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戏曲元素对小提琴艺术的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小提琴是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一门艺术形式,在我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从传入初期的陌生到逐渐被人们了解、接受、普及,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在小提琴的创作中,不仅传承了西方乐器的创作特点,同时也融入了我国的艺术元素,使小提琴艺术向民族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对戏曲元素对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戏曲元素;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启示
一、我国戏曲元素在小提琴艺术中的融入分析
随着小提琴艺术形式在我国的发展,小提琴艺术逐渐加入了很多民族化的元素,比如戏曲元素,使得小提琴发展中逐渐体现出民族特色。
(一)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起源
当前小提琴与我国戏曲艺术元素的融入已经比较完善,二者的结合最早始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带,由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司徒梦岩创作,他也是我国第一位将小提琴与戏剧进行融合的艺术家。在小提琴曲乐的弹奏中,他利用小提琴对广东的粤剧等地方小调进行模仿,使得传统的民族音乐听起来更加婉转,具有独特的广东地区韵味,通过将小提琴与地方戏曲结合的尝试,开启了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新篇章,为广东音乐以及粤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时期加速戏曲元素在小提琴艺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的爆发,小提琴等国外引进的艺术练习曲以及乐曲等都被全面禁止,因此当时的乐曲主要以革命歌曲以及样板戏等为主,比如用小提琴演奏的《仇恨怒火燃胸怀》(《白毛女》选段)、《红色娘子军》等乐曲[1]。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小提琴通过与世俗的抗争以及对专制压迫的反抗,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使艺术之花更为鲜艳。通过小提琴艺术家的创作,小提琴与戏曲艺术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也奠定了小提琴在我国发展的基础。
二、戏曲元素促进小提琴艺术的创新
“”后,小提琴与戏曲的结合更为密切,不仅促进了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随着小提琴与戏曲结合的完善,小提琴艺术在我国的艺术表演舞台上逐渐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个时期都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庆丰收》《春节序曲》以及《喜相逢》等,并拉开了小提琴艺术家大胆创作的序幕,通过对民族乐器演奏方式的借鉴,创作出更多新的演奏方法和音乐符号,比如揉音、滑音以及抹音等,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使小提琴演奏中能够有效地体现出音乐的韵味[2]。
(一)弹性节奏的应用
弹性节奏在乐谱中的呈现为留白和散板等形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特有的一种音乐节奏形式,比如《丰收渔歌》这部乐曲中的引子部分,或者《梁祝》的哭坟部分等都是采用这种弹性节奏的演奏形式,其中融入了我国戏曲中紧拉慢唱的弹性节奏形式。
(二)滑音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民族乐曲都是以管弦乐为主,所以在乐曲的演奏中存在很多滑音,在滑音的演奏中还包括快滑音、慢滑音、硬滑音等音节,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民族特色特别浓。比如在《梁祝》的小提琴演奏中就存在很多滑音表现形式,能够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韵味。
(三)装饰音的应用
在乐曲的演奏中包含很多装饰音,比如回音、颤音以及波音等,这些装饰音能够起到提升音乐表现力的作用。同时在我国音乐作品的创作中还普遍运用揉音的表现方式,在节奏处理、演奏方式以及力度的控制等方面存在比较细微的差别。
(四)笛子花舌的应用
笛子花舌是笛子演奏的主要形式,在乐器的演奏中借鉴和模仿笛子的声音,比如在《苗岭的早晨》这部作品的演奏中,通过笛子花舌演奏方式的应用体现出百鸟鸣唱的热闹场面,进而使小提琴的演奏中融入笛子的应用技巧,体现出浓烈的民族气息。
(五)抖弓的应用
抖弓是我国戏曲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主要用于对人物内心的表达以及气氛的烘托,比如在《梁祝》这部作品中就多次应用了抖弓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演奏力度的把握和变化,使得整个演奏方式和效果更加具有感染力。此外,小提琴演奏中除了对上述技术的借鉴,当代小提琴曲艺的创作中还在节奏、音色以及音准等方面进行借鉴和创作。比如《土韵》这部作品,在音准上对戏曲元素进行大量的借鉴,并采用“自由的十二音序列”使小提琴的演奏更具韵味[3]。同时在音色的演奏中也大量地运用了琴弓敲击琴弦以及拨弦等演奏方式,丰富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形式。
三、戏曲元素融入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启示
通过将戏曲元素融入小提琴艺术中,提升了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步伐,同时也为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笔者接下来将从小提琴的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以及艺术评价等方面对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启示进行具体分析。
(一)艺术创作方面的启示
随着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当前小提琴的艺术创作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民歌改编形式,逐渐向凝练、吸收以及加工等方面发展。在小提琴音乐作品中不再采用传统的民歌曲调,而是融入更多的民族味元素。比如《小提琴协奏曲》《幻想协奏曲》等乐曲。在这些小提琴作品的创作中,在素材以及和声等方面的采集和编排都采用了多元化的方式,大量地运用平行、复合和弦,保证音乐作品音响的丰富性,不仅突出西方乐曲的特点,同时也将民族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4]。比如《小提琴协奏曲》这部曲目中,其转变了传统单一的对民族素材进行移植的方式,加入了多元化的元素,从其演奏的曲风中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西方元素,同时通过消减和声的方式为乐曲的演奏添加了更浓重的色彩,但是在旋律的演奏以及情感的抒发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民族传统的韵味。在小提琴的演奏中,通过G弦向E弦再到G弦的演奏方式,与整个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展现出我国传统戏曲中紧打慢唱的艺术形式。再如,在《土韵》这部作品中,对十二音序列技法的应用,采用的并不是无序的十二音,而是利用民族曲调所创作的十二音序列,所以整个曲目中展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而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不断地向更深的层次进行,包括曲调的素材、民族的调式、戏曲的唱腔和民乐的创作思维等。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为小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途径。
(二)艺术表演方面的影响
随着小提琴表演艺术的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曲目唱片越来越多,而且小提琴艺术家们也纷纷录制了自己创作或者经典的小提琴曲目,比较著名的包括《梁祝》专辑、《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专辑等。这些专辑也是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主要曲目表,其中收录的所有曲目都具有民族化的烙印。而且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版本也达到了19种。此外,当前很多小提琴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的新技法,比如弓子在琴码后进行演奏,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音色,从而使乐曲可以营造出一种诡异的氛围。此外,还可以通过打击乐的方式进行小提琴演奏。通过现代艺术技法在小提琴艺术中的应用,提升了小提琴的演奏方式和技巧,为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提供了更浓厚的民族化色彩,使小提琴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但是从我国小提琴演奏的民族化发展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需要继续完善的问题。小提琴在我国乐曲的演奏中与西方乐曲的演奏存在较大的区别,中国乐曲演奏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但是在这种民族化的演唱技巧中,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曲目集,因此中国乐曲的演奏还需要很多亟待完善之处。
(三)艺术评价方面的影响
针对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很多评论家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比如李西安针对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情况曾经评论道:当前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艺术文化呈现出趋同性。而世界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大潮流,分别为趋同性和求异性,两者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中西方文化是共存的,但是又具有各自的个性,而中国文化个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则为民族性;还有的评论家认为,当前在我国文化的评论中,往往都会采用“传统”这个词汇,但是将传统转变为民族文化或许更加贴切。民族文化并不是一个动态的意识形态,而是不断积累、前进和生长的,本身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而如果只是单纯地强调传统,则会导致对文化的理解出现偏差,将文化视为一种僵硬的、没有生命的东西,谭盾在对“梁祝”的评论中表示,如果在艺术的创作中只是从政治方面强调民族化,忽视艺术化的发展,那么其起到的作用也会降低。由此可见,小提琴在我国的发展中,对民族化的强调是从艺术方面来说的,而不是政治层面,如果单纯地追求政治层面的民族化会导致艺术的创作刻板、生硬。而在艺术的民族化追求中必须要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音乐家以及评论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强调民族化的导向,并在小提琴艺术的创作中有意识地进行民族化,进而凸显艺术作品的民族性特征。所以在小提琴艺术作品中融入中国戏曲元素,进行民族化创作,对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是引领小提琴发展的重要方向。
结语
戏曲元素融入小提琴艺术中,促进了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对小提琴在我国的发展起到推动和启示作用。同时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小提琴艺术也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的完善,对小提琴艺术在文化融合以及艺术交流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在艺术的格局上表现出求同存异的特点,使中国戏曲与小提琴艺术能够互相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媛媛.戏曲元素对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启示[J].戏剧之家,2016(05):104.
[2]李瑶.中国小提琴作品与戏曲音乐融合的运用和实践[D].河南大学,2014.
[3]李倩.论戏曲元素在中国小提琴作品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6(09):55—56.
[4]张唯佳.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15(06):170.
作者:张娟娟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