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路径

摘要: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两个重要部分,将两者有机融合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针对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和特点分析,探索了两者有效融合新路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党建;学生管理;路径研究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校党建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政治保证。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工作等方面,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生党建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培养“德技双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提供了保障,积极探索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融合新路径,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内容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必要性

(一)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办好我国高校和高校治理的最大优势。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完成这一重任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党建工作为学生教育管理指明了方向,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是育人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管理工作中,在提升学生学识水平和道德素质的同时,坚持以党的理论为指导,围绕学生党建工作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牢牢把握这个中心工作,增强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

(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载体高职院校受学生生源的影响,生源质量整体不高,他们在思想认识、学习能动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素质提升、文体竞技、技能提升等活动,组织和吸引广大高职学生参与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为学生党建工作搭建了平台和提供了载体。同时,学生中的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大多为学生干部,他们在行为规范、人文修养、纪律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水平较高,在高职院校“三自我”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带领广大同学开展各类学生管理活动,既发挥着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头雁领航作用。

(三)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育人,一切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是学生党建和学生工作共同的目标。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将学校和学生角色由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格局,转变成为学生服务,通过管理和服务转变角色,来适应和应对学生管理和学生党建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发挥高职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种角色转换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练就立身之本,成为筑梦之人[1]。

二、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一)对学生党建工作引领作用认识不到位高职院校作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相继推出了“创建高水平示范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等重大举措,推动了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同时,高职院校间的竞争也空前残酷,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就业素质提升、安全稳定等具体工作,而对学生党建工作认识不够,忽视了学生党建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融合不够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生在校为两年或两年半的时间,比本科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考察时间短,再加上基层从事学生党建工作专职队伍不足,使学生党建工作将组织发展工作变成党建主要任务,基层党组织把学生党建停留在“选拔党员”上,造成对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考核不到位,在广大学生中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学生党建工作对广大学生的引领和推动力不强、契合度不够、作用不明显,两者各自独立开展,学生党建与高职教育管理、学风建设等工作分离,没能形成育人有效合力。只有将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高度融合,把学生党建工作融入到学生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把素养培养、技能提升、价值引领等有机的融合起来,以学生党建工作带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保证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效果,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2]。

(三)两者融合缺乏科学设计在高职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既是学生党建工作者,又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由于高职学生特点,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学生自控力培养、素质能力提升、学业指导等诸多日常事务工作,占据了辅导员绝大部分的精力,加之高校党务工作者在两者融合上缺乏研究和必要指导,使辅导员在两者融合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很难将学生党建融入到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即便有融合也多数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融合上缺少深度挖掘和科学设计,出现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两张皮”现象,降低了育人效果。

三、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管理工作融合新路径

(一)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日常主题教育相融合将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日常主题教育活动相融合,即推动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又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将学生党建工作融入到合唱大赛、舞蹈大赛、品读经典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爱我国防演讲大赛等教育活动中去。如:合唱比赛和舞蹈大赛活动中融入励志、爱国元素,厚植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品读经典活动使学生爱上中国文化,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社会实践活动依托专业服务“三农”,坚定高职学生服务“三农”的信心;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参与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体现高职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等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与学生党建工作相互融合,实现党建工作有载体,主题教育有抓手,形成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进而坚定学生理想追求,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塑造文明道德风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深入人心,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3]。

(二)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班风、学风建设相融合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多数在院系、班级中担任干部和新生班辅导员助理等工作,他们既参与班级管理,又是党组织重点培养和考核的对象,通过对他们的培养和发展积极寻求学生党建带班风、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严把党员发展关。通过利用考核、培养和选拔,把品学兼优、思想进步的同学吸收入党,在学生中形成标杆意识,让广大学生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二是严抓党员队伍培训关。通过对学生党员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爱国情怀,并将责任和使命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生党员成为广大学生的榜样,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进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同学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三)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公寓管理相融合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要实现高职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走进公寓。一是建立学生公寓党组织。学生党建工作借鉴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模式,将党的基层组织建在公寓、走进寝室,以公寓为单位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有针对性的开展组织生活,参与公寓管理、文化建设、积极分子学习培训、谈心谈话、学生党员测评和监督等工作。二是发挥公寓党建育人作用。发挥公寓育人主阵地作用,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进公寓,大力实施以公寓学生党建为主导,学生党员参入公寓日常管理、主题教育活动、公寓文化节等活动中,带动广大同学带动公寓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公寓自我管理水平。同时,对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活动,通过设立“积极分子寝室”和“党员寝室”,既加强了对党员的监督和积极分子的日常考核,又在学生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推动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4]。

(四)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社团建设相融合学生社团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教育改革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党员或积极分子担任社团负责人,他们利用社团宣传党的主张,开展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将党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丰富了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使学生党建工作载体不断创新、内容不断向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立国,杨菁,冉秋月.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12):56-58.

[2]田广,宋大飞.高职院系(院)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4):171-173.

[3]黄俏丽.高校基础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新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6,(12):246-247.

[4]陈文昌.论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9,(17):77-79.

[5]李宁.高院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互动模式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5):90-92.

作者:黄克强 单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