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戏曲人物形象塑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戏曲人物形象塑造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戏曲人物形象塑造

【摘要】戏曲艺术综合唱、念、做、打等各种表现手段,用来刻画人物形象,推进剧情发展,表现戏剧冲突,揭示主题思想,给观众以美的享受。结合自己近三十年的舞台及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如何塑造,刻画人物。

【关键词】戏曲;人物;塑造

一、确定角色“基调”

为了掌握角色性格,首先要抓住形象的基本色调。抓住性格一种或几种主要品质。“基本色调”和“主要品质”。就是“基调”。也称“角色的种子”。这个“基调”或“种子”,有简单与复杂之分,简单的是突出性格中某一品质,如“热情奔放,心直口快,”,复杂的则是多种品质的结合表现,或两种品质的矛盾集于一身。前者如“胆大心细”,后者如《阴谋与爱情》中的乐师米勒,他有着反抗情绪,但又有畏惧的心理,处于这种绝然矛盾的心理交织中。性格的基调规定人物对人对事的基本态度,也确定人物心理和逻辑的动作表现规律。也就是说,角色在剧中所做、所想,所看和所感的一切,都有一定的态度色彩。于是观众就能得到鲜明的性格印象,演员体现角色形象时,毫无遗漏地面面俱到来表现他全部个别品质,必然突不出主要品质,观众就很难获得对人物的完整性格印象,演员的创造便也缺乏性格的贯串色调线索可循。贯串人物基调的线索,就是人物关系的贯串线和角色态度的贯穿线。角色的基调是具体通过这两条线而表现出来的,戏剧的所有创作人员都应该明确这一点。所以,一定要建立起人物的基调,确定人物关系的贯穿串线及其对人对事的态度贯串线。角色的基调与其思想是一致的。贯串动作受思想支配,同时也体现其思想。一旦找到了人物的性格基调,也就好理解他的行为动作的思想。当然也就好掌握住他的贯串动作去处理具的舞台行动了。

二、关于形体动作

动作是演员创造形象的基础。人在生活中总是不停的动作。所以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基础是动作,掌握形象的过程是从理解人物的“动作形象”开始的。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这是一切行为逻辑的基本规律。同样,剧本的思想支配着整个演出的戏剧行动,而戏剧行动必须准确而有效的体现剧本的思想。因此,戏剧行动准确与否,是戏剧创作成败的重要标志。就形体动作而言,其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当它与心理动作结合之后,只有当形体动作作为完成心理任务的手段,对心理动作之完成过程发生影响,形体动作对人物或观众来说才有实际意义和趣味。如果演员不信任自己的心理任务,那么也必然会不相信形体动作的真实性,或者说就不可能产生真实而有效的形体动作。所以,演员既要服从角色的行动逻辑,就不能是敷衍角色的行为。更不能装样而已,而必须是真实行动,然而对演员来说,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为这种真实行动的本身,是一种艰苦的艺术创造。戏剧创作进入细排,就是磨练动作的表现力,动作磨练到什么程度,就是你在舞台上所作的每个动作,都必须让观众看到、看清、看懂,所做的任何动作必须有效,无效的动作做了等于白做。为了保证动作真实有效,就要作以下几项工作。

(一)明确动作层次

演员在自己的行动线中,必须明确动作层次,孰重孰轻,有意识地冲淡或强调。层次清了,行动的发展变化便可以使观众看得明白。否则,轻重不分,节奏不明,不但减弱动作的目的性,演员自己掌握起来也困难;同时,在创作中那些动作重要,应该强调:是动作的夸张,还是以音乐加强,都无法表现。如果没有这样使观众留有深刻印象的动作,人物形象就黯然失色,也难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二)突出主要动作

动作要“主次分明,变化无穷”,不能“平分秋色”。越是重点的动作,越集中体现其思想,处处都重要,就看不出真正的东西来。每个动作都想突出,最后什么也突不出来。凡是体现思想较为鲜明突出的,都属主要的动作或重要的动作。如果把次要的或无关紧要的动作,也去大做文章,甚至把拿手的技巧和手法都使上。这样不仅不能帮助突出主题,体现思想,反而会把思想搅浑,越显复杂紊乱。

(三)细致分析心理

内心活动是一切行动的基础的基础。所以,要重视挖掘角色的“潜台词”,把台词的深刻涵义细致的分析出来,并要充分领悟每一个动作的内在意义,产生大量的“内心独白”这样才能使动作的目的性更强烈,行动的热情更炽热,内心节奏更鲜明。“潜台词’是角色的真实思想,是隐藏在台词中的”言外之意“或”未尽之言“。在舞台上正如在生活中一样,人们所说并不一定是他所想的,有时是为了掩饰自己,为了不便明言,或为了把话用另一种说法表达出来,或由于感动而找不出准确的字句……等。都会心口不一,“潜台词”是剧中所固有的,不是另加的,也不是创造的。所以说要“深挖潜台词”。

(四)如何选择外部动作和设计身段

1.从生活出发

生活是设计身段和选择外部动作的依据,生活既然是创造角色的依据,那么扮演一个角色时,就要熟悉这个角色的生活,通过对生活的详细观察和亲身体验,要让人物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活起来,慢慢融汇在自己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中,为创造角色积累素材。如果条件不许可,不能亲身去体验,也可以从日常生活对各类人物的观察,接触中对人物进行分析体会。

2.从人物性格出发

设计身段和选择动作,要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来找到角色特有的形体动作,因为每一个人的外部动作都是性格和内心活动的表现。在生活中,当一件事情发生之后,在场的人们的反映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即使内心想的一样,表现形式也会不一样,有的异常激动,面红耳赤,甚至摩拳擦掌;有的遇事不慌,外部动作稳重、沉着、镇定。作为表演艺术,可以根据这个原则,从中选择符合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如《江姐》中的江姐设计了一个理头发的动作,每当情况紧急,与敌人周旋,甚至从容就义时,就用这个动作。表现力江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坚强,稳重,沉着的性格。

3.从规定情境出发

斯氏说“要想便于在舞台上行动起来,演员就必须先把自己摆到作者给登场人物规定的情境里”。(《导演基础知识讲话》253页),从这里看出,任何角色的行动都不能脱离规定情境,演员要努力使自己的情感和动作适应规定情境的要求。如《三岔口》,有一段在夜晚开打的戏,剧本规定这个事件发生在晚上,但如果舞台上真布置成晚上的情景,那观众就很难看到演员精彩的武功表演了。这只能从动作的设计和体现中。让观众时刻不忘记这个特定的时间是夜晚。

4.结合台词和唱腔选择动作,设计身段

在生活当中,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习惯动作,尤其是在非常激动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常常用手势来帮助说话,作报告。讲课也喜欢用手势来加强语气,增加语言的感染力。除了手势外,还有头部的动作,眼眉的动作,脚腿的动作,身子的动作,必要时一个指头的小动作,与语言和感情结合起来,都能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如话剧《市长》第二场,同志进入伪市政厅时有一个转动黄皮转椅的动作,边转边说:“这把市长的交椅,转来转去,终于转到人民的手里来了!”这个动作和台词结合得非常好,寓意很深。在传统戏曲中,有的结合唱腔和韵白,边做边说,甚至还可以设计成套身段。但是,在结合台词设计动作和身段时,千万要防止图解式的表演。即唱一句作一个动作,唱天指天、唱地指地。这种动作设计即凌乱,有机械,甚至滑稽可笑,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抓住台词的核心思想和内在含义。

三、结语

提供了一些选择动作和设计身段的几个方面,但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都必须紧紧扣住角色的形象和性格,而不能从外部去表演感情或表演动作。

参考文献

[1]陈小香.浅谈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戏剧之家,2014(5):52-53.

作者:魏征 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