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充分就业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供不应求,这使得学前教育从业人员不足成为我国幼儿教育领域近年来出现的突出问题之一。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价值诉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前教育毕业生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实现其充分就业的关键。
【关键词】充分就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尤其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之后,为学前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供不应求,这使得学前教育从业人员不足成为我国幼儿教育领域近年来出现的突出问题之一。据统计,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每年所培养的幼儿教育人员数量是基本符合我国幼儿教育需求的,但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不从事幼教工作,是造成人力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帮助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做出正确就业选择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实现其充分就业的关键点。
一、充分就业的内涵
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同学者分别从个体、微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界定。本文仅从劳动者个体层面阐述充分就业,劳动者个体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劳动者与劳动相关的个体特质与工作岗位相匹配,劳动者在其工作岗位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就业状态。[1]这种状态的充分实现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和工作岗位两方面因素。具体而言,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必须与其劳动价值观、专业类别、技术等级、兴趣爱好等这些主要个体特质相适应。在现实就业中,要实现劳动者个体的充分就业是一种理想就业状态,劳动者个体特质与工作岗位的完全匹配是有困难的。但就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个体的充分就业来说,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的就业价值观、兴趣爱好等要与幼教工作有关。
二、充分就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人为本为起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社会荣辱观为基本道德准绳;以集体主义为重要标准;以社会主义和谐为最终目标五个方面。它能够有效地规范人们在当下价值多元造成的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和行为。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价值诉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就业,帮助他们从劳动价值观上完成这种角色的转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1.充分就业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充分就业意味着让每一个劳动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各尽其才,各尽其能,实现劳动者效用最大化。充分就业既是大学生人生价值的体现,也是国家、社会对他们十几年学习的肯定,体现了现代文明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利用与开发。如果国家花大量的钱培养出来的各种专业人才从事的都是和学习专业无关的内容,那我们的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也就无任何意义。所以,只有专业人才流向专业的岗位,才是高等教育最理想的状态。2.充分就业是爱国主义的体现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个人所应具有的公民道德之一。就业过程中所面对的关于“我要去哪里?”、“哪里适合我?”等矛盾冲突,实际上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等关系问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要实现充分就业,要实现自身价值,就应该主动地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适应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国家和社会发展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和广阔舞台,个人的自我价值、物质利益、发展空间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长足的发展。面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诸多不完善的现状,如西部、农村和广大边远山区学前教育质量落后、私立幼儿园条件差、编制少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又要回到社会价值的创造上来,在肯定自我价值的基础上,要主动调整就业观,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充分就业,这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3.充分就业以社会荣辱观为基本道德准绳社会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道德准绳,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充分就业的内涵意味着选择一份职业就必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信为本、遵法守法。只有以八荣八耻的社会荣辱观规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观和就业行为,才能保证他们充分就业。4.充分就业是国家、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责任的体现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责任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是个人或组织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将“责任”作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一个有责任的政府就应该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政策、财政、法律的帮助与指导;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应该为国家分忧解难,为大学生充分就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岗位;一个有责任的大学生也一定会把自己的理想、价值和国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主动地适合应国家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及具体原因分析
1.关注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
受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当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呈现出理想化、功利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如在就业意向调查中发现,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大中城市,就业薪酬期望值较高,就业部门多想去机关单位等。择业过程中,他们过多关注自身价值,如单位是否有发展空间、我的才能能否发挥等。国家利益,集体观念淡薄,对于“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我为国家幼教事业做贡献”等这样的一些想法在他们看来已经过时。因此大学生首先看重的是自己有没有发展,自己才能是否得到发挥,企业或工作的待遇等情况,较少考虑自己适不适工作单位,能不能为工作单位贡献自己的力量。
2.理想信念模糊,注重物质利益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理想信念不坚定。他们怀着一颗热爱幼儿的心理选择了这个专业,但是经过四年的学习却发现,幼教工作者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幼教工作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目前还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公立幼儿园教师编制较少,私立幼儿园大量增加急需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但是没有编制,待遇低,工作任务繁重,致使很多大学生除非选择到有编制的公立幼儿园,他们较少人会选择私立幼儿园。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政治信仰淡薄,在择业中,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的获得,一味追求生活安逸舒适,缺乏艰苦奋斗的韧劲,意志力薄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抱着“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间房”的择业观,选择生活环境优越的大中城市,薪资待遇高的部门。他们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不是符合自己的专业,而关注的是职业的附属物,诸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这种情况导致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出现了有业不就的现象。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充分就业
面对国家急需学前教育人才的情况,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尽量主动地适应国家社会的发展,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高等学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的调整,努力实现其充分就业。
1.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使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自觉地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职业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意志、品质等职业心理活动,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能够使学生正确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并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地结合起来。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夯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价值基石,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从而激发他们对生命、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强化他们在行动选择中对他人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把个人的目标追求与社会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在目前形势下,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就应该要求他们摆脱功利化观念的束缚。那些追求享乐、安逸和一味索取的观念,都是与当代社会进步格格不入的,应该从这个狭隘的就业观念中摆脱出来。要让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认识到,艰辛和磨难,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基层教育、农村教育是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是就业理想和个人价值最好的实现,要热心广大乡村基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2.培育政治意识,使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始终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支柱
正值毕业,学生身心也不断承受着种种内部的、外来的负面现象的冲击和各种利益的诱惑。在此情况下,通过加强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培育他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公民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使命,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集体主义和大局意识。
3.加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都有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政府相关部门而言,不但要广开就业门路,提供就业机会,不仅仅满足每年开几次大型招聘会。还要引导高校在专业和课程的设计上注重就业理想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支持鼓励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到基层幼儿园见习和实习,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政府相关部门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到农村、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贡献教育事业。关键的一点是政府要依法颁布行之有效、大力倾斜的政策、严格执行、真正有效地落实、广泛动员一切力量监督政策、如实地反馈。
总之不能一直停留在精神鼓励上。作为父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能过多的保护,孩子不仅属于父母,他更属于国家公民。因此,转变观念天地宽,当所有人都深刻领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的人生价值就能得到有效的张扬,我们的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是真正充满活力的。
【参考文献】
[1]胡学勤,秦兴方.劳动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8-101;419-429.
[2]刘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青年就业观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3(33):130.
作者:王清霞 单位:吕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