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项目教学法在心理健康课程上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项目教学法在心理健康课程上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项目教学法在心理健康课程上应用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自开展以来,相较以往发展较好,但就目前从心理健康教育状态来看,传统心理课程有教育学科化倾向,如心理课教学中出现过度理论化的现象,且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完全是填鸭式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无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推动助力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加大,也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初衷。研究显示,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中有30%属于学习方面,40%属于人际关系方面,由此可见,学习、自我以及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心理问题的关键,但是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并没有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积极引导,这也是导致教学质量相对较差、教学意义不显著的主要原因[1]。近几年,项目教学法在我国教育领域呈发展趋势,其研究大多数集中在项目课程的开发、教学分析与设计。本文将阐述在心健康课上运用项目教学法模式的可能性及其价值进行推论分析研究。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根据兴趣并长期调查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复杂的问题或挑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项目式教学是以学习者兴趣为导向,以贴近实际生活的有价值的项目为主题,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项目并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2]。郑金州曾在《教学方法应用指导》一书中提过,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从主动参与、尝试性练习开始,由教师负责引导,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以及最后的评价都交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是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项目教学法传入中国后,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实施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英语、语文和地理等学科中。结合国内外项目式教学发展,其模式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式教学在一定理论基础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2.综合各类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运用。项目式教学涉及历史、语文、数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各科目多方面的学习,才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项目开始后,学生为完成项目,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并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展示成果。4.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的实施。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一个团队的相互配合,学习目标的制定、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以及项目结果的呈现,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5.教师退出主导位置,仅仅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组织、监督、辅导的作用。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成为项目的实施主体。

二、心理课程项目化学习的意义

(一)心理课程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意义

除去传统教学模式外,心理课程教学模式还有其他形式。姚本先编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中将我国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分为三种:一是问题—情境—探究,二是活动—情境—体验,三是示范—体验—模仿。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学环境也随之而变,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指导者—学习者”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学习者—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如翻转课堂、疫情防控期间的云课堂等,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选择。在项目式学习中,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能通过制定计划、收集信息、合作学习等环节完成项目,并展示成果并进行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更好地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鉴于项目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特殊性,项目式教学自引入国内后,掀起一场风潮,但大都在职业院校或其他理科、工科类等学科领域内,后逐步影响到文科类学科领域,但也都仅限于语言类学科,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领域内属于空白状态,因此,将项目式教学模式与心理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具有理论意义,扩大了项目式教学在学科类的领域的同时也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二)心理课程项目化学习的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作用。其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者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心理处于最佳状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交往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特性,缺少交往的课程就无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项目式教学中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学生的主动性,解决问题的真实性等特征能多方面、多维度促进学生在心理课上的交往行为,从而内化成为自己的心理素质。而在传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永远都是教室里的核心人物,教师的权威性、学生的被动性都妨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项目式教学具有学生的主体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性、打破传统壁垒等特性,符合心理健康教育中个性发展、相互协作的需要,在教学中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说自己想要说的话,探索自己喜欢的领域。心理健康教育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下,既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能培养其社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三、心理课项目式学习设计开发与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创新性,虽然项目式教学传入已久,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上仍在探索阶段,项目式学习时应该遵从以下原则:一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其任务的内容和难度等应与其相适应;二是心理课主题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原则,以项目任务为明线,心理课主题教育为暗线,明暗交织,相互影响,扩大课程对学生的作用;三是心理课项目式学习的可行性原则,项目选取的合理性及具体化,这要求项目的选取必须契合学生生活实际,难度适中,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来解决项目中的难题并完成任务。

(一)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程序与实施步骤

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框架主要涵盖六个部分,虽在不同学科不同范畴的项目各有不同,但在教学程序都需要包含以下六个教学环节[3]。1.选择合适的项目任务,确定项目主题:依据心理课程标准、大纲要求及学生的兴趣,确定项目主题,并对项目主题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较为合适的项目任务。2.制定合理的项目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检验学生是否达成学科要求的标准,项目学习目标则是后续项目活动的总标杆。但是由于心理课课时较少的原因,必然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及项目任务。所以建议教师在项目学习目标的制定时要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学情来设计一个耗时不需太长的项目,1~2周为好,必要时可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3.制定可行性的项目计划:围绕学生在不同时期相对应的主题,如新学期开始时的适应主题、考试期间的焦虑主题、青春期的自我主题等,通过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心理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对应主题的解决办法,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4.项目具体实施计划:首先进行课程内容导入,引导学生提出与项目主题相关问题,其次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对解决办法进行总结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出项目成果。在通过对项目内容的学习之后,学生逐渐掌握了关于项目主题的知识和方法。5.展示项目交流成果:每个项目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大家展示其项目成果,展示过程中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在此期间,若其他成员有疑问,该小组成员需进行答疑。成果展示结束后,小组之间可分别讨论打分,随后教师对其进行总结指导。6.教学评价的设计: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学评价的设计,项目式教学评价是对已经完成的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作用和影响进行的客观分析,是一种对项目进行分析和价值评定的活动。在小组项目活动探究结束后,各小组使用学习评价表,分别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通过评价表的结果,对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程度进行整体评估。

(二)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学生教育资源。包括培养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知识,提供实践平台,丰富交流渠道,为项目式教学打好基础。保障学生教育资源是项目式教学的必备条件,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资料方面进行搜集、合作、分析整理等工作,保障学生获取资料收集的教育资源,便能提高学生完成项目的效果。2.合理安排项目学习的时间。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式教学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所需时间较其他教学模式要长,再加上心理课时受限的原因,想要开展项目式学习,合理安排时间是非常关键的。3.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要做好角色的定位。以学生为中心是项目式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做好自身在项目中的角色定位,并做好整个项目的设计者、指导者与监督者以及管理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宋献惠.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5(8):23-25.

[2]张锐.项目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3]张红伟.项目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9.

作者:汪丹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