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体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媒体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思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应紧跟时代步伐,将新媒体充分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能,更新管理理念。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内涵以及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多渠道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交流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行为。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关注新媒体技术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转变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针对传统媒体而言,在媒介发展史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每个阶段新媒体的内涵不同。20世纪70年代,相对于传统的广播、纸质媒介,新媒体是指当时兴起不久的电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网络媒体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电视就成了传统媒体,互联网也被称为“第四媒体”。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13年以后,中国移动互联网正式迈入4G高速时代。2021年4月,我国已初步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5G移动网络,5G手机产品加速渗透,2021年1至8月,国内5G手机出货量1.68亿部,同比增长80%。[1]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融合不断增强,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极大地方便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手机媒体也被称为“第五媒体”。目前,新媒体的类型主要有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新媒体、户外新媒体。[2]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在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1.0%,高校学生基本属于手机网民。目前,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学者们各抒己见,但普遍认为新媒体是指依托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介形式,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广、人人皆可传播等特点。

二、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扩展了学习空间,丰富了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工具从各类学习平台获取音频、视频等学习资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范围更加广阔,促进自学能力的提升。通过新媒体获取大量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缩短了大学生与外界的距离。面对大量不同的信息,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更加灵活,逐步学会客观理性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同时新媒体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等教学软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手机媒体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媒介,不受时空限制,学习和交流可随时随地开展,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查阅信息,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轻松实现移动学习。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更加广泛,沟通渠道更加顺畅。据调查,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交往,微信、微博、QQ等交流方式更受大学生青睐。原因在于这些交流方式更加轻松便捷,可实现随时随地交流,表达方式也更加灵活,避免了面对面交流中的各种顾虑。同时可轻松实现与陌生人交流,突破了时空、年龄、身份限制,可借助各类交流平台进行互动、表达诉求、情感宣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等方式也已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为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传统的谈心谈话教育方式易让学生感到紧张拘束,且受双方时间限制,很难做到畅所欲言。充分利用网络沟通媒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教师可通过微信朋友圈、QQ空间迅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轨迹,教师可根据获得的信息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引导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得到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多,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根据需要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丰富教育手段。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能迅速收集学生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日常学生管理。目前,班级QQ群也已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群投票、群公告、接龙统计、收集表、定位签到等功能使班级决策更加公开民主,收集信息更加便捷,又能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行动轨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微信朋友圈互相点赞、留言、评论,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谊,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二)消极影响

(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据有关调查显示,超过40%的大学生每天手机上网时长超过5小时,超过80%的大学生上网主要是社交聊天。网络社交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拉近了远方朋友之间的距离,但长期利用虚拟世界交流也容易造成现实人际交往的障碍,让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孤独感。另外,长时间上网也会导致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影响体质健康。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购物习惯也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对广告的接受度较高,新媒体环境下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极易影响大学生的购物行为,常常因为一时冲动购买各类商品,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消费能力。

(2)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受到挑战。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单向灌输为主,以书本、黑板、粉笔等为媒介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教育方法较为单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生以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接收到的信息增加,获得的信息更加丰富和直观,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欲望也更加强烈,传统的说教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极大地调动,更加渴望平等、双向地互动交流,自然而然也要求教育模式向更加民主和自由的方向发展。[3]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由于新媒体传播途径多元化、信息的海量化,大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一些媒体甚至为了提高关注度,发布夸张的信息,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价值观尚未成型,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当今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呈现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多样且复杂,一些负面信息容易干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时代新人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大学生应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学好知识、练好本领,才能不负时代的重托。在新媒体环境下学习资源更为丰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大学生更应该抓住机遇,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志向高远,才会力量无穷。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思政课堂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渠道,新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时代主流价值取向。除了思政课程教学之外,学校应通过主题班会、第二课堂等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脚踏实地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理想信念教育应贯彻于整个大学生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中存在的各类价值取向,个人理想的树立要以当代中国社会现实为基础,将“小我”融入中华民族的“大我”之中,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2)多渠道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多元复杂的网络时代,大学生既是网络违法行为的易感群体,也是潜在的受害群体。[3]目前,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功能多样的软件给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弱,不恰当使用容易造成信息和隐私泄露。学校应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法治教育,将网络安全教育常态化,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一方面可通过组织学生定期观看法治节目,学习最新立法情况,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对常见的网络诈骗案件加大宣传力度。也可在校园网站搭建法治教育模块或通过学习强国、法宣在线等平台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对所在高校的学生管理规定以及与大学生相关的各类规章制度做到心中有数,弄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对法律法规心存敬畏,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工作方法。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网站、QQ、微信等平台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渠道,针对各项工作的软件也很多,比如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开展教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通过“易班”办理请假、销假;学生在实习期间还可以利用“蘑菇钉”软件定位签到,提交实习心得,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学生也可在相关平台发表言论,通过查看学生的评论和留言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大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真正遇到心理问题主动咨询的学生较少,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学生顾虑较多,担心泄露隐私,令他人另眼相看。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校园网站开设心理咨询平台,遇到心理困惑的学生可采用匿名登录平台的方式寻求帮助,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也可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新媒介素养,熟练掌握媒介知识,提高对媒介信息的鉴别能力,准确使用媒介工具,将新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利用好网络平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4)多渠道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高自律能力。一是健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机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让课堂之外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二是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加强学生锻炼意识的培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增加体育类选修课,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会及各类社团的功能,组织大学生进行每日晨跑,组建运动类的社团,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目前很多高校都将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可适当提高体育成绩在综合测评中的所占比例,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锻炼身体。三是开设手机媒介技术知识相关的讲座和使用培训,帮助学生加深对手机文化的认识。[4]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题教育、举办辩论会等方式与大学生探讨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活带来的利弊,合理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移动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四是学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例如在非必要的情况下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自习室和图书馆等学习场所。五是任课教师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后学习任务和考试难度,减少学生课后使用手机娱乐的时间,引导大学生将宝贵的时间用于学业当中。

作者:张玉美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