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先锋戏剧艺术的“跨界”表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由深圳碉楼剧场(剧团)推出的一部以作家、画家木心先生生平为内容的原创舞剧《木心•人曲》在全国巡回演出。作为2018第五届城市戏剧节的演出剧目,近日再次在石家庄大剧院登台亮相。此剧的剧场版经过导演邹晓勇在2016年乌镇戏剧节在室外环境版的进一步升级打磨,充分利用了舞台影像装置的交互,通过音乐,舞蹈,绘画,装置和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结合,拓展了戏剧的边界与内容,呈现出木心先生苍茫的一生。作为一部通过表达单独人物个体生平的原创舞剧,《木心•人曲》融合了诗剧,歌剧,舞剧的三幕剧式,充分利用了舞台的影像与演员的互动,用原创电子音乐和舞蹈演员的诗意画情绪,身临其境地将观众带入到木心先生的角色当中,用观众与演员的交互解读木心的作品导演通过对先锋戏剧的大胆尝试,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叙事思路,用实验性质的表达为受众提供了一场沉浸式独特的“跨界”戏剧。
一、打破了戏剧的边界,“跨界”戏剧的实验性尝试
“跨界”指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风格内容上边界模糊,通过自身资源的特性与其他不相干的资源进行搭配,融合和应用。[1]戏剧本身是集合了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门类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先锋戏剧导演试图打破传统戏剧的演出形式和叙事内容,拓展戏剧的演出界限。将舞台表演区域延伸到观众席,将历史人物题材的内容与现代审美流行的电子音乐进行“混搭”,将实验影像的多媒体当代艺术装置在舞台中做交互写意的处理,让观众参与到戏剧的表演当中……所有的这些形式上的尝试是导演为了能真切表达突出的戏剧主题,也是先锋戏剧在逐渐大众化当中满足商业需求的多元文化的表现。舞剧《木心•人曲》在封闭的剧场内,打破了传统戏剧在空间叙事表现的界限,将舞蹈艺术,音乐艺术,影像互动艺术融入其中,从不同维度,用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表达,给观众呈现出一个立体的木心,更加生动写意地表达出该剧目要表达的超然精致的人物角色。邹晓勇导演试图用多种表现形式,影像和演员、观众的交互,原创电子音乐带入戏剧情绪的情景感,跨越了传统舞剧的边界,为戏剧的表达提供了实验性的尝试。现当代的戏剧导演表达戏剧的主题已经区别于古典主义时期导演表现真实自然的规程化,模式化的戏剧形式,更多的是导演自我的表达,对艺术精神形式的探索和实验性质的尝试。《木心•人曲》戏剧有很强的先锋性,导演挑选了木心先生性格中很多感触较深的部分作为戏剧的主要表达内容,其中木心在狱中的从容和书稿作品在这部戏剧当中也是写意化表达最为突出的部分。在该剧目中,导演其实表达了和木心先生共同的“自我”,大胆突破了传统戏剧的叙述框架,用带面具的舞蹈演员和原创音乐在光影中给观众留白,引用木心生前的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台词反复的场景来表达木心“变为骆驼,变为狮子,变为孩子”的人生流逝。先锋戏剧本身是导演表达自我情绪的一个“出口”,商业化和大众化的需求,也让实验戏剧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不同的场域环境,不同的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得到不同的支持,导演对戏剧的表达为了追求艺术观念形成了更加风格化的戏剧表达。先锋戏剧在演员的表演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木心•人曲》在乌镇戏剧节的户外环境现场版本的戏剧内容与剧场的版本也有很大的变化,乌镇的现实环境背景变成声光电和影像交互的气氛重塑,环绕式的观众参与感也变成戏剧的正面观看,演员与观众互动的内容也在随着环境的变化台词的内容和演员的表现有了很多即兴的表现。这些内容和形式的变化都是导演想要更好地表现木心本人的精心视觉化造型的设计,也是突出戏剧主题的个人风格化自我观念的表达。正像导演自己所说:“我用跨界戏剧的形式,大胆实验的表达木心流逝的一生。”舞剧《木心•人曲》打破了艺术门类之间的壁垒,在戏剧表达的基础上,用实验性的“跨界”戏剧语言呈现了木心对生死,对生命的思考。
二、观众与演员的交互,戏剧角色的沉浸式带入
舞剧《木心•人曲》将诗歌、歌剧、舞剧融合,全剧分为三个部分,通过“我”“你”“他”的分身变奏,过去、现在、未来交织的时空变奏,与地狱、人间、天堂三结构的对应,从变奏中来表现木心的一生。戏剧中的人物角色刻画在整个表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导演将木心的一生用“本我”、“自我”和“他我”分别代表着戏剧中的不同的木心角色,“他我”性用面具的道具来呈现现实中木心的从容,用木心的作品“骆驼,狮子,孩子”契合木心的三个人生阶段和“一天”的生活过程做了写意化的表达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导演打破了传统戏剧中观看戏剧的“观众角色”的地位,让封闭空间中观看戏剧的每一位观众成为戏剧的“参演者”,打破了舞台与观众席的屏障。带着面具的演员(“他我”的木心)走在观众人群中,观众大声读着木心的每一段语录和提问,舞台上的演员(“本我”的木心)又在不断地回复着观众的提问,反复的提问和交互,艺术形式感增强,观众根据回答的内容,角色认同感增强,既沉浸在木心的作品中,又会短暂的身份“离场”,从一问一答当中观众又体会到表达的戏剧性,耐人寻味。正像参加演出的舞蹈演员所说:“我们一同进入这部戏,你就是戏的一部分。”另外,在表现木心入狱的十多个月的场景中,导演重复性地把书稿漫天的写意化处理,有很强的后现代性。演员一遍遍的表演也是身份的角色抽离,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也反复沉浸到木心当时在狱中的情境,台词的指向性又将观众带到客观的现实“观众”的角色,所有的重复表现,碎片化片段的台词,模仿真实场景的还原,都是演员、观众和导演自己沉浸式的身份角色的带入与转换的过程。人物性格在戏剧表演中的塑造,通过观众的参与,演员与观众的交互,观众身份角色的转换逐渐增强。同时,演员与舞台影像作品的互动也加强了对木心人物性格角色的刻画。导演通过迷茫、挣扎、生死等多个人物瞬间和演员角色的互换来体现出单个人物表现的舞台矛盾的戏剧性。演员与舞台影像的互动进一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木心的生活状态。例如在表现木心在狱中挥笔疾书的片段,弹奏钢琴的诗意画场景,木心刚到美国时的生活场景,舞蹈,音乐,影像相互融合,音乐成为情绪的烘托,影像又成为演员的延伸,相互交互表达出木心丰富的生活经历,精彩的灵魂,木心个体“人曲”的故事。在整场舞剧当中,导演增加了很多观众演员的交互,演员与演员的互动矛盾相反的回答,观众走进了戏剧的表演当中,沉浸式地带入了木心的角色当中,“跨界”戏剧的表现也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戏剧和电影,绘画,小说不同,观众可以走进戏剧,角色可以互换,这样木心的人物形象在观众当中更为深刻。”演员在演出结束后的致谢回答也同样让观众体会到沉浸式观看的真实体验。
三、叙事丰富立体形式感增强,大众文化的多元化主题解读
以人物生平作为艺术表现对象的戏剧形式,在叙事上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能客观地将个人的经历通过艺术化的处理进行表达,另外,也需要导演能有选择地在戏剧化处理上让故事“活”起来,引起观众对人物的联想和叙事共鸣。舞剧《木心•人曲》在叙事上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线性戏剧叙事的结构,通过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来相互交织叙事。导演通过木心的“一天”(清晨、上午、中午、下午、黄昏镶嵌)、“一生”(逝年、青年、中年、晚年、童年)做对应,用了大量隐喻抽象的舞台表现来架构整台戏剧的叙事结构。同时,在木心“一天”和“一生”的时间基础之上,将地狱、人间、天堂三个空间进行交替变奏,用木心的诗歌艺术作品作为整场戏剧的叙事线索。时间和空间的相互映衬,给观众全新的对木心本人重新的解读,多元立体的叙事结构,让整台戏剧既生动,又有较强的可看性。同时,导演在对木心进行戏剧艺术化处理的过程中,加入了无际的宇宙影像装置和舞台中个体“木心”演员的交互,用了大段的对比叙事来增强舞台的戏剧效果。无边的宇宙与木心个体的联系,表达出木心本人的超然和对生死的思考。对比、隐喻、象征等在叙事当中的应用让舞剧的形式感和戏剧的表现力增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不同的观众在观看舞剧《木心•人曲》后对戏剧的主题解读也有不同的理解。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使得“小众化”的先锋戏剧逐渐也变成大众的观看内容。大众并非是僵硬冰冷的铁板,也不是刻板的没有能动性的客体。观众的“主体性”也在戏剧观看的过程中有多元的审美意味。舞剧《木心•人曲》用诗剧、歌剧和舞剧对木心人物形象的艺术化处理,原创音乐《人曲》《流淌》《木上水边》和交互的影像设计烘托人物的情感情绪,观众或是对舞美呈现的木心艺术作品而惊叹,亦或是对生命与个体的思考,观众对主题也有着不同的主题解读。“《木心•人曲》以木心本人为原型进行创作,但也是我们观众每个人心中的人曲。人曲取自于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神曲》,也是表达木心生死之间自己的复兴。”导演对主题的解读,也是对观众理解这部舞剧的发散性启示。正像在台词中演员对木心《芹香子》作品的解读:“你是夜不下来的黄昏你是明不起来的清晨你的语调像深山流泉你的抚摸如暮春微云温柔的暴徒,只对我言听计从若设目成之日预见有今夕的洪福那是会惊骇却步莫知所从”舞剧《木心•人曲》在表现上将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融合,打破了戏剧舞台表演的边界。导演努力大胆的实验性尝试,不仅仅是先锋戏剧导演个人风格化的自我表达,也是戏剧形式多样化的积极探索。媒介技术的多元发展,为戏剧的叙事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虽然在戏剧当中运用影像装置引起很多对戏剧本身的争论,但瑕不掩瑜,《木心•人曲》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逐渐成为大众文化当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新型的“跨界”戏剧。
参考文献:
[1]叶志良著.跨界叙事戏剧与影视的文化阐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李建盛著.艺术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皮特•马克•罗葛特.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R].1824
作者:申林 赵蕊 单位:1.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