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科评估对高校音乐学科建设的启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科评估对高校音乐学科建设的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科评估对高校音乐学科建设的启示

摘要:学科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通过学科评估体系对其近阶段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细致、全面地检验,为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新一轮学科评估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改革、更新对音乐学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加强音乐学科团队建设,发扬音乐学科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传承作用以及加强音乐学科内涵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学科评估;音乐学科;建设;启示

学科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它不仅承担了各专业人才培养重任,还起到服务国家战略实施、促进各项科研项目研究顺利进行等作用。其中,高校音乐专业作为推动音乐文化发展、音乐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通过学科评估方式对其近阶段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空间等进行细致、全面的检验。学科评估在我国实践时间较短。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评估指标先后通过多次革新、发展,逐渐趋于合理化。新一轮的评估活动开启后,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并针对音乐学科独特的学科特色,定制新的评估指标,采用新的评估方式。比如更注重音乐学科实践性、创造性特征,加入非定性、非定量评估要素等。而这些评估指标对于高校音乐学科建设更具针对性,更能发挥其评估价值,具有一定的指导、启示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新一轮评估体系标准对高校音乐学科建设的推动、启示意义进行探究。

1加强音乐学科团队建设

学科的发展需要团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学科的学术地位、学术声誉、学科方向特色凝练,以及该学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术层次结构至关重要,要有一流学术造诣和学术声望的学科带头人,还要有结构优良的高水平学术团队。”[1]新音乐学科评估指标中,首先要加入学科团队评估要素。然而,高校音乐学科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较为注重教师个人表演水平、创作能力的发展,使得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们大都因艺术创作个性需求,在平时的科研与教学过程中显现出特立独行的风格。音乐学科建设中实践性所占比重大,也使其科研团队建设起步较晚,相比其他学科稍显滞后。这些都造成了音乐学科建设中学科团队建设经常被忽视。新的学科评估标准制定后,对于音乐学科的全面、长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及启示作用。尤其在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方面,既强调科研人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也强调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引领、支撑作用。对于拥有一级学科、双一流学科的高校来说,在已有的团队发展基础上,应进一步优化学科团队结构,建构合理的研究梯队,尤其在向多个研究方向拓展、重视跨学科研究、加强国内外音乐学术交流合作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从而提高学科团队整体水平,建设具有国际水准、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具体的措施包括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参加和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以及与国内外一流的音乐学科院校进行合作、交流。当然,学科团队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方面,还需增强对艺术演出、创作等实践团队的培养力度。

2发挥音乐学科民族文化传承职能

新的音乐学科评估指标十分强调音乐学科的社会职能,首先提及的便是发挥其对弘扬、传承社会优秀文化的价值:“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提供一系列服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并取得成效的总体情况,具体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弘扬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举办重要学术会议,创办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发展;推进科学普及,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发挥智库作用,为制订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行业标准提供咨询建议并获得采纳等。”从这几行文字可见,音乐学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发展要以服务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为目的。而其中弘扬优秀文化的要求作为首要要素应得到重视。尤其高校中民族音乐边缘地位的现状,对我国高校音乐学科体系的建设敲响了一次长长的警钟。学科评估指标强调音乐学科服务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是对音乐学科建设与发展单一地为发展西方音乐现状的无声批判及有效引导。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而这种自觉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这包括将本专业打造成高校所在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才培养阵地,为其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发展、创作、表演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艺术作品开辟新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方式,组织社会音乐实践活动,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此外,还要通过对外合作与交流,传承发扬本国、本土优秀文化,比如积极开展师生海外艺术交流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校在国外的教育声誉,扩大国际影响力。另外,要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合作、演出等实践交流活动。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除了遵循原课程外,应将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纳为本校特色课程,加大民族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比重。

3加强音乐学科内涵建设

学科发展的关键是内涵建设,即学科质量提升与发展。新学科评估指标中,加大了内涵建设的比重,更为重视学科质量的评估。这对于音乐学科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顺利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指标化的评估体系为音乐学科内涵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树立了质量建设意识。尤其音乐学科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高校,在稳定发展基础上,更要围绕提高学科质量做文章。学科内涵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第一,科研质量。科研为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保驾护航。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包括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对得失的理论总结,对音乐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式等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此外,还包括教师们针对自身的专业专长,在音乐学科某一个领域创造的具有前沿性的科研成果。成果的样式包括发表的期刊论文、出版的书籍以及参与的课题等。而成果的质量则主要通过论文内容质量、引用次数,文章发表刊物、出版社、课题的级别等要素进行区别。第二,人才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学科内涵建设好坏的重要检验标准。各高校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后,是否能够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认可作为指标,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的反馈以及人才进入社会后所做的贡献。这在新评估体系指标中,集中从“优秀毕业生”贡献一栏中体现。此外,就业率也是一大标准。第三,学科声誉。学科声誉主要是针对本学科科研水平、社会贡献、学科带头人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及其社会声誉、学科贡献等方面进行衡量,也是发展音乐学科内涵的重要指标。

4结语

学科评估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对于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检测意义。而音乐学科的建设随新一轮评估体系指标的革新得到启示,这不仅对音乐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学科评估体系的完善无疑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桂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6.

[2]…董秀华.对我国大学排行实践的回顾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90-95.

[3]…关爱和.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学学科制度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4-8+32.

作者:龙迟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