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前教育中幼儿游戏自然指向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前教育中幼儿游戏自然指向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前教育中幼儿游戏自然指向浅析

[摘要]区域游戏丰富了当前幼儿教育的内涵,成为面向幼儿实施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游戏具有其天然特征,又要保证幼儿受到恰当的教育。在此认识的作用之下,幼儿游戏应当具有自然指向。这里所说的自然,既有自然生活的意蕴,也有面向认知规律的自然。用自然来引导幼儿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可以保证游戏更充分地发挥其促进幼儿生长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自然

幼儿最喜欢的可能就是游戏了,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表现。因此,在幼儿园的诸多教育方式中,游戏是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发展性的教育方式。区域游戏更是丰富了当前幼儿教育的内涵,成为面向幼儿实施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在推进幼儿游戏的过程中,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是否就是让幼儿去做游戏?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是”的话,那还要幼儿教育做什么?难道幼儿园就是一个给幼儿提供游戏场所的地方吗?这样的答案与追问显然是值得推敲的,无论是根据直觉还是基于多年幼儿教育的经验,都可以认识到当幼儿来到幼儿园之后,其所面对的游戏就不仅具有“玩”的一面,也应当具有“受教育”的一面,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既展现天性,又接受教育并获得成长,这才应当是幼儿游戏的本意。与此同时,应当注意不能矫枉过正,尤其是不能剥夺游戏最本质的东西,去纯粹给幼儿施加所谓的教育。如果那样,幼儿所接受的游戏就是虚假的,接受的教育也就是虚幻的。因此,综合起来看,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游戏具有其天然特征,又要保证幼儿受到恰当的教育。在此认识的作用之下,笔者以为,幼儿游戏应当具有“自然”指向,用“自然”来引导幼儿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可以保证游戏更充分地发挥其促进幼儿生长的作用。

一、幼儿的游戏应有自然意蕴

从外在表现来看,游戏就是幼儿借助具体的游戏材料,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按照某种规则去追求精神满足的行为方式。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实是,不只是幼儿,其实所有人,甚至很多动物,都有游戏的本能。当小猫玩绒球的时候,那实际上就是小猫的一种游戏行为。因此,游戏是动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游戏具有自发性、自主性、愉悦性和体验性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去进一步理解当下的游戏,可以将游戏明确为:在游戏目标上表现为高度的愉悦性,在游戏内容上表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在游戏参与主体上表现出高度的自发性与自主性,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体验性。从这个视角来看,确实可以发现,传统的幼儿游戏过于注重教育功能,忽略了幼儿园教育的本质,教育内容过于分化,过于注重教师对幼儿园活动的统领与安排,忽略了幼儿参与的自主性与体验性等。[1]这些不足归纳到一起,就是游戏缺乏自然意蕴。要知道,游戏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方式,源自对精神放松的追求。如果没有了这个最基本的特征,那么游戏就不称其为游戏了。可以说,自然是游戏最核心的本质,当学生处于自然状态时,才可能有追求身心愉悦的需要,才有可能通过游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样,在游戏的过程中追求自然的状态,才能让游戏保持游戏的本质。在保持游戏自然特征的同时,将教育的意味渗透其中,那游戏就能够发挥促进幼儿生长的作用了。其实说白了,幼儿游戏的自然指向,就是通过游戏让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天性,更能满足幼儿自然的需要。这从理论上很容易为教师所理解,但在实践的时候却又存在一定的挑战,这一挑战的实质是观念上的挑战。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天性所在,通过游戏去满足幼儿的天性,不能用“教育”的名义去扭曲幼儿的天性,不能用“生长”的概念去掩盖幼儿的需要。事实证明,只有尊重幼儿的天性,让幼儿的在园生活、游戏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幼儿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得以成长。

二、基于自然指向的幼儿游戏设计

“自然”不仅具有符合成长规律的意味,其原本也是指具体的客观环境。当人们说“自然”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指“大自然”。实际上,当人们大脑中有了大自然的印象时,自然也就被赋予了绿色生长的意味。因此,强调幼儿游戏要有自然指向,实际上也就是在追求让幼儿在符合其生长需要的环境里健康成长。有研究者经过研究后得出了以下观点:大自然是幼儿的“活课堂”,只有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深呼吸”,才能真正解放孩子的天性,而这正是本文所说的“自然”的追求所在。众所周知,陈鹤琴是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如果在幼儿教育及其研究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追随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那么对幼儿教育就会有新的思考,即可以认识到教师应当是幼儿“生命的牧者”,自然教育课程要培养亲自然、乐探索、爱生命、尚创造、善生活的儿童。[2]基于这样的思路,在设计幼儿游戏的时候,就应当充分认识到“自然”的价值与意义。例如,在设计区角游戏的时候,不仅要思考应当为幼儿提供哪些游戏材料,还要思考如何将这些游戏材料很好地渗透到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而这样的游戏过程,既应当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合,也应当与幼儿的认知特点相吻合。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可以在区角游戏设计的时候,设计一个在大型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幼儿分别扮演超市售货员、引导员及顾客等,然后在购物的过程中,不同角色之间会形成充分的交流情境。这样的一个情境来自日常的生活,幼儿体验的时候会非常自然,这种自然体验又可以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在语言行为的互动中获得认知的生长及智慧的提升。事实上,幼儿也确实能够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有所收获。比如,在虚拟的大型超市购物的情境中,扮演顾客的幼儿去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什么需要,更能够从所扮演的角色如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角度去知晓有什么需要(不少幼儿还会提前去跟家人了解,或者跟在家人后面到实地去体验),然后到了游戏中,他们的表现就会更加自然;扮演售货员的小朋友,则会向来到自己面前的“顾客”推荐商品,告诉他们不同的商品有着什么样的特点,还会说出保质期等概念。这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体验,让幼儿体会到生活事物的基本特征,知晓在日常的购物场景中会有什么样的具体细节,这对于促进幼儿的生活体验而言,自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面向幼儿生命成长的游戏认知

从类似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发现,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给幼儿设计一些游戏,肯定能够促进幼儿的生长。只不过在追求这一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幼儿的生长必须少一些斧凿的痕迹,多一些自然的愿景。大量的幼儿教育经验表明,自然的游戏情境可以让幼儿与情境元素、游戏元素之间形成更好的互动,吸收更多的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营养。幼儿的成长是一种生命成长,这里所说的生命既指自然的生命,也指智慧的生命。如果能够让幼儿所生长的自然环境与智慧环境得到更好的融合,那么幼儿的生长就会更具意义。同样的道理,幼儿的生命成长环境不仅在于教师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更多的是在于幼儿能够感知到的自然环境。应当说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前者更多地带有教师的意图,有时候难免与幼儿的成长需要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后者则更贴近幼儿的需要,但是在真正营造的时候却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所以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些挑战,迎接这一挑战的有效方法就是在设计游戏的时候,一定要面向幼儿的生命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家访.基于游戏视角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审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9):35-37.

[2]周竞竞.创自然教育课程,做幼儿“生命的牧者”[J].人民教育,2021(Z1):90-92.

作者:盖攀峰 单位:庆阳市西峰区老城幼儿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