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唐代宫廷戏剧艺术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唐代宫廷戏剧艺术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唐代宫廷戏剧艺术发展

乐官,是宫廷中从事音乐活动的群体之一,他们掌管着宫廷的乐舞和戏剧。盛唐一代,宫廷乐师最多时达数万人之多,而他们中能够在历史上留名、为后人所知的,却是屈指可数,自然均为唐代乐人里的佼佼者。其中,知名度最高、最有名望的,莫过于被唐玄宗亲封为“天下梨园总管”的雷海青了。雷海青,唐开元四年(716)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出生,被我民间曲艺界,尤其是闽台地区尊崇为戏剧界的保护神和祖师爷。纵观雷海青戏剧艺术发展之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他的幼年到长大成人,为在戏班勤学苦练、积蓄力量,蛰伏民间时期;第二个阶段,自他入宫后,至安史之乱前,是他身居要职、增长才干,逐渐树立影响力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则是在安史之乱中,作为乐师的代表人物,雷海青正气凛然、无所畏惧,怒骂安禄山,维护了唐王朝与众乐师的尊严,却惨遭肢解。而他由于做出的英勇举动被唐玄宗封为梨园总管后,个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论是宫廷乐师还是民间戏曲演出团体,均尊称他为戏剧祖师爷,希望能够借助他的力量得到庇护。

一、雷海青早年蛰伏民间

自古寒门出贵子。雷海青家境贫寒,父亲很早便已去世,母亲身体羸弱,却不得不带着他四处奔波求生。一次在路上,母亲一病不起,带着遗憾离去,只留下小海青一人。后恰有一个木偶戏班经过,戏班里的人将小海青救走抚养,给予他第二次生命。从此,雷海青便寄居在戏班中生活,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直至长大成人。长期耳濡目染,加上勤学苦练,雷海青掌握了戏班大部分乐器的弹奏技巧,能够顺利、完美地出演各种行当的角色。无论是亮开嗓子扮演各类角色进行演出,还是娴熟地弹奏各种乐器,对他来说都是轻而易举。值得一提的是,他会吹奏一种失传已久的乐器———筚篥,后人会吹奏者寥寥无几。小小年纪便能掌握这些技能,要归功于他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和后天持之以恒的学习。这一时期,雷海青只不过是一个热爱戏剧的年轻人,潜心锻炼、积累本领,期待厚积薄发的一天。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雷海青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因为唐朝宫廷对于曲艺艺术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这都源于唐玄宗喜爱戏剧。皇帝还专门建立了大规模从事音乐歌舞活动的梨园和教坊,拥有数量众多的梨园弟子和乐师,醉心于戏曲钻研。唐玄宗非常喜欢一首叫做《霓裳羽衣曲》的乐曲,排练曲子的过程中,吹箫的乐官总是不能达到要求,难以企及曲中理想的境界。正当唐玄宗愁眉不展之际,有乐官出列禀报:福建有一名叫雷海青的神童,精通乐律,唱演俱佳,不仅会弹奏各种乐器,而且,无论乐谱难度如何,都能够精准地演奏出来。唐玄宗急忙宣召雷海青入宫。由此,雷海青进入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视野,开始了他驰骋宫廷戏剧界的演艺生涯。

二、雷海青入宫就职时期

得到唐玄宗的宣召后,雷海青参加殿试表现优秀,在配合《霓裳羽衣曲》排练时,用玉箫即兴演奏,不仅吹出的乐音精准,旋律还如行云流水般动人心弦,令众多梨园同行和朝堂内外人士震惊。唐玄宗龙心大悦,特赐他状元及第,并封他为翰林大学士,就连皇后都亲自为他簪花。一时间,雷海青的风头强劲,拥有旁人无法企及的荣耀。雷海青的性格豪爽,极富正义感,再加上他娴熟的技艺和出众的工作能力,令唐玄宗对他非常器重,特命他统领、管理宫廷中的伶官和乐官。雷海青身居要位,充分发挥了他杰出的管理和组织才能,将宫廷礼乐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雷海青在任职乐官期间,做了很多事情以履行他的职责。

1.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名师。

雷海青入宫一段时间后,被任命为梨园最高长官,这本身就是对他才能的认可。但是雷海青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止步不前,而是利用比在戏班时更加优良的学习条件,尽可能多地收集学习资源,埋头苦读、钻研,精益求精,终于能够在乐理和技巧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每天鸡打鸣天刚亮时,雷海青便起床学习,苦练弹奏琵琶的技术,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他成为闻名天下的琵琶高手。在民间的勤学苦练,入宫后的博闻强识,再加上过人的天赋,雷海青的戏剧艺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完全能够胜任教官的角色。在他有生之年,曾悉心指导过数量众多的乐师,为宫廷和民间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可以说桃李满天下。雷海青培养音乐人才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调教宫廷中的乐工。雷海青自被唐玄宗授予掌管宫廷教坊和梨园的权力后,尽职尽责,除了做好管理者外,还扮演了授业人的角色。他将自己所谱写《引梅敬酒歌》悉心传授给梅妃和宫廷乐人;自编自演舞蹈《八仙过海祝寿舞》和《白玉惊鸿舞》供乐人观摩、学习。另外一种是走入民间,广泛收徒培养乐师。雷海青利用每次到民间采风的机会,与民间艺人交流、学习借鉴的同时,也把宫廷乐理、技巧传授给他们,从而促进了宫廷与民间曲艺的融合。福建、广东一带有很多乐师,都接受过他的点拨和培养。这些都使得雷海青成为唐代最负盛名的戏剧音乐大师。

2.广泛采风求创新,改良乐器以配合。

雷海青经常深入民间走访,进行采风活动。他曾经到达福建南部和广东地区,采集南音和潮州曲调,创作了许多舞蹈、乐曲,如《引梅敬酒歌》等;他还吸收了莆田等地的八乐、山里诗、俚歌、大鼓吹等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曲艺,对已有的乐曲和舞蹈进行重新编排或者创作,力求创新突破,使之在突破传统的同时,还能够与宫廷音乐兼容,呈现别具一格的风貌,受到唐玄宗和宫中诸多妃嫔的欢迎和喜爱。正是由于雷海青不遗余力地走访和改变,将各地曲艺的精华互相融合,并由此衍生出一些新的戏剧派别,增加了我国戏剧的种类,比如莆仙戏、四平戏、闽剧、潮剧等,均以雷海青为戏神,以纪念他的融合功勋。雷海青精通音律,擅长弹奏各种乐器,进宫后又苦练了弹琵琶绝技,对各种乐器的构成原理、调试情况了解得相当透彻。很多宫廷内乐器的检修工作,他是必不可少的人选之一。同时,随着唐玄宗和妃嫔鉴赏水平的提高和多元化需求,现有乐器已难以满足戏剧种类日益繁多和求新求变的要求,还要改良乐器以满足更多类型戏剧和音乐伴奏的需要。他将在各地采风取得不同风格的曲谱带回宫廷后,据此调制改良已有乐器,使乐器弹奏出的乐音能够与之协调。在这样的情况下,宫廷乐器的种类不断扩充,逐渐丰富了宫廷音乐的内容。

3.深入民间,传播教化,延续历史文化传统。

雷海青担任乐官期间,他的同乡江采萍被选入宫廷封为梅妃。梅妃是一个通音律、擅作诗、心思细腻敏感的女子,她入宫后,时常会因为想念家乡而闷闷不乐。唐玄宗看梅妃思乡心切,便派遣雷海青率领皇家梨园子弟,远赴福建莆田,进行慰问演出。他们所到之处,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观者众多,甫一开演便欢声雷动,群情激荡。这次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将宫廷音乐向民间普及的过程,传播了教化,成为戏剧史上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这些做法,令他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也间接培养了不少高水平的职业乐师,为之后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戏剧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功能。其传承性是显而易见的,一部好的戏剧可以传唱千年。雷海青作为教坊和梨园的总管,在兢兢业业工作的同时,也间接地完成了这个使命。他平日里的所有工作不论是表演、传授抑或是记录保存,都是对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除去宫廷中本来已有的乐谱、舞曲,还把在民间流传已久的戏曲、乐谱、歌谣及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加工和改造,以文字形式或者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留存下来,为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雷海青树立丰碑的历史贡献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宫廷众多乐师不幸被安禄山擒获,安禄山把他们聚集起来,命令他们鼓乐助兴,歌功颂德,众多梨园弟子感怀国事家事,均低声啜泣,曲不成曲,调不成调,尤以雷海青为甚。雷海青以坚决的态度拒绝了安禄山的命令,并怒斥安禄山的狼子野心,说到愤怒之时,竟将琵琶扔向安禄山。安禄山恼羞成怒,以肢解之刑将雷海青处死。雷海青以文弱书生之身,抵抗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守信仰不动摇,彰显了一代音乐大家的风范和精神风貌。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玄宗返回都城长安,知道了雷海青的忠烈事迹,感怀于在动乱中死难的梨园弟子,便追封他“天下梨园总管家”的光荣称谓。戏剧界后辈感叹于他精湛的技艺和高尚的品格,从最开始纪念、缅怀他,到后来逐渐演变,把他奉为信仰膜拜的对象,赠予他多种名号,如相公爷、田都元帅、田宫元帅等,并尊称他为“戏神”,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持续了数代直至今日。雷海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宗教信仰,在民间广泛传播开来。民间自发建设庙宇,尊奉雷海青为戏剧祖师爷和会乐宗师;戏班开锣演出前,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奉上茶果、点燃香烛拜祭、敬奉,祈祷演出成功。甚至,他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戏剧行业,还扩大至国家领土守卫、公共安全、航海保护等诸多领域。雷海青人虽已逝,但他的忠义精神和高超技艺得到戏剧界的极力推崇后,被树立成为戏坛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的戏剧之路因此而走得更为宽广和深厚。

作者:夏蕾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