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钢琴音乐及变奏曲的发展历程管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钢琴音乐及变奏曲的发展历程管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钢琴音乐及变奏曲的发展历程管窥

一、萌芽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变奏曲(20世纪初)

1919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华夏大地上刮起了探索新思想、新知识的热潮,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二十世纪初,我国第一批以萧友梅为代表的留学生出国深造,学习西方钢琴演奏技术和音乐理论。萧友梅归国后建立国内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音乐学院——“国立音乐院”,为我国近代“新音乐”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早期中国钢琴发展史上,有两位对蹒跚起步的中国钢琴音乐甚至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俄罗斯人。其中一位是鲍里斯•查哈罗夫,他对中国钢琴专业演奏技术的提高有着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第一代钢琴家的宗师”,丁善德、李献敏、吴乐懿、李翠贞等中国老一辈钢琴家们都是他的学生。另外一位就是众所周知的俄罗斯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车列浦宁,中国名齐尔品,他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意义重大,他个人出资倡办了中国音乐史上首次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评奖活动,就是在这次活动中,余便民的《c小调变奏曲》脱颖而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变奏曲式钢琴曲之一,此次活动对处于正在起步阶段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和变奏曲式的发展,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战争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及变奏曲(1937-1949年)

1937年,中国音乐发展在日寇的侵略下艰难前行,位于沦陷区上海的国立上海音专情况不容乐观。社会大背景的每况愈下,导致建国前的音乐作品风格局限,大多是群众性歌咏运动、群众性革命斗争为主题的声乐作品,这类作品更能代表时代的呼声,更加顺应时代的要求。然而,在器乐作品的创作、演奏及教育方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时期钢琴变奏曲的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屈指可数的几首作品含金量都非常之高。其中,尤其是丁善德创作的《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成为了中国变奏曲创作的“领头羊”。此外,这还是中国第一个运用民歌主题创作的钢琴变奏曲,它采用对位法处理民族音调,在简洁的乐句中体现出了惊人的色彩效果。在当时,为钢琴变奏曲的创作以及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民族音调的融合开创了先河。

三、建国初期的中国钢琴音乐及变奏曲(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华夏大地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钢琴届无论是演奏、教育还是创作,都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1950年后,国家陆续在重要城市新建了一批音乐专科学校,十多年的“无人问津”被重新重视起来。在钢琴演奏届和教育届,改革、更新钢琴教材与教法,聘请外国钢琴教育家示范教学,参加国际性的艺术交流活动,使得华夏大地上又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钢琴家,如朱工一、周广仁、桑桐等。在作曲届,十多年的止步,让压抑在作曲家们内心的创作之火燃烧起来,钢琴作品硕果累累,其中有不少在世界钢琴界影响较大,流传甚广,作为各大音乐会的保留曲目。这些作品,在技法上是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民歌音调的有力结合;在风格上,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民族音调鲜明,对五声化和声有所突破,展现了时代精神与时代气息。

四、“”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及变奏曲(1966-1976年)

“”时期,我国音乐创作受到了一定的波及与影响。此时期值得一提的进步是在作曲届,1967年殷承宗创作的钢琴伴唱《红灯记》将京剧和钢琴巧妙结合,改编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在当时轰动一时。因此,为特殊时期的钢琴艺术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自此,各类钢琴伴唱作品诞生,以及不少以戏曲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创作钢琴伴唱、改编戏曲音乐的创新发展为当时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承接作用。不久后,《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完成,成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在世界音乐史上广为流传的钢琴协奏曲。时至今日,它依然经久不衰,是海内外演奏频率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在这个时期,钢琴变奏曲的创作比较少,如60年代江定仙创作的《变奏曲》、1972年甘壁华创作的《共产儿童团歌——简易变奏曲》、1973年储望华创作的《小松树变奏曲》、1973年但昭义创作的《放牛娃的故事》(又称《四川达县民歌主题变奏曲》)、1976年周广仁创作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这些都是在当时深受欢迎的钢琴变奏曲作品。

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及变奏曲(1978年以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钢琴音乐迅速崛起,在钢琴演奏和教育界,引进外籍原版音乐理论书目,聘请外国钢琴家来华讲学演出,中国钢琴家出国访学、深造等,在短短十几年间进步飞快。同时,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也空前活跃。无论是题材的选取还是技法的创新,思路都越来越广,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及变奏曲创作史时间并不长,但是中国作曲家们用短短几十年证明了一点:中国民族音调是完全与西方作曲技法相融合的,中国变奏曲的创作不但不违背西方曲式学的变奏原则,而且是对西方传统变奏曲式结构的补充和丰富。纵观钢琴艺术发展史,中国起步较慢,作曲家们一边吸收借鉴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一边潜心研究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共同创造了变奏曲作品耐人寻味的历史。虽然中国钢琴变奏曲历史短,基础薄弱,数量相对于其余体裁较少,但这些变奏曲作品在中国民族化音乐以及中国钢琴发展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敏.钢琴艺术简史[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韩利,陈娟娟,谭勇.钢琴艺术在中国[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居其宏.共和国音乐史:1949-2008[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4]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作者:姜榕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