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评价改革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立足学前教育专业的客观需求,针对目前学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评价形式单一、僵化,学习评价指标与课程培养目标脱节,评价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化的学习评价改革要从转变传统学习评价观念入手,在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基础上,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实现与培养目标的相契合,进而完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长足发展做准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评价模式;改革
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未来优秀幼师的重任,学生中的大部分未来要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单一的学习评价不仅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校的管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构建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学习评价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根据其专业课程结构的特点,注重对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水平的综合评价,满足专业长足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评价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包括教育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四大部分。其中,语言、音乐、美术、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的重要表现;演唱教学及表演、键盘弹奏及即兴伴奏、律动、舞蹈教学及舞蹈创编、手工、儿童画、教具的制作等技能训练决定其在教学、训练过程中与其他专业存在着不同,需要针对性确定考核评价手段及标准;基于课程特点改革和完善学习评价体系,有助于培养合格的准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评价通过几代人的改革与探索,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发展情况。但毋庸置疑,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迅速,导致现行学习评价跟不上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评价形式僵化,一次定结论多、数次综合评价少
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巧、综合素质和技术类课程(如《演唱教学及表演》《舞蹈教学及舞蹈创编》《教具的制作》等)中,基础知识的考核只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不能作为唯一依据。但目前学前教育的学习评价是以闭卷考试的形式为主。据调查,一卷定成绩的现象在其专业课程中占60%以上。闭卷考试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却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这种评价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失真性、不合理性和片面性。专业技能课程如果单纯地依靠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只会使学生片面地追求高分而被动地学习、机械地记忆知识,忽略了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吸收和内化,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1],进而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但过程性评价及多元的评价形式,可以实现与培养目标的相契合。
(二)考核内容理论多、技能操作实践应用能力少,与培养目标相脱节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基础类课程、通识教育类课程、学科专业类课程和教育实践类课程四大部分中,60%的专业技能课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技能操作实践技能是完成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但考核内容的理论化倾向不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获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习惯于接受已有的知识结论,模糊了学科的人才培养标准,导致了与培养目标的脱节。
(三)学习评价的反馈体系缺失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评价是对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和素质能力的综合评价,学习评价反馈体系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思自身教学,进而发现问题症结,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学习评价的反馈体系也可让学生了解自身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进一步消化理解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增强运用有关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指导自身更加科学、有效地学习。由此可见,完善学习评价反馈体系不仅有利于教与学的改进,而且可以由学习评价体系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而积极探索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学习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改革目标
(一)学习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
本文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立足学前教育专业的长足发展,通过对整体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基础上,实现与培养目标的相契合,教师依据培养目标自主组织学习评价多样化形式,完善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完善现有课程的评价模式,进而完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完善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学习评价改革的改革目标
1.构建考核评价“三维”目标,建立完善的评价点
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指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改革环境下的综合学习能力为目标。学习评价不单单是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而是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设计评价量表,设计三位一体的学习评价模式。改革的根本在于将学习评价融入教学前、教学中及教学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追踪检测学生整个学习时段的发展和学习情况,同时结合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合理构建行为能力、知识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考核目标,建立评价点。
2.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评价方法的开发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类课程占总课程数的70%,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创新思维、问题意识、感悟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全程跟踪,通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习、讨论交流、讲解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与他人进行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素养,有利于较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学习评价方式嵌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开放式向学生呈现,不仅可以立体、多维度、即时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推动、调整和促进学习过程的开展,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全面、科学和客观的评价(见图2)。
3.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评价改革的广泛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整体分为四部分,包括教育基础类课程、通识教育类课程、学科专业类课程和教育实践类课程,研究立足于培养方案,以评价点为指导,根据课程特点,探索、制定每门课程的学习评价改革的可行性方案(见图3)。
三、具体改革方法
(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学习评价改革的指导和标准,本文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用发展的眼光,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体系需强调和重点突出以下几点(见图4)。
(1)科学的专业理念,要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及自我发展观。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能够较快适应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业素养,以及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特征。
(3)专业态度,要具有优良的道德素质,同时要培养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和基础,侧重和强调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为学习评价改革提供依据。
(二)完善专业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专业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完善是学习评价改革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存在偏重学科理论学习,轻视专业技能训练的弊端。在课程安排中表现为重理论课轻技能课,直接导致专业技能类课时的严重不足,如弹唱、即兴伴奏、舞蹈形体、简笔画、手工、幼儿园活动组织等专业课程通常只开设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甚至几周,导致大部分学生的专业艺术技能都是“半生不熟”。因此,应着力提升实践技能类课程的比重,完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标准,进行适当合理的压缩和精减,将实践技能类课时比重从原来的40%左右提高到60%以上,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改革学习评价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评价改革应体现目标性、多样性和双向性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评价以遵循课程目标要求为基础,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交流、感想、总结、反思等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化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及敬业精神。
2.丰富学习评价形式,以多样的学习评价形式弥补学习评价中可能出现的不足,以期加强目前学校与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较为松散的关系。
3.人才培养是一个多方合作的协同系统,学校与供需方只有加强沟通合作,才能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所以,双方加强沟通联系,达成共识,共同管理,同步考核是向用人单位输送合格人才的保障。
(四)实施新的考核制度
改变传统试卷内容和考核形式,改革和推行专业技能类课程考试评价制度,改变之前仅仅注重“学分”和学生试卷考试成绩的考核形式,设计“能力分”数值和“能力分”结构,注重“能力分”。同时,积极推行专业核心课程的职业面试导向考核制度,建立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考核内容体系,譬如设置求职面试成绩可占考试的2/3,教学课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占实践类课程考核成绩的1/3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制度。课程评定方式由原来的一个方面扩充为三个方面,包括:平时成绩记录、期末成绩综合考试测试记录、综合成绩评定的形式。平时成绩记录中可包括个人单次作业成绩、课堂练习态度、小组练习合作表现、课程考勤记录、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表现以及学校内外专业比赛参与成绩,课程期末成绩综合考试测试包括能力、技能、创新、协作表现测试等方面。
(五)拓展实训基地,完善实习课程管理及考核方案
为实现培养具有幼儿园教师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准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亟须制定实训基地的实习课程,该类课程由与幼儿工作内容相关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组成,是向幼儿园输送专业化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所以,科学合理的实习课程首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完善考核制度,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问题和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纲要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实践课程,需强调以下几方面。1.建立符合幼儿园实际需求与学生情况的实践课程目标体系。2.制定与实习目标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相吻合的实习课程框架及内容体系。3.建构与目标体系和幼儿园工作任务配合的实用课程评价体系。实习课程的学习评价应由校、园双方共同配合完成,参照详细的考评方案,客观、真实、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实践类课程完成情况。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评价改革的目的是完善过程性综合评价,将其与传统的考试评价形式相整合,强调评价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建立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动态、连续、灵活和弹性评价的平台,最终达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目标。本文构架的改革模式可在承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推广。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定位不准确、层次不清晰、去向不明确及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对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契合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鲍泓.高校学生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4):44-46.
作者:王丽君 单位: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