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

摘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分析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现状与改革设计,得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需体育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要体现的职业性与发展性;重基础、突重点、强自主,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与技能实践教学内容是其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与职业技能同步提升,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体育教学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目标的具有特定职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幼儿园教师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教师,他们不仅担负着传授幼儿文化知识与生活技能的责任,而且还是幼儿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指导老师,心系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是保证其科学指导幼儿身体锻炼的必然要求。该文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其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切入点,结合其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提出其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整体思路。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需体育知识与能力构成

1.1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无论从自身身心发展需要,还是职业发展的要求,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了解、熟悉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一是体育与运动文化有关的知识,如田径、篮球、排球、运动会等项目的文化知识,竞赛规则、体育欣赏等;二是体育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包括健身安全知识、科学锻炼方法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多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理解相应的知识,重视知识的实践应用。

1.2体育运动技术实践能力

体育运动技术实践能力包括各运动项目的专项运动技术、动作原理等,如,田径、篮球、健美操、武术等运动技术与动作原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以游戏、简单的操类动作、跑步等活动为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运动技术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发展身体素质的体育技能,如,跑步、跳跃、游戏、基本体操等;二是拓展性的运动技术技能,主要包括健美操、啦啦操、球类运动等。由于幼儿只能从事十分简单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所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的运动技术水平要求可以不高,但是尽可能宽泛,这样有助于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参加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此外,由于幼儿主要以模仿为主,也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指导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示范。

1.3体育教学组织能力

体育教学能力是指按照体育教学的程序与技术要求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其核心能力要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组织、体育教学计划制定、运动技术的讲解与示范、体育教学评价、动作保护与帮助的基本方法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组织与指导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中,同样存在体育教学现象,如,各种操类动作的教学,跑步、跳跃动作的组织与示范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不要求同专业的体育教师一样具备高水准的体育教学能力,但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同样需要具备一些相应的体育教学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观察、指导与帮助能力、口令能力、示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这些基本的教学能力的掌握是其指导幼儿体育活动与锻炼必备的基础。

2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

2.1体育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每学年开设体育理论课在4学时以下的占调查总数的40%,4~8学时的占调查总数的45%,8课时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15%[1]。可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较为欠缺。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很多教师说有理论课,但实际却很少有独立设置的理论课,大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穿插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此外,理论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运动项目知识的介绍,很少有针性地对体育健身知识、锻炼方法的教学,足见其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难以保障其全面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2.2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缺乏职业导向性与发展性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就目前而言,很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运动技能教学的内容仍旧是传统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宏观引领与理念指导的缺乏,是导致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仍采用传统的体育课程标准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原因。因而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体操类、游戏类、基本身体活动等体育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以得到实质性的体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缺乏职业导向性与发展性,难以提高其学生所需的运动技能,影响其人才培养的质量。

2.3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提升环节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而且通过学习要掌握体育教与学的过程,形成相应的会教、会学的能力。目前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中根本没有安排体育教法或学法实践的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仍旧是很单纯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根本不重视学生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提升与发展的缺失,会不断地影响其实践能力的提高,阻碍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

3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整体设计

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问题以及其处理方式,它是学习的对象,它源于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内容的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大学生,他们学习体育不仅是满足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其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不仅要学会相应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学会应用所学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其体育教学内容要形成体育理论模块、运动技能模块、技能实践模块为主体的内容结构。

3.1体育理论模块要“重基础,显应用”,联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更好地运用体育知识参与健身和运动,也是其科学指导幼儿体育活动与锻炼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要着重体现“学与用”的结合,主要包括幼儿身心发展知识、体育运动与健身知识、体育文化与体育欣赏、运动项目知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如,幼儿身心发展知识、体育文化与体育欣赏、体育运动与健康知识等,可开设相应的理论课,使学生全面地了解与熟悉;运动项目知识的介绍,可以穿插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更易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3.2运动技能模块要“扬共性,顾个性”,有重点地设计运动技能教学内容

基于职业要求与自身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其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发展身体素质类,主要包括跑、跳、投、基本体操、体育游戏等发展学生体能、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这类技能是所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它是组织与指导幼儿体育活动必备的基础性技能。二是拓展运动技能类,包括健美操、啦啦操、形体、球类等运动技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加强和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每个学生都应该熟悉2项及以上的拓展运动技能,有助于指导发展较好的幼儿的运动技能学习。

3.3技能实践模块要“强自主,促发展”,在实践中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实践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教法、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游戏创编、体育健身指导等。这些内容的学习要立足在实践中学与用,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岗位的操作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实践模块内容不仅要在发展身体素质类课程内容中体现,也要在拓展运动技能类课程中体现,要穿插在运动技能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如在进行基本体操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自学、自教,以及进行队形创编,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发展性。此外,由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面对的对象是幼儿,在技能实践模块中需要加强情景与情境的设计,以及现场教学实习与实践等教学内容,确保掌握的教学、组织技能等,适应幼儿教学的特点。

4结语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需体育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与普通学生“质”的区别,使其所掌握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运动技术技能,以及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要凸显其职业导向性与发展性。重基础,显应用,联系实际设计体育理论教学内容;扬共性,顾个性,有重点地设计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强自主,促发展,在实践中设计技能实践内容,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要以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与职业技能同步提高为核心基础,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调查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5(1):45.

[2]涂涛,瞿堃,刘革平.教育技术应用教程[M].重庆出版社,2006.

[3]许红梅,马玉霞.教育学[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

[4]陶成武,李萍.融知识、体能、技能于一体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探骊[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6):107-110.

作者:陶成武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