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学生管理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学生管理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学生管理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摘要:在现代化人才培养教育目标要求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思想道德教育,应构建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强化对学生心理素质、课程学习状况、思想价值观念等的把握,才能有效实现学生管理、素质人才培养的工作任务。基于此,本文从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教育管理中教师、学生之间存在的沟通交流问题,提出多种和谐关系构建、情感沟通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师生双方的对话合作、尊重理解与和谐共存。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专业课程教育、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对学科教育教学成果、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等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学科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传统“灌输式”教育观念、“命令式”教育方法等,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管理的工作要求,并导致教师、学生之间出现一系列矛盾或冲突。因而以学生为教育工作主体,围绕学生喜好、学习及生活状况展开人性化管理,加强师生的理念互通、互动交流,将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发展,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教育、德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高校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高校师生关系属于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包含社会伦理、法律、心理、教学等层面的关系,也反映出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其所具有的地位、工作态度。首先教师、学生之间存在着教学于学习的关系,教师为专业课程教育、学生管理的主体,而学生则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工作。其次,师生之间还具有社会伦理的关系,多数教师不仅会向学生讲授基础专业理论知识,还会对其传达相应的思想道德理念、行为规范等文化内容,来完成对学生日常行为、义务道德活动的管理。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情感关系,这一关系超越了原有“受教育”“被受教”的角色界限,加深师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的情感沟通,构建起师生和谐融洽、互相理解的情感关联,从而对后续学生教育管理活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新时代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通常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2018年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全国教师要围绕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有仁爱之心等四有,不断优化自身素质,提升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所以在高校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过程中,构建民主平等、诚信友爱的师生关系,由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职业服务意识塑造、专业技能学习和岗位锻炼,不仅可以形成教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且有助于平等、民主、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达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2)提升高校专业教学、学生管理的质量。在高校学生教学、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及各专业学科教师担负着重要职责,师生关系作为最基础的学校教育关系,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及专业技能学习,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与促进作用。因而高校师生互相尊重理解、诚信信任、和谐亲密的关系,能够极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专业知识学习、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提升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的质量。(3)有利于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养的调节与形成。当下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正处于不断变化与修正的阶段,因而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将使得教师、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或管理中,其心理情绪始终处在轻松愉悦的状态。特别是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冲突的环境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处理,将重塑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其更为正确的认识社会、自我与日常生活,进而大大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道德情操。

二、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程式化管理观念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通常将自身作为行政政策、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因此其具有专业课程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的绝对话语权,学生往往处于被支配、被驱使的地位。这一过于行政化的管理理念,使得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教师主要依照自身的教学习惯、管理方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活动等作出规划管理,而很少顾及学生个体的主观需求,以及其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自由发展空间。同时由于高校辅导员、教师等主体,多数扮演者教员、勤务员、信息传达员的角色,所以在课堂或课下情境的师生交往,通常呈现出非常功利化的特征,教师只会按要求完成自身行政分内的事务,而较少对学生存在的实际困难进行关心,学生也对教师行政化、形式化的管理模式产生抵触,甚至会公然对抗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由此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利益化、庸俗化的状况。因而教师对学生的疏于关心、固化管理,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出现淡化、对立,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行政管理任务的达成。

(二)高校德育教育滞后导致师生关系的协调困难不同专业学科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承担着专业课程教学的职责,另一方面也担负有德育教育的思想道德引导责任。但从当下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师更注重于基础学科理论、日常生活技能的“讲授式”教育,忽视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道德素质的“引导式”教育管理,以至于造成正确师生关系、师生价值观念建设的失当问题。如当下教师、学生之间存在的思想价值观念差异,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德育教学内容传达的滞后,由于专业学科涉及到的德育内容较少,且高校德育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教学方式固化,缺乏具有亲和力的实际案例、课堂互动,所以学生很难接受教师传达的思想价值观,也很难在师生信息互通中达到双方关系的协调,因此造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价值观失当、行为失范等问题。

(三)高校无节制扩招使得师生关系出现矛盾激化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比例的不断扩张,传统“小班教学及管理”的师生协同互动模式,逐渐被大班学生管理所取代,教师面临的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因而无形之中导致师生关系的淡化、疏远。高校辅导员、学科教师及学工教师等主体,一般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程教学、日常行政事务处理、学生任务分配方面,而没有过多精力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道德素养,由此使得学生的管理工作缺乏细节和情感,逐渐变得程式化、形式化、任务倾向化,最终造成师生关系出现矛盾激化。如在高校不同学生的学习阶段,教师出于工作任务的繁重,往往更加注重专业课程理论、校内活动信息、考研信息、就业信息等的传达,轻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工作指导,这就使学生在学科、日常生活过程中,不断积累起师生交流、专业学习的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将带来一系列的学生心理状况、师生沟通矛盾的问题。

三、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交流与管理理念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专业课程教学、学生管理中,教师处于支配与控制地位,而学生则在课程学习、日常校园活动等的参与过程中,只具有被支配与配合的权利。这一情况下,高校领导、辅导员及教师群体,需要转变传统的师生互动交流、教育管理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及管理理念,将学生放在专业知识传达、行政服务的重要位置,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日常行政事务的积极性,使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一系列的课程教学、考研及就业服务工作。如多数普通高校理事会、教育部门等机构,在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过程中,通常秉持着全面素质培养的发展理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学习内容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引导,将教师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服务者,根据不同学生的家庭经济实际、生活水平及学习状况,为其搭建适宜的服务平台,深化教师、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互动交流,切实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困境,以真正保证对高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二)注重统一化、差异化学生管理目标的协调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日常事务管理,一般以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进行相应课程教学内容、事务管理权限的组织设计,这一管理目标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造成教师、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矛盾冲突。所以面对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张、管理事务不断增多的外在形势,教师应更加注重统一管理原则、个例状况的协调,在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要求下,承认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鼓励与帮助每一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日常生活需求,通过强化交流与沟通来保障学生群体的正当权益、发展利益,以逐步增强学生对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认同感、归属感与服从感。如在高校学生考研、就业等活动的管理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向学生阐明考研或就业中存在的经济利益、利害关系,再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个人专业优势等,自主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职业发展规划,之后再对学生做出专业化的帮扶与指导。这一整个学生管理工作流程,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展开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与管理,才能有效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实现个体专业素养的最大化、全面化发展。

(三)探索多元化交流方式以增进师生和谐亲密度随着互联网信息交流模式的更新换代,微博、微信、QQ等即时新媒体平台作为全新的交互方式,开始进入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人员管理之中。面对高校逐渐增多的招生人数,教师要创新传统的师生互动交流方式,除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以外,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微博、微信、QQ等软件,或者通过高校自有的门户网站平台,与成百上千名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学习或工作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理念,如开设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不定时向学生相关的行政信息、教学信息、校园活动信息,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与理解,加深双方在面对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时的心理情感认同,这样才能转变“程式化管理”为“柔性管理”,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约束与管理能力,从而最终提高校内学生专业课程教育、行政事务管理的水平。

四、结语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多元化互动交流模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与管理,来完成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因此高校辅导员、专业课程教师等主体,需在校内人员管理制度约束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大学生学习状况、思想与心理状态,与其展开开放的互动交流与人性化管理,促成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切实提升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学生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娄淑华,李淑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价值[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2-14.

[2]屈丫,张万一.高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困境与对策[J].时代农机,2017(10):195-196.

[3]郑臻,屈艺,母得志.强化高校研究生培养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10.

[4]熊楚卉.民办高校教师与90后大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知识经济,2018(3):172-174.

[5]孙朝娟,孟洁然.浅析构建新型良性的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2018(13):74-75.

作者:梁少萍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