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教改之流行音乐学科建设构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教改之流行音乐学科建设构想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教改之流行音乐学科建设构想

摘要:流行音乐专业学科的建立势在必行,其专业的实用性、应用技术性、课程的创新性都应顺应时代的需求。流行音乐的商业属性决定着它与音乐院校的传统教学是大不相同的,但也并不是违背音乐院校传统的教学体系,流行音乐的学科既需要对传统教学基础训练的借鉴,也需要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商业运作等方面做到调整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教育;流行音乐;学科建设;创新性;职业化

一、流行音乐进入高校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流行音乐是在20世纪20、30年代传入我国的,以上海为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表演形式也是以爵士、民间小调、地方戏曲等融在一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形式。上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迅速崛起,发展到今天已从原来排斥、打压到现在的各种演出必不可少,从最初印象的“黄色歌曲”“靡靡之音”到承担各种大型公益活动的主体音乐,它已从一个体弱多病的婴儿向着茁壮、健康的方向发展,今天它已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被大众广泛接受,也冲击着校园文化。流行音乐的时代属性,与青年人引领潮流的思想产生共鸣,青年人成为流行音乐的主要追捧者和传播者。青年人对流行音乐的标准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且日趋强烈。如何正确引导青年人对流行音乐向着更专业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是高等音乐院校要积极面对的问题,流行音乐专业学科的建立势在必行。2014年国家教育部的“工作要点”第27条指出,“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这一政策的出台更加有利于流行音乐的发展。流行音乐专业的实用性、应用技术性、课程的创新性都顺应这一政策要求。作为高等音乐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对流行音乐专业的学科建立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我国高校流行音乐发展现状

随着流行音乐近几十年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高等音乐学院的重视,流行音乐教育进入高校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如今我国部分高等音乐院校已开设了流行音乐专业,如沈阳音乐学院在1993年设立流行演唱专业;中央音乐学院1994年成立了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2000年开设流行演唱专业;四川音乐学院2001年成立流行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2002年成立了音乐剧系;武汉音乐学院2003年成立了演艺学院;星海音乐学院2005年成立流行音乐系;2006年中国音乐学院在声歌系主任马秋华老师的带领下开设流行演唱专业,至此全国八大著名音乐学院已基本完成流行音乐专业的确立。2005年国家教育部又将《流行音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列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可见国家对这一学科建设的重视。虽然全国各高等音乐学院已纷纷开设流行音乐专业,但对于这一新兴专业大家都是摸石头过河,在学科建设和规划上没有达到统一,以往高等音乐院校教学内容大都是以西方古典音乐的教学体系为主,流行音乐在高校的出现大多也是沿用西方古典音乐的教学体系,或是派生出来的教学科目。流行音乐的商业属性决定着它与音乐院校的传统教学是大不相同的,但也并不是违背音乐院校传统的教学体系,流行音乐的学科既需要对传统教学基础训练的借鉴,也需要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商业运作等方面做到调整和创新。

三、流行音乐专业学科建设构想

全国各音乐高校在相继开设流行音乐课程后,一直在专业建设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其培养目标、课程配置、师资结构等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变化,但与之国内迅速发展的流行音乐潮流和流行音乐专业学生的需求相比,日渐凸显出流行音乐教育发展的滞后和理论研究的匮乏。怎样使流行音乐专业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发展,高校的流行音乐教育如何与流行音乐的商品属性相适应等,这些都是从事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工作者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

流行音乐教育已不是单纯的强调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它跨越多学科,涉及多领域,是传统音乐教育不可比拟的。从音乐编曲、歌舞动作、舞台设计、灯光音响、服装化妆再到录音工程、音乐制作、媒体传播、市场运作,这些都需要高校的流行音乐教育在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做综合性和职业性方面的大胆创新。在这一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培养方案和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课程配置、师资结构、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顺利实施。我国已开设流行音乐的院校也结合自身的开设课程内容的特点制定出了相应的培养方案,例如沈阳音乐学院在我国较早开设了流行音乐专业,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音乐教育中流行声乐(器乐)教育与表演的需求;掌握流行声乐(器乐)教育与表演的理论知识和演唱(演奏)及教学技能;具有从事流行声乐(器乐)教育和表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涵盖的比较大而模糊,与时代的发展也有些不相适应。四川音乐学院是我国流行音乐教育理念比较超前的院校,其培养目标是“通过在通俗演唱、流行舞蹈和表演等方面的系统学习和组合训练,使学生同时具有歌、舞、演的强大舞台表演力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为专业演出团体、唱片公司、电视台、各级院校、部队、企业等输送演员、师资及艺术人才”。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中提到的“通俗演唱”也应随着各音乐高校的“流行音乐”的统称更改成“流行演唱”。目标中只体现出流行音乐的部分学科,流行器乐及流行音乐制作等理论部分没有涵盖在培养目标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设定在培养目标里也有些牵强。流行音乐从20世纪90年代起部分音乐院校的尝试阶段到21世纪的遍地开花,它已成为高校扩招后最受欢迎专业之一。基于这些情况,各音乐高校统一流行音乐的培养目标就至关重要。高校的流行音乐人才培养,应体现高校的特点:专业性、科技性、创新性、应用型、职业性。流行音乐的培养目标的设立从这几点出发,就能体现出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高度和深度,也能在研究和创造流行音乐方面起到引领前沿的作用。

(二)课程设置

流行音乐的课程设置既要借鉴古典音乐课程设置,又不能依附于古典音乐教育模式,流行音乐教育的发展应保持与古典音乐教育相互平行、互补、互融的学科关系。流行音乐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理论课程、技巧课程、形体训练课程和排练课程,理论课程的内容包括:中外流行音乐史、流行音乐和声学、流行音乐创作(作曲、MIDI制作、录音)等;技巧课程包括:流行音乐演唱(民谣、摇滚、爵士、节奏布鲁斯、索尔、音乐剧、说唱等);流行器乐演奏(吉他、贝司、鼓、键盘、萨克斯等);形体训练课程包括:流行歌舞演唱、现代舞、爵士舞、街舞等;排练课包括:流行乐队配器和排练、歌手与乐队合作排练、流行音乐舞台表演课训练等。以上课程内容根据年级低到高来设计难度系数,通过学期末考试来检测学生吸收情况。流行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是朝着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的方向发展,各专业课程间既要有所规范又要相互联系。

(三)师资结构

流行音乐专业成立初期,主要是流行演唱专业,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由音乐院校教美声唱法的声乐教师用传统的发声方法教唱流行。弊端是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与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在音色的审美上也是大相径庭。甚至流行唱法的气声、耳语声、嘶吼的技巧演唱在美声唱法的声音要求上都是错误的声音状态;另一种来源是已有丰富演唱经验的知名歌手。歌手作为教唱流行唱法的声乐教师虽然自己有丰富的演唱技巧,可是声乐教学却需要系统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教学经验,这一切歌手都很难具备。近几年随着欧美流行音乐在中国广泛传播,音乐院校的流行音乐专业也在不断进步,教学方法也随着流行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流行音乐专业由流行音乐演唱扩展到流行音乐演奏、理论作曲、音乐制作等,教师队伍也由单一的声乐教师发展到器乐教师、理论作曲教师到MIDI制作和录音教师等方向。教师在爵士、民谣、摇滚、索尔、音乐剧等风格的教法上也划分的更为清晰和分工明确。留学国外的研究生也把国外流行音乐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成熟的教学体系带回国内,为流行音乐教师队伍输入新鲜血液。高校教师间、国内外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使流行音乐教学更加多元化和系统化。流行音乐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流行音乐的师资结构日趋合理。

(四)教材建设

流行音乐的教材编写是流行音乐专业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科建设的统一标准。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和教材的编写落后于流行音乐的表演和音乐制作,流行音乐的教材编写是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基础,现有好多开设流行音乐专业的高校在教材建设上都做着积极的努力,已知的流行音乐教材大多从理论和技巧演唱、演奏这两个方向编写的,理论方向的有:尤静波和付林编著的《西方流行音乐简史》、尤静波编著《中国流行音乐通论》《基础乐理》、徐元勇编著的《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李罡、孙蕤编著的《中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陈倩编著的《西方流行音乐发展概况》、陈云强编著的《爵士和声》、任达敏编著的《流行音乐与爵士和声学》、蔡松琦编著的《流行音乐和声技法》;技巧方面演唱的教材有:尤静波编著的《流行演唱法》、付林编著的《流行声乐演唱教材》、徐元勇编著的《通俗歌曲演唱教程》;流行乐器演奏的教材有:刘柱喜编著的《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专业吉他实用教程:基础篇》《提高篇》《演奏篇》、王甦编写的《实用萨克斯演奏入门》,从以上流行音乐教材内容可以发现教材编写的侧重性突出,理论研究的其他领域教材缺少,各高校流行音乐教材的编写缺少统一性。各高校间在教材建设上应多加交流与协作,统一规范高标准、高要求的教材样本。各高校间在教材的编写上可相互借鉴,各高校自身也可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体系,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个性与互鉴性共存。

(五)培养模式

流行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它更突出了“职业化”特点。流行音乐专业技术的培养在整个人才的构成里只占较少的比例,后期的包装、宣传、市场运作等流水作业都是运营的整体。专业学生的“一专多能”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各种流行音乐演出和赛事中经常看到,歌手边唱边弹吉他或钢琴,也有在间奏时歌手自己吹奏一样乐器。舞蹈也是流行专业培养的必修课,边唱边舞的“歌舞表演专业”和“音乐剧专业”也都体现了流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专多能”。流行音乐专业培养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流行音乐各专业间界定的模糊性,这也是流行音乐专业培养的创新性。现行的音乐教育体制已远远满足不了流行音乐的教育发展,流行音乐的商业属性已打破院校独立的教学机制,流行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将与社会的商业运营接轨,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性,将教师的授课成果通过学生参赛、演出等形式来检验。流行音乐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团队合作来共同完成。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深化,中小学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在加入传统音乐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应顺应学生的强烈需求把流行音乐内容加入音乐课堂,所以在高校的流行音乐教育中也应重视中小学的师资培养。总之,在流行音乐历经百年发展席卷全球的今天,必然会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学科。虽然我国在流行音乐教育方面发展的较晚,但速度之快是不容忽视的。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师已在流行音乐的学科建立上做出很多努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流行音乐教育在未来的学科体系完善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呼吁更多爱好流行音乐的教师加入到建设队伍中来,大家一起添砖加瓦,把流行音乐的学科建设得更加完善,向着良性、科学的方向发展,提高全民的流行音乐文化素质是我们共同的祈盼.

参考文献:

〔1〕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王建元.高校流行音乐教育需要确立学科目录.人民音乐,2007,(1).

〔3〕曹洋.目前我国流行音乐教育现状之思考.乐府新声,2008,(3).

〔4〕尤静波.流行演唱法.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5〕安妮•佩克汉姆.当代流行歌手声乐技能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作者:苏玥 单位:赤峰学院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