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康复护理路径对心力衰竭康复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时通过康复护理路径进行应用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的对照组,保证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方便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均选择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并对本文的所有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采用康复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均不同干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和心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有效治疗65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治疗58例,总有效率为82.8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为4.29%,对照组不良反应8例,发生率为11.43%,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以后对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左室整体应变参数[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周围硬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常规用药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路径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对改善相关症状具有重要意义,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路径;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康复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这种病情一般是很多心血管病症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表现[1]。如果对这种病症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使患者死亡。如果患者发生心肌能量代谢障碍,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所以在临床干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善来对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进行缓解[2]。现如今药物对心力衰竭进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但是在此基础之上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也发挥出必然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防护当中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心功能的储备能力,并且对于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加以改善,所以在患者出院以后,对于维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3]。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通过康复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时对患者的心功能康复的作用,同时将主要的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的对照组,保证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方便进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χ2=0.0287,Z=0.1689,P=0.8659;观察组患者发病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6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73.5±8.5)岁,对照组患者最大发病年龄为87岁,最小发病年龄61岁,平均年龄(72.8±8.4)岁,t=0.4901,P=0.6249。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均超过60周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本文患者均被临床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符合该病症的标准;②本文所选择的患者年龄均满18周岁;③本文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文患者均排除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⑤本文所有患者进行NYHA分级分为2~4级;⑥得患者都不存在沟通、认知和听力等方面的障碍,能够配合完成各方面的锻炼和调查工作。
1.2.2排除标准:①本文排除入院24h内死亡的患者;②排除合并有其他症状和表现的心脏病变患者;③本文排除心源性休克和严重的心动过缓患者;④排除有危及生命的严重病变患者;⑤排除合并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⑥排除有血液系统病症或者合并肺梗死、胸主动脉夹层患者;⑦排除对本文所采取的治疗或护理不耐受或过敏的患者;⑧排除中途因各种因素无法完成治疗而退出研究组的患者。
1.3方法:
对患者治疗的时候所有患者选择常规内科疗法进行治疗,为患者利尿治疗,并且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还要为患者选择洋地黄等相关药物进行干预,在此治疗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进行静脉注射治疗,选择左卡尼汀药物剂量为2.0g,每日为患者用药2次,对所有患者连续治疗两周作为一个疗程。对本文所有的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指导,护理的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护理原则。而本文的观察组则选择康复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①常规指导: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等进行常规的监视,同时遵医嘱为患者进行相关的干预,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知识解释,还要观察患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详细对患者的出入量进行记录。在患者病情稳定以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还要做好对患者的饮食指导等各项工作,对患者进行皮肤干预,防止压疮形成积极的防止患者出现感染。同时要尽量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针对患者的心功能不同的等级,为患者制定不同的康复干预方案。②心功能2级康复:对于这一类患者,在入院后每日都要指导患者简单的进行平地行走大约200米,每日进行两次的锻炼,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康复情况的,可以适当的增加患者行走的距离和运动的强度。③心功能3级康复:在患者卧床休息的期间,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肩部、头部、颈部、双上肢的相关医疗体操活动,每日指导患者进行3次。随着患者病症的不断恢复,可以指导患者适当的进行床边的站立活动,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步活动,每日进行5次练习。当患者的心功能能够恢复到2级的时候,指导患者进行心功能2级的相关康复。在患者运动的时候,要有人在一旁进行观察和注意,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嘴唇发绀等相关异常情况,需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制动,以防止患者的病变扩大。④心功能4级康复:对于这一类患者入院以后要严格的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并且严密的监视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当患者病情稳定以后,可以使患者能够适当的在床上进行翻身,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被动活动,日进行大约三次的训练。训练两日以后,直到患者在床上进行腿部活动,同时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脚关节等),指导患者进行上肢的相关运动,并且指导患者进行肩部运动和呼吸功能的训练。使患者能够在床边进行站立活动,能够进行站立和移动等相关简单的活动。能够使患者协助椅子等相关的工具进行简单的挪动,每日进行大约20min的练习,每日进行两次训练。如果患者的相关心功能恢复到2级,再根据心功能2级的相关训练内容进行康复训练。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指导,应坚持循序渐进的活动量。
1.4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并作出记录性比较,还要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如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相关临床体征消失,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说明临床治疗显效;如果患者治疗之后,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的缓解,则说明治疗有效;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达到上述标准,说明无效。注: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对本文所有患者治疗以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比较本文两组研究对象康复训练结束以后的左室整体应变参数[主要包括患者的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周围硬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1.5统计学分析:启动统计学软件IBMSPSS25.0对本文的相关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t值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计数值,P<0.05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有效治疗65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治疗58例,总有效率为82.8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为4.29%,对照组不良反应8例,发生率为11.43%,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以后对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左室整体应变参数[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周围硬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观察组分别为(-15.22±2.21)、(40.81±7.82)、(-15.42±3.44)、(-27.05±4.05)、(57.52±8.44),对照组分别为(-12.53±3.78)、(32.06±9.14)、(-12.33±3.12)、(-22.08±5.37)、(51.54±8.8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3讨论
最近这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的加深,这也使得很多老年性病症的发生率大大提升。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多,心力衰竭是因为多种因素而导致患者心肌能量供应不足或者导致患者出现能量代谢平衡障碍等,这使患者心肌细胞和相关结构功能出现损害。在治疗的过程中,应重点对患者的心肌功能进行改善。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角度来说,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训练,这样才能够促进患者迅速的恢复。对患者配合采用康复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是对患者进行心理衰竭治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最近这些年临床上得到关注和重视。临床有研究调查认为,心功能的康复锻炼可以促进患者肌肉的收缩,对于帮助患者改善骨骼的血流含量,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减缓患者的疲劳和呼吸困难症状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改善长时间卧床而导致的静脉拴塞等相关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出现的概率。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康复护理而言,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的对患者提供相关的指导,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为患者提供相适应的指导,这样就能够循序渐进的促进患者更加合理有效的恢复。综上所述,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常规用药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路径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对改善相关症状具有重要意义,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佳.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1):129.
[2]高硕.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慢性病学杂志,2019,20(5):653-655.
[3]罗翠华,黄幼平,区洁崧.运动康复护理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9,17(13):1582-1584.
作者:袁佳魁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