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科建设下的小学课外实践教学策略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对学科建设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学科建设与课外实践活动之间的能动关系,最后论述了学科建设视角下的小学课外实践教学策略,包括根据学科建设原则拓宽课外实践活动内容、根据学科建设原则设置课外实践活动课程、根据学科建设原则优化课外实践活动、根据学科建设原则建立完善的课外实践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科建设;小学课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学科建设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保障,是全面实施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程度,也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品质的重要指标。学科建设离不开课堂教育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需要课堂教育的拓展去充分实践学科建设的合理性及科学有效性。因此,基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探讨小学课外实践活动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科建设概述
学科建设是学校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和主导,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好坏及综合实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它关系着学校长远发展战略的调整,是全面推行发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党的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部署要求,学科建设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以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其基本内涵要紧扣学校的育人目标,对学科建设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度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学校、教师的个性化学科建设要求,最大努力地开发一切可用的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有助于学科素养提升、有益于良好学科个性养成的结构完整、灵活多样、开放可控的学科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学科建设的整体育人效益,彰显出学科建设独特的育人价值[1]。
(一)学科建设的主体学科建设的主体通常是指参与学科建设过程,对学科建设出谋划策,制定学科建设方案并付诸实施的学校管理者、服务者、教师及学生。其中,学校的管理者在学科建设中主要承担了规划制定、学科配置、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设计责任;学校的服务者主要为学科建设的顺利施行提供各项服务性工作;而教师和学生则是学科建设的具体施行者和验证者,教师以学科建设确定的发展规划为导向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科学地设计与配置,通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是学科建设成果的最主要受益者,也是学科建设效果的体验者。学科建设的各方主体之间相互配合、互相促进。
(二)学科建设的客体学科建设的客体是指通过学科建设所维护和实现的价值和利益。具体包括通过学科建设所实现的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学生全面人格发展的实现。理解学科建设的客体对于学科建设的顺利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学科建设的内容学科建设的内容是指为了实现学科建设的客体,由相关学科建设的主体具体规划、实施并验证的具体内容体系和方法。主要包括课程设置、重点学科培养、优势学科发挥、学科均衡配置等方面。这些内容的实施离不开学生这个重要主体的参与。在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在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日益居于中心主导位置,以学生主导型的学科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二、学科建设与课外实践活动之间的能动关系
(一)学科建设是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引和保障学科建设规划明确了教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侧重点,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确定了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和优化。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扩展,在开发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及培养学生思维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2],其实践活动的展开受到学科建设原则的指引和学科建设制度的保障。
(二)课外实践是学科建设的表现与验证课外实践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与拓展,其对于学生全面人格健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采用多样化、灵活性强、实践性强的各类与相关具体学科知识相关的课外活动,能够在实践中验证学科建设的效果,并为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客观的观察数据。因此,小学课外实践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验证方式。(三)学科建设与课外实践活动能动关联学科建设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二者之间是能动关联的关系。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涵对课外实践活动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其指明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倾向;四点半课堂的实践活动是学科建设主要内容的具体体现,也是验证学科建设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
三、学科建设视角下的小学课外实践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科建设原则拓宽课外实践活动内容根据学科建设现实需求,四点半课堂可开设课后辅导及暑期活动,课后辅导主要包括教学类、课业辅导、活动类、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卫生、安全教育、各类社团活动、校外体验活动等方面[3]。课外实践活动内容的拓展要具备多样性、多元化及灵活性,尤其要强调实践性。具体措施包括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以教学或教育单元主题、目标为线索,整体发掘单元教学内涵,科学配置各课时任务,有机沟通单元教学过程中各类资源、各种课型、各个环节间的内在联系。
(二)根据学科建设原则设置课外实践活动课程在选择课程方面,教师要利用学科建设规划和目标,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同时将学科建设融入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精细课程设置,完善学科体系,实现合作化课程共享,实现学科的互补性、特色化。比如,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小学生人文素养必修课程建设。以“绘本导读”课程为例,该课程以“在绘本阅读中遇见最好的自己”为目标,引导学生以独有的、个性化的视角,阅读最适合他们的优秀书籍,不仅促成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衔接,还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培育了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情感和品德。即从课内的课程设计和单科的教学设计转化为课外的、综合的课程设计,实现课内与课外的多学科的融合,从而实现各学科课程建设的协同发展,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外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三)根据学科建设原则优化课外实践活动作为小学学科建设的重点,语文、数学、科学、品德、美术、音乐及体育等课程的优化十分重要。根据学科建设原则,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优化上述学科建设的重点课程,不失为一种科学的选择。比如,在数学学科建设指引下,教师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从而完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4];通过数学日记让学生从生活中运用数学,将数学学习贯穿于生活,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5];在语文学科建设指引下,可以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竞赛、阅读写作培养、校园小广播等方式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6],这也是响应语文教育改革重视大阅读趋势的重要手段。另外,通过开拓小学美术、音乐、体育课外活动空间,提升音体美教学实效,并运用创新思维开展相关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运用能力[7]。比如,基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在拓展小学音乐教学时空过程中,扩展小学音乐教育效能,丰富学生音乐体验,促进音乐活动多元互动;基于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创意教学;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学生全面人格教育,着重于学生认知智能、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和道德责任四方面发展的培养,强调融合性、实践性和联动性。
(四)根据学科建设原则建立完善的课外实践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课外实践质量评估体系是检验学科建设引导下课外时间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质量评估体系应当侧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围绕学生的需求和表现设计各类各级评价指标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加以验证。有效的课外实践质量评价体系必须紧扣学科建设的核心要求,体现学科建设的本质属性,突出学科建设的整体意识,并以系统的思维来构建。教师必须紧扣特定的课程目标,基于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学习项目,融于真实的课程情境与学习活动,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将每一位学生都作为具体的观测点。可以说,构建完善的课堂质量评价体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学科建设与课外实践活动之间具备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能动关系。学科建设离不开课堂教育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需要课堂教育的拓展去充分实践学科建设的合理性及科学有效性。学科建设是小学课外实践活动设计并付诸实施的原则指引,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同时,通过小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效果提供了实践检验的平台和机会,为进一步完善、健全学校学科建设体系提供了客观的实践参考。因此,基于学科建设的视角来开展、丰富小学课外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一种尝试,能够同时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及课外实践活动的完善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燕,张希波.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整体建设:以小学语文为例[J].现代教育,2018(18):7-10.
[2]高路先.课外活动,让小学数学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2016(28):108-109.
[3]耿慧亭.德州市小学“四点半课堂”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
[4]黄寨莲.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剖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54-155.
[5]王月珠.开展丰富课外活动,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6(22):128-129.
[6]孙雪红.开拓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220.
[7]郭君英.开拓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50.
作者:李占元 李岩 单位:银川市西夏区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