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体育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报告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要顺应时代要求,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决定了体育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相对普通院校难度较大,这对辅导员的学生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面临更多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学生管理思路,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体育专业;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引言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贯彻落实精神,开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是当下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越来越受重视,高职类院校扩招成为一种趋势,继而学生管理工作问题也凸显出来。
(1)学生质量呈下降趋势高职院校的扩招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学生人数的增加,同时面临学生质量下降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往往中学时期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学习缺乏主动积极性,自律性相对较差,纪律意识淡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心理素质较低,抗压能力较弱,这些问题都大大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2)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作为职业院校,每一所院校的学生专业背景、文化层次和性别组成等都有自身特色,例如体育类高职院校男生相对偏多,艺术类高职院校往往女生偏多等。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系统是统一构建,有一套相对统一、传统的管理模式,从日常教学到生活发展,以及团委发展形成统一的学生管理体系,没有侧重于专业特色,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学生管理模式,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3)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辅导员工作强度大、责任大、工作琐碎,且部分高校对辅导员岗位不够重视,使得辅导员岗位不太受人喜爱,部分辅导员只是把这个岗位当成跳板,辅导员岗位流动性较大,甚至出现一届学生换了好几个辅导员的现象。
(4)学生管理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招聘辅导员条件相对较低,可能存在辅导员自身素养不足,管理意识不够科学的现象。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机会较少,辅导员队伍的个人职业素养也没有得到很好提升,同时某些高职院校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由于高职院校学在校时间短,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时间少,沟通交流较少,辅导员与学生感情也不深厚,存在学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对学生进行表面管理,管理工作不深入,没有切实服务于学生的现象导致学生管理队伍参差不齐。
二、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
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越来越重视,体育类高职院校作为专项体育行业从业者的主要培养基地,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体育类人才的重任。体育院校作为专项培养院校,学生个性特征突出,学生管理难度有别于普通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水平偏差,身体素质较高体育专业学生招考录取方式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主要依靠体育专项竞技能力在招考中取得优势,大部分体育专业学生文化水平较低。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以术科为主,运动训练是他们日常的主要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使他们难以静坐学习,学习定力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效果较差等。但体育专业学生有较好的身体素质,精力十分充沛,具有较强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生活上他们能够吃苦耐劳、充满激情,个性上开朗、乐观、外向,总是积极向上。
(2)个性突出,做事冲动体育专业学生个性较为突出,善于交际,有较强的好胜心,有激情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正义感强,讲哥们义气,遇事敢做敢为,做事武断。但部分同学情绪波动较大,做事冲动,对事情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和偏激性。他们易喜易怒,当遇到高兴的事情会欣喜若狂,但当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他们也会过分的悲观、焦虑等,如果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释放,会出现消极心态甚至过激行为。当他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总是试图用拳头解决问题,因而对于体育高职院校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
(3)渴望被认可,但内心自卑作为体育类专业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竞技类的活动,过于追求体育成绩,有较强的好胜心,当学生在竞技类活动中成绩不理想时,心理会产生失败感、挫折感,长此以往,当心理压力未得到合理途径疏导,极易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情绪。高职院校体育学生认识到自身文化成绩上的不足,在计算机运用、文字写作等方面的欠缺,当他们与本科院校甚至重点大学学生对比,内心会渴望得到家长、社会和老师的认可,极力想去表现自己。然而在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中,总认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开朗、乐观,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因此在管理工作中没有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缺乏有效的学生心理引导机制,忽视学生心理建设。
三、创新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
鉴于上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和体育专业学生特点,本文深入研究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1)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要高度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尤其是体育院校学生因其专业特点,他们的价值观等更易受到社会冲击。体育类高职院校要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案。可以通过利用早操、年段会、晚自习、主题班会、第二课堂、文化讲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理念,从根本上让学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维行为养成,并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自身学习与生活的正面影响;也可以利用餐厅、宿舍、宣传栏甚至QQ群、微信群等实体和网络平台,开展形式灵活、参与度高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公民文明公约,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分辨善恶美丑,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能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2)以生为本,有针对性的管理学生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群体特征和个体差异,建立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策略。要站在与学生人格平等的视角上换位思考,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尊重。体育专业学生冲动、暴躁的个性,辅导员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一味使用强硬的手段,但也不能对学生过于松散,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刚柔并济,要有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刚性的惩罚,让学生明白管理规定底线,对学生进行有效约束。惩罚学生也要注意方法,惩罚过程中要耐心开导、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明白规范自身行为的重要性,辅导员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日常管理过程要中要多关心学生生活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人文关怀,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服。而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奖励,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良性循环。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生具有性格直爽、乐观开朗的个性,但也存在前文所述的不自信、自卑等心理问题。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做“知心朋友”,让学生有心理困惑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想到辅导员。利用好心理健康课、讲座、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调节,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能够辩证的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用平常心看待荣誉和竞争。完善心理疏导机制,构建心理教育紧急预案,加强学生心理心态的预测和预警,畅通学生心理交流渠道,防止不良心态演变,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辅导员要细心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敏锐洞察学生的动态和苗头,及时干预。
(4)提高辅导员队伍管理水平高职院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专职为主、稳定性高的优秀学生管理队伍。可以通过组织辅导员参加理论培训、去兄弟院校实地考察交流、举办工作交流研讨会、开展辅导员知识技能大赛等形式,不断提高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管理人员,直接面对学生,在日常工作中,集管理和服务为一体,辅导员的个人综合素养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工作成效,辅导员本人要利用工作之余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增进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积累准确快速解决复杂问题、特殊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从辅导员福利待遇、个人发展平台等方面完善管理机制,提高辅导员岗位认可度、重视度,从而使辅导员队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升,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
结语
体育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和学生特点,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尊重、信任、关心学生,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地启发引导学生,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为“体育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钊,《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考建议》,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0570
[2]刘畅,《体育类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对策研究》,商业故事,2019,177
[3]刘健华,《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才智•创新教育,2018,84
作者:姜秀玲 单位: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