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学生管理问题探究(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当今高校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跟不上社会发展所致。我国高校建设是以行政为主导,因此在面对高校管理问题时普遍采用的策略不是引导而是强制性的“勒令更改”,这种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和管理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高校应该充分解放思想,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到“引导”和“服务”上。
二、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1.学生自我意识强,难以管理。
当前高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80和90后,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学生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效的控制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但却由于“一家一孩”导致家长过分宠溺子女,这些学生在家时受到祖辈、父辈两辈人的关注,普遍存在着自我意识强,动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问题。当这些学生走入高校需要独自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时往往会不适应。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在对这些学生进行管理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经常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影响。
2.沉迷网络,学习精力不集中。
现如网络技术层出不穷,网络信息、网络社交、网络游戏等更是泛滥。现如今的学生对电脑的掌握程度比较高,一旦步入高校,没有了家长的监督和约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从而忽视学业。网络信息也是良莠不齐,不但充斥着许多不当的言论和信息,有些不良网络媒体甚至为了吸取眼球含有暴利色情等信息。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对这些内容缺乏鉴别能力,由于普遍自制力比较低,对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等迎合学生心理的有趣的软件更是没有抵抗力。如今新闻中经常有报道网络沉迷导致的学生猝死和中途退学,网络沉迷现象不仅对学生学业带来影响,由于现如今网络“无孔不入”,学校管理学生的难度很大。
3.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缺乏有效的心理咨询手段。
改革开放政策,保证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是人们思想的解放。当今的学生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思想意识已经于过去的学生有很大差别。由于我们的高校发展跟不上社会的进步脚步,因此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目前的高校学生,谈恋爱的比例比较大,由于学生没有正确的恋爱引导和抗挫折能力,一旦失恋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而且由于社会带来的贫富差距等问题,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心理产生扭曲,从而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
4.就业难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高校的扩招,为我国培养和储备了更多的人才,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人才市场的饱和现象。人才市场的饱和使大学生“供过于求”,就业难对学生普遍造成了一种学习没有用的误导。一旦学生产生这种思想,很容易发生厌学、逃课、旷课等现象。一旦学生出现厌学的想法,学业就会被放到次要位置,转而沉迷于网络或者其他能够分散精力的项目上。遇到这种问题时,我们的高校教师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方法,往往会由于教育方法的错误导致越教育学生逆反心理越严重,甚至导致学生中途退学。
三、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策略
1.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团队意识。
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一味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教育部对我国新时期的教育要求不只有“教书”还强调“育人”,但我们的高校普遍存在着重“教书”而轻“育人”的现象。当今高校严峻的教育形势,这种传统的方法已经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强化生的素质教育,利用军训、素质拓展等有效手段,在“教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书”“育人”两手抓,且两手都要抓稳、抓牢,为社会输送全方位的素质型人才。
2.改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沉迷网络现象屡禁不止,因为沉迷网络不只是因为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造成的,高校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而不能将这些问题一味推给网络和学生素质。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仍然沿用老一套的课堂授课模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虽然能够使我们的高校在节约教学资源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但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我们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对我国的高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到有趣的学习中,才能从根本上减弱网络沉迷现象的发生。
3.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国外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被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高校虽然已经有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服务,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兼职的心理咨询人员缺乏有效的咨询方法,心理咨询室往往成为了摆设没有起到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和心理问题治疗作用。我们一定要在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上下功夫,做好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聘请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改变教育思路,摆正学生学习态度。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是为了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学习完善自身素养,而并不是仅仅是为了找工作。高校的教学人员经常把“学习”和“就业”挂在嘴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给了这种说法有力的一击。这种教学思路在市场经济社会不仅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没有用”的错误观点。高校教育人一定要痛定思痛,改变教学思路,将学习的正确内涵传递给学生,摆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作者:张英慧 单位:湖南省吉首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学生管理政策问题探讨
一、当前在执行学生管理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与政策执行者之间缺乏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维持在沟通的基础上的,想要加强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联系,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我国的高校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学生不知道管理工作者管理他们的目的,只是一味的不感兴趣,反感甚至不配合;管理工作者不知道学生的需求,只是一味的采取强制手段制压。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沟通让学生理解管理者的苦心,理解管理工作的目的,配合管理工作的开展;管理工作者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适当调着管理手段,使学生生活在一个舒适的校园环境下,政策实施起来就更加容易,极大地提高了政策执行力的效果。
(二)政策执行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管理政策的执行者,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同时也包括学生的生活管理。因此,管理者需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如心理学,帮助辅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危机处理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突发事件或者矛盾问题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全方面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强管理工作的效果。其次,管理者需要据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工作中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管理者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来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我国的高校工作者大多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方面却不够重视,即使有相对丰富的理论知识,在面对真正的问题时却措手不及,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为高校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提升管理政策执行力还需加强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教育。
(三)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责任监督机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责任监督机制。管理者者实施管理政策时,由于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因此政策的实施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不能保证实施的效果;而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也给管理者工作时的漫不经心,不负责任提供了机会。这样的情况下,政策的执行力很难得到保证。
二、提升改革学生管理政策执行力的方式和方法
在提升学生管理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众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管理政策的执行力。一是对高校学生管理体制进行彻底改革,二是改革创新政策执行力需要多方面考虑学生的自身因素,这有助于打破以往的瓶颈,提高其管理和执行力度。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的执行力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人群,对于学生有着引导作用,提升学生干部的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管理政策的执行力。首先,要针对学生干部的特性,为其量身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方案,从而能精准快速的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的执行力。一方面需要用人生价值观、学习环境来突显团队的文化气息,从而吸引并留住表现突出的学生;另一方面需要掌握他们的各项信息,深入了解他们,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方案;最后,需要制定新的奖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方法
方法一:通过让学生从课外书本中广泛地了解知识来充实自己,从而完善自我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不仅要对学生管理必修课程掌握了解,还须仔细研究把握课程的外在含义,给学生树立标杆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学生管理者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必须探索并解决问题,设身处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寻找解决方法,提升自身修养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方法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有效的信息帮助其自身发展,如中央台播放的《新闻联播》,学生可以通过关注新闻来获取时事拓展知识面,多方位的了解社会形势,让自己的思维方式跟的上时代的步伐从而达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网络和报刊杂志、都是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可以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时事,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深化改革学生管理机制
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解决学生管理问题,必须要理清学生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而不是简单的改变其方法。呼吁学生家长参与管理工作还需经过深思熟虑了。学生家长的参与不仅会加大学校管理体制的支出成本,而且会带来交通、联络的不便。如果真的让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其本质上和幼儿园无异,高校的学生都是成人,在校期间还需家长陪同和监督是不可行的,所以必须深化改革学生管理机制,这才是提升学习政策执行力的最根本途径。
作者:高于涵 王小荣 李小博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
一、狠抓学生思想教育,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利用优秀的具有爱国主义的文艺作品,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
二、分析学生特点,分类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他们个性张扬,做事独特,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认识,所以统一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应具有各自不同特点学生,。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具有自我意识较强而集体观念淡薄的特点。
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辅导员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利用大学生的这种自我意识突出的特点,以科学的态度少说大话空话,少说远离大学生生活的政策语言,而是通过贴近他们生活的方式教育管理,通过具体事例纠正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公平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以理服人。通过组织集体的有益的活动,鼓励学生共同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快乐;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组建不同的兴趣小组,先让学生融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小集体中,诱发其产生更强的集体观念,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以提供各种锻炼机会呵展示自己的平台,来打破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而融进大集体当中。
(二)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和电脑的普及,许多高校大学生形成了对电脑过于依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络成为了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很多学生认为什么都可以从网上找到,所以就忽略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还有部分的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当中,晚上通宵玩游戏,白天睡觉不上课。针对这些情况,辅导员应加强宿舍网络管理,主动与网络中心联系,采取措施,杜绝通宵上网并且要积极与任课老师联系,严抓旷课、逃课行为;开办各种讲座或召开班会,讲述电脑的利与弊,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电脑和网络。
(三)活跃的思想,开放的个性是当代大学生共同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往往思想活跃,个性开放,在学习上,有助于辅导员创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在生活上,学生间也能大胆地相互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生关系;思想上也能在交流中由活跃更早的走向成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些学生思想过于活跃,萌生的思想与现象差距很大,想法过于大胆和冒险,这都可能做出违犯校规校纪之事,甚至对安全产生威胁,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对其行为进行纠正或制止,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对于那些个性太过张扬,始终置身于时尚潮流的最前端,在校园里表现得过于另类的学生,我们一定要给予密切关注,尽早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
三、了解学生心理,深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大学生阅历浅,经验少,在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适用等心理发展基础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稚嫩性和盲从性,其心理倾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和思想困惑。做好学生心理工作就成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中很关键的一部分。我们要了解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要做好学生心理工作就必须从情感上贴近学生,关爱学生,进而在心理上赢得学生,教育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越来越富有情感性。做好学生心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用心交流,建立感情
没有感情的交流是枯燥的,苍白无力的。所以,辅导员在和学生交流时要尽量做到知情知心,遵循平等尊重、真诚温暖、理解支持的原则,以知心人、好朋友的身份,把师生的交流建立在平等友情的基础之上,拉近师生彼此心灵的距离,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你当作最为信赖的朋友,才能尽情讲述自己的心理压力,辅导员才能更为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并采取有效措施。
(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
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前提下,分析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问题进行彻底的剖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三)针对情况,制定方案
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就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清除心理障碍。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有很多,有社会压力、就业压力、失恋、经济困难、独立生活能力差等。社会的压力是无法消除的,辅导员应做的就是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就业压力也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即将面临的,辅导员应该从学生一入学就对他们进行就业教育,并通知就业指导课让学生熟悉他们的即将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建议学生正确认识这一压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创新,以自己的实力去转移就业的压力;由于经济困难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在物质上要给予其资助,如发放补贴、助学金,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在精神上给予其心灵的安慰;对于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学生,应积极号召其他学生对其进行帮助,给予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指导监督,及时调整
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辅导员应以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做好监督工作。用积极上进的精神,自然平和的心态,灵活多变的思维,深厚的师生情谊,顽强的工作意志和良好的个性特征去感染学生,对其取得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针对出现的新状态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调整。
作者:宋丙丽 单位:新乡学院
第四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一、运用以人为本理念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思想基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
随着青年学生民主意识、权力意识、自我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的不断提升,校园内部的整体环境与人际关系氛围都与过去有了极大的改变,为了有效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构建和谐校园尤其必要。而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高校的学生工作能够始终保持工作的正确轨道,引导教师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核心,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发展动态出发,有效调解校园内部的多种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窗关系等等,使不同利益主体都能够在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指导下,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与生活上的帮助,从而为高校师生的日常学习与工作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是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的社会各领域包括教育领域都在积极地推进深化改革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多种社会矛盾集中迸发,加之外来文化与资本的渗透也使得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学生管理正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形势,许多新的问题以及情况无法快速找出根源,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也对于现有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为了确保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工作向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齐。目前来看,一些高校的社会化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未来,社会化管理模式也将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然而实现社会管理则更需要依托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利益的实现,才能使高校始终把握学生管理与服务的主动权。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培育先进人才的客观需要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重点强调:“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学生无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储备,在全面到来的信息时代中,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社会需求的不断改变,客观上要求当代大学生也要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自我的综合全面发展。而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服务于大学生更好的成长与成才。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才能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对应学生的需要,从而更好地配合高校的教学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培育先进的人才。
二、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多数高校的学生工作模式还十分陈旧,行政色彩强烈,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不足。第一,学生管理工作始终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过于强调学生的可教性和可塑性,而漠视了学生个人主体性。”事实上,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应是服务学生,其归宿则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在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下,多数高校过分强调管理而忽略了学生工作的服务性,一些管理人员对自身进行了错误的定位,手执管理的“指挥棒”以监管的名义破坏着学生的基本权益,致使学生对于高校的管理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挫伤了大学生配合和参与学校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第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亟待更新。由于工作的创新理念缺失,使得绝大多数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未能意识到要改进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仍然是学生管理的重头戏,这种管理模式往往对于学生提出诸多要求,却忽视了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情感交流。由于欠缺与学生的亲密沟通,使得学校的管理工作冰冷有余,情感不足,强制性的管理模式无法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实现认同,更不能促使学生自觉实现自我管理,落后的工作方法已然阻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第三,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缺少人本关怀色彩。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一切学生管理工作实践的准绳,刚性管理远远大于柔性管理,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对于学生的“爱”,更缺少对于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使得大学生始终被动地接受管理,精神世界长期受到压制,对于学校制度的审判和质疑也从未停止,这对于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而言是非常不利的。第四,管理者的综合素养严重不足。多年来,已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者,始终无法摆脱“高、大、上”的优越感,一些管理者对于学习与培训消极对待,不能根据社会与学生的发展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于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学习和理解不足,一些管理者甚至在处理校园问题时与涉事学生发生肢体和言语冲突,对于校园的和谐与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阻碍了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导致学校管理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三、以人为本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对策
面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多种弊端,必须要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更好地为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应该一直秉持的信念,它是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在这种精神理念的引导下,一切管理工作都能够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之内,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深刻意义。第一,要重点树立服务理念,突出学生工作的服务职能,始终以维护学生的利益为切入点,将教育、管理以及服务实现有机统一。坚决摒弃以往高高在上的监管者形象,要促进管理者的服务性角色转变,真正的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实现师生平等。第二,要树立民主管理理念。在全面推进社会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今天,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要跟随时代的脚步,积极倡导和建立民主化的学生管理模式。要深刻认识到学生不仅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更是参与管理的另一主体,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出学生的民主参与热情,寻求和采纳学生对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确保管理工作的理性与公正。第三,树立创新观念。创新是使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不断升级和优化的重要途径。只有拥有了创新观念,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才能使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因此,管理者必须要树立创新观念,养成探索与研究的习惯,不断找寻以人为本管理的新型实践方式,从而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二)加强高校学生工作方法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应对全新教育形势的挑战,进一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高校的管理者要重点加强学生工作方法的创新。要充分依托新媒体平台,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建设。采取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提高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快速建立高校的官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交流群,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现实需求,将一部分管理任务留在自媒体平台中由学生自我消化和解决。例如在大学生活动周的筹备过程中,管理者可以在自媒体平台相关信息文案,使学生通过自助阅读了解活动计划,并通过转发、分享以及评论、点赞的数量来收集“民意”,从而用新型的工作手段代替以往的说教、约束和批评,更好地实现学生管理的集约化与信息化。
(三)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升级
高校学生管理的制度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工作制度必须要依托大学文化的发展而进行全面的升级。依法治校、依规治校是保障以人为本工作模式有效开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要结合新时期的管理与服务需求,对于现有的制度进行优化、调整与升级。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广泛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大学生们的心声,将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制度的细节制定要公开透明,确保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能够在学生的监督和支持中得到落实,坚决抵制和杜绝管理者在学生事务中违背制度规定而暗箱操作的行为,同时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和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受到非法侵害时能够在学校的管理细则的支持下得到保护,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度建设中得到充分地体现。
(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养
第一,学校要重点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继续教育,在人员培训方面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制定严格的学习与培训制度,重点加强对于管理者职业技能和水平的考核与评估,运用激励机制全面激发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第二,要引导管理者实现自我学习和管理。管理者要在课余时间加强“充电”,充分学习和了解国际国内学生管理的先进理念与做法,深入学习和解读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揣摩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将思想聚焦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上来,关注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细枝末节。在管理工作中更多地融入情感和责任,真正地扎根到学生之中,成为学生成长的服务者和守护者。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大学生的平等对话,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与水平。
四、总结
总之,在新时期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必要性,深刻反思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全面梳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进一步推进工作方法与管理制度的创新,深入挖掘管理团队的潜力,加强新型管理队伍的建设,从而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到底,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刘帅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