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

【摘要】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是从县级医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医院硬件条件差,人才严重不足,学科建设面临很多困难。近年来,该医院立足实际,改革创新,通过采取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技术锤炼,夯实基础;晋升职称,加强科研;接轨世界,英语先行;服务提升,理论贯穿;科室决策,末位发言;主任轮做,管理培养;锤炼自身,带头先行等8个方面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科建设水平。它的成功经验,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对国家开展“医疗精准扶贫”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基层医院;学科建设;经验总结

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也是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贺州市是广西的新建市之一,成立于2002年,地处广西东南部,位于广东、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处,因为贺州市是在县级市的基础上建立的,基础差,经济落后,GDP和财政收入在广西14个地市中排名倒数第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非常有限。随着贺州市撤县设市,贺州市人民医院也由县级医院升格为市级医院,但医院机构升格并不意味着医疗水平也同时升格。当人们对新生的市人民医院提出了三级医院的服务需求时,医院的大部分医务人员仍然处于二级医院的医疗和思想水平。如何解决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期望值和医院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建设名副其实的三级医院,成为医院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医院的管理层认为,建设高水平的三级医院,抓好学科建设是基础。为此,贺州市人民医院以机构升格为新起点,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各学科发展迅速,进入发展快车道。2013年6月,该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三级综合医院,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开放床位1500张、年门诊量100多万人次、年住院量6万人次、在职员工1500多人,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的一所高水平医院,成为湘、粤、桂毗邻区的一家区域性中心医院,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改革创新奖”。该医院耳鼻喉科总结提炼的学科建设8大举措,很有代表性。本文以该医院耳鼻喉科的建设历程为例,一窥该医院加强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思路决定出路。耳鼻喉科是从原五官科分离出来的,最初只有7名医生,学科基础薄弱。如何提高学科建设水平,首先是要统一全科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明确方向目标。对此,耳鼻喉科召开了全科会议,通过头脑风暴法,让科室的每个成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通过深入讨论,科室达成了思想共识,明确了“三步走”的科室建设目标:近期目标———达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中期目标———建设成为市级重点学科;远景目标———成为省级重点学科,最终建设成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特色专科。

2技术锤炼,夯实基础

学科建设技术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培养和重点学科建设之间相辅相成[1],重点学科建设必须以高层次人才作为发展核心[2]。在耳鼻喉科成立之初,全科7名医生中,只有主治医生4人,住院医师3人,没有一个高级职称人员,医疗技术水平远远未能到达三级医院的诊治水平。如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派出去,请进来”,办法虽好,但实现起来难度不小。最大的原因是医院工资待遇低,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来,长期请专家也不现实,只有在复杂疑难的手术时才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手术,派出去进修每年也只有1个名额。问题摆在眼前,只能靠自我提高。为此,科室做了系统的学习提高计划。每天,科室每个医生都提前半小时到医院,集体进行业务学习,先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本科教材开始,刚开始只是对着书本学习,后来买了手提电脑、投影仪等,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近五年来的不间断学习,科室的学量超过1500万字,学习的内容涵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疾病临床诊疗思维》《颞骨立体解剖和手术图谱》《头颈外科学与肿瘤学》《实用鼻内镜外科学技术及应用》等专著17部。学习过程中,科室采取轮流讲课制度,每个医生讲解一个疾病或一个章节,要求结合自己所管的病人或手术的病人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统一诊疗思维和诊疗的规范化。每讲解完一本书就进行一次评奖,由科室医生投票产生“最佳讲课者”(科主任不参加评选),并由科室进行奖励,激励讲课的医生更好地学习。学习时间长了,医生们也会产生懈怠,这时需要有惩罚制度,科室组建医生微信群,对每次迟到或者不参加学习的医生,需要在微信群发50元的红包,科主任也不例外,通过这种温和的方式,提醒着医生们不断地学习。通过各种举措,促进了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更好地培养了科室医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3]。

3晋升职称,加强科研

对于学科建设来说,没有高级职称人员是一大硬伤。然而,要晋升高级职称对于当时普遍只是本科学历的科室医生来说,是个大难题,特别是论文。而要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必须要靠课题的支持。科室从零起步,从市本级的课题做起,借鉴上级医院的经验,总结工作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课题立项。科室的第一个课题是《贺州市电视监控带鼻内窥镜全身麻醉下取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通过研究课题,查阅文献,书写论文,注意到了平时很多没有关注到的细节,实现了科研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技术也得到了老百姓和同行的认可,影响波及全市及周边,包括周边省市部分地区的小儿气管异物的患儿都前来治疗,也扩大了学科的影响力。通过课题的开展,科室医生的手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加快了医生的成长,高级职称晋升也就有了深厚基础。该科室的高级职称人员从无到有,目前已有副主任医师4人,都是一次性通过高级职称的评审。

4接轨世界,英语先行

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遇到一个瓶颈期。西医的发源地在西方,我们就想是不是能出国学习,增长见识。如果能出国系统学习西医,不仅能增长知识,也能提高医疗技术。然而出国学习进修对于大医院的医生来说,压根不是问题,但是对小地方的医院来说难于登天。国家卫计委推出一个出国留学人员选拔考试的平台,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但是选拔考试最重要的一环是英语,这是个大难题。提高英语水平,成为科室全体人员的必修课。学习英语是个渐进的过程,每天科室交班晨会后用5分钟学英语,医生护士轮流教学,当天夜班的人员第二天早上教英语。通过教学的互动,大家的英语口语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到后来改为全英文交接班,成为该市唯一一个用英语交接班的科室。通过不断努力,科主任作为该院建院90年来第一个通过国家卫计委出国留学人员选拔考试人员,到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进修学习。近3年来,全科已经有3名医生到过欧洲进修学习,出国人数全院第一。通过国外的学习,见识到国外人性化医疗服务、和谐的医患关系、健全完善的医疗体系、覆盖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体制、先进的技术水平及严谨的工作态度,留下了深刻而永恒的印象。通过学习,让科室开拓了国际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5服务提升,理论贯穿

人都有惰性,每个人都想休闲,享受他人的服务。这正与医疗的行业精神相反。医疗行业提倡的是服务与奉献,如何让服务与奉献这种思想贯穿到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当中,是管理上的一大难题。科室通过班后会的思想学习,对“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热爱医护工作的奉献精神”、“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对患者全方位关怀的人文精神”、“诚信服务、维护患者利益的诚信精神”、“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团队精神”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对比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地方,让大家明白工作的意义。2017年3月,科主任跪地帮一个76岁的老人手术取复杂支气管异物的事迹———《跪地40分钟只为做好一件事》,作为2017年3月17日的头条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后,央视栏目《24小时》《共同关注》《朝闻天下》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转载,受到人民群众的爆发式点赞,微信央视新闻的点击量超过100000+!这是一个人的行为,但更是集体的荣誉,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科室乃至全医院的美誉度,提升了科室全体成员的荣誉感、凝聚力。科室党支部2015、2016年先后两次荣获贺州市直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6科室决策,末位发言

科室决策跟每个医护人员都有切身关系,让全科人员参与决策,既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也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科室在做决策时,都尊重每个医护人员的意见,首先让科室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科主任作末位发言。通过充分的民主酝酿而产生的决策,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而这种共识性的决策也利于大家的贯彻执行。科室决策中有两项工作是科室人员最为关注的:一是绩效,二是评先评优。对此,对绩效的计算,由科室集体推荐一个人计算,实行账目和资金分开管理;对评先评优,做到民主透明,通过民主投票当场唱票,宣布结果,以示公正,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努力工作,奋勇向前。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科室的凝聚力。

7主任轮做,管理培养

每一个人都是科室的管理者。为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也为年轻医生得到锻炼,科室专门设立一个“执行主任”,负责主持晨会和一般事务性的决策,让每个医生轮流做,每次一个月。这一举措,让年轻的医生锻炼管理的能力,并站在科主任的角度对全科进行全局的思考,培养大局观和大局意识。一个人的思维会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想法会决定一个人的做法。这样有利于他在工作中处处为科室着想,也有利于科主任借鉴别人的思想进步成长。在科室管理理念上,对个人强调“长板理论”,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发挥个人的长处也是对团队最大的贡献;对团队强调“木桶理论”,对团队来说,不希望团队有明显的短板,这样有利于团队总体的提升。

8锤炼自身,带头先行

学科建设是科室工作中的首要工作,而科主任是科室管理的领导者,是其中的关键。基于目前的选拔制度,科主任往往是从优秀的医生当中选拔出来的。然而,优秀的医生、技术精湛的医生、服务态度好的医生并不等于优秀的管理者。医学讲的是精准,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管理讲的是模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要提高管理水平,科主任必须付出多倍的努力,既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也要掌握管理技能;既要成为学科带头人,也要成为科学建设的领导者。更重要的是,科主任要在各方面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认可。近五年,科主任荣获贺州市委“共产党员先锋岗”荣誉称号;先后3次获得贺州市直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多次评为全院“十佳医疗医技人员”和“先进工作者”。特别是2017年8月,科主任获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是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人。通过8项举措,耳鼻喉科的学科建设实现了质的提高,短短5年,门诊病人数由原来每年1万多人次,到现在每年超过4万多人次;住院病人数由原来每年500多人次,到现在每年超过2500多人次的大科室,在广西三级医院中名列前茅;由原来的4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组成的医生团队,发展到现在具有4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的结构相对合理的团队;由原来的本科学历提升为5名具有研究生学历2名硕士的相对高学历团队。5年来,在贺州市率先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0多项,其中“全身麻醉下经膀胱内窥镜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一篇,承担自治区科技攻坚项目一项;完成市级科研课题3项,获贺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被评为贺州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贺州市人民医院的耳鼻喉学科建设,也得到业界的认可,2016年7月成立了贺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进一步推动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虽然我院取得的成绩和大型三甲医院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但是对于在全国落后省的落后地市(全市只有230万人口)的医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来之不易。我们的成功经验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医院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国家开展“医疗精准扶贫”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利民,滕金亮,王宽垒,等.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对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影响及成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7):147-152.

[2]徐辉,王志勇.加强内涵建设,推动泌尿外科重点学科发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0):164-166.

[3]龚力民,罗怀浩,曾晓艳,等.应用数字化教学进行《中药鉴定学》学科建设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9):162-165.

作者:邓碧凡 汤伟光 单位:贺州市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