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育整合实践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认知的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对于音乐的学习,小学生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学生通过眼睛和耳朵来获取音乐信息,并将其传输进大脑中;二是学生对所接收到的音乐信息,通过大脑进行整理、加工、分析,以形成音乐学习经验;三是对已经形成的音乐学习经验,学生通过大脑对其实行转换,进而以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在对小学音乐教学以及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当中,通过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利用,我们可以将画面和声音的播放进行同步,以增强学生对小学音乐课程学习的兴趣,虽说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多方面,但其中最为主要的来源是事物新奇、具体的形象与其它事物相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达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目的,我们更应该通过各种教学因素的利用来为小学音乐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不同的音乐作品其中所包含的作者信息、音乐结构、体裁等各不相同,对于这些音乐知识只凭借音乐教师单纯的讲解是十分枯燥、空洞和片面的,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勇于大胆尝试,将音乐教学相关知识制成融合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音乐教学软件。例如,在学习著名曲目《四小天鹅》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来编制出图文并茂的教学软件,用以在音乐教学中来进行展示,达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加深理解。学生对于教学信息的接受规律是由具体至抽象、由浅至深的。而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特殊的抽象艺术形式,它是作曲家根据其自身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节奏、速度、音高等创作得出的。以小学生目前认知水平来说,以其自己的能力很难理解那些深刻的音乐艺术作品。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VCD、媒体播放等视听软件、工具进行恰当的使用,则能够对学生在这方面的难度起到一定缓解的效果,通过播放视频来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再现,进而将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特殊思想很好地表达出来,以辅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学生在欣赏完一段美妙的乐曲之后,教师将乐曲有关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等相关信息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在初听这些音乐教学信息时,在理解上一般都较为浅薄、粗浅。而在这时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再配以相关的图片,能够使学生头脑中的音乐形象迅速直观化、具体化,对于那些低年级学生来说更要加大提示的程度,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具体形象进行正确的理解,对音乐的情境进行合理的创设。例如,在向学生讲授《英雄赞歌》这一战斗革命歌曲时,目的在于通过歌曲欣赏,让学生感受并理解那种激情四射的革命战斗精神,并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情怀,但由于现在的学生长期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对于歌曲中所表现的那种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难以作出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因而也就不能做到真正感受歌曲思想。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搜集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那个年代的电影、图片,以此来再现那个年代人们特殊的生活环境,再与学生现在的生活相比较,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在对音乐进行正确理解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革命爱国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三)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培养学生音乐创编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段决定了其具有好动的特点,在对周围事物的模仿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且容易被周围具体场景的氛围所感染,对游戏、歌谣、音乐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状况,将音乐、图片、游戏进行较好的结合,用以开发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培养其在音乐表现方面的创造力。例如,在培养学生对特殊节奏创编能力的音乐教学中,可以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编制专门的音乐教学课件,将学生生活中所听到的雨声、鸟叫声、火车鸣笛声等各种带有节奏性的声音进行很好的再现。进而使学生在对这些声音进行反复的播放、聆听的基础上对比音乐中与之类似的节奏,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掌握能力,培养其对音乐创编的能力。同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采用来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并结合表现、创造、感悟、激励等音乐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表现欲和积极性进行最大程度的调动,以全面体现新课标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二、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为了使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实现更好的整合,除了要求音乐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音乐教学基本能力外,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能够对一些先进的音乐教学软件和设备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熟练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PPT来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对Flash软件能够进行熟练的使用;并且还要求教师能够对视频、音乐、图片、文字等网络音乐教学资源进行熟练的搜寻和下载。

(二)切勿过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音乐教学。在对小学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对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给予了过多的重视,进而过度运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学,致使小学音乐教学变成了花哨的课件、作品展示课。不能为了营造活泼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就对信息技术进行过度的应用,而完全忽视了学生音乐审美、技能、德育、阅历等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三)切勿频繁运用信息技术来掩盖教师的不足。通过对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观察,我们发现当前在某些方面小学音乐教师确实存在着教学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而在短时间内,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掩盖和弥补教师的不足,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而存在,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对于音乐教学的导向作用,如若长期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代替教师的教学,掩盖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学生就会将教师看作是华而不实的绣花枕头,进而逐渐疏远了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长此以往音乐课堂教学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就教师自身来说,在短时间内虽然信息技术可以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和掩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忽视自身的不足,而躲在信息技术的背后,不作任何的改变。教师应该正视自身在音乐教学中的不足,在用信息技术弥补自身不足的同时,加强对自身专业音乐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自身的音乐教学水平。

作者:王明珠 单位:苏州黄桥实验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