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8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8篇)

第一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为顺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在学生管理模式方面应有所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变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国家、对高职院校,对学生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对高职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高职院校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教学水平和师生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高职院校大规模吸纳人才,在校学生数量激增,在一定程度上給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对教育工作者有所裨益。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

在高职院校的管理过程中,无论是班、系还是校级管理,每一个级别的管理内容都包括大大小小数十个不同的工作部门,这其中和学生有关的相关部门的工作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学生工作,涉及到的具体工作内容更是如数牛毛,杂乱繁多。由于高职院校的就读生大多是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其自主管理意识和学习习惯都相对较差,再加上高职院校近几年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扩招上面而疏于提高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改革,导致各部门每天都要处理庞杂重复的学生工作,尤其是一些重复性进行的管理工作不仅降低了办公效率,而且无法完全彻底的解决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等个方面问题,致使工作流于形式而无实质性作用。

(二)管理模式比较单一

计划经济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大多是与学年制相一致的,学生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社团活动,每一个班级都有固定的班级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事务,负责向学生传达学校的相关政策、公告、活动;而由班级组成的各院系则由院长、党委书记等直接管理,在院领导部门还设有院学生处协助处理学生学习、文体、就业、生活实践等工作。这种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学生管理模式相对稳定,有利于快速解决问题,但是由于整个学生管理系统是在各院系独立进行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管理环境相对单一,缺乏与其他院系的交流沟通,缺少正确的方法引导,长此以往,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管理模式单一的现象。

(三)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不强

由于高职院校管理系统的缺陷,现阶段各环节的学生管理模式大多存在着“缺漏补漏”的现象,只有在问题出现时才会进行解决,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根源解决矛盾,这种长期被动的学生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大大降低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协调性。而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管理漏洞,在很大程度上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模式的偏差,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无法从长远角度制定学生培养模式的目标和任务,无法真正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制定管理规划。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法

(一)打造高素质学生管理队伍

一支高素质的办公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工作效率、解决学生问题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个院校的工作管理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职人才。因此,打造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对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提高:首先,要形成一个科学的学生工作队伍结构。在进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时,要将不同的人才进行合理安排,坚持“专兼结合、新老搭配、层次交错”的原则。在雇用专职工作人员同时也要招聘一些兼职人员负责庞杂琐碎的工作任务,要注意工作人员的年龄比例分配,一个工龄长的员工可以适当提携、带领新的管理人员,降低刚入职员工的工作失误率。此外,在对外招聘管理人员时,要保证满足各个岗位的需求,不同的工作任务要有不同学历层次的人员负责,避免大材小用,或者小材大用。

(二)整合教育管理机构,开展深层次合作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入学前缺乏严谨的教育管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自主约束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这就要求学校要将学生的教育部门与管理部门相互融合,进行深度合作,全方位的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高职院校可以将个院系的学生处、教科部与团委等部门合并为学工部,对相关的管理任务进行重新规划,以便有效的开展学生服务工作。

(三)树立科学的学生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之所以会出现工作形式化,缺乏服务意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理念出现了偏差,没有形成服务学生、从学生的利益出发的工作理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大各部门的工作理念教育。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改变过去工作态度差、工作不认真的现象,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处理工作;另一方面要要积极维护学生的权益,不能因为身处管理部门就无视学生的正当权利。另外,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还要教育学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对于无视学校规定、违背学校管理政策的学生必须严加惩处。

三、结语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形势下要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断加提升员工办公技能水平,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改进管理人员的工作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同时还要对个管理部门进行整顿,加强各院系、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整个院校学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堂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10(32).

[2]姚冰,姚蓉.试论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应该转型[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01).

[3]张松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4]李富臣,陈凤和,李骏.高职院校大部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8).

作者:尹程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第二篇:校园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完善思路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总是依靠金科玉律和校规校纪来约束,各种规章制度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管理必须从每个同学的心灵入手,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来引导。文化铸就灵魂,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更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校园文化;视角;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优化;对策

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职业型人才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这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和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在这种形势下,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支撑,促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可,有利于学校协调学生的精神,以有效的配合学校的管理,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支撑,可以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管理中的问题,深入分析校园文化视角下如何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管理中的问题

(一)文化底蕴缺失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高职院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一些新建设的院校没有充分的校园文化底蕴。只是尽可能扩大招生,认为当前主要的发展目的就是提升学校现代化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发展,将校园文化建设摆在一边。有的学校更是将校园的文娱活动看做文化,而缺失校园文化精神和科学的系统规划,难以在学生管理中调动学生的精神凝聚力。

(二)文化内容雷同

一些高职院校建设时间较晚,有的学校虽然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但大多数仍处于模仿阶段,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创新和整合,有的只是重视校园的形式文化,开展多项校园文化活动,设计校训,但是没有将校园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管理中。更重要的是一些高职院校不能和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相互承接,忽视了高职院校职业性文化建设的重点,而缺乏个性,内容雷同。

(三)文化手段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手段较为单一,总结来看,就是文娱性活动多,创新探索型文化少;重知识性而缺乏职业技能性;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严重违背了高职院校建设和管理的初衷。不能从更深的层面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和凝聚性。

二、校园文化视角下如何优化学生管理

(一)强化教风、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管理

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学校应该树立坚定的发展目标,积极促进校风校训建设,促进整个学校的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再者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职能和人文素养。教师在整个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不论是在传授知识时,还是在技能演示时都要做到兢兢业业,严谨负责,做学生的榜样和人生的引导者,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支撑力量。其次良好的校风和教风会促进院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严格要求自己,从而降低学校对学生学习管理工作难度。对于学风建设,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在学校举办校园职业技能应用大赛,设立校园文化实践月,加强职业技能讲座和培训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真正的从精神文化上去约束学生,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强制性管理措施,去约束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二)凸显职业教育特色,优化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性特征。学校对学生培养和管理也应该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来展开。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职业教育特色的凸显,应该从学生的思想抓起,可以通过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实践。同时还可以创建校园职业实践教育信息化建设平台,加强院校内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可以建立专门的实践实验室和实践教育基地。再者要注重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创业环境,如建立校内创业街和创业园,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等校园文化建设。其次要加强校园知识探究氛围的提升,完善校园图书馆建设,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投放职业技能类书籍,以增添学校的人文气息。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优化生活管理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上比普通本科学生的要薄弱。他们的心理个性比较突出,比较不愿意被管束和学校的各项制度所束缚。因此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特点,学校不能仅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去强制学生管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去主动的服从学校的管理,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宿舍文化的建设。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宿舍布置评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想要的环境中生活。再者要注重宿舍硬件设施的建设,保证好学生的安全。其次可以积极开展宿舍集体活动,提高宿舍同学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四)融入企业文化,优化就业管理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会从各大企业中从事技能型的工作。因此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始终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除了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应该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让同学在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发展。企业职工管理和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应该重视校企合作的发展,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践教育发展平台,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其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和教师到企业中去参观和学习,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作风。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提高的过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是学校独特办学魅力的重要展现,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略,因此校园管理必然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管震.分析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2]杨友松.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

[3]刘丽,董志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14(19).

作者:邹欣云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第三篇:高职学生管理精英创新人才个性化分析

【文章摘要】随着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服务高等职业技术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蝶变问题,加强精英创新与院校、精英创新企业领域等领域建立新型供应链用人体系结构模式,创建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人才产业化、自适应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教育改革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本课题运用知识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结构,强化政行企校紧密合作,打造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关键词】精英创新;人才培养;人才产业化

随着精英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结构融合区域经济发展,而精英创新正在转变办学理念,积极实施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恰恰是顺应了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其对精英创新在提升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人才产业化和中小企业加速发展以及提升自适应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

高职学生管理精英创新人才是为自适应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自适应的全面进步,为重庆市人民政府的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全面发展奠定技能型人才基础。在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引进知名的企业进驻,开展真实的产品生产、技术改进、企业管理与经营等活动,形成“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概念办学模式整合新型概念办学模式。

2精英创新校办工程创新人才产业化内涵

随着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成为重庆市教育委员及省示范精英创新积极推进的重点项目,通过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推动中小科技电子产业行业创业和孵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其变为真正的生产力,推动重庆市教育委员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国际科技竞争力的提升。通过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区这一平台的建设,将学院、精英创新企业和知名电子产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集聚在一起,组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推进科技研发以及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3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对精英创新自适应服务内涵

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要紧贴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完善地方院校、合作办学企业、精英创新企业商会(协会)和学校四方联动的办学机制,推进建设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和自适应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服务基地。以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首先是汽车基地建设;其次是机电一体化基地建设;最后是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通过院校各种类型的实训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企业四方合作,建设各种类型的实训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重庆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

4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4.1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与质量基地

随着精英创新的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虽然有了较大提升,但是自适应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精英创新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和自适应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仍然存在。而精英创新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基于需求导向的精英创新企业订单培养模式、基于联培共育的嵌入式培养模式和基于弹性学期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4.2搭建人才产业化新平台,加强精英创新创业引导

在学院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建设学生人才产业化基地。在具体措施方面,精英创新通过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集聚重点专业、科研条件、师资力量等优质教育资源,将各类研发中心进行整合,形成集聚;充分整合校外资源,利用地方院校的各项优惠政策,在院校的主导下,与精英创新企业企业合作,对原有研发中心的服务面向进行梳理,从而建成服务面向更加清晰、服务水平更高的“四技”服务平台,为自适应提供更优质的“四技”服务;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依托精英创新企业企业深度合作,以解决企业生产技术、工艺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为落脚点,全面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基于自适应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蝶变,加强精英创新与院校、精英创新企业等各个行业建立供应链用人结构模式,实现精英创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人才产业化、自适应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发展的设计、模式内生模式及其政策意义[J].教育研究,2005(8):58-62.

[2]GideonJuveandEwaDeelman.Wrangler:virtualclusterprovisioningforthecloud.InArthurB.MaccabeandDouglasThain,editors,HPDC,pages277-278.ACM,2013.11

[3]HaroldLim,ShivnathBabu,andJereyChase.AutomatedControlforElasticStorage.In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utonomicComputing(ICAC),June2012.

作者:郑小发 孙科 单位: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建议

摘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非常明显。但是面对高职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管理工作中突显了一些问题。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由于高职生源渠道广泛,学生的基本知识薄弱,素质相对较差,存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对策

一、新时期我国高职生呈现的问题分析

1.社会发展的原因。当前我国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同样具有多样性。这对高职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共享,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他们接受多元化的思想,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意识。由于学生思想的多元化,使得他们的追求呈现多样性的特征,这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家庭影响原因。现在的高职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宝贝,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在学习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导致自制能力较差,不思进取,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团队精神,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卑、任性、冲动。当他们遇到挫折和打击时,不敢面对现实,萎靡不振,不去积极解决问题,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阻碍。如何让高职院校学生自强不息、勇于克服困难、树立坚强意志,是每一个学生管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3.网络负面影响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呈现了一些弊端。网络色情、不良信息、暴力游戏等让网络世界动荡不安。这很容易让青少年伦理丧失,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工作方式呆板。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来看,一直利用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来压制学生,试图用机械式的管理模式来管好学生。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实现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另外随着高职生源质量的逐年下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没有自我管理意识,缺乏纪律性,使得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2.教师整体质量不高。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能性,给管理人员提高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在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中,也不乏有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不过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所欠缺。在日常管理工作时,老师很难做到热情、积极、细致、周全。有时候管理人员对学生缺乏耐心和尊重。另外,有些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常识,导致出现管理上的失误,给院校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三、加强我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科学管理,以生为本。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如果运用管教方法很难有所成效。在新形势下,教师要用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客观看待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高职学生和管理人员放在平等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级和学习的主人,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这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要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和他们真诚交流,通过科学有效地引导,把管理工作做细、做好。

2.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高职院校辅导员是管理学生的核心人物,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高低。因此,首先要加强教师全面素质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高职院校要制定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激励政策,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构建要符合时代特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努力营造文化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中,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个社团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

4.增强服务意识。学生管理应以服务学生为前提,本着“教育育人”的管理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管理工作中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做到理解和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只看学习成绩”的倾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多方面的作用,构建综合管理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使他们都能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要面对教育过程中的多种变化,不断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方式,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逸文.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3]赵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

[4]皮晓燕.关于科研工作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及定位[J].职教论坛,2009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5.2681

作者:何素淑 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职院校二级分院学生管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二级分院管理模式的推行,作为高职院校管理中重要组成之一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也急需创新。笔者根据所在分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两个工作思路,一个是班级日常管理全权由专兼职辅导员独立负责,一个是学生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由学院总支书记、学生科科长、年级学生干事、专兼辅导员共同参与完成。同时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提出思考及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就业指导;专兼职辅导员

1高职院校二级分院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笔者所在院校远离市区,外部环境相对复杂,为有效地维护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专职辅导员独立管理班级学生工作模式,即由专职辅导员承担相对固定班级的全局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实行专职辅导员全天行政坐班(坐班时间与学生作息时间相关)及夜间在学生公寓轮流值班制度,采用这种全天候的学生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动态的掌握和对突发事态的控制;采用这种专职辅导员独立负责班级日常管理模式,有利于使专职辅导员朝专家化级别发展。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二级分院管理模式的推行,二级分院现需独立自主开展大量之前为学院统筹的工作,而分院专职辅导员人数却没有相应的增加,此种专职辅导员独立负责班级日常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职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足,造成辅导员工作量过大,管理同学数过多,往往工作只能局限于班级群体层面,难以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发展,缺少与学生个体的交流,总体来说职责宽泛而缺少细化。

(2)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化水平不高。专职辅导员一般都是由从相关军工企业返聘的老干部和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返聘老干部作为专职辅导员,毕竟年长,虽有丰富管理经验但与90后学生的沟通交流还是不够近距离;刚毕业大学生作为专职辅导员,毕竟年轻,虽出身于相关管理专业但因工作年限短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有时方式比较单一、行动不够果断,无法做到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引导与教育工作,使辅导员泛化为学生事务的管理者。

(3)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此种学生管理模式下的专职辅导员,可以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比如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但要成为能让学生成才就业的指导者,还应为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毕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展水平、社会需求、就业前景等不是很了解。

2优化二级分院学生管理组织结构

笔者所处分院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实践,将部分优秀专职教师吸收到兼职辅导员队伍中、增设学生科科长新职位、聘任真正为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管理专业出身的老师为各年级学生干事,由他们共同参与全院学生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选拔部分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协助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调整各职位工作职责,改革班级日常管理为专兼职辅导员独立负责制,优化二级分院学生管理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调整后各职位工作职责主要为:(1)总支书记的职责主要是做好分院招生宣传和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负责分院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及对学生管理中突发事件的处理。(2)生科科长的主要职责是在总支书记的领导下,对学生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实施。负责各级学生干事的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布置、检查、督办及总结。(3)年级学生干事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相应年级学生的全局性日常管理工作,比如:贫困生管理、国家奖助学金管理、班级及学生公寓量化管理、辅导员考核管理等。(4)专职辅导员的职责是由原来承担的10多个班级调整为4-5个班级的日常独立管理工作,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品德教育工作、日常事务工作、学风建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5)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同专职辅导员完全一致,也是负责班级的日常独立管理工作,原则上要求由本专业专职教师兼任,不能超过一个合堂班。(6)辅导员助理的职责是协助辅导员做好低年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

3学生管理新模式在实践中的思考

实践证明,笔者所在分院班级管理组织模式更规范化,学生日常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更加强化,逐渐形成了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为了进一步做好分院学生管理工作,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并认真妥善处理。

(1)必须细化工作职责,形成全面有效考核机制涉及到学生日常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时,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理清学院总支书记、学生科科长、年级学生干事、专兼辅导员几者的关系,明确几者职责划分,细化几者在班级管理中的管理目标,形成全面有效的考核机制,才能保证二级分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总之不能通过简单的工作量化来考核,同时要定期做好考核及总结工作。

(2)选配好兼职辅导员青年专职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优势不可替代,但是在选配时应注意:不能强制要求青年专职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并将它视为青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专职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辅导员工作的真正意义。要通过相关激励措施和人性化管理模式来吸引更多青年专职教师甘于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并且乐于承担德育学生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总之要营造有利于兼职辅导员队伍发展的良好氛围,促使兼职辅导员在“兼”的基础上能够更加“专”一些。

(3)必须协调好专兼职辅导员之间的关系专兼职辅导员完成的都是相对固定班级的日常独立管理工作,班级的考核尺度是统一的。但同时也要关注到专兼职辅导员之间的区别,在辅导员的考核中应针对专兼职的不同特点而区别对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兼职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优势互补,发挥1+1>2的效能,比如定期进行工作研讨、学习培训、举行辅导员技能大赛等。

4结束语

要做好高职院校二级分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创新思考、改革实践、探索新思路,对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解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发挥全员作用,扬长避短,完善组织结构,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学生教育教学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许炳娜.青年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优势与“Y理论”的运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59-161

[2]冯晓玲.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努力打造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J].中国校外教育,2010,(8):522-523

[3]朱明.高职院系部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09,(12):59-60.

作者:姚艳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创新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为人才培养设置了无形的障碍,其中管理理念陈旧是引发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探讨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创新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然而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却仍在沿用过去的模式和方法,进而使管理工作出现众多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和核心,所以当前高职院校要想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就应当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管理理念过于陈旧是引发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学生管理理念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第一,学生观念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可发展性、独特性,不少学生工作管理者对待学生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对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认识片面。第二,人才观念落后。当前对高职教育普遍存在偏见,没有充分地尊重和认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价值。第三,重视管理,弱化服务和教育。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服务和教育职能,一味进行僵硬的管理,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很难收获成效。第四,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并没有被管理工作者置于主体地位,管理工作安排没有围绕学生开展,简单地将学生看作管理客体。第五,偏重共性管理。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没有被管理者有效掌握和了解,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个性的差异性没有获得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管理工作中常常被忽视甚至回避。存在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方法千篇一律、刻板单一的问题。第六,没有正确认识合作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高职院校多数由中专校升格而成,学生管理往往延续中专校的一些理念,采取相对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家庭的教育功能无法得到发挥,抹杀了学生管理资源[1]。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创新的主要内容

1.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将学生作为一切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信任、理解学生,对于他们的权利、需要、尊严、人格赋予充分的尊重,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社会形势变幻莫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开展各项工作,对于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制定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目标,促进他们自身潜能的发挥和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各种手段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习努力过程中的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并使他们获得愉悦,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2]。首先,实现思想观念的以人为本。作为有需要、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有性格特点的人,不同学生具有不同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独立主体。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通过以人为本实现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知晓并帮助他们解决需要和困难。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赋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自身权利、尊严、需要、人格获得了重视。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还应当赋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对每个学生的巨大发展潜力和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发展的能力充满信心。管理工作者应当以全新的态度重新认识学生,转变传统对学生的看法和态度。将过去认为学生是被动加工产品、处于被动客体地位的思想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思想。传统对学生的看法———好学生就是听话的学生,这种想法使得学生的创造意识被残酷地抹杀,形成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阻碍,这也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不强、没有个性、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爱护,进而使得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身个性,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方法手段要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方法手段生硬、简单是过去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特点。生硬的说教、简单的制度管制、条条框框的约束都严重地忽略了学生的身心特点,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感情和需要,过多的强硬管制使得管理工作很难收获成效。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采用科学的学生管理办法。所以,应当将“因材管理”的新理念作为选择学生管理方法手段的依据。具体要求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为他们创造机会对其潜能进行发掘,让学生在发展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在管理方法方面,应当对刻板划一的教育方法进行革新,采取的方法措施应当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年龄特点并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积极性[3]。再次,途径渠道要以人为本。古言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表达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可以窥探出古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应当对环境育人的理念进行树立,让学生置于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促进环境育人功能的发挥。实践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开展和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锻炼和自我展现,进而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和个人综合素质的自我提升。

2.教育、管理、服务相融合的理念。在目前社会背景下,学生身兼创造者、消费者、学习者等多种角色。角色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学生的需求的多样复杂。提升素质、锻炼能力、拓展知识、学好专业是学习者角色的需求;参与学校管理、交纳学费是消费者的需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研究和创新、创造社会财富是创造者角色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形成服务、管理、教育相结合的学生观,使学生管理工作步入新阶段。在教育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使学生接受教育是服务、管理、教育一体化的实质[4]。首先,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教育。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不仅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更进一步指明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当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促进教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的增强。对于特殊学生群体,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包括课业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家庭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疑惑和生活中的难题。同时应当赋予“两课”教学充分的重视,对学生脑中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行强化,让学生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评判,让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高职阶段得到正确的树立。其次,学生工作的基础是管理。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而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却不明显,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学生管理工作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3.科学性、时代性、层次性相结合的理念。实事求是的实践理念、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性、时代性、层次性相结合的理念的实质。首先,依法治校的理念———科学性。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观念随着国家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逐渐增强。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通过树立法律意识实现在管理工作中所学知识的有效体现和运用。缺乏法律意识是过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也没有明确学生管理的责任问题,进而导致了侵害学生事件的时有发生。例如为了避免学生对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宿舍管理员往往在寝室无人的条件下,对学生的宿舍进行检查。其次,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时代性。学生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能够从越来越多的渠道获取信息,特别是网络和电视更是成为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因网络等新信息渠道的产生了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也从此获得了新方法、新途径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例如微博、微信、论坛、校园网站等,学生管理者能够通过这些新工具和学生进行高效的沟通,进而使得管理工作效率获得了提升。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对教育观念进行创新,对信息资源意识进行科学树立,实现对网络教育平台的有效运用[6]。

三、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学生管理水平。实践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针对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创造性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进而促进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文峰.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9):32-34.

[2]周永昌.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164.

[3]陈静.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9):43-45.

[4]王林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4,(05):152-153.

[5]孙杰,张晓雁.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4,(19):23-25.

[6]谢芬芬.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4,(06):22-23+26.

作者:康建军 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柔性管理理念研究

摘要:柔性管理是相对刚性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一直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都是采用的刚性的管理理念,以工作为中心,以制度为手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高职院校管理中,刚性管理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已经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柔性管理理念,这种源于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管理理念被引入到学校管理当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将围绕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职;管理;柔性;应用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都是采用的刚性的管理理念,刚性管理强调规章制度的核心地位,奖惩分明,不讲情面,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种理性的的科学的管理方式。再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刚性管理为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刚性管理的应用实行带来了高职院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保障了高职院校的顺利发展和院校工作的高效运行。然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刚性管理在取得不俗成绩之后,问题和弊端也逐步凸现出来,种种迹象表明,刚性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美胜任当代的院校管理工作,管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背景下,柔性管理理念,这种源于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管理理念被引入到学校管理当中,柔性管理是一种内在驱动式管理,它根据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进行灵活管理,强调对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推崇人性化,更注重以人为本。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传统范式中存在的缺陷

1.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推行了一定的年头,高职院校也早已确定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管理服务理念,然而仅仅从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是不够的,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也必须进行改革,一直以来采用刚性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服务人、涵养人、发展人的需要,忽视了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与高职生发展的应然性价值格格不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国民民主政治素质较高,社会对民主的要求和人是越来越高,高职学生最为先进国民的一份子,其主体意识、独立意识、民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这就要求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及时作出变革和调整,作出科学人性的选择。

2.违背了素质教育原则,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效的管理工作有利于院校的发展成长,不适宜的管理模式必然影响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传统以规章、制度、条例为规训的刚性管理方法依然不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由于其忽略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忽略了情感、尊严等心理因素,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是适得其反。种种迹象表面,刚性的管理机制已经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的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根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学生的尊严与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学院及社会需要,做到理解、互动、交流、主动,显然,刚性管理无法做到,如果不进行管理机制的改革,必然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实施柔性管理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1.柔性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素质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发展,高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运行,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发展理念,也成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理念,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价值目标所在。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约束学生,将学生控制在规矩的范围内,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认识。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是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人格的完善、心理的健全、素质的全面发展,任何形式的管理工作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很显然,刚性的管理模式已经在逐步偏离这一目标,过度的束缚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展。柔性管理强调内在激励,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可以做到与学生平等、真诚,用科学的交流来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的自我管理,柔性管理在本质上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一致,因此,柔性管理理念必将成为现代高职学生工作理念的价值选择。

2.有利于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不同于刚性管理的管理者视角出发,柔性管理理论推崇以人为本,是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和对待问题,大大的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可以解决一些刚性管理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消除了影响教育效果的不利因素,保证了学校教育可以拥有一个和谐轻松的校园环境。柔性管理从人的内心深处出发,尊重人的需要与价值,通过内在的激励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推行柔性管理,可以极大地调动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3.柔性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团队精神

学校以一个大的集体,是一个由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紧密的团队,一个学校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依靠学校整体的团结合作,不是那个个人和部门可以完成的。柔性管理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与发展、准众人的努力与付出,可以培养学生与教师的团队意识,让他们自觉地将学校的组织意志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从而提高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高职院校引入柔性化管理的实践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核心理念

行为需要意识的引导指挥,只有具有科学正确的理念,才能做出正确科学的实践行为,因此,要规避和改善刚性管理模式中的弊端与不足,必须从管理理念入手,只有转变管理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柔性管理之所以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以人为本的存在理念,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进而实现管理模式的价值转向。要明确,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制约人,而是服务人,必须始终将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其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创建“尊重个体、实现发展”的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管理工作要高效持久的进行,就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发展境遇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只有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科学的、合理的、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高职院系的可持续发展。一套“尊重个体、实现发展”的管理模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心理,要做到理解、包容、鼓励、引导,只有如此,才能激活高职生的主体性,进而形成激励创造的教育机制和鼓舞创造的心理氛围的有力佐证。

3.构建和谐多元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地方,校园文化是凝结师生、联系学生与学校的精神纽带,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深远。一个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促进一个学校良好发展最稳定同时又最具有活力的环境基础。因此,构建和谐多元、具有现代活力的校园环境,将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带入到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中,使柔性管理最大限度获得文化支撑和保障,增加了学生工作者对于高职生职业引导、管理引领的效度,有利于高职生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有一个清晰而统一的认识。

4.建立合理的柔性激励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激励机制较为单一,无法发挥出良好的激励效果,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尤为必要,要丰富激励内容,不要单单从物质的方面进行奖励,还应进行一定的精神奖励,比如榜样奖励、荣誉奖励、信任奖励等,将柔性管理理念带入到校园激励措施中,通过柔性的激励机制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活力,鞭策其斗志,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泽楷.高职院校学生柔性化管理的实践路径[J].广西教育,2014.8.

[2]陈张杰.高职院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实现路径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3]江雪芳.高职学生工作柔性管理的内涵与达成[J].教育与职业,2008.10.

[4]蒋华斐.高职院校学生柔性化管理的新思路[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

[5]郑勇.柔性管理: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与行动[J].江苏高教,2006.1.

[6]朱双华.基于柔性管理的高职学院学生工作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6.

[7]杨琴琴.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2.

[8]刘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技巧探究——兼论“柔性教育”的现实意义和达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9]仲昭慧.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的隐匿、澄明及复归[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9.

作者:胡燕 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双因素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最近几年,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动,因而,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状况。为此,我们借助被广泛应用于餐饮、教育、证券、投资等诸多管理领域的双因素理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理论运用探究,同时也提出基于双因素理论的解决策略,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高职院校培养高技术人才的质量。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积极性;解决策略

1前言

高职教育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对高校发展,甚至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院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其生源构成错综复杂,学生养成教育欠缺、严重缺乏自制力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为了对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管理,这里以双因素理论为基础,探求该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中的应用,从而找寻更好的管理之道,帮助高职院校学生积极有效地完成学业,进而为国家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双因素理论的概述

2.1双因素理论的产生及内容

双因素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rickHerzberg)和他的助手们,围绕工作中的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对200名工程师和会计师展开问卷调查后提出的。[1]由于该理论指出了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类,所以又被称为“激励———保健理论”。[1]其中,激励因素是指那些涉及对工作产生积极情感的因素,比如工作本身、认可、上进心和责任等;而保健因素是指涉及对工作产生消极情感的因素,比如工作条件、工资水平和人际关系等。

2.2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满意与不满意。传统观点认为,满意的对立面就是不满意。但是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意的目标而言的,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1]第二,内在与外在。由于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这里我们把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归结为外在因素,把激励因素归结为内在因素。

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1单一模式下管理的片面性

通过招生比例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的来自技校中专,有的来自普通高中,还有些来自初中毕业生,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构成,给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因此,为了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有一个全面的提升,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一般采取高中式的班级管理,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2]类似的,班级配备有辅导员和班主任,学院里有书记和主任,学生自治组织有学生会。从目前来说,这种常态的管理模式层级清楚,相对稳定,有利于学校在生源复杂的状态下进行有效的管理,更有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然而,这种管理方式单一,比较封闭,与学生生活相脱节,常常因为与学生缺乏交流而导致信息落后,管理理念与逐渐个性化的学生不适应,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死板、守旧、刻板、不全面的印象。

3.2复杂环境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从学校的录取工作来看,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低,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功底薄弱,在对待学习这件事上,常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从社会认可度上来看,人们对高职教育存在严重的偏见,觉得那是一种“不入流”的教育,并且就业与继续深造严重受限,导致考入高职的学生严重缺乏学习自信心;从学生的心理状态来看,高职生与同龄的大学生一样,“三观”尚立,可塑性强,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存在“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没有本科生的学历优势、就业优势,情感脆弱,人际关系敏感;从校园环境来看,校园学习氛围缺失,再加上网络环境的影响,本就自制力低下的学生在没有清晰的人生规划的状态下,更是不知所措,选择逃避,常常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进而荒废学业。

4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通过仔细分析发现,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外在因素有管理者素质、学生的人际关系、办学设施,管理制度、家庭的经济压力等,内在因素有学校教师的素质、所学专业本身等。那么,从双因素理论的角度来看,前者外在因素属于保健因素,后者则属于激励因素,其具体分析如下。

4.1激励因素分析

赫茨伯格在提出双因素理论时发现,使员工感到满意的主要因素是与工作本身息息相关的要素,例如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个人在工作中的责任感以及工作属性的社会认同感等。然而,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我们发现这类因素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知不清而带来的,该因素具有持久稳定性的特点,在影响人的行为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所学专业本身。在相关调查研究中发现,高职生对自己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并不清楚,有的对自己所学专业也不感兴趣,他们中的一些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又迫于家庭压力而选择就读高职,因而也就不在乎本专业的学习课程、就业前景以及自身在该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可操控性。当面对强大的心理压力时,学生往往表现出悲观厌学的状态。而此时,学校管理者如果能够给予一个及时有效的恰当引导,或许学生在对待学习和生活方面就会出现一个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二,教师的专业程度。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处于一个重要的主导地位,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密不可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固然比不上本科院校,但是该类型学校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不仅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还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并且,高职教师具备较强的职业创新能力,能够把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又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调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边学边做,既增加了高职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2保健因素分析

这类因素是指那些与高职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如人际关系、学习环境、生活条件、教学硬件设施等。其实通俗地说,这些因素就是高职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因素。如果这类外在因素能够妥善地处理,那么将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但这些因素并不发挥决定作用,并不会从本质上改变院校管理工作的现状,管理者只有权衡好这类因素,才能减少学生对院校的不满意程度。

5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双因素改善

5.1保健因素的满足

第一,物质保障。管理者如果要消除高职生的不满情绪,首先要做到物质的满足。做好高职生在校安心学习的经济工作,将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学校要建立有效的学生档案,对学生家庭情况做出全面的了解,进而将有限的助学资金、奖学金等用得恰到好处,尽最大的可能性给学生提供物质保障。与此同时,学校可适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工作机会,并相应地给予一些报酬以缓解他们在经济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负担;另外,在学生本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工作能力,可以勤工俭学,自食其力。第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管理模式上,管理者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制订人性化的生活管理制度和奖罚分明的学习制度,处理问题时做到尊重与平等,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实现自己在学习阶段的价值。在班集体建设方面,给学生自主管理的机会,实行民主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管理者需要给高职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定期举行阅读推广活动、技能大赛等,让高职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提高自身整体素养,进而做出自己的技术成果;在交流机制上,管理者可以建立聊天室、在线信箱等对话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而在管理方式上做出适当调整,减少学生的不满意度,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5.2激励方式的多样化

第一,专业认同感激励。无论高职生的构成层次多么复杂,也不论选择入校读书是出于何种理由,管理者都应当使高职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未来社会对专业的能力要求、素质结构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从而增强高职生在本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与此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传授者的高职教师,也以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学生的“向师型”让他们看到学习本专业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增强高职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第二,潜能激励。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课方面落后于本科生,但是他们拥有本科生没有的技术能力,这也是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地方。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说是学生的人生新起点,在这里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撕下“差等生”的标签,蜕变为优等生,成为“佼佼者”。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管理者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建设;其次要举办成功学子交流讲座,重拾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发现自身长处,让学生通过高职三年学习,以专业的技术优势立足于社会,实现人生价值。[3]第三,目标管理激励。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目标的管理,更是对学校教育目标的考评管理。它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转折点,是指一个阶段的目标实现之后,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根据实际情况,从管理者、学生、用人单位三个方面,对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做出综合评价,以优化管理结构,合理开展下一阶段的管理工作。[4]因此,从宏观上来讲,目标管理工作的完善,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有利于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6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应用,以消除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学校以及专业学习的不满意为目标,以恰当处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二者的关系为辅助,不仅为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助于探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新模式。总之,现代高职院校的长足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科学而完备的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内,校园可以安静美好,教学能够井然有序。从而,高职院校可以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进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赫兹伯格.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陈昌华.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探讨[J].科技风,2008(24):99.

[4]沈新艺.浅析高职院校管理者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20):67-69.

作者:刘翠英 单位:广州青年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