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策略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策略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策略分析

【摘要】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类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设置比较集中、与行业发展联系紧密、特色学科发展水平较高,一大批学科已经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分析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一流学科的策略:跟踪前沿服务需求,凝练学科发展领域;立德树人狠抓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端学科队伍;构筑优质学科平台,提升高水平科研能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提升学科建设软实力;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学科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策略

一、背景与内涵界定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政策的出台打破了“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中的身份固化问题,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高校营造了更为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双一流”政策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鼓励和支持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引导高校差异化发展,既为发展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大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让具有学科特色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更加明确了发展方向。行业特色型大学指的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前隶属于国务院某个部门,并且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1]。这些高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学科基础,满足了国家建设对行业特殊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2000年以后,大多数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划归教育部或属地管理。为顺应变革,行业特色型高校纷纷制定特色发展战略,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科学研究,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其中不乏行业特色型大学及其特色学科。本文选取行业特色型大学中的32所“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建设平台”重点建设大学以及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中4所非“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建设平台”高校的师范类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界定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双一流背景下,这些高校的学科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36所高校学科建设现状,剖析其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其学科建设的探索,分析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一流学科的策略。

二、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建设现状

36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学科发展依托行业而生,长期服务行业,为行业培养所需人才,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其所在行业的紧密联系,呈现出蕴含深厚行业文化底蕴的办学特色和学科建设特色,具备了冲击一流学科的实力和影响力。1.学科发展水平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具备冲击一流学科的实力。主要体现在:一是一级学科评估排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36所大学,有24所大学的34个一级学科位列A+,占全国A+类学科总量的16%;有9所大学的13个一级学科位列A,占全国A类学科总量的8%;有21所大学的35个一级学科位列A-,占全国A-类学科总量的10%。其中,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分别拥有4个、3个居A+类的一级学科,优势突出。二是入选一流学科情况。36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共有65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入选高校数占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数的38%,入选学科数占464个一流建设学科的14%。三是进入ESI前1%的排名情况。截至2018年3月共有30所大学的124个学科跻身于ESI排名前1%,占全国ESI前1%学科总量的14%。暨南大学拥有8个,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分别拥有7个ESI排名前1%的学科,实力强劲。在学科评估、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ESI前1%中的种种表现进一步彰显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实力,进一步表明其充分具备冲击世界一流学科的实力。2.学科特色鲜明,建成了与行业密切相关的优势学科(群),具备冲击一流学科的条件和能力。这类高校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密切关联,具有良好的学科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如河海大学以水利工程学科为特色,发挥学科综合优势,针对重大水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其中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入选建国40周年100项重大成果,是我国被国际公认的最著名水利原创性成果;“大坝安全监控理论和方法”,成为保障我国水工程长期服役安全的守护神。河海大学的水利工程学科多次蝉联学科评估第一名,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以水利工程为主体的工程学领域进入ESI前1%,接近前1‰。世界一流学科一定是在服务国家和社会中追求学术卓越的,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2]高水平行业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服务于行业发展,与国家和社会需求高度契合,具备了促进学科走向一流的巨大驱动力。

三、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学科建设也凸显出优势学科分布单一、学科壁垒现象严重、学科拓展存在盲目性等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进军一流学科建设的步伐。1.优势学科分布单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由于在一段时期内均以服务某一行业需求为主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科数量少且较为单一的局面。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行业特色型大学虽然也开始进一步拓展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的学科专业,但是由于学科的发展是长期积累,不断深化的过程,短期内快速成为优势学科的情况少之又少,所以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优势学科数量仍然偏少,分布单一,仍旧大多集中在与其所在行业密切相关的几个学科,其他学科发展相对滞后,学科建设有“高峰”,无“高原”,极大地限制了行业特色型大学整体实力和水平的提升。2.学科壁垒现象普遍。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多元性日益增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应该进一步立足社会需求,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立足不同视角深入分析问题,共同研究攻关,只有打破学科壁垒,跳出学科限制,重视问题的本真面目,才能够进一步推进和探索新的学术研究[3]。目前,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学科壁垒现象仍然普遍,优势学科往往单打独斗,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多学科深入交叉融合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同时,同一学科内部、不同学科团队间的合作也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引起不必要的“内耗”,导致学科研究方向缺乏相对稳定性,与本学科领域的国际国内发展趋势脱节。3.学科拓展存在盲目性。为改变学科数量少且结构单一的局面,不少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始拓展学科覆盖面,逐步从一个单科性大学发展为多科性大学。由于在学科拓展过程中贪大求全,缺乏科学长远规划,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高等学校办学实力与水平的高低与学科种类的多少并无直接联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盲目拓展学科不仅不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还会因此浪费学校办学资源,造成学校原有的行业办学特色弱化等问题。因此,学科拓展存在盲目性也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成一流学科道路中的一大阻碍。

四、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策略

何为世界一流学科,尚没有明确公认的标准。综观QS(QuacquarelliSymond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HigherEducation)世界大学排名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目前世界上三大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对学科领域的排名指标体系,不难看出,世界一流学科应该具有显著的共同特质,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生、一流的研究成果及学科声誉、一流的管理和氛围[4]。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一流学科要从拓展学科发展领域、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有实力的学科尽快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1.跟踪前沿服务需求,凝练学科发展领域。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大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必须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需求同呼吸共命运,始终站在行业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5],因此要始终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和聚焦国际国内学科发展前沿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结合学校优势学科特色和行业发展,进一步凝练出具有重大突破可能的基础性、前瞻性的学科战略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学科,构建顶尖学科、高原学科、新兴学科、基础学科协同发展的良好学科生态,不断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持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2.立德树人狠抓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使命,世界一流学科无不重视人才培养,培养了众多对国家甚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学生。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目前,我国大学硬件条件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6]。我国的一流学科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建立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的拔尖创新人才。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应该进一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可以尝试建立本、硕、博统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卓越工程师、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等,为优秀创新人才成长提供有效平台和有力支持。进一步促进分类协同培养,深化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依托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发展,加快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步伐,引导更多学生深度参与创新创业、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强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强化导师责任,形成有效激励淘汰机制,构建标准合理、责任明晰、监督到位、反馈及时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3.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端学科队伍。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根本,是学科发展的第一要素。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高校建设一流学科首先要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产生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其在引领和支撑学科发展方面的作用。同时还要注重深化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7]。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要准确把握育才引才重点方向,结合学校优势特色,依托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采取柔性引进、项目引进、专项资助引进等方式,加快集聚国内外顶级学科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积极进行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政策改革,探索实施对不同学科师资队伍的分类评价和考核机制,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拔尖人才的培育力度,分层次、有重点地遴选和培养一批学术人才和教学骨干,在学校内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8]。

4.构筑优质学科平台,提升高水平科研能力。世界一流学科的研究成果众多并且影响力巨大,巨大的影响力能够带来卓越的学科声望。如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是世界顶尖理工大学之一,其航空工程、电子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建筑等学科在世界上都具有领先地位和卓越声望[9]。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要进一步构筑优质学科平台,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行业能力,扩大学科影响力。要积极实施重大科学计划,围绕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重大科学需求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积极组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科研任务,积极引领学科研究前沿。要完善高水平科技成果奖励机制,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不断提升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多出原创性成果。建立健全技术转移转化机制,将学科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进步的贡献率和综合影响力。以整合学科资源为突破口,加快完善已有学科平台资源的共享运行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提升学科建设软实力。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守望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推动者,大学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一流学科中必须积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提升学科建设软实力。要主动适应时展潮流,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大力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自由开放、勇于创新的氛围与环境,积极培育优良的师德师风和教风学风。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精准发展,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特有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宣传,汲取精华、传承创新,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教化育人作用。以学校精神、行业精神积淀为基础,不断汲取国内外先进的大学文化元素,传承和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文化。要积极参与海内外学术与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学校文化传播力。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环境营造等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行业精神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自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基层学科组织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学科组织文化对学科组织发展产生的目标导向、组织振兴、团队凝聚、行为规范、创新推动等作用,不断增强学科内部凝聚力。

6.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学科国际影响力。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学府,在其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国际化战略,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建设一流学科的必由之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科就是通过国际化战略汇聚了一批著名经济学家,从而产生了20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形成了著名的“芝加哥学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要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学科特色,服务走出去的大型企业需求,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教育合作,扩大国际教育规模。探索为其他国家提供科技服务路径和机制,实现科技服务国际化,提升参与大科学工程、国际合作研究的规模和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共建高水平实质性合作研究平台或产学研基地,加强与发达国家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的合作,提升特色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推进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国际化建设。鼓励和支持校内教师申请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提高对在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科研成果和成功申请国际专利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新方法,开拓渠道,建立灵活的国际化师资聘用、评估、考核、分配等制度,引进境外优秀教师、课程等。设立国际交流合作专项基金,对高端外籍专家到校工作、杰出青年人才国际学术交流进行专项资助。面对“双一流”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要着力解决自身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一流学科建设路径,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六大建设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遵循学科建设基本规律,以一流特色学科建设为核心,坚持行业特色,“以点带面,建成一批掌握世界学术话语权、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优势学科群,不断推进世界一流行业特色大学建设”。

作者:李枫 李萍 何丽娜 单位:河海大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