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略论戏剧元素在教学中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略论戏剧元素在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略论戏剧元素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调动注意,玩中体验

“戏”本来就有游戏的含义,“剧”则包含嬉戏的意思。“戏剧”是由游戏逐步生发而成的,并始终带有游戏的性质。同时,游戏又是儿童最为自然的行为表露,因此,儿童戏剧无可厚非地具有游戏性。这里的所谓“玩”,指的就是游戏。它并不是简单开展一些能够活跃气氛的无意游戏,而是指有指向性地指导孩子玩一些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戏剧游戏。让儿童在戏剧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想象和扮演,时间、地点、角色、事件等说变就变,十分自由,不受定势思维和时空限制,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并且创意十足。如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环境以及老师、同学都还不熟悉,难以融入群体,投入小学的学习;另外,低年级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所以低段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喜欢穿插“课中操”的教学环节。可是,操作下来,老师们发现结果其实并不理想:一来,时间久了,孩子们失去了兴趣。二来,“课中操”的教学环节停留在机械地完成几个动作上,教育效果甚微。这时,如果在班级中组织一些带有戏剧元素的小游戏,既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也可为今后各种戏剧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举个例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在课中,笔者与孩子玩了一个“定格”的戏剧游戏。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自己身处万物复苏的春日暖阳之中,随意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可以是动物植物,可以是融雪溪流,也可以是各行各业的人们,随音乐做出相应动作,音乐声停,所有动作定格,孩子们相互猜一猜对方表演的是什么,再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象。这样一来,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也就深深地印刻在了他们的脑海中。除“定格”游戏之外,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戏剧游戏还有“镜面游戏”“身体写字”等等。戏剧游戏还可应用于作文教学中。如笔者在三年级的一堂作文课上教写“吹气球”一文时,就在班级组织了一场吹气球比赛。课堂上学生们参与的热情极高,个个神采奕奕,跃跃欲试,比赛过程自然也是精彩纷呈。亲身经历过后,学生们有了体验,作文便言之有物了,把吹气球时的心理变化、神态变化完整记录下来,描写得淋漓尽致。但笔者觉得还缺少一些“趣”,之后,配合相应的音乐和音效,按“没气———渐渐充气变大———圆鼓鼓———漏气———爆炸”的顺序,笔者让孩子们边听边将自己想象成刚刚自己吹的那个气球,感受气球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之后交上来的作文让笔者又惊又喜———孩子们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整个比赛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创意十足。

二、深析文本,读中品味

简单的全班齐读、指名朗读在完成朗读的训练目标上收效甚微,而将戏剧元素与朗读教学融合,则可以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笔者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进行分角色朗读。有的老师存在一个操作上的误区,认为所谓分角色朗读很简单,即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不同角色,将他们的对话分别朗读出来,便达到了目标。实际上,分角色朗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进行此项训练之前,笔者会先让学生通过自读体会、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等方式弄清每个角色的身份、年龄和性格特点,以及说话时角色所处的环境,进而决定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人物的语言按照惯例,在分角色朗读前,课堂里先是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孩子们首先明确了人物之间的关系:魏王是君,更羸是臣。古代中国君臣等级制度森严,因此,朗读的基调应该是魏王激昂,更羸谦卑。接着,更羸随魏王外出打猎,作为一个射箭能手要表演绝技给魏王看,他对自己的本事应该是充满自信的,因此语气也应该带着自信,但同时,从更羸的最后一句话孩子又分析出更羸是一个谦虚的、不骄傲不自大的人。因此孩子们最后总结出更羸的语言朗读方法应该是:自信(当中带着对君王说话的谦卑)、谦虚(不邀功不炫耀)。而另一个角色魏王则应该带着怀疑(大胆)、吃惊(有些佩服但不明显表露)的语气读。分析后,趁热打铁,笔者指名一两个学生试读,读了大家评,评了又读。然后再指名学生分角色读,就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的惊喜快慰无以言表,孩子们不仅能读出语气,有的还带上了动作,将平时从影视作品当中看到的君臣的交流,引申到了课文朗读中,拱手、低眉、鞠躬。就在这举手投足间,笔者知道,课文中魏王和更羸的身份和关系、人物所处的环境,孩子们已然明白并且理解内化了。最后按小组分角色读,这样能带动一些学困生也参与进来,提高课堂效率。在这样来来往往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改进,不断进步。这样,角色的特点也就能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慢慢被学生接受,人物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也就一步步“现形”了。

三、投入情境,演中感悟

在角色扮演中,儿童通过模仿、练习、同理(将自己置于角色的角度看问题)、商定(与同伴协商)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分析文本,理解情境,试图解决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问题,为他们更好地理解情境,感悟文本意义,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课文情节十分精彩,对小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地球爷爷的手》《丑小鸭》《陶罐和铁罐》《争吵》等等。这些课文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丰富多彩,孩子们在理解课文内容后,很愿意模仿其中的角色,并创造性地演绎故事情节,这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笔者先让大家去记记每个角色说的话,想想每个角色的表情、动作,然后分别选了几组孩子进行表演,请其他孩子当旁白。演了评,评了又演。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演得精彩,逼真,热烈的掌声久久在教室回荡。通过演,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其中的每个角色,把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童话故事中。在此过程中,老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孩子读懂课文的每一句每一词,把握重点词语,从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出发,读懂人物的性格特点,体验角色。这种编演课本剧之前对原文的认真阅读,深入理解,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课堂上即兴表演的形式之外,笔者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课本剧的编排、表演。学期初,笔者就把全班四十多位同学分成了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自行分工,自行选择剧本,自行编剧,自行导演,演出一段十五分钟左右的课本剧。四个小组的同学接了任务之后都兴致勃勃,在组长的带领下很快开展了排演活动:定剧本,分析背景,分析角色,背台词,排练,每个小组的每一个同学都有板有眼地动起来了。他们充分利用时间,热情地投入到排练中,就在背台词、进入角色的过程中,课文的教学目标基本能够达成。通过演,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协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展示。

四、探索方法,创中升华

创作性戏剧的活动必须由一个最初的观点引发,在语文教学中,这个观点就是某个文本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之下,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在开展戏剧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在编演课本剧的基础上,笔者还组织了一部分有能力的孩子创编剧本,即续编故事剧本。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比较丰富,我们就可以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进行对简单课文的想象编写。如在上完二年级《揠苗助长》这一成语故事后,笔者让孩子们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续编一个剧本,引导他们从不同的人物,如农夫、农夫的妻子、农夫的儿子、邻居甚至禾苗的不同角度出发,编写对话,充分展示各个人物的内心。还通过“第二年,农夫又种下了禾苗”这一旁白为后续,让孩子们想象着续编故事。孩子们创、编、演,在快乐的戏剧活动中深刻地揭示了成语的寓意。当然,对于大部分低段学生而言,编写完整有逻辑的故事情节有难度,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步创作。这样,不仅帮助他们理解寓意,同时他们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除了创编故事剧本之外,我们班的孩子还喜欢“演作者”,即根据课文的意境,结合对作者背景资料的调查了解,将作者的经历通过戏剧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孩子们从王维的视角去描绘他眼中的景物,用王维的心境去体会离家多时的诗人心中的感情,“思念”“孤独”的意境便很快被孩子们理解并接受了,感情朗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的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将戏剧元素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作为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一种新颖的辅助方式,以戏剧活动为载体承载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义,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探索实践,又能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培养感情,锻炼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它让语文课堂成为“生命光彩”涌动的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殿堂。语文中的戏剧,戏剧里的语文,是学生喜欢的语文,也是教师喜欢的语文。

作者:张琼 单位: 厦门市梧村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