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民族高校英语专业戏剧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戏剧是一项结合了文学创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舞台表演能力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语言及情感认知的准确性,从而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学习及应用能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戏剧传统与资源,在民族高校英语专业中,从西方经典戏剧文本的研读、理解与表演入手,把握戏剧语言特色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及民族题材进行剧本写作和表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社会及自我的认知和探索,在体验、交流与创造中提高语言水平、进行身份建构、提升文化自信。
关键词:戏剧教学;语言能力;身份构建;文化自信
云南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戏剧基因和资源,戏剧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整合语言技能和文化传统,综合了口头与书面、输入与输出的表达方式,也涉及了认知和情感领域的相关能力。正如英国学者梅雅量、杜雅伦指出,(语言教学中的戏剧手段)鼓励形成一种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风格,为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发展空间。它还能促进冒险精神,这也是高效的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要素[1]。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戏剧有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开展语言、文化的综合性学习,通过师生及生生互动产生联系,消化语言材料、熟悉文化背景、达成教学目标。肯尼思·J·杰根指出,从建构论者的立场来看,个体并不是内容和理性的占有者,而是它们的分享者。博学而合理的陈述并不是内部心理的外部表达,而是在不断进行的社会交流(communalinterchange)中的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角色从被加工的客体转化为对话关系中的主体。教育主要通过相互间的互换,即通过协调对话参与者的行动而产生[2]。英语戏剧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博采众长的内容,生动有效地体现了教学中的建构主义思想和合作探究原则。在云南民族高校的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戏剧教学,一方面承接了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戏剧因子,引导学生激活自我身份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语境感知及语用水平,提升学习者在中外文化系统中交流、对话的意识与能力。
一、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戏剧教学
英语戏剧表演因其趣味性和互动性,对英语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方面的欠缺又造成了一定难度。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顺利进行戏剧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和配合。
(一)戏剧教学与文化元素在英语专业的戏剧教学中,首先可以在显性层面上以文化为焦点,不过分预设和强调将要涉及的语言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隐性层面上以语言知识为要点,以启发和提示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写作和口语中的词法、句法及语音等学习,并结合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水平作出灵活调整,并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戏剧创作提升语言能力、激活文化基因、建构自我身份。从西方戏剧材料入手,研习特定语境中的语言、礼仪、行为举止等交流方式,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西方语言和文化知识,与此同时也启发学生对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入体认,并在戏剧创作的规则下,以英语进行构思、创作和展示。吴戈指出,从民族融和的文化特征看,题材的共用、文化的共享,似乎是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3]。因而在戏剧创作过程中,既可以在民族融合视野中感知不同民族戏剧题材和文化的共性,又可以在中西戏剧传统的比较视野中开阔文化眼界,建立起更为纵深和广阔的世界和本土认知以及更为坚实的文化自信与自我身份建构。在此过程中,戏剧创作是在内容与文本的文化背景相关的框架内建立、并利用各种材料综合进行的,而上述要素共同起作用的实际方法是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在题材方面,剧本可以来源于课文或经典改编,可以直接沿用西方经典戏剧片段。后期可进一步激活民族地区的戏剧元素,指导学生集体协作、撰写原创剧本,在写作和表演中融入本土特色。在呈现方式上,英文戏剧既可以作为课堂学习、课程辅助的一部分,也可以独立作为正式舞台表演(如学院戏剧节、戏剧社团)的节目展示。剧本体量和表演难度是灵活可控的,学生能够取得平衡有序的进步。还可在学生中选拔剧本写作和表演的培育员,尤其是具有较强的少数民族戏剧背景以及较高英语语言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其知识技能作用,锻炼其组织领导才能,带动同学参与和进步,也使戏剧活动更具可持续性和互动性。与此同时,可邀请外籍教师、国际学生和专业教师作为活动嘉宾或常规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英文戏剧的创作和表演。关键不在于剧目反映了什么题材内容,而在于剧目是在什么样的戏剧品种框架中去叙演故事、抒发情感、呈现意蕴[3]。也就是说,以英语语言为载体,结合西方戏剧形式,同样可以讲好少数民族传统题材的内容,讲好少数民族学生眼中的当代生活。通过学生的改编、创作,民族故事和校园生活等题材以英语戏剧的方式得以呈现,对学生来说既是提升英语语言技能的有效手段,有时立足本土文化的自我身份的积极构建,以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沟通桥梁。
(二)戏剧教学与语言技能在英语专业的戏剧教学中,还要密切注意语言流畅性和准确性这两个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贝利指出,准确性是指学生们的语言与人们使用目的语时的实际说法相符的程度。流畅性则是指发言者快速自信地使用该语言的程度,几乎没有犹豫、不自然的停顿或者错误的开头,也不需费心搜索词汇,等等[4]。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流畅性和准确性常在不同情境中有所抵触,其矛盾性的解决往往需要长期的调适与弥合。在此意义上,戏剧的作用就显得很突出。第一,学生需要对现成剧本的语境和内容进行充分的熟悉,对台词的理解、把握和运用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演练,对准确性和流畅性的追求是同步的,并且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达成两者的共同实现,合作型的学习过程也锻炼了学生调用语言、文化乃至肢体动作的能力。对于较为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来说,戏剧的虚拟性为其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场景,通过在互动中扮演他人,学生进行观察、理解、体验和移情,还能提升心理与情感空间的弹性和包容程度,有益身心的综合发展。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戏剧传统和文化生活,从主体视角出发去感知和把握世界,建构自我,也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英语学习以及建构身份的主观能动力量。因此,对流畅性和准确性的主观顾虑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缓解,而流畅性和准确性本身又能够在互动之中得到较为有效的提高。第二,对云南民族高校英语专业中具有三语(本民族语、汉语、英语)背景的一些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自己听不太懂、也不太会说的语言,在好听度和亲切度方面的认同情况也就相对较低[5]。但与此同时,学生都认可英语在未来职业发展和全球化社会中的重要性,原一川等研究者也指出,云南跨境民族受试者赞同语言同化行不通,更多的双语/三语教育是可行的观点,这进一步支持和丰富了国际国内三语教育理论。进一步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和外语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6]。因而,在民族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积极发挥戏剧作用,利用学生熟知的文化信息,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角色练习和集体协作,乃至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的全程参与,有助于搭建进入英语语言和文化系统的桥梁,消除他们在目的语面前的陌生感和对自己语言能力的疑虑感,通过学习和操练,获取更多的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机会,提升语言使用的流畅度和准确度。梅雅量、杜雅伦认为,对于戏剧工作来说,在一开始的讨论中允许有限制地使用母语可能是明智的(实际上可能无法阻止它),只是与此同时在实际活动中要坚持使用英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对讨论中要用到的英语表达也更熟悉了,这时就应该逐步鼓励他们使用更多的英语[1]。因而,教师要密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剧本方面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指导,组织开展关于剧本和表演的讨论,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思维。当学生的参与和表达总是受到尊重和鼓励时,他们就更有可能达到语言的流畅性,从而更频繁和自信地使用目的语,由此创造更多提高准确性的机会,同时缓解“面子问题”带来的焦虑。
(三)戏剧教学与师生互动为了有效发挥戏剧在民族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多方位地当好引导者、协助者和反思者。因为英语戏剧表演作为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角色扮演,也涉及到剧本创作、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话剧基本知识的学习[7]。首先,教师要创设融洽的创作和表演氛围,协助学生进入不同组别、分配多样化的任务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合作学习能力,并通过合作巩固积极互赖(positiveinterdependence)、个体责任(individualaccountability),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注意,在课堂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不能直接简化为技术或任务[8]。在戏剧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获取程度高度依赖于他们的文化背景、语言技能、活动偏好以及教师的方法。因此,在规划和实施戏剧教学时考虑到这些变量,可以帮助创建一个自主性较高的学习群体。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戏剧创作和表演愿望,戏剧教学才能有效展开。首先可以利用英语专业教材中的戏剧选段或短剧本,逐渐过渡到原版剧本,再到改编剧本、自编原创剧本。教师首先把握好“输入”环节,指导学生在精读剧本的过程中,查阅文化背景、学习生词短语、理解长句难句,借由朗读背诵体会人物情感语气,感受特定情境中语言传递信息的原则,提升语感和语言能力。在改编及自编剧本阶段,则可以引导学生调动本土文化中的民族戏剧元素,并从主体视角对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运用戏剧形式进行自我表达。原创剧本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协助者的作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技能和语用能力,通过戏剧创作建构和表达知识意义。学生在剧本改编和创作过程中不仅会涉及词法句法、标点符号等基础问题,还会深入参与戏剧中的特定情境、人物身份、语言风格、文化思想等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文化和社会等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使学生逐步提高英语戏剧的欣赏能力,培养起规范的英语思维和写作习惯,以及用英语戏剧建构自我的能力。在角色分配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讨论自主决定,教师应有意识地关注需要更多激励的学生,引导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融入合作学习。在具体的表演方式上,从简单的角色扮演(role-play)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在更加完整和宏观的语境中理解、进入和演绎角色,同时调用图像、道具、音乐、舞蹈、运动乃至即兴创作等多方面的综合元素,敏锐发掘并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体性以及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主体的知识建构是学习的关键问题,情境中的资源都和主体处在联系的整体之中。因而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戏剧创作和表演的结果和反馈,和学生一起进行戏剧评价和反思,看其是否在戏剧教学中,逐步掌握了必要的戏剧创作和表演涉及的语言、逻辑、情感、运动、交际等各种技巧。师生通过笔记记录、口头评价等方式,确认学生从戏剧教学中已得到提高的部分、尚需调整或改进的部分,以及可以从同伴的戏剧创作和表演中学习的部分,进行针对性的进一步练习。
二、结语
在民族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角色,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和提高,明确戏剧学习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理论意识,组织戏剧活动实践与研究相关理论同行,开展实证调查和增加理论框架并举;明确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以及预期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制作戏剧活动清单,落实各阶段活动计划及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开展戏剧活动,并积极协助、及时反思改进。同时,在民族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戏剧教学的常规化和本土化特色,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结合听说读写等综合因素,承接少数民族地区的戏剧传统文化因子,通过个人创作和小组合作锻炼英语语言技能,建构知识体系,并在自我身份的动态变化中建构积极情感,构建自我身份,提升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2]肯尼思·J·杰根,社会建构和教育过程[J].[美]莱斯利·P·斯特弗等编.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徐斌燕,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吴戈.云南少数民族戏剧生存现状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4(2):183-188.
[5]杨玉.民、汉、英三语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8):237-240
[6]原一川,胡德映,冯智文,李鹏,尚云,原源.云南跨境民族学生三语教育态度实证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6):80-87.
[7]赵波,李晶.英语戏剧表演课程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92-93
作者:吴靓媛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