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普及化和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得以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实力走出家乡,就读他们向往的大学。相比于其他高校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普通高校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些许问题。因此,基于“尊重风俗习惯、对学生一视同仁、以‘为学生服务’作为教育管理的工作目标”等原则,提出了创建人文校园环境、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完善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
1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
1.1新环境适应较吃力
由于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边境等较偏僻的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接触城市的机会较少、方式较为单一,因此当他们远离家乡,进入高校学习与生活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并且由于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与大众文化的差异,很容易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入学之后难以融入集体,在新环境中感到孤独与无助。
1.2学习较吃力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更习惯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日常交流与学习,一方面,他们的汉语基础较为薄弱,而我国高校普遍利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与科研活动,这就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时很难跟上老师授课的进度,也很难全盘消化教授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水平较低,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配备的匮乏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储备比起其他学生较为薄弱,他们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的学习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较为明显,一些课程的难度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的范围,这就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可能付出了相较于其他学生成倍的努力,却收效甚微,大大挫败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日益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
1.3较少与汉族学生交流
受相同或相近文化和习俗的熏陶,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更喜欢与自己同民族学生一起生活和学习,比起同汉族学生相处,他们之间交流起来更顺畅,交往起来更自如更舒心。这就导致他们与汉族学生之间的联系较少,很难与汉族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再加上从小居住的生活环境与养成的生活观念的巨大差异,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性格、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这也是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交流较少的一个原因。
1.4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远离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再加上部分考入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是本地学校选拔出来的尖子生,当他们来到城市,进入普通高校之后发现优秀的全面的人才比比皆是,不免会产生心理落差。再加上基础知识储备薄弱、课业负担较重,而且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与宿舍舍友之间的交往不太融洽,如上因素直接导致的后果是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除了承受学业方面的压力之外,还需要面对来自人际交往方面的难题,这些压力一旦排解不顺,极易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2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原则
2.1尊重风俗文化,求同存异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从小就生活在他们的故乡,因此受本民族风俗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厚,他们在日常的风俗和生活习惯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不能完全遵循管理汉族学生的标准,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指导和行为规范教育,应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和文化风俗的基础上进行。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尊重风俗文化不代表没有原则地允许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宗教活动。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均明令禁止举行或传播与宗教有关的仪式或信仰,高校相关部门应明确地向少数民族学生传达国家法律法规针对宗教信仰活动所提出的要求,这样,少数民族学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和认同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基本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同时,高校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应时刻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即时监督和及时叫停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条例的一切宗教活动。
2.2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学生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是普通高校中的特殊群体,部分高校中负责学生管理的部门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和标准差别对待少数民族学生。在提供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时,各位老师和负责人应始终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按照相应规章制度对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以引导和约束,不搞特殊化或差别化对待,使每位学生得到平等对待,针对学生的善恶行为施行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促进校园和谐,树立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
2.3以学生为本,以服务学生为最终价值目标
高校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应该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基本诉求,在“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以及保证全体高校大学生利益平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制定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从而达到管理与服务学生的目标。另外,高校大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应遍及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细微的层面,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状况、情感诉求还是心理状况,都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细致的照顾,这样做不但能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学校的氛围也会更加融洽,更加温馨。
3完善中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创建人文校园环境,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与服务水平
在管理与服务少数民族新生方面,各所高校可根据本校少数民族新生的来源、规模等实际情况,举办相应规模的入学新生交流会。交流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举办气氛较为轻松的茶话会能够很有效地缩短少数民族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负责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老师及领导,以及来自不同群体的高校大学生可选派代表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交流或一同参加校园活动,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感有望逐渐消除,双方也得以加深互相的了解。并且,老师的关怀与同学的友善相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缓解学习与生活压力带来的无助感和思乡的情绪。各高校还可以在新生入学初期,组织一批本校的高年级学生,分院系和部门带领各院系少数民族新生参观校园教室、印务部、图书馆、校医院、学生食堂等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带领他们明确学校各个部门的分布区域、职能及办事流程,从而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快地了解学校,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和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在管理与服务少数民族学生方面,高校可利用专人负责制,招聘具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经验的教师或专业管理人员与教学团队合作,建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和服务台账,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人际交往情况、学习和生活条件进行实时的了解和记录。此外,高校还可以尝试建立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管理委员会、辅导员座谈会、学生互帮互助会三级少数民族学生帮扶体系,组织具有专业业务能力的教师、少数民族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以及学生代表每月定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交流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多层次地完善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的管理效率和能力。
3.2培养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基础教育水平的差异,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的学习差距很大。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实行“一对一助学”活动。各院系的高年级学生或者班级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重点帮助一名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少数民族学生,针对该学生学习方面的薄弱点进行答疑解惑。对于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学生,高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助学热情,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劲头。各院系的教师们应针对利用汉语进行交流和学习较吃力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在授课时,可以将重点知识翻译为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双语教学,若少数民族学生仍感到吃力,教师可以在课下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同时,任课教师应提供学生以更多的课堂上及课后的互动,以便在学术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既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高效的学习习惯,最终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自信、提升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其大胆表达的个性。高校还应针对学习成绩优异,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学生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和表彰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树立校园良好学术氛围、发掘及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驱动力。高校还应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在培养本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引导和助力少数民族学生发现并发扬自身优势与价值,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坚毅的品质和独立的人格。同时,高校应为有才艺和特长的少数民族学生搭建展示才华,彰显魅力的舞台。例如,鼓励热心学生事务的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学生会的一员,帮助他们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发掘和实现自我价值;鼓励有文体特长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入相应的艺术社团,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舞台上逐渐培养出自信的人格,激发出更大的潜力,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3.3开展多彩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各民族学生的交往
为促进全校师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融,从事高校大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教师可通过主题班会、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方式,向全校师生介绍我国各个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族风情。同时,辅导员和任课老师还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发掘个体优势与价值,融洽地与他人相处。这样,一方面可有力消除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歧视或侵犯少数民族学生人格的现象,减少因宗教信仰差异引发的严重冲突事件;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师生多元文化认同感,促进多民族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应立足多元文化背景,结合本校少数民族学生生源的具体情况,举办相应的民族文化节和校园大联欢等活动。并且邀请学校领导和汉族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以彰显学校及同学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尊重与重视、表达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怀。如上做法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全体师生对少数民族文化及风俗习惯的认同感,消除隔阂与误解,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加以传播与发扬,对提高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起到积极作用。高校还应组织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提供各领域的社会实践机会,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帮助他们在活动和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与关怀,使他们充分认识自身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人际交往及工作的信心和能力。高校还可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或与企业或政府部门达成合作与交流项目等形式,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的机会,使他们进入不同行业的不同领域,通过与各行业人士广泛深入的接触和交流,丰富他们的见闻,培养并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3.4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衡量大学生人格健全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背负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一旦排解不畅,极易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及思想动态,并且建立适用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首先,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必不可少,队伍中由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和心理咨询师负责不同的事务、提供心理咨询课程和服务,使学生能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及时进行自我疏导。其次,为少数民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素质评估和问卷调查十分必要,这些工作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准学生潜在的或已产生的心理障碍,做到及早发现和早期预防,为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服务。最后,还可以建立多元心理健康辅导平台,针对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体特征提供特色心理健康服务。通过朋辈帮扶、设立匿名心理咨询信箱、提供面对面咨询服务以及举办心理健康周等方式帮助存在心理障碍的少数民族学生摆脱心理困扰,塑造积极心态,培养健全人格,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4结语
我国各所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性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变得十分复杂,这要求高校管理者在发现和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特殊性的基础上,本着“教育”和“服务”学生的理念,基于尊重风俗文化、一视同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努力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努力提高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快速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佳璐.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6(32):172.
[2]庞志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教育途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08.
[3]马世磊,蓝茂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的难点问题及对策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1):102.
[4]王建辉,李丽辉,白亮,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71.
[5]刘景钱,刘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15.
[6]王爱侠.加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11):43.
作者:周芮冰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