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戏剧影视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戏剧影视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戏剧影视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摘要:社会的转型发展时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复杂,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挑战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催生了全国高校“大思政”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思政课教学的禁锢,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表演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是对思政教育在表演课程应用的策略性尝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戏剧影视专业;教学实践

一、“大思政”观对影视类专业教学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各种思潮纷乱多发的转型期,西方价值观通过影视剧、网络游戏、品牌服饰、流行歌曲等方式巧妙包装,融入青少年最为密切的日常生活,它们的“包装”隐蔽,结构复杂,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得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迷失或缺失、多元或偏离等现象,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复杂,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挑战性[1]59。显然,单纯依赖思政课程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已经远离现代大学生的真实体验,脱离了他们多元化的生活世界,是不能够与时俱进、不能够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变革的。2016年12月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的讲话,为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方法,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时展的大背景,充分考虑大学生成长的大环境,充分考虑大学生自身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3]贯彻落实的讲话精神,按照《纲要》中提出的“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要求实施课程思政,着力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校园空间”3个维度的、相对独立而又以资源互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大胆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有效的课堂教育不是说教,而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真情体验感受,在感悟中接受教育,在正能量的浸润中成长。戏剧和电影作品具有直观、形象、为人喜闻乐见、易接受易传播等特点,它通过强烈的视听效果、叙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而生产精神食粮,给人以启发教育。它既是一种商业产品,也是一种精神产品;它既需要有较好的主题立意,又需要精湛的综合技艺做支撑。它的创作者和制作者要具备驾驭精神层面和艺术、技术层面的综合能力。把思政教育内容引入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实践教学课堂,这是培养和造就有思想政治头脑、有表演技巧技能的演艺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功能及其融合

“老师是学生人生的导师,也是学生行为的‘镜子’。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2]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行为中自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把好方向、把牢大局,“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5]。首先,加强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吸取政治理论营养,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养德修身,高标准、严要求、当表率,为学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其次,培育专业课教师教学过程中自觉的思政教育意识。尊重教育规律、专业规律、学生成长规律,遵循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运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涵和要素,有意识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精神渗透融入到专业课程内容当中,善于“借题发挥”,形成自觉习惯,让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理论,又知晓价值判断;既掌握了专业技能,又接受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倾向和道德品行。再次,培养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要素植入专业课的技巧。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不是电视剧中“强插”广告,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思政元素的“植入”“嫁接”,通过巧妙的设计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和风细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课程思政,不是把专业课程上成思政课程,也不是简单生硬的嫁接植入,更不是就事论事的生搬硬套。它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找到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的融入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恰切的融入,春风化雨,恰到好处。教师进行教学环节设计的时候,调动自身的知识积累,制定出了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其实就是教师上课的“剧本”,课程出不出彩,就在于剧本设计巧不巧妙,内容准备充不充分。以戏剧影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表演技术技巧”为例。该课程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表演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越是基础的课程,其思政内涵愈加广泛,教育意义愈加深远。因此,在设计其“教学目标”的时候,除“基本知识目标”“基本技能要求”之外,增加了“基本素质目标”作为思政教育内容,比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求,职业道德、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坚强的意志力、自信心和心理承受力的形成,人文素养、传统文化、艺术修养等方面的要求,等等。在“教学效果”设计上,除作为演员所要达到的专业效果外,“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作为“思政效果”。在教学内容上,根据章节设定不同的思政内容。比如“音乐感受”,思政教育内容透过音乐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艺术中发现美好的东西,借此启发引导。“释放天性”借助表演专业基本功训练,让学生切身感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敬业爱岗的品质。通过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把这种教育贯穿于教师授课的语言表达之中和学生的训练行为中,教育学生专心致志是演员的职业精神,专注于舞台是演员“神行合一”的基本素质。期末的教学成果展示,是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包括舞蹈、片段对白、原创小品,特别是通过学生参与小品的编创和出演,让学生感悟角色所处的环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所展现的人物性格,以此完成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演出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7]。从根本上讲,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在不同专业的具体实践,每一项创新探索实践都有不同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都是由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决定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涉及声、台、形、表等方面的专业内容,也涉及人文、艺术等多层次的教育目标,其教学情景性、内容趣味性、团队协作性等特点与大学生求知、求新、求变的特点相契合,因此,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一是纵横联系法。联系法就是利用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某种联系,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形成一个具有关联关系的聚合体,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内容的同时可以联系到聚合体中的思政内容。比如“音乐感受”章节,我们根据在课堂上演示的音乐单曲的基本内涵,联系到现实生活,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启发。“肢体训练”章节,通过肢体的刻苦训练,联系到意志力的培养和刻苦精神的磨炼。“舞台行动、规定情境”章节,联系到团结合作的工作状态和尽心敬业的职业素养。二是情景教学法。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学总是贯穿于情景当中,都有具体的课程背景、情节环境、人物特性,这是影视表演教学的特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课堂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思政内容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释放天性,予以鼓励,施加引导,从专业角度、从思政教育方向让学生深度理解和思考。三是潜隐主题、迂回施教法。高职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是学校实施专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手段。仍以“表演技术技巧”课程为例,根据教学大纲,在课程最后的实践环节,通过扮演剧中人物,让学生“换位思考”,以理解人物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体验,让学生分区“真善美”与“假恶丑”,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于表演之中。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尝试、勇于表现是他们的特点。专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专业体验、职业体验,也是自身的心理体验,学生对角色的把握、对情境的理解以及表演过程做出的反应等复杂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感知感悟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根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要求确定行动取向,并根据互动对象的特征和具体情境进一步选择并采取某种行动,互动对象按照同样的机制做出反应,反思自己的前一个行动并继续下一个行动——这正是表演的过程[8]。在这个过程中,施加以思政元素,会带来“催化”效果。随着课程思政教学进程的深入,组织学生“头脑风暴”,要求学生遵循真实的生活,将常见的、平凡的、琐细的事件组成人生画面来编创故事,既接近生活本身又充满想象,既有个性的思考,也有共性的追问。众所周知,表演专业学生普遍面对来自剧组或演出的诱惑,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深度讨论,“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在学生中间形成共识。让学生通过表演实践,完成角色情感体验与理解,即对角色的理解、对自我的理解;戏剧情境中的角色就是现实中自己的映射,引导学生不断反思与检视自我。这种潜隐主题、迂回施教、自主感受的方式情真意切,“以情感为驱动,使主体不断确证自我价值,引导主体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誓约、自我禁止、自我监督等心理活动、情感体验甚至道德拷问,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行动。”[1]60

三、意义与反思

应用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课程思政,形式上赏心悦目、情景上悦情怡人、内容上陶冶情操、效果上升华境界。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是学生外在接受教育和内在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心理体验”,对剧中人物进行角色理解和角色把握,由此确定符合剧情安排、人设要求的行动取向,表达真实的情感,展现角色的本质,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参与、愉快地接受和大胆地实践。通过“入戏、入境、入情、入理”这一过程的循环,实现思政教育从理性认知到情感共鸣再到思想转化的飞跃。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思政课教学的禁锢,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作为接受的主体更加愿意接受。从研究角度,这种有针对性地专题实践探索研究,应该说是思路创新、教学创新的一种尝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领域的创新,也是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突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一项大胆有益的尝试。作为受教育的主体,课程思政的实施带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板着面孔、一副严肃认真地教训人,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接受,也可以在戏剧的编排和演出中去领悟,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近人情、接地气,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纯粹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扭转专业课程重教学、轻育人的情况,强化了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出了综合素养课程的育人价值,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本课题的教学实践,仅仅是一种形式和内容的初步探索,在整个课题的实施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涉及的内容还可以更加丰富,形式上还可以更加丰满,理论上还可以更加充实细化,实践上还可以更加多样化,等等。因此,对表演专业的课程思政融入的研究和实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长期的课题,需要扎实的、稳固的、持之以恒的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发展,不断创新提高,形成一整套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体系,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相融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从专人向全员、内容上从单一向多元的创造性转化。

作者: 祝华东 单位: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东方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