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

摘要:中医学专业认证标准强调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培养质量,改进教学手段、教育教学方法,确定中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我校中医儿科学课题组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科方向,构建了学科平台,锻炼了学科队伍,提升了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同时学科建设也保证了中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的实现,实现了双赢。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认证;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

1中医专业认证对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的意义

专业认证是一个评估的过程,通过认证来评估学校开设的专业性教学计划或者专业是否符合预设的标准;通过中医专业认证可以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学的目的。其核心目标是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形成;以成果为导向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教学手段、教育教学方法,确定中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因此,通过专业认证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

2更新教育理念,明确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方向

在中医专业认证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指向、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的指导下,我校修正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方向,更新教育理念,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科建设方向是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我校修订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改革了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方法,强化了实践教学,并不断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修订后的中医专业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确定的中医儿科学的教学目标为:通过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儿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能运用中医学理论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抢救急危重症;掌握中医儿科常用外治法;了解常见中医儿科疾病的发病情况等流行病学特点。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增添了张仲景学术思想传承能力的培养,并且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成长为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中医应用型人才。

3明确学科主攻方向,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明确的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在中医专业认证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要求下,我校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一直坚持“院系合一”(即医教合一)的临床教学管理体制。儿科教师坚持在教学以外的时间,全部从事系统的医疗实践,增强解决临床实际的能力。我校儿科团体先后开展了“麻杏陷胸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临床研究”“麻杏陷胸颗粒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临床研究”“麻杏麦冬汤治疗肺炎喘嗽风火阴虚证临床研究”,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了促进学科发展,我们坚持以成果为导向,目前我校中医儿科已形成气血并治治疗小儿病症、经方防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两个稳定的主攻方向。同时,学科注重内涵建设,不断向更深入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建立类似于内科学科的三级学科分支,借鉴现代医学以系统划分,如肺系(呼吸)、脾系(消化)、肾系(肾脏、内分泌、遗传代谢、生长发育)、心肝系(神经、心血管、血液)等专业;坚持以学术前辈思想为指导,传承与发扬并重的方针,对学术资源进行了梳理和挖掘。在主要研究方向的优势病种(如哮喘、复感、厌食、肾病)方面,深入开展了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的制定、优化推广工作[1]。我校中医儿科课题组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教师在取得医疗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如“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模式”“混合式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中的运用”“中医儿科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等,推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保证了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依托附属医院及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研促教

学科平台是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我校中医儿科科研团体依托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麻杏陷胸颗粒对热性哮喘小鼠模型血清IL-12、IL-13调控的实验研究”,不仅明显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部分学生通过跟师观摩实验、辅助实验也提高了将来搞学术研究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还依托学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心开展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保证了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5跟名师、多临床,加强中医儿科专业学科队伍建设

结构合理、能力强的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取得成效的根本,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中医儿科学是针对小儿生长发育阶段,由生理病理、辨证论治、预防保健等诸方面共同构成的中医儿科学体系。中医儿科学不仅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医内科,而且具有其生长发育、生理病理、预防保健的特点。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的学术梯队,在中医儿科专业队伍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我校中医儿科教师不仅是教学、临床的“双师型”教师,而且均有跟名师的经历。名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儿科名家。跟名师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中医传承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中医传承能力。在注重教师跟名师的同时,我们还重视中医儿科专业学科队伍临床带教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临床技能。为使临床实习带教规范化,采取如下措施:(1)成立带教指导组、指定带教医师;(2)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和教学查房,结合典型病例重点讲解[2];(3)坚持病例讨论,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并发言;(4)坚持举办张仲景学术思想、经方医案系列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5)严格审批学生病历,并要求床边报告病历;(6)重视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7)制定考试细则,采取答卷、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等综合评分,重点测试学生的“实战”能力。实践证明,训练系统的正规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儿科临床技能。

6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科队伍教学能力

落实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从传统教案注重“点”的设计(包括课程整体重点、章节重点、课时重点以及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难点)转向点、线、面结合;“线”主要是教学的主线,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衔接规律;“面”不仅包括中医学专业的主要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特色与思维方式等知识面,而且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层面,以及教师的育人层面。具体来说,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的诊治是重点;五脏系统的划分,病因、病机、病性的辨别,依据治法的遣药组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诊病能力,也是中医儿科学的主线;中医儿科寒凉、温补学派医家(尤其是代表医家钱乙、陈文中)的主要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特色与思维方式是学生应该了解和熟知的;教学内容应有用、有趣,易掌握,以激发学生积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这些是教师重要的育人层面。同时,相关专业教师还应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将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法引入中医儿科学教学,用以保证教学质量尤其是技能学习质量的提高。重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另外,还要改革考核方式,将终结式的期终考试结合过程性评价。因为,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出勤率、作业成绩、病案讨论、病案分析成绩、自主学习手册完成情况。

参考文献:

[1]马君蓉,余勇,王珍.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5):401-403.

[2]刘静,张铁亮,黄定,等.谈如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9):87-89.

[3]杜海凤.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176-177.

作者:谢东霞 刘彦丽 丁吉善 付卫云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