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摘要: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当前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回顾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三阶段基础上,本文认为在战略信息系统时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和信息技术战略匹配的方式均无法在动态环境下持续地增强企业竞争力。进而,基于企业资源基础论,本文提出并区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两个概念,进而构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本文分析表明,在动态环境下,企业不仅应培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且要有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以战略性应用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帮助企业持续增强竞争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系统能力;竞争优势;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信息系统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大量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然而基于信息系统的竞争优势仅仅是暂时是,其原因在于竞争对手可以迅速复制这种基于信息技术创造的竞争优势。一些学者甚至提出,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得到应用,信息技术将和传真机、电话等类似,成为企业运行的必须品,但无法给企业带来任何竞争优势。本文认为,虽然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战略比较容易被复制,但是由于企业的情境并不相同,因此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很难复制。拥有卓越信息技术管理和使用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持续地增强企业竞争力已逐步成为共识。本文基于企业资源观,试图剖析动态环境下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以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机制,从而帮助企业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增强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一、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三个阶段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总体上可区分为业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战略信息系统(SIS)等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企业信息技术具有不同目标和特征,信息技术部门的任务、管理者对IT的态度以及CIO对企业的贡献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本部分将做简要回顾。

(一)TPS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应用大型计算机完成一些日常重复性的工作,帮助员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在此阶段,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主要是保证处理系统的正常运作,企业的管理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业务自动化的手段。

(二)MIS阶段

在这一阶段,微型机和个人PC开始出现,主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获取、处理、传播和存储能力,帮助企业改善管理者控制和决策职能[4]。在此阶段,信息技术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获取并满足业务需求,企业管理者将信息技术作为管理信息化的工具。

(三)SIS阶段

在这一阶段,万维网和无线网等技术的出现,显著增强了企业的外部联系,企业信息技术投资的目标已经成为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在此阶段,信息技术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在了解企业的业务战略的基础上,实现业务、信息系统战略、企业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流程之间的集成。信息技术应用不同阶段的比较如表1所示。需要指出的是,SIS阶段的来临,使得TPS阶段和MIS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目标成为SIS阶段的子集合。即使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也有许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仅仅是为了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而不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SIS阶段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赢得竞争优势的路径分析

在SIS阶段,企业一般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和信息系统战略匹配两种路径,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

企业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可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比如美国航空公司向旅游商提供集成的一体化服务以及著名的“飞行里程奖励计划”等,就是信息技术创新性应用的典范。但是,以这种途径难以通过正式的规划过程加以实现,Andreu和Ciborra(1996)指出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更像是企业没有规划的偶然发现,而且这种发现对企业来说仅仅是一次性的(one-off)。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下,即使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赢得了某种程度的先发优势,但想要保守信息技术创新性应用的秘密,根本不可能。尤其是那些与客户和供应商相连接的信息系统,竞争对手很快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加以复制,因此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无法帮助企业赢得具有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二)信息技术战略匹配

信息技术战略与业务战略匹配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获得竞争优势的另一路径。在这一路径下,企业通过将信息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或将CIO作为企业战略规划成员等方式,推动信息系统战略和业务战略的匹配,实施支持企业战略实施的信息系统,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信息技术战略、业务战略匹配与卓越的企业绩效正相关。然而,由于信息技术、企业和环境的动态性,使得信息技术与业务的完美匹配仅仅成为了某种美好的愿望,过多的强调短期匹配情形下简单的因果关系,忽略了信息技术、企业和环境的动态性及协同演化的本质,使得信息技术与业务的动态匹配仍然是战略信息系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三)两种路径的综合分析

就本质而言,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与信息技术战略匹配都是通过信息系统这一技术资源的战略性应用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信息技术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仅凭借信息技术难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在动态环境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软件反而更容易限制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快速应对需求变化的敏捷性。因此,信息技术的业务价值实现只能通过业务变革和创新,包括技术、产品、服务、过程创新等,而且企业要有能力消化和吸收这些变革带来的系统性影响

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

企业资源观起源于Penrose的企业增长理论。该理论基于资源是异质分布和资源差异可长期保持这两个假设,认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是企业所拥有资源和能力,只有具备稀缺性、不可复制等属性的资源和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近年来,企业资源观在信息系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诸多无形因素,比如管理上的信息技术技能、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竞争能力、信息系统核心能力、信息利用竞争能力等,是造成信息技术业务价值实现的主要因素。已有研究成果加深了对企业信息技术增强竞争力的理解,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从理论角度来说,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界定不一阻碍了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以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仍不清晰;就应用角度而言,培育企业信息技术相关能力的框架仍然缺乏。据此,本文进而从动态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一)资源及能力

当前,资源的定义和范畴并没有统一。Wernerfelt认为资源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可用来构想和实施战略的物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如品牌、人才、机器、资本等;而Barney(1991)认为资源是任何可以反映企业优势和缺陷的物质,包括企业改善企业效率的所有资产、组织过程、信息和知识等。本文认为,能力不同于资源,它更加具有过程性和动态性等特征。许多学者也认为能力是资源调配和组织过程的结果,能力使用资源,能力是比资源更加复杂和动态的实体,因此应将能力独立于资源加以对待。如Grant(1991)提出“资源是生产过程的输入,是最基本的分析单元,能力是企业使用资源完成具体任务或活动的技能”。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种软硬件等基础设施是企业重要资源,然而一些无形的信息技术资源对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显得更为重要,包括技术上、管理上的IT知识及技能,这些知识、技能既可能由企业拥有,也可能由利益相关者拥有,如软件供应商及咨询顾问的知识及技能。此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不仅依赖于信息技术资源,具有互补性的组织投入也非常必要,比如人际、业务及一般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等。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按层次可分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能力,下面进一步加以论述。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一能力是指,利用信息和非信息技术的资源,以实现信息技术投资成功的能力。这一能力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经验高度相关,不仅是企业凝聚性的知识,而且是嵌入于组织过程和惯例中的隐性知识。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的的个人和组织学习,才能够加以开发和培育。从战略信息系统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实现业务与信息技术战略、企业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流程匹配与整合的能力,企业也只有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增强企业竞争力。这一能力具备着以下特点:第一,信息技术应用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可分为规划、开发、使用和更新等阶段,在每个阶段,企业需要具备相关的资源和相应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实现这一阶段的任务,因此从信息技术应用的阶段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应的包括规划能力、开发能力、使用能力和更新能力。第二,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存在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表现是利益相关者的匹配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价值不仅是信息技术部门的责任,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者、业务部门、咨询顾问等,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不仅要求信息技术部门自身具备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如业务战略和信息技术战略的匹配、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客户的开发、知识的吸收等能力,往往显得更为重要。

(三)信息技术能力

这一能力是指应用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即对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战略管理,以帮助企业在动态环境下持续的增强竞争力。信息技术能力是在动态环境下持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通过企业间不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战略性应用,来帮助企业持续的增强竞争力。有较高水平信息技术能力的企业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利用信息进行创新。信息技术的价值实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中,通过流程重组,提高业务和管理效率,以改善企业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利用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可实时地把握企业内外部情况及发展趋势,并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程序创新、业务创新等方式应对这些变化。而能否利用信息系统所生产的大量信息进行创新是区分企业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业务和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可以看成是与知识相关过程的整合,在这些复杂的过程中包含大量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于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众多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往往来自不同的领域,具有差异较大的知识背景,对信息技术应用有着不同的预期。因此,整合这些知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关键。具有较强信息技术能力的员工能够以各种方式并且在各个层级上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信息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员工。第三,有柔性和可重构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提供信息的技术性平台,有着柔性和可重构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企业能够更为迅速地应对业务变化,并能够快速地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信息系统,以实现信息技术对新业务的支持。柔性和可重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可以看作知识、技能的嵌入主体,即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物质载体。

(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模型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三者之间关系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如图1所示。企业内外部的知识和技能是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包括技术、管理、人际关系、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和管理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应用和集成其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与合作,开发和培育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企业只有在具备了一定信息技术能力后,才能够使得信息技术业务价值以及投资的目的得以实现。虽然企业具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并不能保证信息技术“差异化”业务价值的实现,只有企业具备把这些具有稀缺性、不可复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战略化应用能力时,即企业拥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时,才能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信息技术能力的作用依赖于企业的战略决策,该决策又决定着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无论企业选择哪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差异化竞争的手段,前提都是企业首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最终将影响企业竞争力。信息技术能力是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以战略化应用的能力,通过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动态环境下哪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各阶段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有利于实现业务和信息技术战略、企业和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及流程的匹配和集成,开发出支持企业战略的信息系统。而战略信息系统通过两种途径增强企业竞争力:一是,能够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通过改变企业在所属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甚至是行业结构、提高进入门槛、增加企业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等手段,进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二是,通过不断增强企业业务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五、结论

本文基于企业资源观,研究了动态环境下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以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一是在战略信息系统阶段,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性应用和信息技术战略匹配两种途径来获得竞争优势,就本质而言,这两种途径都是通过对信息系统这一技术资源的战略性应用。而在动态环境下,这两种途径都无法帮助企业持续增强竞争力。二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过程完成各阶段具体任务的能力,这一能力在企业间具有异质分布的特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战略性应用,实现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力的持续增强。三是动态环境下,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前提是,企业拥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软硬件的质量,而应该将焦点转移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开发和培育上。

作者: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