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课程整合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领域。受到教学环境、班级规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固守传统教学模式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状况令人堪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表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整体战略。”这一认识充分肯定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英语写作教学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资源化等特征。然而,信息网络技术介入后一些问题仍有待厘清和解决,比如:
(1)如何优化教学环境,做到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课堂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2)如何丰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纸质教材的局限,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3)如何重新界定和处理教学双方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4)如何建立科学、动态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和测评。笔者认为,从生态学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信息技术与写作课程整合问题,有助于解决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失衡现象”,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
1生态学理论视角
生态学最初是1866年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主要研究各物种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三个重要概念: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和生态位。生态系统以结构的多样性、系统的复杂性、能量的流动性、物质的循环性、系统的动态性和自我调节性为基本特征。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个体与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生态位指的是每个生物单位生存的时空位置。当它能够在生态系统中找到合适的时空位置,即说明它有合适的生态位,能够与环境达成和谐统一。我国学者陈坚林对外语教学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指出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后对外语教学生态产生了三方面本质性影响。首先,课程的构成范式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2+1”模式转变为“3+1”模式,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应的教师角色作用、师生关系、学生主体作用等都随之改变。第三,教学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以“学”和“教”并重的教学结构。教学结构体系内的诸多要素如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要重新整合。英语写作课程作为外语教学系统的子系统,是一个微观教育生态系统。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应该具有动态性、兼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信息技术作为系统中新的生态因子,直接导致其他各要素的生态位发生变化与移动,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出现失衡。当失衡出现时,各生态因子通过重叠与竞争、压缩与释放、分离与移动等重新获取并维持动态平衡。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需要具备自我调节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兼容各种内外因子,促进个体和整体的同步发展。
2信息技术与写作课程生态化整合策略
传统的写作教学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参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者在整合过程中并未完全找到合适的生态位,导致失衡现象频现。例如:写作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错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失调;课堂主体生态位偏差等。这些将导致教学成效大打折扣。因此,需要从生态学视角重新审视协调各因子的生态位,形成良性互动,优化写作课程,使系统达到和谐健康的发展状态。
2.1实行多媒体课堂和网络学习相结合,实现教学环境生态化
教学环境是课程微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因子,对于系统其他因子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传统写作课程环境囿于课堂,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或素材进行写作策略讲解,组织写作练习,实现知识传递。与信息技术整合后,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添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写作指导、课程学习、在线互动和成果展示等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包含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写作练习、参考资源等子模块。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且时间充裕,能够弥补课堂教学在有限时间内信息资源缺乏的缺陷。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在写作生态系统内,信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网络之间流动。信息流的流动方式有多种。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作为知识信息的主要传递者,通过多媒体媒介传递给学生;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后,学生可以通过此平台获取知识信息,经过内部加工处理得以吸收,同时通过网络向教师反馈学习成果;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媒介交流互动共同讨论学习内容,使信息在学生之间流动。良好的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强调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循环,实现内外交互。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与网络学习环境结合,意味着把写作课程置于开放的生态环境中,使有限的课堂教学走向无限的课外教学,实现系统中信息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2.2利用数字语料库和习作素材库,实现教学内容生态化
阅读和写作是同一交际过程的两个基本程序:阅读是输入性语言活动,而写作则是输出性语言活动。只有保证一定数量的语言输入才有可能实现高质量的语言输出。传统的写作教学内容以纸质版教材或讲义为主,只能提供数量有限的范文,阅读输入量难以保证。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许多开发成熟的数字化英语写作语料库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海量的范本。这些范本甚至还包括教师批注、评判标准和修改建议等。以此作为镜像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拥有直观体验和参与感,与文本之间产生良性互动,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此外,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可以建立本校学生的习作素材库,包含写作素材和习作范文。写作素材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整理,习作范文则是经过同伴互评、小组评语和教师反馈后的佳作。教学内容是教学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纸质材料,成为一个动态开放、不断扩充的信息库。每个人既分享外界的知识,同时又共享自己的知识,既是知识的消费者,又是资源的设计者、知识的生产者,保证了教学生态系统的能量守恒。
2.3转变师生角色,实现教学主体关系生态化
在教学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关键的生态因子。信息技术进入系统出现失衡现象后,确立这两个生态因子的生态位,对于稳定教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写作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独裁者和知识的灌输者。当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有机部分介入后,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变成了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管理者和资源的贡献者。作为课程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网络信息的优势,结合学生需求和特点创建良性的教学环境,做好课程规划;作为学习促进者,需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保证学生得到必要的学习支持;作为教学管理者,需要协调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过程,还包括课外自主学习中的监督、管理;作为资源贡献者,需要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甄别筛选与教学相关的重要内容分享给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也不再以“被动”角色出现,而是系统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子。他们在海量教学资源中探究并吸收信息,根据知识框架主动完成知识建构;同时,可以自由选择互动或合作方式,与教师、同伴或者网络交换信息,完善知识结构。网络环境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体现了关注“教育过程中生物个体和群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教师与学生这条生态链的两个主体不再是传统的对立关系,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和合作的协商者,存在着相互制约和转换的辩证关系,这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兼容性。
2.4建立动态的多元评估体系,实现测评方式生态化
作为教学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因子之一,评估方式是体现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传统评价体系体现的是标准化评价理念。教学环境、教学结构的改变需要评价体系的重新调整,以保证新环境下写作实效的提升。借鉴过程写作和体验写作教学理论,写作课程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过程参与和情感体验,建构时体现两个维度,即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建构评价体系时不仅要关注教学成果和学生成绩,更要关注教学环节和过程,关注评价对象的个体发展和潜能,激励学习者亲身体验、自主合作。因此,评价标准除了阶段性和终结性考核外,还应包括课堂参与、网络学习、学习档案、学习日志与反思等。在评价主体方面形成教师、学生、数字化评分软件共同参与的模式。学生完成产出性成果后,可以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或者借助网络评分软件在语篇、语义、语法等方面获得初次反馈。修改后的习作交由同伴进行评议,采用匿名评价的方式,按照教师提供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客观地给出分数。最后教师根据前期评价结果和作品质量做出综合性评价。网络信息技术介入后的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开放、多维立体的体系。学生既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又是评价的重要主体。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处于平等地位,针对教与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实行全方位的考核和监督。
3结论
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生物学趋异定律,即在一定区域内生命形式越多,该区域支持生命多样性的能力越强。各物种只有在多样性的动态平衡环境当中才能健康持续地存在和发展。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代表着教育的发展趋势。从生态学视角出发研究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课程的整合,有利于探索和发现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失衡问题,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控策略,使课程系统重新回归平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作者:李楠楠 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