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相关问题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相关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引入目标责任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客观的剖析,积极探求有效的对策,对于今后高校提升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的运用能力和实施效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问题;基本内涵;应用策略

引言

目标管理是以管理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从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近年来,目标管理被国内高校普遍接受并引进应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也有利于顺利实施高校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目前,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管理理念、管理工作目标、工作效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因此,将目标管理运用到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之中,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效能,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增强大学生自我约束意识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1]。虽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不足,但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目标责任制的萌生和发展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在学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制度效率递减”现象,以及目标落实时产生的重心“漂移”或“偏移”,甚至还出现目标角色的“缺位”等现象,这都会对今后我们实施和优化目标责任制产生不良的影响。要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院校应该首先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断探索和完善目标考核与评价体系和标准,强化内外的制度联动,进而加强对过程管理的把控,建立沟通机制实施动态管理。

一、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如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有很多,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和研究,有助于我们调整和优化学生管理理念与方法、思路,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学生管理机制。首先,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理念相对保守、落后,不能够与时俱进。许多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缺乏系统持续的先进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理念的融合与补充,仍然沿袭着几十年前的传统经验模式,且其工作范围也仅局限于对在校学生日常事务的常规管理。管理方式上,单一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以此实现对学生行为的约束,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需求,谈不上“以学生为中心”,也做不到“有的放矢”[2]。此外,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而国内许多高校辅导员队伍不够壮大,一个辅导员往往负责多个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认真思考工作理念和时效性问题,导致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缺乏创新性,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其次,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制定不合理,亟待优化。一是管理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高等院校忽视了为学生服务是学生管理的本质,而是主抓学生管理的权力,往往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约束,导致学生的管理工作慢慢地发展成为单纯地“管理”学生。二是管理目标不明确。虽然各高等院校设定了学生管理的总体目标,但没有明确地细分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容易出现任务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相互推诿等问题,使学生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定位不准确,导致目标出现混乱与偏离的现象,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再次,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偏低,无法起到积极作用。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非常烦琐且复杂,不仅包括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党建工作等,还要负责宿舍管理、勤工俭学、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缺乏明确的界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依次以学院、系、班级为单位进行层层管理,下级都是根据上级的指示来开展工作,使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

二、高校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本内涵

目标责任制是通过工作目标设计,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单位目标最终落实到个人的分目标。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将目标责任制引入到政府的管理中,直到今日还一直是我国绩效评估的重要手段。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每个个体目标的完成,是组织完成整体目标的前提。有关考评机构将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运用。实践表明,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并不是照搬照抄就可以成功的,首先要对目标责任制管理的作用具有高度统一的正确认识,才能够形成统一的管理运行体制,这是目标责任制发挥其效用的前提条件。目标责任制有以下基本内涵:其一,目标设定是目标责任者的最重要环节,工作目标从整体到个人的细分,让组织的每个成员明确自己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的意义,使工作人员由被动接受上级命令向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转变;其二,目标责任制实行动态的目标考核,既对目标结果进行控制,也对过程细节加以控制,加强了对工作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目标导向,加强对平时工作的跟踪监督,实施定期通报、分析目标进度,加大力度监督难度较大的目标项目,以保证每一项具体项目的顺利完成,推动整体目标的实现;其三,目标责任制注重运用考核的结果,可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管理部门与组织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运行轨道[3]。目标责任制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激励作用。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目标管理能够充分调动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对管理工作者和学生发挥激励作用。一方面,目标管理能够对管理工作者进行客观的测评,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进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目标管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自我管理逐渐转变,激励学生自愿努力完成各自目标,并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潜力。其次,目标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学生设定的目标是围绕管理系统的目标建立起来的子目标系统,在总目标的指引下开展工作,通过干预与协调,避免了学生行动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围绕管理目标来展开,并根据管理目标对管理工作任务进行优化组合,有利于形成有序的管理框架,所有工作在既定的框架中贯彻和执行,通过科学的分工协作,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和人员的优化配置,使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目标责任制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育系统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方针,为目标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提供制度基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专门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门规章和一大批有关教育的政府规章,博采众长,突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使其参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将更多想法及思路提供给高校管理工作者参考使用。另外,还要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人文关怀与指导,将民主化管理的潜能深入挖掘出来,在高校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推动管理工作中的民主化进程,使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日趋合理。伴随教育普法、执法、监督等活动的开展,我国教育事业已初步走上法治的轨道。我国教育行政发生的转变很多,开始依法治教,并且成为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必须坚持的方针,而且更新观念,最终实现制度变革。

(二)高等院校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正确管理理念,为目标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提供人文环境对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师生营造出能满足他们切实利益,又能促进高校发展的良好环境。高校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文教育管理,关键点在于人文环境的营造,可以提升师生的能力及素质。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已经成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环节。我国高校一直存在严重的教育管理行政化倾向,应该转变管理理念,将教师和学生作为管理重心,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传统的学生工作,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单纯地实行单向管理模式,致使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积极性。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在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围绕学生开展管理工作。在开展目标管理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利益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选择,将学生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高等院校应积极自主提升自身的教育管理执行能力,为目标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提供行动保障要保持学校的规章制度完全符合国家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要求,两者达到一致性。在实际工作中,对师生情感关怀有所欠缺。基于此,高校要先认识到贯彻执行力的重要性,执行的效率高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相应的制度制定后,需要对监督机制、执行程序做出改进,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要进一步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要激发出来;还要重视对教育管理体系加以健全,为了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公正、透明,可以为高校师生开设一个表达诉求的通道。此外,要健全制度规范,保证学生的合法权利,以建立一个尊重学生权益的管理制度作为目标。

(四)高等院校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学生管理的具体目标,为目标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提供科学标准目标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就是要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所设定的目标既要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遵循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状况。高等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培养计划和具体情况,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进行设定。首先,所设定的目标要体现全面性[4]。高等院校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健康的发展,目标不能只是针对学生发展的某一方面,同时目标的制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能过多地针对某一些学生,要加强学生的民主管理和积极参与。其次,目标要有层次性。管理目标的设定要层次清晰,做到主次明确,强调轻重缓急,注重管理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同时要明确各管理主体的职责,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第三,目标要有阶段性。要设置短期、中期、长期等各阶段的目标,短期目标是根据长期目标制定出的分阶段目标,而长期目标是循序渐进实现短期目标的结果,只有当各阶段的目标均实现,那么学生管理的整体目标才算实现[5]。第四,目标要有时限性。每一个目标的制定都要有明确具体的时间期限,只有通过时间的限制,才能为检验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创造条件,否则设定的目标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第五,目标要具体化。目标的设定要具体细致,最好做到量化,这样做才易于评估,为学生管理工作的评价提供更加明晰、确切的衡量标准。

(五)高等院校应建立明确清晰的学生管理目标体系,对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做到有效监管和考评高等院校在明确制定学生管理目标之后,就需要在综合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明晰的学生管理目标体系。首先,要根据实际需求,明确所设定目标的数量,同时要注重目标与目标之间的关联与协调。其次,管理目标体系要有系统性,设定的整体目标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遵循固定且完善的整体目标的前提下,将整体目标予以整理拆分,细分为一个一个明确具体的小目标,并且对这些目标进行科学考究。通过每个人尽力完成自己所接纳的微观目标,进而实现整体性目标,最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6]。此外,为了确保目标的顺利完成,就必须对于目标执行过程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监督与管控,这是目标管理取得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同时,一套完整严格的考评与奖惩机制,不仅可以调动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督促学生自觉地完成所设定的目标,是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结束语

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当前为推进学生工作的发展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目标管理。目标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我们要坚信,树立正确的学生管理理念,科学合理地建立学生管理的具体目标以及学生目标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考评奖惩,必定能够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俊杰,薛原.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管理,2018(20):95.

[2]胡彤,刘兼唐,郭清.论高校学院目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6(7):89—90.

[3]鲁渭,叶大军.MBO在高等院校学生目标引导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学园,2013(28):37.

[4]宋晓婷.浅析目标管理法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和运用价值[J].好家长,2015(42):217—218.

[5]吴秀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初探[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6]方娇慧.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J].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2017(5):153.

作者:高鹏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