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施工企业会计教学模式的革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施工企业会计教学模式的革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施工企业会计教学模式的革新

一、施工企业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课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老师都是没有实际从事过会计工作或施工企业会计工作,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只限于理论,这就制约了施工企业会计实践课的效果;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没有结合施工企业的财务和工程软件学习;没有实践课或对实践课的考核不够科学,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不够;课时安排较少,案例教学内容少,不利于学生实践和到施工企业就业。由于在教学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本项目提出构建全新的施工企业会计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案例教学、完善教学体系等方面重新改革,从而使学校为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创新设计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贯彻高职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精神,减少理论授课时间,增加社会实践,以课程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为基础,讲座、社会实践为补充,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实行启发式、展示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参观、课下阅读等多种方式,以案例教学为依托,采用“问答式”、“讨论式”等教学法,将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融入施工企业会计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并能注重学生展示的过程。如让学生讲解回顾预习或学过的内容,讲解自己制作的学习小报等等,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利用自身的体验、各种知识、信息资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见,同时注意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使他们逐步具备建筑工程和会计专业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经济头脑。

(二)强调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方法。在实训课上,根据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图和典型案例选择相类似的课堂实践项目,提出或暗示该项目的关键与中心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展开广泛讨论、争议,然后集中主要观点和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总体评价,从而选择确定最佳方案,使施工企业会计的实践教学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避免课堂教学抽象化和学生实践形式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三结合。案例教学是社会科学、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带有特殊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多向、发散型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经济业务的讲解力求以完整案例方式进行,解决传统教学中只讲某个单项的、独立的例子。适时根据实际材料,设计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会计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将过去以业务单元为主线的专业知识融会于一个案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并能将施工企业所有经营形式在实践中碰到的常见核算难题、税务筹划难题及审计中常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案例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会计核算基本原理解决施工企业的实际问题。

笔者结合《施工企业会计》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施工企业现场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设计编写教学案例,穿插在有关章节中讲授。例如:建造合同收入核算中的难点是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的计提、转销的核算,为了使学生掌握建造合同预计损失计提、合同完工转销的核算方法,我们结合施工现场实际,编写了《建造合同收入与费用的核算案例》,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一步一步的操作,从各年如何记录实际发生的成本、与业主工程款结算、代扣税费、年末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的计提、合同完工后,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的转销及对冲“工程施工”科目的余额与“工程结算”科目的余额等整个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在指导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应启发学生自己分析、解决。如某建筑公司签订了一项总金额240万元的建造合同,工期3年,第一年,发生实际成本130万元,年末预计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130万元;第二年,发生实际成本40万元,年末预计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80万元;第三年,发生实际成本100万元,建造合同完工。要求分年度计算有关收入、费用、毛利及预计损失。该合同第一年,合同预计总成本大于合同预计总收入20万元,应计提多少存货跌价准备,学生不知如何计算,在此,应启发学生,工程完工预计总亏损多少?通过核算已确认了多少合同毛利?这一问,使不少学生恍然大悟。年末应计提预计损失准备10万元;同样的思路,先启发学生,再告知学生第二年和第三年正确的账务处理,第二年,需冲回多提的预计损失准备6.8万元;第三年,合同完工,确认第三年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及合同毛利,并转销预计损失准备的余额3.2万元,同时,将“工程施工”科目的余额与“工程结算”科目的余额对冲。

通过案例教学,增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各项会计实务的内容,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根据现阶段施工企业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结合目前施工企业会计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工程施工流程安排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添加不同模式下的核算流程,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施工企业会计教学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增加BOT(Build-Operate-Transfer)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的教学新内容,包括项目建设期间、运营阶段和移交阶段的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

(四)突出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以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课程内容的依据,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的内容。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应用,由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转向重能力训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突出能力目标,用项目任务和岗位分工训练学生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五)培养学生解决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会计核算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如:讲到应付职工薪酬时应联系施工企业实际,可补充施工企业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这些教材大部分没有涉及。1.农民工工资的会计处理。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支付农民工的工资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但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该工人是企业的在册员工;(2)企业与该工人签订了劳动合同;(3)企业按照规定为该工人购买了社会保险;(4)以工资表形式支付该工人的工资薪金,按规定代扣个人所得税。如不具备以上四个条件的,不得作为“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如企业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向劳务公司支付工人的劳务费,它不具备以上条件,就不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核算。2.工地食堂经费补贴和职工餐费的会计处理。自办工地职工食堂一次性购买的厨具等经费补贴列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下核算;未办职工食堂的企业职工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餐费属于工资性补贴,应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在“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下核算;未办职工食堂的企业职工统一供应午餐,要按照集团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标准支出,列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下核算;在职工食堂发生的接待人员的餐费,应计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下核算。3.驻工地管理人员通讯费的会计处理。驻工地管理人员发放的交通补贴、通讯补贴、车改补贴属于工资性补贴,不准在职工福利费下开支,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驻工地管理人员根据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内实报实销的通讯费,应计入“工程施工-间接费用”。4.职工发放节日补助的会计处理。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不属于福利费开支范围,不能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属于工资性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在“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下核算。还有个人从事建筑安装业取得的所得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建筑业企业的其他收入如何缴纳营业税、营业税代扣代缴的会计处理、项目租赁机械税金代扣代缴的纳税筹划、会计处理等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都应穿插到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提高学生就业后的适岗能力。通过学校教学,使学生掌握施工企业会计的各项技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使得施工企业会计的教学更贴近现实需求,使学生能够学到更为有用的、丰富的会计知识,为学校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就业后的适岗能力。1.加强对会计专业老师的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应安排教师到施工一线调研和实践,从而改变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现状,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2.设计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通过对新老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找出缺项,结合实际人才的需求,提出课程结构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分析。提出以工程施工流程安排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添加不同模式下的核算流程和实践认知的案例,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3.工学交替。要想培养出适应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就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的用人条件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培养出实用型人才。按照课程设计的思路和理念,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落实工学结合,在不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施工企业实习,这样就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

本文作者:李毅青 单位: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