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学科与学科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论述了学科建设在新建本科院校战略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战略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自1999年以来由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或独立升格而成立的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的形成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基础较好的单一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如单科性、职业性、师范类等高等专科升格为本科;第二类是两种或多种高职高专院校的合并和重组进而升格为本科院校。截至2011年4月,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总数为291所,占全国同期820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5.49%[1]。新建本科院的前身多为高等专科学校,存在本科教育历史短、本科教育经验不足等发展“短板”。笔者拟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战略发展进行思考。

1学科与学科建设

1.1学科的基本概念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学科”进行了解释和描述,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辞海》中关于学科的解释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2],这种解释是从科学学的角度对学科的概念进行描述的。丁雅娴认为“学科是以一定共性的客体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或分支”[3]。罗云关于学科的定义与丁雅娴的观点较为相似,他认为“学科是指对知识进行划分的一种单位”[4]。金吾伦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次对学科概念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科”是指知识门类、知识领域或教学科目的总称[5]。刘宏林等从传递知识、生产知识、教学与科研组织等三个角度对学科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科是教学科目、学问分支、学界或学术组织的统称”[6]。虽然学界对“学科”一词的解释和理解并没有达成一致,但学科本身具有的两重含义是不争的:宏观层面上的学科,主要是指知识体系、知识领域、学问分支或学术分类。学科是人类知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知识分化的结果,是特定研究领域走向成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7]。微观层面上的学科,主要是指高等学校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具体的教学科目。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宏观层面上的科学通常指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如哲学、史学、文学、农学、医学、教育学等一级学科,以及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二级学科;微观层面上的学科指大学中开设的具体教学科目,以教育学专业为例,主要科目有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课程论、教学论等。

1.2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

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任何一个学科都要经历孕育、萌芽、初创、发展等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都依托于学科建设这一过程。关于学科建设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学科建设就是以学科梯队为主体,以一定学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服从社会需要,不断改善学术活动条件和创造知识,持续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和不断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过程”[8]。也有学者认为,“学科建设,可以理解为建设学科或发展学科。它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4]。还有学者认为,“学科建设是一种行为活动且属管理范畴中的知识管理范畴,学科建设又可称为学科管理,既包括学科本身的建设(学科布局与结构的优化、学科方向的选择和调整);也包括对学科发展所需保障条件的建设(知识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平台资源)”[9]。从以上关于学科建设的解释和说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含义:(1)高校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2)学科建设的目的是提高高校学科水平,进而提高高校整体实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3)学科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充分掌握学科建设的规律和依托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基础;(4)学科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属于“本体层”,包括学科发展规律研究、学科规划(如学科建设理念、学科方向和定位、学科建设目标、学科结构、学科布局)、学科建设机构的成立等;第二个层次属于“支持层”,即学科建设的支持性条件,包括雄厚的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学科建设制度、学科梯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如实验(训)室、文献资料库、信息网络)、学术氛围建设、学科基地建设、具体学科的科学研究等。通过对以上几个关于学科建设定义的归纳和总结,本研究尝试对学科建设进行定义:学科建设是指在遵守学科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以提高学科发展水平和服务社会水平为目的,围绕学科规划、学术梯队建设、学科设施建设、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学术研究氛围建设等领域,在高校硬件投入和软件积累的条件下实施的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建设的过程。

2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价值考量

2.1学科建设是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根本

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着一所高校的整体水平,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能缔造一流的大学。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重点学科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学术声望乃至生存竞争力[10]。高校之间的竞争,本质上乃是科学建设的竞争。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办学历史和经验上都有着明显的不足,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实力和竞争力薄弱,这决定了其在高校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科学规划,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才能使自身在高校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2学科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战略发展的突破点

学科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学校办学的战略转折,实现学校的突破性发展和提升,必须依托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图书馆建设、实验室实训室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学术梯队建设、学术氛围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思维(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风气等)建设等方面,为学校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等提供了平台。新建本科院校依托学科建设,为实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了着力点,为实现“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提供了立足点。

2.3学科建设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

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每一所高校的永恒追求。当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也影响着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关系着高校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学科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培养人才紧密相连,因为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地[11]。在学科建设的带动下,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都会取得突破性发展,其中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为学校办学质量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正确的理念指引,专业建设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程建设为学校办学水平提供了实践性保障。只有有了一流的学科,才能吸引一流的专家学者来校工作;只有有了一流的教师,才能有一流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12]。

3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关键点

3.1正确的学科建设观念

狭义的学科建设观念认为学科建设就是科研,就是申请硕博授权点,就是引进高级人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观念是对学科建设的片面认识和理解。在建设内容上,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高校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建设时间上,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战略地位上,学科建设是一项长远的规划,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效益,要放眼未来。在建设原则上,新建本科院校应坚持适应性原则,即适应社会和学校战略发展的需要;坚持连续性原则,即学科建设要常抓不懈;坚持重点建设原则,即学科建设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特色建设原则,即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要依托地方特色和学校的历史传统,突出自己的学科特色。

3.2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科建设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建设工程,必须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对学科建设规律进行研究,正确把握国内外相同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地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其次,在借鉴其它著名高校学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突破思维局限,敢于创新,制定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学科建设规划。第三,学科建设规划要有阶段性,包含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第四,学科建设规划要具有可行性,既要做到目标远大,涉及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等内容,又要做到力所能及,能在学校已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范围内顺利实施。

3.3富有生长力的学术梯队

学术梯队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学科建设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关键在于有一支富有生长力的学术梯队。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学术梯队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一般而言,高校学术梯队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教师:第一层次是学科领军人物,在学科建设中起到“领头雁”的作用;第二层次是学术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处于中流砥柱的地位;第三层次是学术骨干力量;第四层次是学术发展力量,他们在学科建设中承担具体任务,也是学科带头人的储备力量。新建本科院校在学术梯队建设中应坚持“引进、培养、选留”的原则,突破点在于引进学科领军人物,重点在培养青年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关键点在于选择留校的优秀教师。其中,引进学科领军人物可以通过聘请该学科的权威专家作为本校的兼职教授,选择留校的优秀教师的目的是避免优秀教师的流失。富有生长力的学术梯队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层次结构。

3.4良好的学科建设环境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需要良好的学科建设环境作为支撑。学科建设环境具有丰富的内容,既包括硬件环境,也包括软件环境;既包括校内环境,也包括校外环境。其中硬件环境主要是指实验室、实训室、资料室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新建本科院校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存在较多、较大的困难,如缺乏充分有力的经济支持,应想方设法加强硬件环境的创设。软件环境主要包括崇尚科学的观念、民主的管理、良好的学术氛围、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等。校内环境主要包括上文论述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校外环境主要是指学校与校外企业、教育机构(如学校)等单位建立起来的实训基地。高校学科建设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在建设过程中也需要社会的支持。新建本科院校要采取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地与校外社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训基地,为大学生的实习和学校研发的产品投入生产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顾永安,陆正林.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2):68.

[2]辞海(中)[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947.

[3]丁雅娴.学科分类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38.

[4]罗云.论大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7):45,46.

[5]金吾伦.跨学科研究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6]刘宏林,刘华,赵胜岩.学科建设内涵与体制创新浅议[J].辽宁教育研究,2004(6):41.

[7]李泽彧,赵凤娟.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0(3):33.

[8]刘贵富,朱俊义.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辩证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23.

[9]苏娜,陈士俊.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1):46.

[10]夏宏奎.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J].江苏高教,2006(1):109.

[11]程肇基,柳和生.学科建设是我国地市高校的发展之本[J].江苏高教,2007(5):42.

[12]罗绍新.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本[J].江苏高教,2002(1):25.

作者:梁艳 张蕖 武平阳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