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调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调整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调整

摘要:“双一流”建设不仅对“985”“211”等创新型、研究型高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样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在分析“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现状基础上,从“精准学科办学定位,瞄准学科发展特色、找准学科服务地方需求、优化学科师资队伍结构”三准一优化四个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与调整的途径。

关键词:“双一流”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三准一优化

1“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

根据《方案》,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42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95所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面向所有高校,甚至包括高职院校。从目前来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很难与“985”“211”大学比拼,但不等于在所有学科方面都没有机会。只要准确把握机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选准发展方向和路径,完全有可能使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走向卓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所以,地方院校不能放弃对“双一流”的追求。当然,地方院校对“双一流”的追求,不能跟着“985”“211”大学的路子走,而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1-4]。

2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现状

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现为黑龙江省省属高校中本领域唯一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交通运输为“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学科依托汽车运用与智能交通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汽车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汽车运用与安全技术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先进的试验设备完全能够满足学科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的需要。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紧密依托行业及企业办学,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以产学合作为途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大力构筑职业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立交桥,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培养了大批“上手快、能力强、留得住、后劲足”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与黑龙江龙运集团校企共建了“智能交通学院”,与日本丰田公司、德国博世公司、中国一汽、哈飞汽车、宇通汽车等国内外大公司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学科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和管理人才培训中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制造和维修人才培训中心”和“龙运集团———黑龙江工程学院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人才支撑。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三个专业始终致力于服务行业和地方,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程文化为引领,以大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构建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宽口径的方向模块课程,强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体现出“肯吃苦、留得住、上手快、有后劲”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学科建设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学科建设基础偏弱。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底蕴不足,学科文化氛围淡薄,办学资源有限,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缺乏高水平、实质性的学科平台,或者平台虚置、没有充分发挥平台的功能,学科平台难以满足教学及科研的需要,严重阻碍了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提升与发展进而降低了科学研究的效率,导致成果产出量少、成果转化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学科建设整体实力偏弱,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够深入,社会服务功能不健全,支撑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及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不强,学科建设缺乏自己的特色,学科建设基础偏弱导致了科学研究领域的恶性循环。2)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团队。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团队,尤其是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结构不合理,团队成员研究领域交叉不紧密、各自为战现象较多,研究方向发散,研究问题不够持续,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团队合作、协作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研究成果中国家级项目及获奖、高水平论文数量较少,导致学科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不足。3)学科建设的制度及机制不够健全。学科建设内部制度机制还是不够健全,学科建设规划往往是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的,规划与方案过于宏观,只停留在“顶层设计”层面上,二级学院很难找准自身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切入点,要使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落地生根,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必须成为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将学校学科建设规划认真细化、分解实施,制定更加合理、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的实施细则。这样,学科建设发展才会良性循环,学科建设效率才会快速提升。

3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三准一优化”建设及调整途径

3.1精准学科办学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其“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根植所在区域、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于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紧密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公路交通行业,培养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5-6]。

3.2瞄准学科发展特色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对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建设的任务要求,主动适应交通运输低碳、绿色、高效、安全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针对区域道路交通运输系统、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道路交通控制等面临的技术问题,依据学科现有师资队伍力量,凝练形成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三个研究方向,在载运工具电控及新能源技术、载运工具运行性能优化及提升技术、交通运输系统资源优化、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微观交通系统仿真与控制、多源交通信息整合与挖掘等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在区域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提升影响力。

3.3找准学科服务地方需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为地方做好精准服务的基础上力争“双一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龙江“十大重点产业”“龙江丝路带”的规划与实施,必将极大促进交通运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新工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向高速、重载、安全、经济、节能、环保方向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研究内容不断更新,并呈现综合、交叉的特点,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应用能力强、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因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要重点突出应用研究,紧密围绕龙江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不断实时动态调整学科方向,建立产、学、研、用联动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将地方产业实际需求落实落地,真正地为行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4优化学科师资队伍结构

应用型学科教学及科研团队必须要有合理的人员结构,要以优化学科梯队结构、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队伍建设上,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科研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梯队。需要择优选择教师团队成员,没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能成为学科团队成员;在注重提高学科教师博士学位比例和职称水平的同时,还要派送教师到地方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的经验,不断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重视学科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进行授课、讲学;同时制定政策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科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在学科建设上,还要不断促进本学科与校内外其他主要学科方向(如机械、电子、控制学科等)之间的集成、融合与交叉。此外,要不断增强学科教师团队成员的凝聚力,成员需要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及优势进行有机组合,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学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7-8]。

4结束语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需要不断体现应用性、行业性和区域性等特征,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把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制定不同的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及培养模式,注重学术能力与实践背景兼备的学科队伍建设,努力与行业、企业共建创新及实践学科平台。“双一流”背景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必须围绕交通行业需求的定位,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扎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突出应用研究,才能有利于推动地方应用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利于培养出适合地方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交通专业人才,才能紧扣“双一流”学科发展机遇,才能为建设一流学科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华林.“双一流”背景下高等教育学学科何去何从?[J].重庆高教研究,2017,5(2):122-127.

[2]蔡文伯,高睿.“双一流”建设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27(1):41-47.

[3]张新婷.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学科建设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7,19(11):59-66.

作者:王强 姜莉 吴彪 付百学 李雯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