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戏曲文丑演员表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戏曲文丑演员表演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戏曲文丑演员表演

【摘要】丑是戏曲表演行当的重要类型之一。按扮演的人物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可分袍带丑、方巾丑、褶子丑、茶衣丑和老丑。袍带丑因身穿蟒袍或官衣而得名。扮演帝王将相、公卿大夫中的人物。

【关键词】戏曲;文丑演员表演;特点

一、文丑中的“京丑”和“苏丑”

文丑之中,就念白所用的音调来说,可用“京丑”和“苏丑”作分别,但又不太合适。我们如果说“京丑”的念白是说北方话音的,“苏丑”的念白是说南方话音的,以“苏、京”代表“南、北”语音,就比较切合实际一点。《凤还巢》的朱千岁、《卖马》的王老好、《钓金龟》的张义、《女起解》的崇公道、《问樵闹府》的樵夫、《落马湖》的酒保,都是说“京白”,谓之“京丑”名实相符;但《野猪林》的董超说山东话音,《甘露寺》的乔福说安徽话音、《玉堂春》的沈燕林说山西话音、《法门寺》的刘公道说陕西话音,都不用“京白”,可也是属于“京丑”的,因为没有“鲁丑”“晋丑”这些说法。如此“京丑”的“京”字,就必须有广义的解释了。戏中所有说北方语音的念白除“京白”外,行话叫“怯口”,是一个优秀文丑必须具备的专长之一。又如《金山寺》的小和尚说苏州话音;《打花鼓》的王八说扬州话音;《铁公鸡》的师爷说绍兴话音;《双钉计》的裁缝,有的说广东话音,还有唱广东小调的,其中除小和尚说的是“苏白”,其他角念的都与苏白无关;但在国剧中并无“扬丑”“浙丑”这些说法,因此便把这些南方话音,在术语中都叫“苏白”,把角色也就称为“苏丑”。如此我们对“苏丑”的“苏”字,也要有个广义的看法了。戏中所谓的“苏白”,也是一个优秀文丑必须具备的专长之一。若再笼统地说,丑角在戏中的念白,除“韵白”外,以“京白”“怯口”和“苏白”便可以代表一切,就算对了。此外,所有的地方话白“怯口”和“苏白”,并非纯正的土语,只是在戏中一种仿似的念法,大而化之,好使观听易于体会。所以作者上述只说是某地话音,而不说是某地的方言,其因在此。

二、文丑中的“方巾丑”和“丑旦”

“方巾丑”以演文人中的败类居多,如《审头刺汤》的汤勤,忘恩负义,背主求荣,坏到要把恩人杀头,还想霸占恩人爱妾的地步。如《乌龙院》的张文远,诱奸师妾,败坏伦常,坏到迷惑师娘纵欲乱性,同谋告师害师,据师娘为己有的程度。还有《群英会》盗书的蒋干,虽说各为其主,不能算是巨奸,然而周瑜是他同窗旧雨,说其降似还可,盗其书便有卖友求荣的行径,是个损人利己的小人,不够光明磊落。像上举的这三位,戏里面给他们的造型,是不肯让其素脸,不愿用生角担任(生角多饰好人),给他们抹个“豆腐块”的脸,由丑角来饰演;而且穿“朝方”靴子,念文绉绉独具一格的“韵白”,躬身一摆三摇的台步,揖让进退有礼的身段,虽然也是丑,言语动作又跟一般丑角不同,于是给他们起个名字叫“方巾丑”。方巾丑并非都戴“方巾”,只是以“方巾”二字代表士林中人而已。这种角色最难演,必须富有书卷气,在神情、举止、谈吐上才能恰如其分。若胸无点墨,仅凭口传心授,纵苦练十年二十年,到了台上还是似是而非。我们可以觉出来,读书人还有许多没有书卷气的呢!斗大的字认不得一升的人,凭什么会有书卷气呀?早年伶人失学,环境使然,所以演“方巾丑”能惬人意的,实在不多;有之,那个角一定是苦读上进私下喝过墨水的,否则就是前辈子书读多了,今生下世就还带着残留的书卷气而来,那当然要用“奇迹”两字来形容。总而言之,“方巾丑”给观众印象,外表是神采飞扬,动止飘逸,礼貌合度,谈吐文雅,却隐含一派杀机,虚情假意,笑里藏刀,话中有刺,要使人深感这位书生在无耻,因而恨他、笑他、瞧不起他,才算形容得到家,这种角色很难演。“丑旦”又名“彩旦”,就是戏中部分女性,动作滑稽,装扮特别,要插科打诨,调剂剧情的,所以由丑饰演,故名之曰“丑旦”。本来戏中女性,是由旦角担任的,生角、净角绝不扮演戏中女性,丑角则兼饰戏中男女两性,是丑独有的特色。“丑旦”名词是把两类角色名称融而为一,也算很别致的。至于“丑旦”不同于一般的“丑”,又不同于“旦”的主要地方,是在扮相上扮装叫“上彩”,所以又叫“彩旦”。不过有人又单把丑扮的老太婆叫“丑婆子”,把丑扮的中、少年女性叫作“彩旦”,这样使“丑婆”和“彩旦”并立,等于“丑旦”里面又分“丑婆”和“彩旦”“两类,似乎与丑角分类的原义不合。丑角分类尽量使其简单明了,凡由丑扮演戏中女性的就叫“丑旦”,别名又叫“彩旦”,不管是扮演老太婆或少女,所以丑角分类并无“丑婆”之名。因为“旦”就是指戏中女性而言,“婆”也是女性,也就是“旦”,那么“丑旦”一词就已包括所有,又何必再加上“丑婆”一类,叠床架屋,反而使人糊涂了呢!再说“丑婆”就是“彩旦”,是二而一的;如使其并立,就成了一而二,岂不多事乎?如果为了说着方便,“丑婆”之称倒还可以引用;居然有人也把她正式列为“丑旦”的一类,跟“彩旦”分了家,使“丑旦”又加了一支,给“彩旦”缩小了范围,则大可不必了。“彩旦”扮演的人物,像《探亲家》的乡下妈妈、《拾玉镯》的刘媒婆、《普球山》的窦氏等,如果不需要招笑,本来由老旦扮演即可。又如《凤还巢》的程雪雁、《穆柯寨》的穆花、《能仁寺》的赛西施等,如果不需要逗哏,本来由花旦扮演即可。既须由丑来扮,想见这些人物的声色,必和普通老旦、花旦不同。主要是能说流利的京白,一口的俏皮话,还要有怪嘴脸,邪身段。年老的要举动粗俗,像个或蛮、或蠢、或狠、或辣的老太婆,总是欠点正派,也似乎上不了大台面;年轻的要阴阳怪气,卖俏撒娇,媚得邪行,艳得闹心,不是色情狂的小姐,就是妖妇,不是傻不啦叽的丫头,就是淘气磨人的使女。不管是老的少的吧,总得叫人看着有趣,哈哈大笑。必要时还真得唱几句,打两手,耍个棒锤,打个“飞腿”,来个“屁股座子”;光这样不成,在表演之中,还得要抓哏找乐子。只要场上有“她”(彩旦),能把满园子的空气给搅浑了,方为高手。

三、结语

以上这只是较大的分类,实则“丑行”的剧中人物也绝非上述所能包括。比如说,还有些以丑角扮的僧、道,如《思凡下山》的本无、《青石山》的王老道。又有一些当时叫作“时装”而现在看来是“清装”的丑角,如《请医》的刘高手、《红门寺》的张康侯等。虽然不一定要各成一类,也都有其独特风格,甚至有些人(如《连升店》的店家)是很难把他套在某一框框之内的。自然,事实上也无须如此。“丑行”之所以复杂,还不仅是人物性格的多样化;而是在于通过“丑行”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接触面,更为广阔。丑角,也不仅仅是讽刺,暴露的中心对象;他们,还往往成为世态剧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陆建强.丑生:灵活风趣自然——我对丑角的几点认识[J].南国红豆,2006(04).

[2]王向明.现代戏中丑角表演艺术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与发展[J].当代戏剧,2004(S1).

作者:杜京宁 单位:安徽省徽京剧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