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学前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追求。一线教师及相关研究学者对此要高度重视,给予支持和帮助。该文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具体的改革与实践策略,希望可以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实践
时代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和意识的转变,当前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幼儿教育备受关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愈加紧迫,社会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加快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进程,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课程改革与教学完善,同时结合就业市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幼儿教师。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待考究
在以往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多采取讲授法开展教学,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教学进程急,教学节奏不稳定,导致部分学生在吸收与理解知识时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教师虽然尝试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新型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具体应用的掌握并不全面,没有在根本上发挥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作用。而灌输式教学方法的长期应用会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难以积累实践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欲望,难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坚持创新理念,突出人本思想,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开展教学,循循善诱,实施综合性的教学方法。
2.忽视传统美术资源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面对的是幼儿,美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美术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十分重要。美术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艺术课程,传统美术资源是美术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但是,部分教师对于此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采用的具体案例也较少,导致一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过于侧重技巧学习,忽视了人文素养的提升。传统美术资源中有很多与乡土文化有关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将其与美术教学融合,更有利于凸显美术作品的民族性和生活性。所以,提升对传统美术资源的重视程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3.过分地强调技能训练
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受固有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侧重技能至上。部分教师只讲技巧,不讲生活、不讲专业、不讲实践,导致一些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热情。过分地强调技能训练,对于毕业后从事理论指导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兼顾理论、技能、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凸显美术课程的实用性。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从上述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对美术学科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1]。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地推行素质教育,美术课程不应只局限于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应该促使他们求新求变,敢于突破自己,进而有效推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以往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以讲授制为主,部分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重视对学生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美术课程改革虽然要利用转变教学方法做依托,但重点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何种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还需要充分地联系体育、音乐等其他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通过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
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前,教师要明确美术学科的性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每名学生进行精准分析,并对学生有全面且细致的认知,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高职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也是如此。在提高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提升其实践能力,积极地鼓励和肯定学生,充分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看见学生的优势,这样才可以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便利。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和观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如,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都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重要方法。简笔画这部分知识点包括简笔画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练习,题材涉及人物、动物、神话传说、风景、瓜果等。在授课之前,教师需要科学地分析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学生未来的就业环境,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上,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观察、构思、创意表达以及工艺制作等方面,不单纯地强调技能培养,而将多方面教学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2]。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项目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开展实践;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学生可以利用简笔画装饰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也可以组织开展幼儿活动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又能够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实践教学,将学生带到真正的就业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参与不一样的美术课堂,感受到学习美术知识的乐趣,进而增强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重视对美术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以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绘画和手工制作为主,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关注对学生绘画技能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美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不够重视。因此,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要提升对美术教学资源的重视程度,高效地整合传统美术资源和现代美术资源,紧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展美术资源面,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打开视野、拓展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要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传统美术资源,开设创意美术课程,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美术学习不局限在技能上。如,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学生绘画和创作手工时播放一些歌曲,这样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4]。此外,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从而全面地掌握独特的文化内容、地域信息等。这些文化元素与美术教学的融合,可以有效充实美术课程的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和感受。教师也可以结合网络技术、数据库等获取更多的美术资源,为美术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素材。
3.强化教学和实践之间的关联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的实施要重视学科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联,分析美术学科教学的变化,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并在强化学生技能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使其更好地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美术教学改革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坚持实用性原则,更好地服务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5]。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在全面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教育环境的调研工作,优化和改革教学方向,强化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联,构建相关平台,让学生获得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意识和目的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6]。
4.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判,以教师打分为主。课程教学改革要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改革评价方法,实施多样化的评价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作品情况、学习态度、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等,之后以等级的方式评定学生的学习结果[7]。在具体的评价上,教师可以采取讲课和上交作品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主要测试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评价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权利和责任,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才是科学的。所以,在教学评价上,高职院校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互相评价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更好地提升美术训练的效果。
结语
改革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开展,需要教师时刻牢记职业教育的理念,树立改革信心,从多个方面探索学科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提升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作者:聂吉丽
美术学前教育篇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国家、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在关注着学前教育领域。学前教育专业无论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是对幼儿时期的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部分,对幼儿成长、引导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意义,也是其根本保障。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与幼儿学前教育的根本因素,但当下存在着许多不足。建立起完善的美术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起源与美术课程教育的意义
学前教育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自十九世纪中期便在西方国家问世,随着数百年的积累与发展,至今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先进性与突破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事业上有了显著的发展与提高。伴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前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已然深入人心,逐步受到社会各方面的瞩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我国迎来了雨后春笋、盎然生机的景象。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与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涉及对幼儿美术、音乐、舞蹈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而其中的美术课,对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德智体美之间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美术教育也是创造性的学科,是学生提升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课程教学可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品质以及价值观,学生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与综合素养,才能提高幼儿教育活动事业的层次与水平,才能为幼儿学前教育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与可持续发展,才能推动国家提出与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美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教学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上显得力不从心。当下社会上高素质、高文化的幼教师资较为匮乏,此种现象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过于强调技能训练
过度重视技能训练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普遍现象。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秉承“技能本位”的思想,把绘画技能作为主要的课程任务,缺少理论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在美术作品上只表现出技法娴熟的一面,却不知如何进行艺术感受与艺术表现,致使作品无生命力、无艺术情感。技能固然重要,但理论也必须统筹兼顾,一方面学生知识能力受限,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就业时没有专业知识、科学指导的支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滞后的教学方法
当下大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日常教学方式依旧采取教师单一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模式,这类接受式、填鸭式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被动,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与个性。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习惯了依葫芦画瓢般的临摹与复刻。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形成定式,创作的作品在形式上注重模仿,而不会在形式的基础上去创新,致使作品没有艺术情感与内涵,没有个性与生命。学生缺少了拓展审美、思维以及创新创造的能力,在就业时无法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学。这种枯燥无味、滞后消极的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目标南辕北辙。
(三)笼统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对幼儿采用正确的评价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当前的幼儿学前教育评价方式比较笼统。幼儿时期的儿童年纪较小,理解能力有限,笼统的、专业化的评价致使幼儿无法明白其中的意思,评价教育显得若有若无、苍白无力,甚至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导致幼儿的学前教育事业事倍功半,幼儿的艺术情感发展受阻。(四)传统文化美术资源的冷眼待之自人类的文明社会发展至今,传统文化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必不可少的角色。学前教育专业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更是要通过对美术课程培养人文素养与民族情怀。然而学校的美术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美术资源的研究与运用却寥寥无几,致使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认识一知半解,甚至出现崇洋媚外、对传统艺术冷眼相待的不良风气。但传统艺术文化不仅能开拓视野,提高艺术素养,更是传承了民族的精髓。所以,合理运用传统文化美术资源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三、美术课程教学的优化、改进策略
就目前而言,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也非常高,而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幼师却比较稀缺。因此,培养专业化的幼儿师资力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幼儿的教学保障、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要探索能紧跟社会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促进国家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完善教学制度
1.专业理论的提升。美术课程不仅要重视技能技法的学习,也要重视专业理论。美术课程教学应加强学生综合美术素养方面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视觉感受,培养审美感知力与审美情感,通过发现美,逐步形成审美情感,激发思维想象力,产生创造美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在以后就业在幼儿园教学时,则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或作品中发现美、感受美,引导幼儿接受美的信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与感知力,从而引起共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将有利于推动学前教育的体系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2.建立完善的教学体制。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指引学生方向的摆渡人,更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品德兼优的引导者。这就意味着学前教学的教师不仅应当素质高、专业性强,更应该了解幼儿成长的心理活动与方向。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有完善的教学机制,为幼儿教育提供坚实的后盾与保障。要完善教学体系,以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营养学等等为主干学科,之后才是学科下不同的专业方向。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自身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更要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技能与经验。其次,要有计划地实行培训制度,如采取与其他高校或者幼儿教育机构实行校校联合制度,学校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定期走出校园考察、进修,丰富视野、丰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此外,学校应定期评估教师的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的各个方面,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还应该聘请一些有名的教授专家前来讲座,指出教学方面不足之处,并给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与观点,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素养。所以,建立完善的教学体制,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为幼儿教学创造美好的明天。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课堂教学都是老师为主体传递知识,学生在下面接受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艺术逐步呈现多元化,滞后的教学方式已然不再满足当下教育体系结构需求。教学的方式直接影响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因此,建立完善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是改进现状的重要举措。
1.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唱独角戏,遇到问题或研究讨论议题时,教师应鼓励与引导学生多发言、大胆质疑,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师生之间相互友好、亲切地交流与互动,两者共同发展。师生间平等的交流互动,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开放了心态,自由了创造力,促使学生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营造了别样的教育情境与精神氛围。
2.团队小组式的教学方式。“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团队小组式通常用于辩论课题或是多人才能完成的艺术作品,学生们自发组成小组,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地创作或辩论,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创作兴趣,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与团队之间分享作品的美术文化的意义与内涵,相互借鉴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实践式的教学方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园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落脚点。高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贯穿实操实训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应与幼儿园建立紧密的联系,建立合作的友好关系,如为幼儿园输送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定期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前去幼儿园学习,课上了解幼儿园教师的讲课方式、方法,课下了解教师在生活上对幼儿方方面面的照顾,了解教师们一天的工作流程。一段时间的观摩学习,可让学生参与实习,参与一线的学前教育工作,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向幼儿教师汲取教学上、生活上宝贵的经验,提高自身实习能力,为就业后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是幼师教学与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的评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幼儿时期绘画可分三个时期:首先是涂鸦期,此阶段为初始时期,此时幼儿脑中没有绘画的概念,画出来的都是随机的点和不规则的线条等,没有连接与方向。这时应当引导他们体验控笔的兴趣,感受绘画带来的快乐。其次是象征期,幼儿可以用简单的线条与图形表现事物的特征,逐渐表达他们想要表现的事物。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与引导,可以在他们创作结束后向他们了解作品的内容,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是形象期,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图形与线条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愿望,在绘画中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手段进行创作,并能清楚地说出所画的内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理由。教师在评价时多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引导他们发现美、欣赏美,鼓励他们思考美、想象美,最后表达美、创造美。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充分了解幼儿每个阶段的成长规律,与幼儿之间多交流、多互动,产生亲切感与信任感,了解他们所绘作品的意义与想法,积极的引导并采取通俗易懂的客观评价,评价内容以鼓励与表扬为主,从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绘画兴趣,在学习中不断探索与感受,在绘画中不断思考与创造,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兼顾传统,共创辉煌
艺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是艺术的源泉。传统文化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根本。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逐渐认识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因素已然融合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幼师的重要基地,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有着责无旁贷的使命,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要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中国的国画、传统图案、书法、雕刻、服饰、建筑等等,引导学生在作品中感受、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经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民族情怀。在古代绘画作品中,了解绘画的特点,感受画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心境,从而学习与传承作者的精神与人格。此外,民间艺术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安排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实践课程,把美术课程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古老的传承手工技艺,如剪纸、皮影、泥塑、染织、年画、中国结等等,开拓学生的视野,举办一些关于传统文化元素的活动或竞赛,增强了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与荣誉感,增加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实践能力。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与继承传统文化。
四、结语
幼儿的发展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兴衰,关系着国家的命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设置决定着幼师的人文素养与综合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高文化的幼师需求量日益增加,高职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已然刻不容缓。在课程教学方面,应摒弃滞后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办法,从而保障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
作者:古婷 单位: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学前教育篇3
素质教育背景下推行美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对美术学科的深入改革,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具备美术创作力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现阶段,许多教师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重要性,并且尝试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进行培养和锻炼,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在创意思维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把握不够充分,导致实际教育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转变教育思路,在对创意思维进行深入探索的同时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意思维能力,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意思维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高职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意思维进行培养,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保障。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美术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指导,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美术绘画技巧上,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成长与跨越,这就导致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难以得到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导向的美术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学生在接触美术知识的同时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在不断尝试创新的同时促进思维发展[1]。在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通过对美术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基于美术知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行为进行合理指导,这能够让学生在接触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成长与跨越,让学生懂得如何思考问题,以及如何凭借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美术教学在学生美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美术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从个性发展角度来看,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意思维,才能够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的美术创作。以培养学生创意思维为目标的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活动能够通过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美术的意义,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的节奏,从而在主动探索并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为提高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提供保障[2]。
(三)有利于为学生专业课学习提供助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方面,美术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文属性,在教师的积极教育和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能够发生转变。美术课由于学习压力较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保持愉悦的心态,因此,将美术课堂作为学生放松身心的平台,有利于缓解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压力,进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助力[3]。另一方面,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意思维,学生才能够真正做到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课中涉及的知识点,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死板导致创意思维发展受限
教师在组织和实施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活动时,采用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教学过程只是注重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创意思维无法得到有效训练。现阶段,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对创意思维缺乏重视,教学设计未体现出创意思维培养的基本要素,而且不注重教育方式的合理创新,导致原本具有较强趣味性的美术活动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的体验较为单一,很难保持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还有一些教师只是将美术教育看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没有真正意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导致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足。在教师开展的单一化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意思维也得不到锻炼,最终影响到了创意思维的发展[4]。
(二)教学内容缺乏拓展性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在选择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资源时,许多教师通常只是关注教材内容所涵盖的知识点,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锻炼,导致选择的材料缺乏拓展性,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的灵感。实际上,高职美术教育中的素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在过度依赖教材的情况下,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内容十分有限,无论是美术欣赏还是美术创作技巧,各个方面的知识点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部分教师将个人的兴趣爱好带到了高职美术教育工作中,把自身喜欢的艺术家以及喜欢的艺术风格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没有真正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均衡性,这样一来学生接触到的美术知识就存在一定的局限,很难真正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全面地了解美术知识,也就无法系统地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在单一化的教育资源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较大影响。而培养学生创意思维本身依赖于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只有眼界开阔了才能激发创新灵感,促进创意思维发展,但是在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的情况下,高职美术教育的创意思维教育价值无法得到体现。
(三)学生自身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是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主体,其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美术教育的实施效果。目前,许多学生自身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美术学习缺乏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意思维的培养效果。具体而言,学生自身未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接触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只是出于好奇而去加以了解,并没有真正考虑到美术的独特教育价值。对于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无论是美术基础知识的讲解,还是创意思维的训练,学生的参与度都不高,这样一来学生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创意思维的培养受到影响[5]。
三、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美术学习基础,制定关于创意思维培养的实施策略。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创意思维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遵循循序渐进教育原则,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出发,对高职美术教学进行优化。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看,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把握的基础上,设计能够凸显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从教学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开展高职美术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对教育资源的合理拓展,引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为学生创意思维的发展提供保障[6]。
(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从基础的美术知识着手,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适应美术课堂,并且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创意思维。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意味着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贯穿于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全过程。一方面,结合创意思维的相关培养要求,制定差异化培养目标,即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中,长期目标需贯穿美术教育的始终;另一方面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尝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元化方式。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案,加强创意思维的训练,确保学生一直保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7]。
四、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拓展美术教育资源
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工作应做好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拓展美术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创意思维发展提供保障。首先,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选择拓展性教学材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要关注作品本身的趣味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转变对美术学习的看法,并且以此为基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拓展性,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根据教育内容对美术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且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对美术教学资源做出合理的拓展和延伸,从教材内容出发,选择不同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更好地实现对作品的对比和分析,起到良好的教育指导效果。最后,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需要考虑到素材本身的难易程度,既要避免作品内涵过于深刻,学生无法理解,也要避免作品缺乏深度,使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7]。
(二)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创设教学情境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转变,让学生能够基于有趣的美术教学活动,增强美术学习主动性,并以此为基础激发创意思维。首先,教师应当基于美术作品本身的情感内涵,选择适合的拓展性素材,对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优化,更好地突出情境和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图片、视频等素材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又如,在讲解美术创作主题的过程中利用音乐渲染气氛,增强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其次,在依靠教学情境营造浓厚美术学习氛围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从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角度出发,引发学生的联想和共鸣,一方面通过美术欣赏活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基于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并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创作成果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有效实现思维层面的碰撞,最终将情境教学带来的灵感转化为高水平的美术作品。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将情境教学和美术创作融合,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并且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实现创作灵感交流,为创作出更多的美术作品提供帮助[8]。
(三)在课外实践中进行有效创作训练
高职美术教育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应同时重视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合理设置,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的同时进行有效创作,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强化学生的美术创造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得到充分保障。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适合的实践形式,在对不同主题内容进行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个性,实现有效指导,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在实践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户外写生是美术实践的基础形式。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对基本的美术技巧进行分析和讲解,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可以组织户外写生活动。在组织组织户外写生活动时,教师应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校园建筑、园林方面的特色,让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创作,并选择适合的写生场所,如婺源古村等具有一定特色的古村落。真正做到以实践为基础,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进步,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产生创作灵感,强化创意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突出美术学科教育价值的重要表现。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对教育形式的合理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开启他们的创意思维。
参考文献
[1]冯梦洁.也谈创意思维训练在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研究,2021(18):105-106.
[2]苏凤玲.促进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创意美术教学实践[J].广西教育,2019(25):151-152.
[3]陈琳.改变的不仅是技术:数字化时代摄影的创意思维[J].中国新通信,2019(12):224.
[4]殷萱.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创意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美术文献,2019(5):94-95.
[5]周丹.美术基础教育中培养创意思维的方式探讨[J].流行色,2019(2):135.
[6]陈鑫.艺术素养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探讨[J].北极光,2019(8):22-23.
[7]王军,伊宏伟,张增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艺术思维的培养策略[J].山西青年,2017(23):149.
[8]徐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意思维的开发和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109-110.
作者:冯杰 单位: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