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统战学学科建设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
一、主要做法
统战学学科建设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开创性事业。统战的理论要成长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必须厘清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研究对象和重点领域,必须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其中,有更多的理论成果支撑。为此,就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强有力的专门研究的团队。学院领导经过反复思考与调研,首先决定在社院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教研部,将对统战学学科建设感兴趣且有一定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副教授、博士集中到一个处室,通过整合本院的科研力量来加强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研究。其次,建立面向全国的统战学学科建设课题招标制度。学院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拨出5万元面向全国进行统战学学科建设的课题招标,吸引全国其他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参与研究,将全国其他地方从事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力量与我院的科研力量进行一个有机的整合。再次,要求我院的学报每期开设专栏,通过约稿、采稿等方式整合部分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研究力量,与一些知名学者和科研机构建立长久的联系合作。
(二)凝聚共识、加大对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宣传力度
统战学学科的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必须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动员得到全社会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认可才可能建立。因此,加强宣传,凝聚全社会对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共识,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院领导通过自身的影响力,积极加强了与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社科规划办、省社科联及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机构的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动员其他知名专家和学者参与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研究。同时,我院还积极召开了各种形式的有关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的学术沙龙,通过约请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的专家、学者来社院讲学,与他们共同探讨统战学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在探讨中学习,在辩论提问中形成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共识。
(三)确立统战学学科建设的重点,用重点攻关
的方式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统战学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和要素非常丰富。如何将有效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解决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达到助推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目标是我们应该重点注意的一个问题。面对社会上有关统战学学科建设推进的各种建议,我院决定将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科学性作为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研究重点。在课题招标及立项过程中,也严格贯彻这一决定,将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研究对象与重点领域及与其他学科建设的关系作为学院统战学学科建设的重点攻关方向。同时,在各种研讨会及学院行政会议上,也多次要求本院及有关联的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将此作为一个重点,强调只有解决了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科学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为统战学学科建设的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实践,统战学学科建设在课题研究、论文数量和宣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通过课题招标的方式吸引了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甘肃省委党校及其他兄弟社院的积极参与,在2013-2014年度统战学学科建设招标课题中立项和完成了《统战学的理论基础研究》、《统战学的学科性质和知识体系研究》、《统战学的基本范畴和主要范式研究》、《统战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和《统战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其建设路径研究》五个课题的研究,初步解决了统战学学科建设的一些理论问题。在2014-2015年度统战学学科建设社会招标课题立项工作中,又立项了《统战学学科结构层次和基本规律研究》、《统战学学科建设的支撑体系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研究》、《统战学的研究对象和重点领域研究》、《统战工作实践与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研究》五个课题,重点对统战学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二是利用学报平台,推出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成果。在学报开设“统战学学科建设”栏目,每期推出1-2篇研究文章。2013年,推出了统战学学科研究的专题论文12篇,2014年,又专门推出了统战学学科研究的论文7篇。年底,将组织力量将近两年来学院有关的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结集出版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文集,集中展示研究成果。三是多方互动,促进统战学学科建设课题研究。为进一步提升统战学学科课题的研究水平和质量,科研处专门聘请了刘新庚教授、吴克明教授加强对统战学学科研究的指导,强化了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的参与。同时,还积极利用三湘统战网和学院网站,宣传统战学学科建设动态和成果。在三湘统战网“社院建设”栏下相关信息近10条,在学院网页“科研动态”介绍学科建设信息和成果的信息20多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统战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在科研重点、水平和研究机构的参与力度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课题研究重点不够鲜明,存在重复研究的现象。当前统战学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是明确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科学性,通过明确其研究对象、范围、构成、功能及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共识。但在现在完成的系列研究成果中,存在历史经验阐述过多,而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科学性及不可替代性的论述不足的问题。二是成果研究质量有待提高。在我院统战学学科建设推进的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理论成果,但这些成果一般都是发表在省级刊物上,没有在重要权威刊物或报纸上发表,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的观点转载都鲜有提及和发现。三是统战学学科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在我院统战学学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虽然成立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但除初期提供了部分研究成果外,学院科研人员多数忙于其他课题的研究,对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还有就是我院统战学学科建设的招标课题和学报统战学学科建设的专栏参与的人员还是太少,学部委员、学科建设知名专家的参与更是为零,难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
四、努力的方向
第一,继续加大对统战学学科建设的投入,完善统战学学科建设招标课题的管理制度。为增加统战学学科建设招标课题在全国的影响力,一是要进一步增加统战学学科建设招标课题的经费投入,建议在现有统战学学科建设招标课题数量不变的基础上提高每个课题的研究经费,向省重点哲学社科基金经费的拨付标准靠拢。二是要健全统战学学科建设招标课题的管理制度,建议进一步科学规划统战学学科建设投标、中标制度,要求每一个统战学学科招标课题必须有3份以上的投标书才实行中标评审,参与投标者数额达不到最低要求则暂缓该课题的实施。统战学学科建设课题结题不但需提供2万字左右的研究报告一篇,而且还必须在CSSCI期刊上一篇。三是可以有选择地实施统战学学科建设课题的委托研究。学院可以根据统战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将关键课题交由在学科建设研究上有突出成就、愿意支持统战学学科建设且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任职的知名教授、专家研究,进而带动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参与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研究。
第二,继续扩大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宣传,凝聚更多的共识,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研究。学院应充分发挥派无党派人士联合党校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统战学学科的建设,使统战学学科建设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一是积极加强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联系,通过他们的力量进一步推动统战学学科的建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对于统战学学科的建设是极为重视的,又地处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中央统战部、国家教育部、学位办及各知名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联系,能使我院的统战学学科建设获得更多的宣传机会,得到更多的专家、学者的支持和认可。二是积极加强与湖南省委统战部、宣传部和社科规划办的联系。学院应通过多方协调,取得省委宣传部和社科规划办的支持,通过省社科规划办将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基础课题以每年1-2个的形式纳入全省哲学社科的重大招标课题,动员湖南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精英参与研究。三是积极发挥学院力量,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我们要在学院有关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学术沙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就统战学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召开全国性的统战学学科建设研讨会,邀请全国在学科建设上有突出成就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参会,形成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应对学院的科研力量进行进一步的整合,用成果系数加权的方式将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纳入科研骨干力量的职称评定与考核,激发学院员工对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的热情与动力。
第三,强化创新,扩大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的路径。统战学学科建设是一项独创性非常强的工作,要在社会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其建设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既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又要另辟蹊径,走出一片新的天地。在统战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建议学院选送科研实力较强、对统战学学科建设有浓厚兴趣的同志带任务去中国社科院、中共中央党校和北大、清华、人大等知名学府进修,在知名教授、专家特别是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任职的学者的指导下完成对统战学学科建设相关课题的研究。其次,建议学院学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山东大学联合办学的经验,在湖南本省选取有一定科研实力的高校开展统战学学科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扩大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影响。再次,充分发挥学院联系广泛的优势,多与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派无党派人士中的知名教授、专家和学者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通过他们将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建议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最后,就是必须积极借鉴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经验和成果。新的学科的诞生,总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理论积累与理论准备。在统战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在关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最新趋势、最新动向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教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新兴学科建立和发展的经验,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寻找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学科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
第二篇
一、观点综述
通过对以上相关文献的学习、整理、分类、归纳总结和研究,笔者认为,国内学术界对于统战学的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研究、建立统战学的意义
关于统战学研究,蔡世藩等认为,此举“是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总任务的需要;是增强统战意识,提高统战理论修养的需要;是指导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需要”,“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战理论;有利于把直接的统战经验上升到自觉的理论;有利于我们解决统一战线的新问题”。学界皆认为统战学的建立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丁三青等认为,建立统战学“是统一战线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时代的呼唤;是统战工作科学化的必然”。许通、龚继民、罗振建、李小宁等围绕“统战学纳入国家学科的必要性、可行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确立统战学学科地位是深化统一战线法宝规律性认识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统一战线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提高统一战线文化自觉的迫切要求,是推动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的近切要求”,是“健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需要;提高统一战线学学科化水平的需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加强统一战线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对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潘越、林少红认为,加强统战学学科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也是贯彻中央精神,提升社会主义学院“三个基地”作用的需要”,“有助于推动学科的发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助于为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化,更好地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服务;有助于提高统战文化自觉,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二)关于统战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统战学的定义方面,学界的观点大同小异,主要有“科学”和“理论体系”观。丁三青、方国澄等认为,“统战学是反映统一战线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研究阶级力量和社会力量配置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协商关系的科学,研究统一战线战略策略的科学,研究各种社会力量最佳配置的科学”,“是研究无产阶级自身团结和同盟军问题的科学”。王世豪、李小宁认为,统战学是“揭示统一战线产生、发展变化客观规律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关于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体系”。确定统战学的研究对象,是建立统战学的首要条件。学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基本呈现两种观点。王世豪、蔡世藩等认为,统战学的研究对象是无产阶级自身团结与统一和同盟军问题。曹志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指出还“包括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他学者则否认了上述观点,认为统战学的研究对象是“统一战线产生、发展、消亡、自身建设的规律”。如林志宽认为,统战学研究对象是“统一战线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顾歧山认为“统战学是关于统一战线产生、发展及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丁三青等认为,统战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统战领域的特殊矛盾,包括统一战线在无产阶级实现其总任务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特殊运动规律等。罗振建、龚继民、李小宁、刘新庚等也秉持了相似观点。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皆以自身研究实际为考察,从宏观和微观,抽象和具体角度进行了论述。如以华毅、阎志民、蔡世藩、罗振建等为代表,从宏观(抽象)层面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发展战略研究;建立信息网络;贯彻“双50百”方针;阶级分析;立足实际,着眼中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分析综合,抽象具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研究方法。丁三青、许通等从微观(具体)层次,提出了“现状调查方法、泛科际融合方法、文献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
(三)关于统战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任务
统战学的基本原理方面,罗振建认为有“九个方面”,即统一战线的本质、产生和发展;领导者、同盟者和敌对者;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结构和功能;基本规律;战略和策略;实践形式;统战思想;地位、作用和消亡。曹志认为是“统一战线的概念和涵义;根本指导思想;研究对象和任务;内部矛盾和运动规律;发生、发展和消亡;内部的团结统一和同盟军;对社会力量的配置和协调;功能和作用;原则和方法;领导权;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内统一战线和国际统一战线等。”许通,龚继民则认为应涵盖“六个方面”,即“一致性与差异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发展的基石;领导权是统一战线的核心;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是统一战线的根本职能;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永恒的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统一战线的存在发展的价值所在;合作共赢是统一战线持续发展的条关于统战学的基本范畴,主要有“三范畴”、“六范畴”、“九范畴”三种观点。如王世豪等、中央社院理论学习中心组主张的“合与分;同与异;领导者与同盟军”三个范畴。许通、龚继民提出的“政治联盟、一致性与差异性、领导者与同盟者”三范畴。蔡世藩等认为的“统一战线与民主政治建设;统一战线与经济建设;统一战线与文化建设;统一战线与民族、宗教问题;统一战线与祖国统一;统一战线与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六范畴说。罗振建所持的“共同利益和团结合作、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结构和功能、求同和存异、原则性和灵活性、团结和斗争、战略和策略、实践形式和思想、领导者和同盟者”九个范畴。在研究任务方面,林志宽认为,统战学要阐述统一战线自身的基本理论原则、阐述处理统一战线内容各方面关系的基本政策原理和阐述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关系的政策原则。有论者认为,统战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是科学地确定统一战线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外部条件;内部关系;结构、层次和形式;基本原则和政策。有论者认为,统战学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统战学原理研究,如基本含义、研究对象及其基本任务、基本范畴、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统战工作;分支学科等。有论者认为,统战学研究任务应是“揭示统一战线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形态,把握其运动规律;研究其发展历史,总结其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其优良传统,发挥其独特的政治优势;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领导人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逐步形成统战工作的基本理论;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推进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研究相关学科,吸收有益成分,丰富统战学理论体系”。
(四)关于统战学的学科属性、学科归属和学科特点
在学科归属方面,学界基本认同应归在法学一级学科门类下,主要分歧在于是归于“政治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例如,华毅、罗振建认为,统战学是政治学的一门新学科,属于政治学的范畴。其他学者,如林志宽、蔡世藩、丁三青、莫岳云、刘新庚等认为,统战学应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面,成为其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成部分。除了上述观点,还有论者认为,从统战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生长点看,统战学具有明显的交叉科学特性。从统战学的分支领域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看,其交叉科学特性则更加明显。统战学学科归属也不是绝对的,随着统战学学科发展,其学科归属也会发生改变。在学科特点方面,蔡世藩等认为,统战学的基本特点有“科学性、历史性、实践性”,曹志认为统战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国际性”四方面特点。丁三青等认为,统战学具有很强的“党性和阶级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综合性和渗透性”。罗振建认为,统战学学具有“政治性、普遍性、历史性、实践性”的特点。
(五)统战学的学科体系结构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统战学的学科体系,是“由统一战线的一些基本范畴和原理按照一定的基本原则组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系统,就是统一战线学的学科体系”。李小宁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统战学应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科概论,即统一战线学概论;历史,包括通史(即统战史)和专史(学科史);统一战线(新时期)各个工作领域的理论和政策。2012年,他进一步指出,统一战线学作为一级学科下设7个二级学科:统一战线理论,统一战线史,政党统战学,民族统战学,宗教统战学,社会(阶层)统战学,海外统战学。丁三青等认为,统战学的学科结构应包括“学科论、实践论、组织、方法论”等部分。龚继民认为,统战学的学科结构己经初露端倪,即由统战学原理、统一战线思想史、统一战线发展史、统一战线方法论以及统一战线分支领域学科等构成。莫岳云等认为应包括“统战学的理论基础;统一战线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基本范畴、基本问题、基本规律);统一战线史;统一战线政策与策略”。熊必军认为,统战学学科体系应由“统一战线的理论学科、统一战线的应用学科和统一战线的方法论学科”三部分组成。统战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是学界所关注的,根据阎志民、罗振建、莫岳云等的相关研究,可以归纳如下:统战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统战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战学和政治学两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统战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统战学与策略学关系密切,但统一战线不同于策略手段,二者的范围也不同;统战学涉及到政党和阶级问题,但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和阶级理论;统战学与统一战线科学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统战学的理论基础,而统战学对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统战学与中共党史学科交叉又相对独立。
(六)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如何推进统战学的学科建设方面,许多学者提出了诸多建议,主要涉及平台、载体、人才、教材、政策支持、学术氛围营造等方面。如林志宽提出要建立统战学的研究机构和研究组织;创办统战学的刊物;组织统战学的研究队伍;编写统战学教材,撰写统战学专著。龚继民建议充分认识统战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加强统战学学科专业组织机构建设;加强统战学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律设;加强统战学教材建设。丁三青主张,要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博士点招收统战学方向的研究生;围绕学科建设开展统战学学科本体性研究;要组建统战学学科团队,培育学科带头人,努力争取国家学位政策和学科政策的支持。许通认为必须“借鉴其他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统一战线学的研究机构、教学单位、学术社团、报刊杂志;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对统战学学科建设的支持;加强统战学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潘越认为,要在“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创建学科基地、营造学术氛围”等方面下功夫。王锐也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对策。在统战理论学科化的路径方面,学者们也建言献策。贾小明认为要具备“学术研讨与舆论准备;分目标逐步推进;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头努力;争取硕士点和博士点建设”等。罗振建建议“成立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机构;拟定和报送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论证报告;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全国地方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社科院所、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计划;加强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联系协作;加强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研究宣传”。祝远娟认为要从凝炼研究方向;注重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吸收;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加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着手。此外,还有论者就统战学研究范式、社会功、目标管理、学科建制、学科构建的背景及条件诸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关于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的思考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呈现出视野宽广、方法多样、热点突出、层次深入、基本问题观点一致等特点,充分说明了国内学术界对于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关注。总体而言,构建统战学理论体系的任务还远未完成,统一战线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学科地位还未能确立。笔者认为,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首先是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作为统战学基拙理论的基本概念、范畴、基本原理在学术界尚未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对统战理论体系与统战学理论体系的联系与区别认识模糊,一些概念和范畴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论;其次是子系统即分支学科的研究相对薄弱,例如统一战线利益学、统一战线政策学、统一战线结构学、统一战线人才学、统一战线运筹学、统一战线方法论等。笔者认为今后应进一步深化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进一步深化多学科、高层次、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我们要积极响应中央社院发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号召,全面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力争早日建成统战学!
作者:周述杰 朱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