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学生管理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学生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学生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根据高校立德树人理念实现的意义,分析了立德树人理念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育人标准、育人效果和育人内容的要求。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1立德树人理念下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强制性”管理方式阻碍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学生的思想观念,强制性的管理方式给学生带来压抑,让学生感到被管制,因此会激发学生逆反心理,限制立德树人理念的实施。此外管理者经常严格按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管制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学生多方面发展机会。

1.2校园文化环境复杂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传播的知识充满了复杂性,影响了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养成,对大学生行为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打架斗殴、作弊等现象屡屡发生,更有因不服管制而顶撞、辱骂老师的现象,这些情况的发生既与学生本身有关,也与学校管理分不开关系。此外,不良风气的大肆传播也在潜意识中改变着学生的想法,例如,越来越多学校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以及不同高校发生的学生投毒事件等,在学生谴责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一些心理不完善的同学走上歧途。

1.3管理体制不健全

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缺乏专业教育、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等问题下,对学生培养和学校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管理工作被模式化,上级管理部门只管制定管理规划,不对学生现状做了解,致使发出的指令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下级管理部门虽然比较了解学生实际状况,但面对不客观的指令,却没有自主行政的权利。缺乏事实基础的管理体制,影响管理效能的发挥,不能真正实施管理的作用[2]。除此之外,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者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比较重视,从而忽视其他学生在道德教育、实践能力以及个人素质方面的培养。普通大学生成为被管理者,学生干部是沟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桥梁。这样的管理模式无法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2立德树人理念下学生管理工作对策分析

2.1明确全面育人管理目标,实现管理育人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围绕教育管理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3]。要实现管理育人,就要坚持全面育人的管理目标,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政治素质、思想观念等。立德树人理念下,立足于人才培养,进行全面育人的管理,需要明确管理目标,促使管理者了解学生需求,为全面育人提供思想支撑。此外要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质量,同时管理者需要正确引导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理念,达到育人的管理目标,形成良好的学风以及校风。在全面育人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或优化管理者的职能设置。例如,推行大学生自主管理制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在管理者的职能设置方面,可以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奖惩机制,构建服务型管理模式,让管理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的位置,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

2.2净化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净化校园环境,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校园的物质环境。例如,可以设立名人雕像,张贴名言警句,或者设置文化长廊,利用具有教育功能的人文景观,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烘托校园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支撑着文化精神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潜在的重大意义[4]。除物质建设之外,还可以进行有效的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作为载体,传播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具有创新性的特点。例如,通过校园网、QQ、微信、广播等,宣传校园文化,传播正确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以及人文素质等,促进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此外可以利用实践加强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3制定合理制度,明确育人的价值取向

高校制度更多的是维护学校教学秩序,如奖惩制度、考试制度等,而没有直接作用于育人。从育人角度出发,制度的制定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加强道德指引,实现制度育人价值。在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活动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人,学生是高校的核心,高校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第一,管理制度要能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运送大学生步入社会生活的最后一站就是高校,对比学校时期的单纯美好以及社会上的复杂,学生的心理会发生很多变化,重视教育目标以及管理制度实施方法,建立健康教育的观念,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要求。第二,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空间。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空间,就要确保学生的自由性。不管是学习的自由、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或者是参与社会实践的自由,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例如,实践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高校立德树人理念实现的意义

3.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

近年来,与大学生的有关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从打架斗殴到校园霸凌再到宿舍投毒,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大学道德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在立德树人理念下,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养成,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宽广的心胸,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生活中,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大学道德现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

3.2有利于坚定大学生信仰

对一个国家来说,信仰能够形成社会凝聚力,是实现振兴的精神动力。我们国家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要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对一个人来说,信仰是信服与某种思想或理论,并将此种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高校教育中,大学生对信仰非常模糊,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非常有必要。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简单易懂的形式教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理念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大学生纠正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理论观念以及良好的政治信仰。

3.3有利于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已达到45.7%,随着大学扩招的展开,很多学生都有机会走进大学的校园,大学生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6]。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大众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就业方法也由单方面的分配变为了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双向选择,因此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革高校教学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目标,促进人才的培养,为满足社会需求而进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培养之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出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4立德树人理念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4.1对育人标准的要求

立德树人要求高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学生[7]。立德树人要将“德育”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生活美德、社会公德、政治品德方面的培养,将“德育”作为首要教学工作任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德”的内涵,将对“德”的教育列为评价机制,结合学生受教育情况,分析评价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促进“德”与“智”的共同发展。

4.2对育人效果的要求

对于如何“立德”,如何“树人”,实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达到育人效果,首先要创新高校育人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科学育人。科学育人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科学的教育方法要求符合身心发展规律,可以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结合知识和能力以及思想道德,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4.3对育人内容的要求

学校教育主要有能力教育、知识教育以及养成式教育等三种表现形式[8]。在立德树人教育内容中,理想信念是首要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理想信念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此外,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并且决定着“德”的形成,对大学生甚至是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立德树人中融入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继承和发展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根本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为文化继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语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立德树人被加入的改革体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学生管理主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在高校教育中,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融入立德树人理念,是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首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以及人文素质,是立德树人的最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柯菁芳.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学生创业精神培育[J].人才资源开发,2017(14):73-74.

[2]吴艳丽.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117,94.

[3]李博.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科技展望,2016(24):203.

[4]仇丽琴.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8):32-33,36.

作者:许瑜 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