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西部地区医院学科建设困境与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西部地区医院学科建设困境与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西部地区医院学科建设困境与对策

摘要: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基,具有系统性与战略性等特性。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学科建设存在配套政策体系不健全、缺乏规划引领、学科基础薄弱、学科特色不显著、人才引进难与流失严重并存、学科创新能力欠佳等现实困境。据此,应将学科建设融入医院战略发展目标,分层次制定学科策略,优化政策与制度环境,有针对性地培育或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建立竞争力强的人才梯队,强化学术平台支撑,搭建交叉平台和共享平台,改革科研评价机制。

关键词: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学科建设

强大的学科体系既是医院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将“学科建设”作为独立二级指标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指出“人才队伍建设与教学科研能力体现医院的持续发展能力,是反映三级公立医院创新发展和持续健康运行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对学科建设特性的理性思考,分析现阶段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在学科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对策,为其探索自身学科建设思路、助推学科中心化建设提供参考。

大型综合医院学科建设的特性

1.系统性与战略性。学科建设作为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个利益群体的复杂系统工程,既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更是促进医院跨越式转型发展的核心要素。大型综合医院的学科建设工程涵盖学术队伍、学科方向、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必须采取“战略引领”、“规划引领”的发展路径。此外,就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而言,因整体较中东部地区更为缺乏,存在资源布局不合理、财政投入相对不足、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现实困境[2],亟待通过兼具系统性、战略性和协同性的学科建设工程予以缓解或解决。

2.长期化与特色化。一方面,学科建设的系统性与战略性决定了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需全方位分析自身学科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规划,分步实现近期、中期及长期的学科建设目标。另一方面,基于医院发展历史、原有学科优势和资源的有限性等因素,要实现多学科甚至全学科同步发展将面临较大的资源压力[3]。据此,必须基于其工作实际采取“错位竞争”战略,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是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学科建设的必然选择。

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学科建设的现实困境

1.配套政策体系尚未健全,缺乏规划引领。国家或省级层面,由于西部人才引进、东西部对口帮扶等学科建设配套政策体系尚未健全,医院学科建设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此外,我国西部医院学科建设多采取“增加各层级重点专科学科数量”的单一模式,由此带来医院管理层产生对学科定位不理性、引领发展的认识不深刻、聚焦不集中等问题[4]。而就学科发展规划本身而言,往往系统化、精细化程度偏低,专业布局与学科结构的划分科学性、协调性欠佳,继而对学科规划的落实产生制约作用。

2.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偏低,学科基础薄弱。多项研究证实,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失衡、居民卫生需求表达不充分、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相对偏低等问题,由此直接阻碍着大型综合医院学科竞争力发展与整体实力的提升[5]。例如:在卫生人力资源方面,城乡均存在较严重的护士短缺现象,医护比远低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提出的1∶1.25的标准。而在卫生筹资方面,西部医院的财力水平整体较中东部偏低,其主要来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和诊疗收入,科研转化收入、社会资本等资产构成不足。需要指出的是,西部地区的地方综合医院与省会(直辖市)大型综合医院相比,很少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各种财政专项支持,其财政负担较委属或省属医院更加突出。

3.学科特色不显著,外部竞争压力持续加大。从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2018年中国医院排行榜来看,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仅有9所、5所公立医院进入到专科汇总排行榜前100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科发展参差不齐,缺少高新技术领域的新兴学科和适应地方特色的特色学科,尚未形成较大跨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且难以形成优势学科群。与此同时,伴随学科特色不显著的是医院外部竞争压力持续加大。譬如: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大型综合医院基于双向转诊原则大力推进以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和专科联盟为代表的“医院集团”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带动了下级医院整体实力的提升,但由于目前集团内部上下级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尚不明确,一定程度加剧了卫生资源的“虹吸效应”,卫生资源不合理下沉、患者分流困难等梗阻依旧长期存在。

4.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困难与流失严重并存。专科建设、学术影响和科研水平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制约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高端领军人物的匮乏,继而导致学科建设定位不清、方向模糊、团队凝聚力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此类问题的直接原因可归咎于引进困难与流失严重双重困境,具体而言,一方面,助推人才流动的要素类型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而不仅仅局限于薪酬待遇、执业环境等单方面因素。另一方面,从人才的内部培育和管理模式上来说,西部医院目前没有健全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和高层次人才激励体制,基于人才培育的周期性、平台依赖性等特点,容易出现人才流失、团队力量内生性不强、协同化和精细化程度低等问题。

5.科研创新能力欠佳,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运用ESI、SciVal、TDA、InCites等数据库中权威的科研评估工具,对国内大型综合医院的科研实力进行横向比较不难发现,西部地区优质科研资源储备远不及中东部地区,在科研创新能力、高水平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产出、国际排名等方面挑战严峻。其中,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问题尤为值得关注。研究显示,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在科研投入上总体增长较快,科研产出的数量基本随着其科研投入的数量增加而增加,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开发研究对西部经济及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的实质性贡献能力依旧不足,往往单纯注重数量而忽略质量和创新[6]。

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的学科建设路径探讨

1.将学科建设融入医院战略发展目标。国内众多大型综合医院已将学科建设上升至医院战略层面,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2016年成立学科建设办公室,由院领导主抓学科建设工作并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为创建肿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奠定了坚定基础[7]。南京鼓楼医院于2016年制订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围绕学科建设推进科教强院战略,强调应从“学科人才建设、科研教学发展、内涵质量提升、精细化管理落地、信息重塑拓展”等方面发力[8]。贵州省人民医院为探索最具潜力的学科建设振兴之路,制订了“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以学科建设引领医院全面发展”的道路[9]。由此,建议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将学科建设工程作为医院整体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制定科学而详尽的战略规划,从政策与制度维度保障学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学科建设规划应以建设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水平一流、同行认可的重点学科体系为目标,其制定方法可应用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工具,科学评析医院学科建设的内外优势、不足和资源等情况,依据医院总体发展战略及医疗大环境,在阶段目标明确化、资源分配合理化、管理机制高效化的原则下,最终制定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兼备的学科建设战略规划。

2.分层次制定学科策略,优化政策与制度环境,彰显学科特色。宏观层面,为促进省/市域医学中心的建成发展,省级或地方政府应从卫生筹资、教学科研、绩效考核等方面着手,强化政策引导和投入倾斜,探索构建有利于公立医院学科建设的服务机构与政策环境。微观层面,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自身应基于分层分级原则,依据医院历史、学科发展基础、中远期目标和居民疾病谱等制定不同层次的学科差别化发展战略。在学科定位方面,医院应健全适度开放、创新融合的战略机制,加快变革与转型,准确定位,瞄准目标,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品牌效应,并围绕品牌学科发掘潜在学科和构建优势学科群[10]。同时,应鼓励和支持跨区域、跨领域、跨专业的学科融合发展模式,加强模式内学科建设资源的统筹规划,共同激发将优势学科冲击区域或国家领先水平的向心力和竞争力。

3.有针对性地培育或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建立竞争力强的人才梯队。学术领军人物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一个清晰的定位,明确学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避免重复化和低效化工作,提高学术产出和成果转化能力[11]。为解决西部医院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困难与流失严重等瓶颈,首先,应避免“盲目引进、跟风引进”,必须根据各科室人才结构现状、梯队规划和实际需求,基于重点学科及紧缺专业的人员优先配置原则,转换以薪资待遇作为唯一砝码的人才引进思路,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其次,医院人才战略应立足于“内外兼顾”原则,既看重高素质人才的外部引进,也注重本院人才的自身培养,尤其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加速培育,平衡好引进人才与本院人才间的辩证关系,从人才扶持政策、激励措施、环境支持等方面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4.强化学术平台支撑,搭建交叉平台和共享平台,改革科研评价机制。一方面,伴随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持续展开,以高校附属医院为代表的大型综合医院在开展科学前沿重大工程研究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越来越重视和依赖学科研究设备平台的搭建[12]。不难理解,改善医院科研条件既可以依靠其本身的力量,也可以依托PPP模式、医联体建设等理念探索医院外部力量的加入。而考虑到平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且西部医院在资金筹措、硬件配置方面存在较大梗阻,因此建议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将科研项目作为“桥梁”,运用地方政府的协调性优势,将医院内部人才和科技资源同高校、企业等院外机构的资金、高质量仪器设备等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政府-医院-高校-企业”协同共建共享的科研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健全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对推动医院科研创新能力、产出能力等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建议西部医院在构建“以人为本”的科研生态环境前提下,探索科研产出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相结合,聚焦于行业发展前沿、理论创新前沿和转化应用前沿的科研评价体系,基于此对医院科研人员的科研观念和科研能力进行正向催化。

作者:赵莉 陈国强 单位:山东省立医院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