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管理模式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发展壮大,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定位,指出了只有不断创新,改进思路,增强服务意识,才能做好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培养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体现了对高职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与诉求,也是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日益开放和活跃,价值观、是非观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生源相对复杂,对高职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挑战,也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的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用足够的勇气去大胆探索实践,努力开拓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夯实学生管理工作基础,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我院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区高校学生工作、就业指导、资助管理、维护高校稳定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先进达标学校”,证明我院在长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形成了扎实的工作基础。我们必须在坚持继承原有的管理思想和工作方法基础上,将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全过程,打牢学生管理工作的根基,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1.管理方法的创新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对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整体下滑,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有高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中专毕业生、民族预科班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等。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理想信念缺失,组织观念、责任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力不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精神大不如以前,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样的受教育群体,迫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与工作方法,既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差,采取以毒攻毒的形式,对学生实施高中式的管教,也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那种放羊式的管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的落榜者,多数同学从小到大被边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做学生心灵的工作。实际工作中要因材施教,通过创新管理工作方法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把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与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标准的创新
高职生的自卑心理问题相对突出。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大多数人认为高职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或者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分离。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对人才的定义与评价标准发生变化,学历不等于能力,过去的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高职院校学生。总理在2014年2月26日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要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可见,日后的职校学生不仅可以读本科,还有可能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所以,当务之急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全面提升职校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需要。我们要让学生增强信心,摆脱自卑心理,发挥高职院校成才的典型人物榜样示范与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由专业学习向职业岗位技能转化,大力倡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一技之长,在全校范围内树立以德为先、技术至上的评价标准。
3.管理载体的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开放,因为所处的年龄阶段,信息获得的途径较多,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我们要将充满正能量的信息传播出去,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广大学生接受教育管理,促进成长成才。为此,过去的那种单纯地通过教室、宿舍等环境进行教育管理已经难以抵挡信息大爆炸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载体是深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形成主渠道与多种辅渠道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主渠道就是通过学工处与各院系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发挥着基础稳定作用,辅渠道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微校园、QQ群、微博、微信、校园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以各种社团组织、兴趣小组、工作室等为载体,将广大学生分类组织在一起,通过老师的正面教育引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调整学生管理体制机制,优化高校育人环境
一所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做得越好,学校的管理也就越好,调整体制、机制能够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我院于2003年由中专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升格后,我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在原有中专管理模式优秀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了区内外兄弟院校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一年严管,二年协管,三年自管”的学生管理工作指导思路,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入发展,学院高职办学理念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以及生源的不断变化,我们必须在总结过去十年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机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环境。
1.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
辅导员是学院日常大学生思想教育、行为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引领者。强化对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有效途径,更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近几年,学院陆续充实了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经过几年的培养,这支队伍已经基本熟悉了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趋于稳定。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因为班主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基本处在一种维持状态,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班主任、辅导员缺乏学习,缺少创新,不善于摸索积累经验,长时间消防员和保姆式的管教方式方法也使队伍中的很多人身心疲惫,为此要通过调整机制、体制激活这支队伍,激发大家积极工作的热情,推动管理工作上水平。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班主任、辅导员管理能力,胜任岗位工作需要,使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严格自律的能力。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班主任、辅导员是直接深入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是直接面对学生并服务学生的,其自身的行为往往成为学生的标准和规范,班主任、辅导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既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身教”,也是“言教”的有效保证。所以,班主任、辅导员应当注意加强职业修养,以良好的师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其次要建立健全培训学习与经验交流机制,采用派出去、请进来、内部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共同学习和总结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断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充电加油;最后要建立班主任、辅导员激励机制,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要通过量化工作指标,把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按照班级、专业、系部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评比,引导班主任、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正面调动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每学期要对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进行一次考核,并通过班主任、辅导员业绩排行等方式建立竞争机制,配合相应的制度进行奖励和处罚,最终使班主任、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
2.积极探索院系两级管理和职业化工厂的管理思路
学生管理工作事无巨细,要想做好,就需要进行总体设计,明确分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逐步构建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即在学生管理中,学生工作处为一级管理机构,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工作部署,把各项工作划分到各系;各系为二级管理机构,把各项工作划分到班级,责任到人,完成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在解决充满复杂性与创造性的学生的行为管理与思想教育问题时,可以通过部门协同工作,充分实现各工作部门的优势互补。比如可以将学生处、社科部、团委工作交集的部分整合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方便了合作,便于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统一筹划及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对待一些特殊问题,例如民族预科班的学生可以成立民族团结教育办公室,使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与此同时,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对安排的各项工作要做好督促、检查、指导,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积极组织推动建立职业化工厂的管理思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化工厂即将学生置身于企业岗位工作的环境中去,在此环境下把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融入进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促进职业技能的强化,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与职业工作岗位适应能力,逐步引导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工作状态向积极主动的方向转移。
3.构建以学分制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与育人通道
素质教育要贯穿教育全过程。教书育人,更多强调的是“育”字。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各专业课的任课教师,都要根据各自课程的特点,深入发掘蕴含在所教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应如潜入夜的春雨,滋润学生而细无声。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统一的基础课程,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给予他们能发挥天赋和爱好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人不能如同用一个统一的模子,把不同形态的材料压成一模一样的东西。一些高职院校启动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许多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院校还有必要帮助学生设定发展目标,以引导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教育管理学分制就是以学分计量为手段,以学生必须接受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学分制包括教育学分与管理学分两部分。教育学分项目包括军训、入学教育、人文素质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诚信行为、社会实践、自律活动、技能比赛等;管理学分项目包括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自我管理、违纪情况等。我院每学期进行的学生综合测评就是教育管理学分制的一个雏形,它把教育与管理的内容量化为德育、体育、智育成绩,分别制定分值比例,建立学生的学分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与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教育管理学分制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工作的一个升华,更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和过程中的教育引导和监督检查,其核心是配合上述的评价标准构建以学分制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与育人通道。教育管理学分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规划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从制度上保证其参加必需的教育活动,达到最基本的发展目标。
三、发挥制度文化育人功能,推动教育工作再上水平
制度建设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调整体制、机制过程中的必要手段,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而作为一名管理者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制定一个符合实际,贴近师生,易于操作的制度。然而教育的工作是一项育人的工作,单纯的制度约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文化建设是制度建设最好的润滑剂,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够为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最终的目标是为广大师生营造符合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文化建设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主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最终成果是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这样,通过多年在建设过程中无形积淀的文化氛围,慢慢凝聚成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1.创建微校园信息平台,建立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
学生工作上水平,不仅是管理上水平,更重要的是服务上水平,文化上水平。面对网络时代和当前的90后以至于即将到来的00后的大学生思潮,管理和服务工作要与时俱进,建设微校园信息平台适应当前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需要。微校园是基于网络的校园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以特有的互动群功能,为以班级群、社团群、教工群为主的群内成员互动、文件共享,重要信息传递等提供及时、便捷、快速的校园信息传递,交流互动,学生可以分享优质学习、娱乐信息,了解学校动态,可以便捷地寻找到校园讲座、活动、招聘信息、学习等一系列的应用服务,是学校活动信息的综合展示,也是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微校园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高效信息推送手段,是师生沟通及活动组织的工具,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体现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把学生从教室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
长期的高职办学实践经验表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高考的失败者,从小到大,在学习上较为被动,可以说学习对他们来讲是很痛苦的事,所以进入大学,学生对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不感兴趣,整天无所适从被圈在教室里,作为管理者要考虑到如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学生不爱学习并不代表学生的智商、情商低,也不代表学生没有能力就业,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做到因材施教,尊重、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一直以来,我院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被动管理,从早操到上课再到晚自习,学生一直是在被动地接受安排,虽然取得了基础稳定的作用,但学生个体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事实上,真正勤奋好学和有着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是不需要强制管理的,所以,与其把不爱学习的学生圈在教室里,不如把学生从教室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指导并支持学生自主开展社团活动、建立专业兴趣小组、成立工作室等途径,发挥以校园为载体的实践活动作用,使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发挥自己作用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通过实践育人的方式使学生在各项活动及工作中受到教育,得到成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通过强基础、调机制能够不断推进我院学生管理工作上水平,逐步促进教育融入管理,管理促进教育,管理深化教育,建立教育与管理互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崔立勋,黄晓峰.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
[2]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3]靳润奇,池卫东,王冬梅.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6,(32)
作者:阿拉坦巴根那 单位: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