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媒体影像技术对影视戏剧艺术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媒体影像技术对影视戏剧艺术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多媒体影像技术对影视戏剧艺术的影响

在影视戏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使舞台美术、影视美术进入新的纪元,更加丰富的美术形式改变了传统美术设计单一、平面化的布局。现如今的影视戏剧中全息影像技术、幻影成像技术、3D技术等的应用使影视戏剧视觉效果更具有观赏性,并已经成为美术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多媒体影像技术下的影视戏剧

现在的美术设计已经不能脱离多媒体影像技术而单独存在,在影视戏剧中更是离不开多媒体影像技术各种媒介。在戏剧中舞台美术是灵魂,更是一门具有特殊性和综合性的艺术,通过与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结合起来,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营造出剧中的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舞台伴随着戏剧而产生,宗旨是为表演服务的。如今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舞台美术的形式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并与传统的形式不断发生碰撞,其表现形式不再单纯局限于写实表现,而出现了一系列抽象元素,使之更加贴近表演者内心世界,并将演员的情绪渲染夸大。多媒体影像技术是舞台美术中的一个重要而灵活的设计元素,从它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它列为舞台场景设计的一个范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多媒体影像是一个可以移动的舞台场景。尤其是近几年,随着LED、立体投影、全息影像技术的全面发展,多媒体影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舞台美术中。现今,对于从事视觉艺术和舞台美术的设计者们来说,传统手工业时代的舞台艺术的封闭性、保守性已经受到了现代技术的挑战,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在扩宽了人们的视觉范围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思维能力,为传统舞台美术设计方法出现的许多困难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舞台美术设计者打破了传统舞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创造出多维度的舞台空间,舞台布景开始由单一的传统绘制的排列组合向高科技视频、灯光、电子数码设备为主导的舞台布景的方式转变。多媒体影像技术作为舞台美术的一种新表现方法,比传统舞台效果更具有表现性和灵活性,既可以模拟写实的场景,又能创造出充满意境的舞台效果,为舞台美术赋予了全新的形式并造成了视觉上的震撼,同时,视觉的震撼也赋予了舞台表演更充沛的活力。

二、多媒体影像技术的特点

当今的多媒体影像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结合视频、音频、文字等超文本不仅可以链接到各种各样的其他文本中,而且多种路径进入的特点为它提供了无止境的互动性。在影视戏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运用主要突出了以下特征:其一,具有强有力的虚拟性。现在的影视戏剧等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真实的场景,各种题材的创作,通过多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而得以实现,科幻片、动作片、动画片等利用3D技术、动态捕捉技术、绿幕等技术手段达到了场景写实而无法得到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可以很容易模拟出太空、海底等各种很难到达的地方,并且那种虚拟的、魔幻的场景可以很真实地呈现出来。其二,具有先进的时代性。多媒体影像技术并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新时代的产物,是科技的产物,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取代了原始的影视戏剧单一、呆板的模式,开拓了多元化的新模式。其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以前的影视戏剧追求的是写实、真实场景,因此题材内容被局限住,往往都是一个模子里的故事,仅仅是换了主人公,一些年轻人不喜欢看;而现在的多元化题材,老少皆宜,满足了不同年龄及不同喜好的人们的欣赏需求,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其四,具有很强观赏性。故事不再局限于某一类的内容,并且炫酷的特效、亮丽的画面、高清的分辨率、超大屏幕等这些高科技的应用,使影视戏剧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吸引力大,更具有观赏性。多媒体影像技术从属于舞台设计和舞台表演,它的宗旨是为了烘托舞台气氛,为演员和观众创造更好的表演环境与展现内容,舞台是演出中实体的部分,设计者需要对舞台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综合因素塑造出外部环境,帮助演员更好地诠释剧本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舞台布景,为剧本内容和演员表演做依托,能够更好地渲染气氛。例如幻影成像技术、全息影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不再需要传统的烦琐的舞台布置,也不再局限于呆板的平面布局,3D立体效果的应用拓展了舞台的空间,形象、逼真地再现场景。舞台美术的作用是为了铺垫表演内容,渲染气氛,归根结底是为表演服务的,多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而且所有的设定和出现的场景都符合演员的表演内容,无论是写实的场景还是抽象的影像,都需要根据表演内容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不能脱离表演而存在,更不能超越表演。

三、多媒体影像技术在影视戏剧中的应用

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分为平面全息影像和三维全息影像,三维全息影像是在三维的空间中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真实再现三维场景,它所形成的影像不是真实的而是一种虚拟的。全息影像技术在舞台美术中的应用,可以给观众们带来亦真亦幻的视觉感受。而幻影成像技术是基于全息科技的成像技术,将物体的全息影像透射到透明介质上,产生3D立体观感,提升视觉效果。多媒体影像在美术舞台中主要是借用台上的一块巨型屏幕,打破了影视戏剧的虚实空间。特别是空间多媒体的应用,在灯光的配合下空间不断交替,使整个演出变得饱满。可以说,在特定的舞台空间结构中,声、光、电的效果帮助实现了角色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享受和心灵震撼。最神奇的是,演员自由地穿梭于舞台和屏幕之间,真人和影像在瞬间转换。剧中的电影时而由黑白转为彩色,时而又从逼真图像变为Flash动画,犹如魔术一般。多媒体影像技术在影视戏剧中的应用正是利用了舞台美术特有的艺术语言创造性地揭示其主题和内涵。2008年戏剧节上的《动漫大师诺曼》是加拿大四维艺术剧团的一场多媒体剧。该剧其实是一台用真人与多媒体灯效技术共同演绎的代表作。唯一的演员用出色的肢体语言,似舞蹈而非舞蹈的动作将线条、平面、立方体、空间等诸多绘画元素进行形体的展现。在表演过程中,多媒体影像技术全方位应用,特别是在电脑灯的使用上,写实与写意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呈现了一场亦真亦幻的奇妙盛宴。人物精彩的表演与多媒体影像技术运用的完美结合,让整部戏呈现出穿越时空、潜入思维等场面,具象与抽象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在戏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运用已是一个普遍的发展趋势。创作于2003年的《马歇尔的幻觉》,是多媒体戏剧舞台比较具有代表和总结意义的作品。剧中马歇尔像魔术师一样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影像的结合为观众展示他那些幻想的画面,对节奏的把握使他在表演中能够自如地穿梭于两个空间。运用高科技使演员出入于电影屏幕和舞台之间,通过演员身体表演和多媒体影像的巧妙结合,将戏剧和电影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一次奇异的视觉体验。国外媒体评论说“忘了是戏剧,忘了是电影!一片混乱,观众彻底失去了方向。”该剧在欧美非常流行,因为把戏剧、电影、动画甚至魔术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的超现实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惊。2015年春晚演出的歌曲《蜀绣》,是多媒体舞台与音乐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歌曲主要体现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锦绣。一开场在巨大的荧幕里出现穿着传统锦绣旗袍的模特,随后锦绣图案脱离旗袍独立展示,模特身上的旗袍颜色、样式发生了变化。接着同一模特以四种不同姿势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又由真人变成了四幅画。而后歌手出场,背景不停地变换,舞台效果绚丽,最后歌手通过舞台的不断变换出现在观众面前。时而虚幻,时而真实的展示模式给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在听音乐的同时了解中国的非物质遗产文化,做到了视觉与听觉的融合。而现今传统的美术舞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多媒体戏剧舞台的出现迎合了时代的发展。现如今的影视剧不单是家庭剧、爱情剧等,科幻片、动作片、灾难片、恐怖片等各种题材的影视占主流地位,而在拍摄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最早的3D电影于1953年5月24日在日本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用计算机制作的电影是《玩具总动员》,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动画电影是2006年上映的《魔比斯环》。1986年版的《西游记》历经6年制作完成25集,全部是实景拍摄,后期制作历时5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影视拍摄时间大大缩短,而效果却大大加强。刚刚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突破5亿票房,成为中国动画的杰出代表,电影人物形象突出。不同于传统的《西游记》,故事以小和尚江流儿为主角,为了救被妖王掳走的女童,误打误撞解救了压在五指山下500年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路上遇到猪八戒、小白龙,最后为了江流儿,孙悟空打破枷锁,又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电影。但电影创作历时3年,画面主要以写实为主,在影片中自由自在的飞龙和成群的萤火虫,美感十足,CG动画的制作技术成熟。影片中贯穿多变宏大的场景,技术上采用全景3D搭建,既有魔幻森林,又有天宫和魔堡,并且巧妙地融合了东方元素。总之,从角色造型、画面效果、动作设定及特写制作来看,这部电影堪称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2012年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影片《阿凡达》,很多人都质疑,是真人演的还是动画片,其实它是两者的结合。真人演,然后用仪器捕捉表情神态和动作,最后电脑合成出三米多高的纳威人,是一部100%非实景拍摄的电影,并且是一部3D电影。内地引进的第一部3D电影是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尽管《阿凡达》不是第一部3D电影,但是它使人们意识到3D电影的前景,并且使很多人开始接触到3D电影,接受了这种新型的观影模式。这部影片全程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实现了动作捕捉技术在电影中的完美结合,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4年8月14日,梦工厂制作了全息动作捕捉动画电影《驯龙高手2》,动态捕捉技术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的表情、动作,比3D动画感觉更贴近人的行为,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真人与动画相结合,内容更加丰富,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四、多媒体影像技术与影视戏剧艺术结合的意义

技术是艺术的载体,艺术通过技术不断地发展、更新而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相机的产生,以前人们为了纪念是通过画师作画,而可以为自己画肖像的也大部分是皇亲国戚或达官显贵,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可能为自己画肖像。1839年1月9日,法国的达盖尔发明了一个照相机,1840年照相机传到中国,但是也是局限在皇亲国戚之间,或者是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一些洋人的手里,他们开了最早的照相馆,但是普通老百姓却很难去拍一张照。那时的照片也仅限于黑白照片,到1936年才出现彩色胶卷,因而彩色照片出现。随着相机性能不断地完善,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广泛地应用,如今的相机功能完善,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记录功能、自动调焦应有尽有,并且相机越来越轻巧,携带方便。仅以相机为例,它的不断发展就决定了艺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而当今的科技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都达到了一定的前所未有的水平。人们开始追求的视觉感受是一种具有超大画面、鲜艳的色彩及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电影院里的IMAX、XLAND屏幕以及逐渐普及的4K高清影视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视觉需求而出现的。传统的电视墙很难满足人们在这方面的要求。最近迅速崛起的大屏幕拼接投影显示技术,正逐步成为适应这一需求的有效途径。高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便捷;新型媒体的出现,带给观众更高品质的感受;而多媒体影像技术也成为影视戏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的不断创新是技术不断发展的动力。传统艺术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欣赏水平,而艺术的不断创新,需要相应的技术来支撑,从而带动了技术的发展。以影视为例,世界上真正意义的电影1895年12月28日出现于法国巴黎。而电视公映最早在1929年,我国真正意义上最早的电影是1905年任庆泰给京剧老生谭鑫祝寿而拍摄的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1958年9月2日,我国开始播送黑白电视节目。随着人们对艺术要求的不断提高,逐渐出现了彩色影视、高清影视、大屏影视。最早的影片是胶片的,利用投影,需要有专门的人进行手摇,速度太快、太慢都不行,并且影片的储存也很麻烦。如果遇到火灾等灾害,影片就会烧毁。随后出现了数字影视,不再需要专门的放映师,减少了劳力,影片可以无限地复制,并且清晰度越来越高。现在人们追求的是4K高清影视,4K指的是分辨率是3840×2160,它的分辨率是2K的4倍,细节更加清晰,现在的高帧率也在逐步登上舞台,正在由每秒24帧,向每秒48帧发展,每秒48帧的3D影片,画面人物栩栩如生,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技术在艺术的不断推动下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艺术。

结语

影视戏剧表演方式的改变取决于观众喜新厌旧的审美心理,而使观众离开影院剧场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人们对传统影视戏剧的审美疲劳。针对这种现象,传统的影视戏剧必须寻求新的形式来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而多媒体影像技术的优势便发挥了作用,它包含的变化、时尚元素,成功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进而带动了影视戏剧表现形式的改变。如今,影视戏剧的发展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影像技术的数字化、交互性和融合性等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将主导着戏剧的发展轨迹,为舞台设计提供新的活力,使舞台设计的形式开始向多元化转变。以多媒体影像技术作为舞台美术的技术支持,在表现方式上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惊喜和收获。

作者:安冬 刘大明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