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分析(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是高职院校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声乐教学是整个教学环境下较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在现阶段高职学前声乐教育课程实践中,高职学前声乐教学课程构建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因素。文章在研究中,将高职学前声乐教育作为研究的重点,对教育革新的必要性及改革建议进行了分析,核心目的是实现学前声乐教育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必要性改革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运行及优化发展,城镇化的教育方式不断推进,在这种环境下促进了幼儿园规模及数量的不断扩大,导致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渐增加,一些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申办了学前教育专业。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环境下,声乐课程逐渐成为学期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成为学前儿童声乐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形式,通过声乐教学课程的改革。
一、高职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特点及应用
(一)高职学前声乐教学的特点分析
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优化的环境下,课程教育是教学体系创新的核心,通过课程教育项目的构建可以集中体现教育的核心目标,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优化培养。在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环境下,其基本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改革需要为主,通过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以及艺术等内容的分析,构建创新性的教育工作环节,从而为课程教育体系的优化及创新发展提供稳定支持。对于我国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而言,其基本的教学课程包括了活动欣赏、唱歌活动、韵律活动以及打击演奏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构建,可以有效发挥幼儿的音乐能力。因此,在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中学前课程的构建,应该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构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类教育环节的优化,强化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从而为学前教育的资源优化营造稳定空间[1]。
(二)高职学前专业声乐教学的技能实践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专业课程而言,其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并训练学生的基本技巧,通过艺术体系的优化,强化教育人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强化高职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创造力,使高职学生在整个环境下,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内容,因此,在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声乐教学课程构建的环境下,其基本的教学技能应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声乐演唱技能分析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将相关内容广泛的运用在幼儿教学的环境中,通过唱歌方法的运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强化幼儿的教学技能及音乐演唱水平,同时,在幼儿声乐教育演唱课程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对声乐技能的掌握以及声乐教学技能的运用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歌曲演唱的整体质量,所以,在学前专业幼儿生活组织及科学教学活动构建的过程中,通过声乐教学技能的优化,可以为幼儿的成长及教育提供有效支持。第二,在声乐教学环节构建的过程中,其教学技能的提升是幼儿声乐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实践项目载体,通过歌唱曲目的建立,可以优化课程项目,并在教学中通过声乐教学环节的构建突出声乐教学的专业技能。对于声乐教学的技能而言,其教学形式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也应该突出表现幼儿的合唱排练,幼儿教师要做好范唱歌工作,实现教学工作项目的灵活性分析[2]。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儿童声乐课程所占比例较少
对于高职院校学前专业中的声乐教学内容而言,儿童歌曲在声乐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曲目比例是较少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民族音乐、美声音乐的教学比例设计是不尽合理的。学前专业中的学生,他们未来工作的服务主体是幼儿,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发挥其对幼儿音乐课程的教学能力。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对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学前专业的毕业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掌握很多音乐演唱形式,同时也会进行更为深入的课程学习,但是,到幼儿园任职之后,他们很难将一些专业性的声乐技巧运用在教学实践之中,也很难唱好幼儿歌曲,更不用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了,而且,在一些教育专业课程构建的环境下,学生认知形成之后,他们在声乐课程教学中,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了制约。
(二)高职院校中学前专业声乐教学课程相对单一
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专业的音乐课程形式上,其课程项目的构建多以集体课程为基础,大部分教育人员在教学中会套用师范类以及专业教育院校的声乐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项目的构建,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导致学前专业的学生在声乐课程学习中的特点不足,其个性也较容易缺失,从而降低了声乐课程教学的整体效率[3]。
(三)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忽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教学专业构建的环境下,声乐教学项目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因素,课程内容中的即兴弹唱、即兴编创以及即兴能力培养等,都可以对幼儿教学的创新提供有效依据。在实际的课程教学环节下,即兴弹唱、即兴编曲以及即兴创作等活动的创建,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因此,在这一阶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培养。但是,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环境下,所开展的即兴弹唱以及创编教学活动相对较为薄弱,同时也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发展,导致学生在进入幼儿园教学之后,不能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其岗位能力的提升以及应变能力的强化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三、高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及时更新声乐教学的传统观念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课程项目构建的环境下,应该进行学前声乐教学课程的优化设计,在更新声乐教学传统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在高职音乐教学环节设计的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幼儿教师音乐的专业素养,并将它放在首要的地位。同时,教师也应该认识到不同幼儿教师的心理,使其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环境下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且,幼儿教师也应该在职业技能提升的环境下,进行钢琴、舞蹈、声乐等专业知识的巩固,从而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第二,有效激发幼儿教师的创新能力。在现阶段幼儿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让其认识到幼儿教师创造能力的重要,因而,在高职音乐课堂上,要使幼儿教师的创造能力得到稳定的强化。只有自己的创作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有效地强化幼儿的创新意识。同时,对于高职教育工作者而言,可以在教育能力创新的同时,鼓励学前专业学生进行多观察、多思考,使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观及实践观得到稳定的提升[4]。
(二)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方法的改进
对于高职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其基本课程项目的设计应该与学前专业的课程相适应,通过对教学活动任务、教学目的的构建,组建针对性的教学课程,实现针对性教育项目的确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环节而言,学前教育中的音乐专业核心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就是通过儿歌、旋律以及乐曲的欣赏,进行审美活动的构建,在强化高职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的教学革新。因此,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学期专业课程项目构建的环境下,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育的优化,保证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例如,在教育方法改进中,在学习课堂演唱方法的课程内容时,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或是手势进行辅导,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的认识。又如,在活动构建中,教育人员可以让学生联想幼儿的心理变化,构建互动及合作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沟通模式的构建,核心目的是强化幼儿之间的沟通意识,实现学前专业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另外,尝试“1+N”的教学模式的引进。即加强园校间的联合教学,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更快的与幼儿园的音乐活动进行对接。“1”即是在技能的教学上发挥学前专业音乐教师的作用,扎实打好音乐技能;而“N”则是课程对接幼儿园的教学,是指在与幼儿园音乐活动相关的歌曲、欣赏、节奏乐、律动等内容实际运用上,则聘请专职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进入学生的课堂,运用行知有效地幼儿园音乐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模拟教学,从而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教育实践活动无缝对接。
(三)实现高校学前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高校学前教育工作构建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音乐教学活动之间是相互连接的,无论是哪种音乐课程形式,都与歌唱、节奏、欣赏以及律动这思想内容所连接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形式:第一,歌唱。歌唱是幼儿园活动构建中最主要的形式,通过儿歌的演唱,可以展现歌曲曲目简洁、欢快特点,对培养幼儿群体的音乐才能有较为良好的作用。第二,在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课程构建的环境下,节奏是幼儿园课程演奏中最为广泛的课程形式,这种音乐结构与音乐节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节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学前音乐专业课程的指导中,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乐器演奏等进行音乐语言的表达,从而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幼儿教学中幼儿肢体语言与肢体动作的有效结合。第三,欣赏,在学前专业课程构建的过程中,要注重欣赏内容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幼儿教师的任务,即应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对不同风格的曲子情感进行感受、体验,使幼儿对音乐形式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第四,韵律的表达,对于学前专业而言,在其课程构建的环境下,应该让学生在声乐课程学习的环境下,即兴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等活动形式进行音乐的表达。
(四)构建社会实践辅助性的教学活动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中,可以运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辅助教学课程项目的设计,在课程内容设计与各院校内容区分的环境下,可以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及项目导管构建提供稳定支持。同时,在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环境下,要想实现声乐教育的创新改革,就应该将声乐教学作为基础,并在整个活动中,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明确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指导原则。在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设计的环境下,可以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明确目标,通过高职阶段的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与幼儿园的工作环境相互接触,并在整个环境下,强化学生的观察、体验以及记录职能,明确声乐教学的基本途径,从而为学生声乐学习目标的明确提供有效支持。第二,在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中,可以对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在走出课堂的基础上,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在实践活动参与的基础上,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并善于总结专业性的课程问题,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稳定支持。第三,在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的环境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声乐兴趣,由于声乐技能是学习环境下长期形成的任务形式,需要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例如,在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中,其具体的课程可以通过表一展现。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经济环境及教育体系优化发展的过程中,高职学前专业的教育发展得到了教育体系的全面提升,通过良好职业道德能力的强化,培养幼儿教师的责任意识,使高职院校学前专业的学生在综合音乐素养提升的环境下,认识到幼儿声乐活动开展的必要意义,强化自身的音乐素养,使幼儿的专业音乐技能得到提升。同时,在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学前专业教育优化及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声乐教育作为基础,通过对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构建专业化的课程教学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课程的优化,实现教育项目的稳定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小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15,24:243.
[2]刘剑.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改革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81-83.
[3]金美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现状及改革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陈非.高职学前教育音乐课教学改革建议[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6,Z1:38-39.
作者:林敏丹 单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是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有:教材建设缺失,教材实用性不课程内容专业性太强,学习难度较大3教学与考核方式陈旧,学习过程枯燥,改革的具体措施有。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
学前教育是关系到我国幼儿培养和健康成长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整个教育系统的第一个重要环节,邓小平在1977年就基础教育问题提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在培养国民素质上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关乎民生、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基础教育。在幼儿期是开发智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健全的人格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幼儿教育的日渐重视,对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可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明确,政府已经给予了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体系中艺术综合教学是其重要内容,而美术课更是重中之重的部分,由此带来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任务更加艰巨和迫切。美术课程的开设,其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课程,与传统美术院校美术课程教学还存在较大区别。因此,从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现状来梳理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美术课程缺乏完善的教材体系,且实用性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在学科分类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在美术课程建设上,因缺乏教材的完善,使其在教学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在儿童绘画、国画教学部分,尽管很多高校都从教学目标上进行了明确,但因美术教材自身理论与实践编写内容的一体性,并未给予单独的分科教学。当然,也有些高校根据幼儿画教学需求,也编写了相应的教学指导方案,但因知识点体系不完善,教材表现形式及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学生从中来强化美术技法训练。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于教材建设本身更应该立足学科方向来完善,尤其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化教学等优势,来提升美术课程教学的活力。同时,从当前美术课程各章节构成来看,无论是教学内容、学习方法,还是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都是延续美术学自身特色,并未关注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融合,特别是在美术教学内容上,脱离了当前幼儿学生的绘画需求。如很多幼儿园在美术技能教学上,也有蜡笔画、水彩画内容,并且在绘画内容上也并非局限于小动物、小房子等固化场景,特别是在网络化教学方式下,所教学的绘画对象更加丰富。然而,从学前教育专业所选定的美术教材来看,显然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特别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下的美术教学,还以传统的透视原理、明暗关系、色彩搭配、绘画技法等为主,而这些技能又多运用于复杂的绘画作品中,与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简易的构图方式、多样的色彩表现、浅显的平面造型等相去甚远,甚至一些学生在走上教育岗位后,发现自身所掌握的精神美术创作技能,太过负责而不实用。因此,在美术教材内容上,更应该结合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实际来重新构建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等。
二、美术课程在内容设置太过专业性,增加学习难度
我们从传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来看,由于沿袭了美术院校美术教学学科体系,在课程内容划分上,多偏重于色彩、素描、构图、造型等专业化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然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并未受到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习,让其来掌握这些美术技巧和技能显然是有难度的。特别是在美术课程课时安排上,以2-3个学期来完成美术课程学习,几乎是无法实现的。从学科性质来看,任何一门学科技能的掌握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美术课程学习也不例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来渗透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成效可想而知。比如在石膏几何体素描实践教学中,很多学生在一个学期的训练中都无法掌握其要领,更难以增强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甚至很多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了畏惧情绪。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全面审视,从其教学现状及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反馈来看,其还存在较多与幼儿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表现如下:一是在师资教学上,学前教育专业本身缺乏美术课教师,而美术教师多由艺术系来承担,由于美术教师自身对学前教育学科认知不足,特别是在教学方式上,习惯于采用传统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未能考虑和兼顾学前教育专业实际,特别是未能对学前教育学生、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进行课程教学优化。当然,如果专门培养学前教育美术师资队伍,其难度也是有的。对于非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其在美术专业教学上具有优势,但并未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特别是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需要采用符合幼儿身心成长及求知特点来贯穿适当的教法,来将各类美术技能与方法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比如在营造幼儿美术教学环境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手工、绘画、儿童画、环境布置等知识,去体验和感受幼儿的身心诉求,从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情趣横生的美术表现力上来吸引幼儿的关注,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从美术学、幼儿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知识中来了解和启发幼儿的心智,来将美术知识与技能融入到幼儿实践活动中,增强学前教育学生的美术综合教学能力。
三、美术课程在教法上单一,学生学习枯燥
从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来看,由于缺失详细的教学计划,使得美术课程教学具有随意性。比如很多高校并未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美术能力进行明确,也未能从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很多情况下美术课程教学是由教师自己来决定,甚至一些教师并未采用教科书,而是根据个人爱好来贯穿美术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美术教师多沿用传统授课美术,以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作品创作和考核来对学生美术技能进行评价。对于很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美术课程并非是其兴趣所在,而单一的临摹、写生教学模式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比如在某静物色彩写生教学中,原定为4-8个课时,而对于单一一副作品,长时间的学习一副画,难免产生厌烦情绪,一个学前下来,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过5副画,也让很多学生感到美术课程缺乏成就感。另外,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获得不同的学习成效。一些美术教师认为“只要会画画,就能当好美术教师”,由此带来的对教学方法的无视,挫伤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一些美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对于教学课件制作过于草率,雷同于放电影,未能从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流程和创作思路等方面进行细化,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掠而过,也未能与教师进行多重互动和探讨,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比如在一些手工课程教学中,多倾向于口头表达,很多学生未能参与动手实践,导致美术理论与实践技能脱节问题严重,如上种种都是我们应该反思的主要问题。
四、结语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当前新势下,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新要求,美术课程的开设与实施,要贴近学前教育学科实践,要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形象思维构建、动手实践创作等能力的培养。因此,深化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来完善,才是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琼辉.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02:76-79+98.
作者:何桂云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都以求创新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沿用的还是传统院校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适合发展的需要。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高职钢琴教学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新的钢琴教学模式来适应高高职钢琴教学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人才的重担,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必须要具备基本的钢琴教学能力。与高校音乐院校要培养钢琴专业人才相比,学前教育专业不是要培养钢琴演奏家而是要培养幼教老师。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目前钢琴教学模式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高职钢琴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钢琴教学在课程设置方便缺乏科学性,没有实现相近内容之间的有效交流,多余的教学内容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课程之间没有实现互有互补和统统发展,往往互相脱离且各自独立。高职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教人才,因此音乐教学应该突出教学的“师范性”,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为了显示自己教学水平的“高端”,往往一味的突出教学的技能性要求学生弹奏具有一定难度的曲目,违背了高职学前教育的培养理念。
2.学前教育专业在新形势下进行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2.1改革钢琴教学的课程体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要适应适合的发展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合理、科学和全面的课程体系。钢琴教学的课程体系不能仅限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技巧,还应该要发展学生的音乐修养与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和即兴伴奏能力。原有的高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大纲忽视了教学是示范性因此没有重视开展即兴伴奏课程,造成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即兴伴奏技能,因此急需重新编写和修改钢琴教学大纲,在总课时中增加即兴伴奏教学,提高即兴伴奏的总体地位。
2.2丰富钢琴教学的授课形式
在钢琴教学中集体课、一对一和小组课等授课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可以采用配合使用多种授课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学生不同的钢琴基础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进行授课:第一,对于具有扎实的钢琴基础的学生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这种形式类似于专业钢琴系学生的授课方式;第二,对于那些掌握了一些基本钢琴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课”和“集体课”交叉授课形式;第三,对于那些钢琴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正常上课之外,为了促进他们更快的进步还应该适当开开小灶,可以利用“好帮差”和“一带一”等形式尽快提高他们的钢琴技能。
2.3扩充钢琴教学的内容
改变钢琴课程设置和扩充钢琴课程教学内容是改革钢琴教学模式的关键。首先,在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即兴伴奏能力与学生为了音乐教学的质量直接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非常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应该在教学中增加旋律分析、曲式风格、伴奏音型和调式调性等内容。其次,在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后的工作中会普遍存在儿歌的自弹自唱,因此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自弹自唱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
2.4完善钢琴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用于检验教师钢琴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就是钢琴成绩的考核。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都是一句教师的主观经验和感觉来评判钢琴考试,在实际考评中演奏水平好、难度高的学生往往会受到教师的主观倾向而获得高分,这种评分方式往往会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失去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钢琴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在当前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钢琴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内容广泛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钢琴专业教师必须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创新钢琴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秋卓,依晓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问题与分析———以铁岭地区为个案[J].音乐大观,2014,(08):204.
[2]李昱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之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25):300-301.
[3]陈景昕.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的研究[J].儿童发展研究,2011,(02):25-28.
[4]肖素芬,唐大章.如何做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09,(02):239-240.
作者:张玮 陈非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技能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处于不断的变革中,高等教育逐渐实现大众化,对于幼儿园教学老师的学历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主要的幼儿教学师资培养基地主要是各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但是发现在对幼儿教师师资学历提升的时候,却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高学历底能力的问题,幼儿教学老师的教学技能亟待提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技能的培养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技能培养
一、分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是当前国内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注重于培养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幼师以及幼教科研人才的培养,但是社会上对于幼教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幼教科研人才的需求量是极少的,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幼儿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对于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的需求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所以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其次,学前教育阶段是对幼儿教育启蒙的最佳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身心极富有可塑性。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的幼儿正是喜欢唱歌、画画、跳舞以及玩游戏的年龄。这个阶段的幼儿极其的需要老师正确的行为示范以及指导。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幼教教学的学前教育学生必须掌握好相关的专业技能,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再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于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人们对于幼儿老师的要求不再只是简单的幼儿看护师,而是希望幼儿老师能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水平,不仅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还希望幼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对幼儿表现出足够的热爱、理解与尊重,有能力开发幼儿各方面潜能的老师。最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可塑性、模仿性最强,其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思维力以及情感的发展都非常的迅速以及丰富。学前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阶段,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艺术审美教育有利于有效的唤醒、感染以及激发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并对其今后的人格、个性以及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技能的培养策略
首先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力度。新的教学大纲重新划分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艺术领域教育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提出来。所以很有必要对各大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增加教学中艺术课程的教学比例,在幼儿教育中始终贯穿着艺术课程的学习;其次对艺术教学过程做个优化提高,创新教学方法,整合综合艺术素质课程教学以及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始终遵循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要求;最后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制定一套严格的相关考核制度以及加大相关的训练力度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艺术教学体系,有效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学水平。其次是对于艺术类的教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突出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比如在音乐课程的的规划中就应该根据其上课学生多、教学课时少以及大部分的学生音乐基础都比较薄弱的现状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教学结构,充分的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发挥出来。同时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音乐学习观,教学中注重与其他艺术学科的联系,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以及迁移。最终学会综合的运行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各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要加强对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视。不仅因为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必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幼教方向学生的培养中要注重对其专业知识以及理论的教育,并注重培养其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从而使得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教学能力以及高水平幼儿教学技能。
三、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技能培养进行分析探讨
首先各个高职院校对其自身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做好课程的规划。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立志于打造一批专业基础理论强、教学实践能力强以及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幼教教学人才。当前,各大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明确的目标。但是教学课程的规划上以及学前教育教学课程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理论性的课程设置比较多,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实际幼儿管理、保教能力的培养。所以,各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来个大变身,实现从专业理论型教育向实际应用型教学的大转变。具体的比如会所在有关艺术技能的课程设计上就可以摒弃之前纯理论教学,转而采用指导实践锻炼教学。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力图使得学前教育中的各个艺术教育教学学科可以实现有效的优势互补以及衔接。重新配置实践与理论课程的教学比例,突出学前教育教学课程的基础性、教育性、综合性以及启蒙性。采用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进行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切实提高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其次是对各高职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技能教学办法进行细化,从而实现积极的教学方法改革。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加强联系社会实际对幼教人才的需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模式,努力的健全相关的教学设备以及优化教学条件。以提高教学水平为最终目标,全面细化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学方式,优化艺术课程的相关设计,创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中,努力从各种渠道、多个层次以及不同的角度来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荣飞,王琨.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初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3,(04).
[2]张建波.新纲要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5,(05).
[3]钟武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现状与培训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09).
作者:吴倩 单位: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第五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养
摘要:师德是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是成为一个教师的最重要的素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提到“师德为先”的教育理念。而幼儿园“虐童”、“伤童”等现象却屡屡出现,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师德的缺失。高职院校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怎样能够通过改进师德教育,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幼儿教师。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德教育进行深入研究,调查了解在学生师德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加强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师德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师德
社会的发展依靠人才的培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途径。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以往的只要具备一定知识就能够做教师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一个教师的首要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由于年龄较小,自我保护能力还比较弱,更需要教师具备爱心和耐心来呵护儿童的成长。而高校作为师范生培养的关键场所,在学生师德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受到重视。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学前教育发展任务中提到: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百年大计,教育是根本;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的培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师德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还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师德已为新时代教师必备的首要素质。而教师的师德的提升,也有助于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提到: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中的也涉及到爱岗敬业,所以师德的培养能提升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受就业市场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应聘时展示出来的主要是显性的知识以及舞蹈、钢琴、弹唱等基本技能。而师德的评价机制极难制定及把握。再加上现在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估,也大多是通过一些显性的数据。所以,现在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规模以及能够显性测量的学生的质量,而师德这种学生内在的隐性品质往往容易被忽视。
2、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对于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高校仍以传统的公开课程为主,主要依托相关的公共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来加强,而这类课程一般采用集体合班的形式,在内容上主要强调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的灌输和说教,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了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在实际道德的培养中,高校教师的自身出现的不良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4、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职业认同感低
虽然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幼儿教育,并通过各种措施积极提高幼儿教师的各方面待遇,但是,实际上幼儿教师工作的辛苦程度和它的薪酬待遇并不成正比,正也是导致众多学前教育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师的意愿呈逐渐减弱的趋势。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1、学校方面——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机制
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克服教学过程中“重技能,轻德育”的倾向。学校应从整体全面的高度来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根据我国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品德培养放在第一位,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在培养方案中渗透学生的道德的培养。
2、教师方面——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是学生道德培养的引导者和引路人,在学生道德的培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好的教师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所以打造一支具有崇高师德修养、教育理念先进、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德教育的质量。
3、课程方面——通过课程渗透师德教育
开设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道德发展规律的课程,认真选取教材,或者针对本专业学生实际,编写一些校本教材。有阶段、有层次按照学生道德发展的顺序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为等方面开展教育,切实从思想到行为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建立良好的师德。
4、实习方面——选择有利于学生道德发展的实习单位
高职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实习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关键环节。高校应利用各个学期的实习机会,与实习幼儿园合作,对学生实施道德规范教育,在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学习幼儿园中师德先进的感人事迹,树立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魏泽.师范生师德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6(2)
[2]郭楠.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
[3]王春侠,范立彬.幼儿教师师德培养探研[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03)
[4]胡晓航,杨炎轩.教师道德成长的三大机制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4(08)
[5]刘畅.与学生共同成长:师德建设新尝试[J].中国教育学刊.2007(09)
[6]贺春湘.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J].西南大学.2014.
作者:王淑敏 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艺术系
第六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特色分析
[摘要]学前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课程设置是保证师资质量的关键,以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和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为蓝本,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和比较法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提高甘肃省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为培养适应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特色
一、引言
课程设置关乎未来幼儿教师的素质,课程结构决定着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我国高职院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机构,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如何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原有的高职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改革,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求得生存必须关注的问题。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甘肃省两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调查了A学院和B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并对这两所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并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一些建议。
(二)样本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应具备以下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幼儿教师必备的弹、唱、跳、画、说、写、做等专业技能和技巧,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懂得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2.B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面向甘肃各县及乡镇幼儿园、托儿所和家庭教育咨询等学前早教机构,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有一定英语基础,且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必要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素质并能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的,可在学前教育领域一线从事双语教学和行政事务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既体现了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共性要求,又凸显了专业具体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要求学生毕业应具备的能力:从事幼儿教学的能力;与幼儿交流互动的能力;舞蹈表演与编排的能力;绘画、剪纸、折纸、泥塑创作技法以及与家长沟通的能力。笔者在专业建设第一阶段对甘肃省22所幼儿园进行了调研与访谈,下面是调研结果的统计。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重点强调教学能力及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方面来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突出实践性、可操作性,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内部各种课程类别的比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是大势所趋。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在附件中明确提出:“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实践教学环节为其教学总时数的40%(陶火生、张菊水、尹念东,1996),”“适当压缩一些理论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不能低于40%(喻淑兰,2003),”甚至于“我国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了40%~50%(程云堂2006)。”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该占课程总时数的40%左右。
(一)对样本院校课程设置状况分析
两所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独特的特点。A学院的专业课程体系总体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大板块,其中必修课占70%左右,没有选修课,实践课占15%左右,实践课包括军训、社会实践、见习、教育实习等内容。其中见习一周,教育实习一学期,有利于学生实践经验的获得。B学院课程体系建设重视职业素质和基本专业理论,强化专业技能,突出发展学生儿童护理、双语教学的特长,着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坚持以德为先、以能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对应岗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如,强化幼儿园活动设计五大领域、幼儿园环境设计、音乐、美术、舞蹈、手工等课程,同时,为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学的需要,提高幼儿教学技能,改革课程内容,在声乐课基础上增加“幼儿歌曲创编”;在钢琴课基础上增加“即兴伴奏”;在舞蹈课基础上增加“幼儿舞蹈创编”;在幼儿教师口语课基础上增加“幼儿故事编讲”,强化学生自弹自唱、即兴编配等综合技能。专业选修课侧重在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方面,开设与儿童护理有关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增强学生儿童保育的能力。如,增设幼儿卫生与保健,以增加与保育相关的医药卫生类知识;结合英语教育专业优势,增设英语口语和英语语音以提高学生双语教学能力,使学生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岗位发展的需求。
(二)样本院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不密切与用人单位在实习实训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学校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校内无法得到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弥补校内实训的欠缺,使学生对教育教学环境进行真实的体验,也有助于用人单位降低用人成本。学校与用人单位进行密切的合作是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理念的重要举措。样本学校和用人单位在实训方面的合作不充分,学生没有到幼儿园见习的机会,幼儿教法课没有融入幼儿园实际教学之中。而且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实多都是形式化的,在实习期内也只做一些较为基本的工作,有的只带有参观、见习的性质,顶岗实习机会很少。2.教育实践课程学时比例小,且比较集中教育实践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相应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论知识、掌握幼儿教育技能、懂得幼儿教育规律,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合格专业人才,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的课程。调查显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见习时间为三周,教育实习为一学期,兰州外语职业学院毕业实习时间为十七周,社会实践时间为三周,从中可以看出两所院校对实践环节的规定比较笼统,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大多都是跟班听课和组织其他活动,这就使实习形式化严重,很难使学生累积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形成实际教学技能和专业能力。
(三)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特色的建议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教育见习和实习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实习是使理论施之与实际的活动,师范生从事实习,躬亲其事,事可求得预期的成效”。所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更应该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价值。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不仅仅包括幼儿园的各类见习、实习形式,还应该包括学前教育的社会咨询、亲自活动实践等。为培养全能型的幼儿园工作人员,教育实践不仅仅包括入园带班,还应该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协助幼儿园进行调查分析,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进入儿童的世界。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纳现场观摩和微格教学等方式。
四、结语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贯彻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突出专业技能课的地位,理论要为实践服务,学前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其理论知识是渗透于教育活动中的,但其专业技能却是要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与否,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凌云国.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的定位及设置构想[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4):151-153.
[2]金建生,魏小寅.地方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冷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9(4):37-38
[3]韩妍容,张晓梅.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建构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135-136
[4]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徐特立研究,2005(1-2)
作者:唐立娟 单位: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第七篇:提高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的分析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培养的是有能力担任托儿所、幼稚园等幼儿机构的专业教学教师。因此,做好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工作事关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高职一线学前教育舞蹈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克服多方不利影响,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能够胜任幼儿教育的舞蹈教学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
舞蹈教学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内容之一。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但是,当前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严重桎梏了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了高职学前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人才目标。高职一线舞蹈教师需深入研究诸多不利因素,革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提高舞蹈教学质量,为学生毕业竞聘工作和胜任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舞蹈课时不足。
舞蹈学习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练习和复习才能提高身体的舞蹈素质,让身体接收各种专业舞蹈动作。但是,当前大部分高职学前教育舞蹈课时的安排不足,每周的舞蹈课时仅仅只有2节课,甚至不开设课程,只要求学生自己学习,那么这样的课时安排,对于需要勤加练习的专业化舞蹈来说往往是不够的。
(二)舞蹈教材不规范。
教材是学习的主要依据,没有教材就无从说起教学质量。但是在当前的高职舞蹈教学中严重缺乏适合学前教育舞蹈的教材,对于选择的教材杂乱无章,不利于全面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三)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
高职生大多是刚开始真正接触舞蹈,没有接受过专业性的舞蹈培训,肢体达不到舞蹈所需的柔韧性、灵活性等基本功。同时,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增加了舞蹈动作的学习难度,还有些学生对舞蹈的概念模糊,舞蹈的情感表达也不到位。
(四)舞蹈教师缺乏教学专业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但是,当前高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师严重缺乏,亟须现任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
(五)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主要特点出发,制定关于舞蹈教学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只是对舞蹈教学制定出粗略接触的教学要求,加之课时少、学生舞蹈基本功差,使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能力低下。
二、提高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创建轻松融洽的教学环境。
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比舞蹈技能教学更加重要。因为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若只是一味地对舞蹈技巧进行讲解,而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会使教学失去真正的意义。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持续保持愉悦的心情,用音乐来感染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教育引导学生翩翩起舞,用舞蹈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这极大地提高了学前教育舞蹈的教学质量。
(二)德育思想与舞蹈教学相结合。
高职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以后是要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才,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德育思想沿着正轨健康发展。因为在舞蹈学习中有许多竞争和交流,还有成功和失败,所以,舞蹈教师需要教育学生遵守这些规则,要积极面对失败,以此提高德育思想和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舞蹈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当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着不专业教师从事着专业课教学的现象。虽然音乐教师担任舞蹈教学可以勉强胜任,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一矛盾,除引进高素质的专业舞蹈教师外,就是花大力气培训现任教师,全面有效提高现任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须加强舞蹈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培训,与时俱进革新教师的观念,从而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四)明确舞蹈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舞蹈素质。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质量标准不明确,使得整个学校的大环境对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重视度不高,严重影响了舞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须制定明确的舞蹈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例如,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通过这样的阶段性舞蹈教学,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达成总体的舞蹈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总之,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教育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们更加需要得到舞蹈艺术修养教育。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树立正确的舞蹈教育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具有较高舞蹈素质的人才。既提升了学校的声望,又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支撑。
参考文献:
[1]吴明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5):58,139.
[2]闫婷.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3(6):73-74.
[3]任玲.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析[J].课外语文,2013(20):139.
作者:杨娜 单位:河南新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