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浅析

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是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且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互为前提,二者在实际育人过程中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机融合、协同发挥作用。本文从建设意义、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教学方法的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的归纳、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1.1国家层面——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将教育在新时代的地位高度概括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教育离不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价值导向,明确高校教育就是要为党为国家培养人才。

1.2社会层面——解决“单向度”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如果一味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缺乏专业道德伦理教育,会导致学生缺乏道德选择能力,成为单向度工具人。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的失衡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例如心理学中的催眠技术可用于改变行为习惯、解决心理问题,也可成为违反犯罪的手段。专业技能需要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下高速发展,“课程思政”有效解决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1.3教学层面——为知识点“赋能”

在教学过程中单纯讲解知识点未免枯燥难记,通过案例导入、民意测验等形式引出与知识点相关的思政元素,则会让知识点变得有温度、有情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例如在讲授“道德健康”这个知识点时,如果仅讲述道德健康的定义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若导入长江大学陈及时等同学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则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感触,引导大学生积极加强品德修养。例如在讲授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不随波逐流”这个知识点时,引入伦语“君子和而不同”、引入中国古钱币“外圆内方”的含义,加深学生对人际交往原则的印象和理解,让知识点变得生动起来。

1.4教师层面——提升教师朴素的育人观,解决课程育人规范性的问题

教师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其实也会或多或少进行思政教育,比如关心学生思想变化、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指导学生就业方向,甚至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例如经济资助,但这种育人是一种朴素的育人观,什么时候育人、怎么育人、育多少人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现在我们要意识到教师身上承担的不仅有教育责任,还承担着国家使命、政治使命、社会使命,“课程思政”解决了课堂教学过程中育人规范性的问题,旗帜鲜明,目标明确,要求全过程、全要素,在所有课程中实施。

1.5学生层面——解决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价值引领的问题

根据我国目前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大学生更需要在自我实现层面得到引领,包括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挖掘最大潜能等,“课程思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价值引领,解决大学生群体的“空心病”问题。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文结合教育部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设定了知识、技能、素质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现在学生是否“动脑”,技能目标体现在学生是否“动手”,而“课程思政”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的素质目标上,即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动心”,进而形成价值观念。

2.1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合作、生命教育等基本理论知识。

2.2能力目标

挖掘学生心理潜能,使学生能够主动将所学内容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进行心理素质训练与优化,学会自我悦纳、掌握调试消极情绪的方法、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提升挫折应对能力、正确处理恋爱问题、设立切实可行的生活、学习目标,形成健全人格。

2.3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的设定既要有低阶性又要有高阶性,目标层次的不同会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同时要避免泛化不聚焦,要与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紧密相连。

3“课程思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上的体现

3.1“课程思政”元素梳理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定素质目标时融入的思政元素可分为六个维度,第一个维度世界观,包括关注全球社会问题的意识、辩证看待中西文化的开放意识;第二个维度价值观,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个人伦理意识和伦理判断能力、明达的道德抉择能力、感恩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第三个维度团结合作,包括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服从集体的前提下实现个体发展的能力;第四个维度职业胜任力,包括工匠精神、有效组织和利用时间的能力、规则意识;第五个维度身心健康,包括审美鉴赏能力、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第六个维度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理念、儒家文化、中国古建筑、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国古诗词等。

3.2融入思政元素的注意事项

第一,思政元素应与知识点紧密贴合,避免“心灵鸡汤”式说教灌输;第二,引入案例时可选取本校案例,起到荣校爱校作用;第三,案例中要设置冲突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价值选择;第四,进行课程思政描述时多使用直观的数据分析。

4“课程思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上的体现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取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小组活动、心理游戏、角色扮演、情景再现、视频、案例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进行观察、讨论、反思、总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新的感悟,实现对自身的完善与整合。

4.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每节课首先引用与章节内容相关的古诗词进行分组,按照S型顺序每名同学依次站起来朗诵一句诗词,朗诵相同诗词的同学自动成为一组,通过这种分组方式,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例如讲授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这一章时,引用《诗经》当中的《桃夭》,以盛开的桃花比喻将要出嫁的姑娘,表达先秦人民对新人的祝福,引出古人的婚姻家庭观。分组完成后本节课所有课堂活动、作业、讨论均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完成。

4.2设计课堂作业纸

课堂作业纸通常包括小组公约、身心健康状况自评、关注国内外新闻情况、课前课后调查、讨论问题、课后作业六部分内容。通过小组公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组内规则,明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集体意识;通过身心健康状况自评,如让学生对自己上一周的生活方式、学习效果、情绪稳定性、人际交往情况、行为自律性进行打分评估,促进学生的自省意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了解学生关注国内外新闻情况,提升学生家国情怀。

5“课程思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上的体现

“课程思政”的素质目标是否达到,主要体现在评估学生的态度、情感在课前课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素质目标达到了,通常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评估评价:

5.1前测(民意测验、实操)——教学——后测(民意测验、实操)

在讲授知识点前,用民意测验的方式调查学生某方面的情感态度,然后通过知识点的讲授、课堂活动的开展,再次对学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测验,看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发生了变化。例如,讲授大学生恋爱心理学中“斯滕伯格爱情三元理论”这一知识点时,首先在课前进行前测了解学生的爱情观,接着通过引入建筑学家林徽因的三段情感经历概括总结出斯滕伯格爱情三元理论,最后以同样的问题进行后测,了解学生的爱情观是否与课前发生变化。

5.2通过课后作业实现情感能量维护

经过学习形成的情感态度若不及时进行情感能量维护则有可能消退或发生变化,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维护学生刚刚形成的情感态度非常有必要。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通常设置多种作业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选择,例如社会调研,设计调查问卷,形成简单的调研报告;例如制作宣传手册,结合所学内容和具体案例,设计制作手册;例如授课展示,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汇报学习成果;自创作业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5.3反思报告

反思报告在设计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搭梯子、设立量规,否则学生的非标答案有可能会太空洞、太宽泛,甚至发生方向偏差。例如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核采取的方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成长报告》,报告内容明确包括六部分内容:我的成长经历及其对产生的影响;自我评价(性格、能力、优势与不足、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我心目中的偶像及其品质;我的理想生活(家庭、职业、生活、情感、其他);我能为我爱的人、为社会、为国家做些什么;我希望以怎样的方式学习这门课程。

6存在的不足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6.1转变教育理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而是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将其提升到“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的高度上来,目前任课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待提升,有的教师存在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没有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这项工作当中。

6.2丰富教学载体

目前主要的教学载体依然是线下课堂教学,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学生更容易接受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认为这种形式更加生动有趣,更贴近当代青年学生群体。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应结合时代形势,利用丰富的教学载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建立微信公众号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设定好单元主题,组织学生设计、录制短视频,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录制心理健康微课,宣传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健康小知识,以学生们喜爱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6.3优化师资队伍

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任课教师应具有全面的心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丰富的思政理论知识和时政储备。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主要为心理咨询中心教师、辅导员、校外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提升任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进一步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让任课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加强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升任课教师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研室作用,加强任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磨课活动;建立“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经常性的经验分享交流,组织开展现场教学观摩活动;组织任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实现以赛促学。最终确保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作者:赵晨晨 单位:新疆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