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计算机英语翻译对分课堂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计算机英语翻译对分课堂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计算机英语翻译对分课堂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国内,因此多数计算机资料是以英文形式出现,这就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好计算机英语这门课程。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课程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或教师“一言堂”的讲授式授课模式,加之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计算机英语教材难度较大,高职计算机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甚微。笔者以计算机英语课程Chapter3InputDevice课文翻译实践为例,构建了“对分+钉钉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对分+钉钉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英语翻译水平有很大帮助,并实现了计算机英语教学的信息化。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计算机英语;“对分+钉钉课堂

0引言

在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填鸭式”或教师“一言堂”的讲授式授课模式亟待变革,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课教学仍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枯燥单一,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随着慕课、微课的提出和应用,反转课堂在得到师生青睐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即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详细讲授基础知识点和难点。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于2014年提出创新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课堂讲授与师生课堂互动讨论时间对半分配,以有效解决传统知识存储量与课堂讨论匮乏的矛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辨能力[1]。

1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

1.1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生源较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进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进入高职院校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改变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加之专业课程难度增加,便知难而退或自暴自弃。此外,英语是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薄弱科目,由于他们在中专或者高中阶段没有打好坚实的英语基础,导致高职阶段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较差,逐渐丧失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

1.2计算机英语难度较大

计算机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其与一般英语文本在表述方式、词汇构成、句型结构以及语法应用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逻辑性强、行文严谨、表述专业化等特点。计算机英语多使用专业词汇、引申词汇、派生词、缩略词以及复合词,其句式多为陈述句、被动句、复合长句。计算机英语的文本特点使英语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时非常困难,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压力较大,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1.3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填鸭式”或“一言堂”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联系不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机械式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或者将其复制到多媒体平台上,没有与学生形成互动和共鸣,教学效果较差。特别是学习难度较大的专业英语课程,如计算机英语、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材的专业性很强,对于原本英语基础薄弱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较大,很难理解教材内容,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不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的话,将无法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1“互联网+”背景下对分课堂教学环境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学院构建校园网络教学环境,保障校园覆盖无线网络,使得教师可以将对分课堂与翻转课堂、微课以及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相结合。除此之外,教师需积极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如钉钉教学平台、微信、智慧课堂等。

2.2“互联网+”背景下对分课堂教学资源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但需要完善的校园网络教学环境,而且教师应当创建丰富多样的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提供的海量教学资源,甄别、筛选出实用、试用的计算机英语学习资源,包括计算机专业词汇库、双语平行语料库、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翻译策略的讲解及应用、计算机英语文本语言特点的分析、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或软件的介绍、范文翻译分享。让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可以学习或了解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方法,从而为理解教材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浏览下载、掌握情况,并调整教学资源的构建。实际上,以数据为支持的教学跟踪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学生以及自身教学活动的判断准确性,从而根据实际教学效果与高职学生的教学特点来设计更贴切的教学活动[2]。”

2.3“互联网+”背景下“对分+钉钉”混合教学模式过程设计

高职计算机英语学习的瓶颈在于翻译、理解计算机英语文本的内容,本研究以计算机英语课程Chapter3InputDevice课文翻译实践为例,借鉴王志宏基于QQ群线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基础上[3],构建了“对分+钉钉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对分课堂在高职计算机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2.3.1“钉钉教学平台”课前导学。课前教师将Chapter3.InputDevice所涉及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复杂句型分析、文本翻译涉及的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翻译策略以及设置的问题、任务发送至钉钉教学平台,将班级学生分组并成立翻译工作坊,工作坊成员在钉钉平台上完成预习工作后,初试翻译教师指定的选自Chapter3.InputDevice的文本,并经过组内修改完善后将译文分享至钉钉平台,各工作坊之间可以学习、评论彼此的译文。教师对学生在线上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回复,并了解学生线上预习情况和翻译任务完成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2.3.2课堂线下研学。“互联网+”背景下的“对分+钉钉”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对半分解为教师讲授和师生、生生讨论练习,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保证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吸收内化的过程。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讲授Chapter3.InputDevice的难点词汇、构词法,并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为学生介绍翻译课文所涉及的翻译方法、翻译策略;其次,留一半课堂时间展示每个小组或翻译工作坊的译文,引导各小组对彼此的译文进行自评及互评;最后,由教师做出评价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对错译、误译现象进行分析改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差异辅导,总结翻译中的优点、亮点以及所使用到的翻译方法、策略。2.3.3“钉钉教学平台”课后拓展。为巩固内化当天所学的翻译知识,教师可在课后将知识拓展任务发布在钉钉平台上,通过钉钉平台创建“高职计算机英译汉论坛”,内容可包括计算机文本精讲精练、同类计算机文本翻译鉴赏、翻译知识介绍及应用、现代翻译技术应用等模块。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大不相同,学生对翻译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教师发布在“高职计算机英译汉论坛”上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这样既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翻译学习的自主性[4]。此外,翻译工作坊可通过学习“高职计算机英译汉论坛”上的翻译知识介绍及应用,练习翻译“计算机文本精讲精练”模块的任务,在组内修改完善后,上传至钉钉平台,各翻译工作坊间可进行自评与他评,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评价修改,总结翻译策略及方法的实际应用。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英语“对分+钉钉”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3.1计算机英语词汇翻译的“对分+钉钉”教学模式实践

教师课前将Chapter3.InputDevice所涉及的计算机英语专业术语发布到钉钉教学平台,由学生们成立的翻译工作坊完成本章节所涉及的计算机英语专业术语的翻译,并将翻译结果分享到钉钉平台,各工作坊进行自评和互评。课上教师首先分析计算机英语词汇类型,包括计算机专业词汇、基础学科词汇(指适用于某些相邻或相关学科的词汇,这类词汇相比于专业词汇,具有类专业的特点,也就是说这些词汇的含义在如数学、自动化、电子电路和通信等相邻学科中基本固定,词义变化不大[5])、引申词汇、派生词、缩略词以及复合词。然后教师介绍计算机英语词汇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法、释译法、意译法、音意兼译法以及零翻译法。接下来展示各翻译工作坊的词汇翻译,引导学生讨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翻译策略的应用,纠正误译错译,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总结评价。整个讨论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翻译兴趣,引导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感受翻译策略的应用。

3.2计算机英语句子翻译的“对分+钉钉”教学模式实践

教师课前将Chapter3.InputDevice指定的文本翻译任务发布到钉钉平台上,并在钉钉上分享计算机英语文本语言特点、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或软件介绍,各翻译工作坊承接翻译任务,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可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或软件解决,工作坊内部或各工作坊之间也可以就难点困惑在钉钉平台上展开讨论,最后各组将讨论修改后的译文分享至钉钉平台。课上教师首先讲解计算机英语句子的特点,包括多用陈述句、祈使句、被动语态、复合句、现在时态、虚拟语气。此外,教师就计算机英语文本的特点,介绍计算机英语句子的翻译策略,顺序翻译、转译成主动句、转译成汉语的无主语句、固定结构以及综合翻译的方法[6]。然后各翻译工作坊展示其译文,各小组间讨论译文的亮点及误译错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机英语句子翻译策略在译文中的应用,并对此次翻译实践进行点评与总结。各翻译工作坊撰写翻译日志,记录翻译中的难点、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在线翻译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

4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对分+钉钉”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降低了计算机英语学习的难度,有助于学生翻译、理解计算机文本,从而提高计算机英语教学的效率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作者:王媛 单位: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