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舒适护理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舒适护理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舒适护理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和生活质量,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护理后患者的舒适度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舒适护理;生活质量;负性情绪;舒适度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由机体心脏排血量异常引发新陈代谢不足所致,60岁以上老年群体是慢性心力衰竭高发人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国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人数呈现不断增长趋势[2]。由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个体组织器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大多患者在患病后均需要保持卧床休息,导致患者血运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加强临床护理[3]。为了研究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本文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就不同护理模式的实践效果展开下下述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4];②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5]分级Ⅰ~Ⅲ级;③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质性严重功能障碍;②免疫系统疾病;③恶性肿瘤;④恶性肿瘤;⑤沟通障碍;⑥帕金森;⑦血液疾病;⑧临床资料缺失。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60~83岁,平均(69.52±2.15)岁;病程1~14年,平均(4.95±0.82)年。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62~82岁,平均(69.86±2.47)岁;病程1~15年,平均(4.73±0.91)年。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用药、生命体征监测、病房巡视、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定时消毒通风、饮食指导、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等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①病情评估,根据患者检查结果、既往病史、预后等信息资料全面评估患者病情,通过文献查证、科室研讨等方案科学制定舒适护理方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开展各项舒适护理工作。②心理舒适护理,热心接待患者入院,引导患者熟悉病区环境、治疗医师、责任护士,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为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引导患者完成各项检查。由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为此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表现、治疗方法等内容,做好答疑解惑工作,树立预后良好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③体位舒适护理,结合患者病情协助患者调整为舒适体位,比如对于水肿、气喘患者可调整为半坐半躺位,适度抬高床头;对于NYHAⅢ级以上者应使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帮助患者及时清除痰液,维持呼吸道通畅。④环境舒适护理,调节室内温湿度,温度23~26℃,在病床间设置隔帘,充分尊重患者隐私;调低仪器运行声音,在病房放舒缓音乐,缓解患者焦躁情绪,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⑤吸氧舒适护理,结合患者缺氧情况及时调节氧流量,通常为3~5L/min,如合并肺心病者可调整为1~2L/min,持续吸氧;护士应耐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持续低流量吸氧对维持患者肺功能的益处,切忌擅自调节或停用吸氧装置;定期更换吸氧装置,预防感染。⑥输液舒适护理,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和输液量,可使用输液泵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一旦输液速度过快则会增加前负荷,加剧患者心力衰竭病情,甚至会引发急性肺水肿,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切忌自行调节输液滴速;为了避免反复穿刺可使用静脉留置针。⑦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包括呼吸音、咳痰、咳嗽、体温等症状表现,当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情况时,应及时告知医师,警惕心力衰竭加重;夜间加强巡视,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美国舒适护理学者Kolcaba制定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6]评价患者舒适度,评价项目共计30个,包括生理(5项20分)、环境(7项28分)、心理精神(10项40分)、社会文化(8项32分),采用4级评分法评为1~4分,总分120分,干预后对患者展开评价,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舒适度越高。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前者包含24条,采用五级评分法按照负性情绪由轻及重分为0~4分,临界值如下,轻度(7分),中度(17分);重度(24分);HAMA包括14条,5级评分法评价,临界值如下,可能焦虑(7分),肯定焦虑(14分),严重焦虑(21分),评分越高表明不良情绪越严重[7]。③采用健康状况问卷表(SF-36)[8]评价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项目包含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活力8个维度,共计36项,按照5级评分法评为1~5分,得分转换为百分制,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处理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表明有差异。

2结果

2.1护理后舒适度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护理前后

HAMD和HAMA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的HAMD、HA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张渡时[9]等对9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研究后发现,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采用舒适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为患者预后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本文实践证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舒适度,为患者创造更加舒适的治疗环境。本文观察组实施的舒适护理可通过环境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等护理措施,及时解除患者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维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促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本文研究发现,护理前组间HAMA、HAMD评分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护理后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护理前,表明两组采用的护理方案均可有效调节患者负性情绪,但观察组不良情绪改善效果更加明显。护理前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远高于本组护理前,提示两组采用的护理模式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观察组效果更佳。初步分析,这是因为观察组采用的舒适护理模式可针对患者存在的各类生理、心理问题,制定出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所需的临床护理服务,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愉悦状态,减轻不愉悦程度。综上所述,采用舒适护理方案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荣荣,徐霞.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系统医学,2017,2(22):154-156.

[2]赵义满.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5):182-183.

[3]李岩.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3):433-434.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5]吴勇进,李玲.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TNF-α、MMP-9、IL-6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904-906.

[6]朱丽霞,高凤莉,罗虹辉,等.舒适状况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3(13):57-59.

[7]熊红芳,李占江,韩海英,等.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5):285-288.

[8]龚开政,张振刚,朱宁,等.SF-36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8(3):182-184.

[9]张渡时,吴娇艳.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8):204-205.

作者:刘玲 单位:大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