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针对性护理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研究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2-7月收治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遵医依从性、不良情绪严重程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同时可提高遵医行为,改善患者负面情绪,进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护理效果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是心内科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两种疾病可单独存在,亦可同时存在,当患者同时患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则会导致其病情加重,增加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影响预后。因此,对于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上不仅需要予以安全有效的治疗,同时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针对性护理是临床护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优质护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具备针对性,充分尊重了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性[1]。现将我院收治的124例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研究和评价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20年2-7月收治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观察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48~76岁,平均(58.62±2.33)岁。对照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46~79岁,平均(58.98±2.7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相同,但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主要有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性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同时持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波动情况,若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患者某项指标异常则及时告知主治医师。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①针对性心理护理: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前使用专业的心理评估量表对患者是否伴有负面情绪以及负面情绪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并针对每位患者的表现,制定相应的、差异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同时,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既往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②针对性健康宣教:在开展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并采用调查问价的形式调查分析患者对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调查结果了解患者在相关知识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11期认知方面的误区,针对患者的错误认知,护理人员作出正确解答。③针对性的用药指导:目前,对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仍以用药治疗为主,对于用药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用药不良反应的宣教,并指导患者对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追踪监测,做好积极的预防。对于用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要重点向其介绍关于疾病的治疗机制、预期和既往病例的治疗效果,并着重向患者说明坚持遵医嘱用药对于病情康复的重要意义,以提高患者依从性。观察指标:①评估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使用依从性调查问卷[2],采用三级评分法,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②评估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分别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3-4],量表得分在7分以下表示无焦虑、无抑郁,得分越高则说明负面情绪越严重。③评估两组护理质量,主要评价三个方面,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服务态度,各方面的评分均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佳。④于护理前和护理后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2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护理前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比较:观察组遵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负面情绪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随着临床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制定与开展更加尊重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体现出对患者个体差异性的尊重,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5],而针对性护理正是这样一种护理模式。本研究体现出了针对性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的优势与临床价值。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了解患者负面情绪严重程度和产生原因,进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可以纠正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认知;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可以让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意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还可以让用药依从性良好的患者了解预防用药不良反应的方法,最大程度上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6]。综上所述,将针对性护理运用在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上有积极意义,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小丽,杨延,孙静.个体需求导向的生理-心理维度协同式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4):56-60.
[2]毛秀建,陈翠芹,李玲.舒适护理对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5):152-154.
[3]吕艳梅,韩月.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106-107.
[4]师亚楠.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9):1695-1697.
[5]邵红旭,方超,谢佳佳,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7):107.
[6]兴东梅.一体化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6):132-134.
作者:卢春香 洪丽婷 谢百娇 单位:惠东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介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