声音、图像、影视资料等于一身。教师可以很方便的来查找资料进行备课从而更好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因此这也是信息技术被普遍采用的原因之一。然而在这其中也存在的不少的文体。例如⑴课件的单调性。多数教师的课件多以静态和文字为主,较少的运用动态,这无疑很容易陷入传统教学的困境。课件也无法适应全体学生,毕竟学生有所差异。忽视教师的作用。多数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尤其在授课中运用的多媒体技术。过分的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自身的隐退到教学之外。课堂的真正的主人还是属于师生。教师可以在授课时通过体态语言和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进行相对应的调整。这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取代的。对学生的阅读的限制,我们知道多媒体技术更注重学生在动态环境中提取有效的相关信息,而对于传统的静态阅读是有所忽视的这种情况多数老师并未引起重视,长此以往反而适得其反。这也是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的。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给予我们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手段,对教师和学生的转变具有推波助澜的功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待解决。

作者:魏薪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