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学生管理研究(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在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提升管理效果是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保证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基于此,以治理理论为基础,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治理理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主要还是采取行政型管理模式,用命令、惩罚等规制手段进行学生管理,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思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需要改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实现学生管理领域的治理现代化,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成效。
一、治理理论的内涵
在诸多关于治理的定义中,全球治理委员会在1995年发表的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中对治理的界定更具权威性和代表性。它认为“治理”是“治理是各种公共和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理理论认为治理主体是多元的,治理的主体应该包括政府、社会团体、公民等,各主体平等地参与治理,实现“善治”的目标。政府不再是确定社会秩序的必然“中心”,社会秩序呈现出多中心、甚至非中心化的特征。从管理过程的权力运行方向看,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理论强调多主体互动、协调与合作,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治理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际运用要求学校、教师、大学生等多主体平等地参与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管理效果,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治理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在保障大学生安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治理的视角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1.管理主体较为单一。从管理的主体方面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主体单一。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学生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处、团委以及其他涉及学生管理的行政部门和各院系的辅导员,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大学生在学生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师、大学生群体也应该是学生管理的主体,但他们参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范围小,参与管理的程度不高,参与管理的方式和途径较为单一。
2.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从管理方式方面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仍然制定严格的规章和条例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从而实现管理目的。无论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安排、实施工作还是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几乎都由相关部门用行政手段来决定。教师、学生对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涉及学生利益的事项都没有发言权。这样行政化下的学生管理“强调效率和服从,信奉的是权威,追求的是地位,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求同”,其弊端不容忽视”。
3.管理途径缺乏、内容有限。从参与管理的途径看,大学生参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途径缺乏、内容有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最主要的途径是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但实际上学生组织与学校管理部门地位不平等,没有话语权,主要负责学校学生工作的传达和安排,难以充分发挥其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作用。除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外,大学生还通过座谈会、校长信箱等途径参与学生管理,但大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少,难以保障其有效参与学生管理。大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内容也非常有限。目前大学生参与学生管理主要体现在课程选择、评教、奖学金的评定等学生事务方面,而对于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学校改革、建设方面的决策以及其他较重大的事项参与甚少。大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途径和渠道缺乏,参与的层次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参与学生管理的热情。
三、治理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路径
基于治理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就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校领导、辅导员、教师、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平等地、密切地合作,协调和满足各方利益要求,以达到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善治”。
1.从治理的主体看,需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学生治理体系。依据治理理论,学校的党政管理者、教师、辅导员以及大学生都应当成为学生管理的主体,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和分工不同,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和角色,但是他们倾力合作,通过协商、讨论和沟通共同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因此,治理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当构建多方参与,合作管理的新型工作机制。要保障多个主体有效参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就必须制定引导、规范、支持教师、学生等治理主体参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制度,为高职院校多方参与学生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在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也应让教师、学生等主体参与进来,倾听、采纳多方意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学校的各项政策措施都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高职院校领导层在掌握决策的最终决定权,把握学生管理发展方向的同时,还需把部分管理和决策权下放给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只有让教师在学生指导上有自由权,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监督作用;也只有让大学生在学生事务上有自治权,才能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依据治理理论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师、大学生都应该在学生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应创设更多参与机会,搭建更大的参与平台,完善参与机制,引导教师、大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并建立参与学生管理者平等交流对话的机制。同时,教师、大学生都应培养参与学生管理的意识,主动学习关于管理、法律等知识以提高参与学生管理的能力。
2.从治理主体间的关系看,应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统治的权威主要源于政府的法规命令不同,治理的权威主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民主、平等与和谐的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构建是达成师生的共识和认同的前提。民主就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事务上要民主,不要强制学生、压制学生。平等就是指师生在人格上、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管理中,教师都把学生看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他们平等地参与学生管理。和谐就是师生之间在就学校的发展与大学生成长等问题要经常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相互理解,团结统一。在学生管理方面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用民主协商管理方式来进行学生管理,以有效缓解学校与学生因沟通不畅、沟通方式欠妥等问题引起的紧张关系,有效解决学生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难题。民主协商方式有利于教师、学生掌握学校管理相关信息,确保广大教师和学生基本的知情权;有利于教师、大学生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确保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监督权、参与权。
3.从参与治理的载体看,要推进大学生自治组织发展。高职院校要大力发展党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等各种大学生组织,并依靠大学生组织培养大学生的自治能力、提升学生治理的效果。高职院校学生还可以根据志趣、特定的内容组成分散的学生组织,就共同关心的如考证交流、个人情感问题等问题进行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发展。通过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其在大学生与学校、教师中的桥梁作用,增强大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当然,高职院校在提倡和支持学生自治组织发展的同时,也要制定学生组织的成立、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制度,控制学生自治的发展方向;加强对其进行指导和规范,引导学生自治组织健康发展。
4.从参与治理的途径和渠道看,要构筑、丰富参与学生管理的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大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途径和渠道,构筑大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平台方可凸显学生管理成效。在涉及学校重大行政管理制度与决策制定,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后勤管理服务等工作时,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召开民主协商会、听证会、学生座谈会等畅通学生参与的途径,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听取大学生代表意见,在沟通、交流中达成共识。高职院校可采用校务公开、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见面会等形式,了解大学生诉求,并及时回应大学生诉求。可建立学生事务仲裁委员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等机构来听取大学生的批评和意见,并及时受理大学生的各类投诉。
四、结语
高职院校都会用广播站、宣传栏等学校内部媒体重要通知以及与教师、学生利益密切相关事务的事宜,保证全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这一技术,积极拓展参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渠道。高职院校应鼓励并支持各职能部门设立博客、微信公共账号,为参与学生管理的各主体相互交流、民主协商构筑平台。通过拓展多种途径和渠道让教师、学生等主体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发挥好各种参与平台的价值,增强学生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肖振南.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现象、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6(1).
[3]刘孙渊,马超.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治理[J].外国教育研究,2008(6).
[4]陆晓娟.治理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5]洪霄.治理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2).
[6]唐翠兰.治理理论视阈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策略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1).
作者:易晓爽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第二篇: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现代,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广泛普及,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也被提上了行程,在我国扩招措施的实行下,高等教育的推行程度快的让人惊讶,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推广,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急切的需要我国对高等院校的发展重视和找出处理的办法。我国针对这一问题,在以“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于高等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工作经验,把他们两者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推进了高等院校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激励制度;高等院校;管理的模式;以人为本
1.前言
在高职教育占有主要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当今,高职院校不仅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以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为教育对象,更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制思想,关注学生的自身的位置,让学生懂得自身管理和自身教育,打造最新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推进高职院校以后的成长。
2.以人为本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观念从高等院校的管理方面来说,就是指在发展学生管制的过程工作中,高职院校把“人本化”与“人性化”这两种理念融入到学生的管制上,和学生交流、沟通,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使管理人员和学生融洽相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管理发展。
3.以人为本的价值
以人为本在高职院校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管理的和谐,而且能够充分的激起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心态和才干,从而达到提升整个管理的水平。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管制方式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水平,充分培育学生的整体水平,而让学生参与到现实中的工作中这一方式,更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存在的问题,达到积极解决自身问题的结果。以人为本的制度让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为和谐,减少矛盾,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
4.以人为本的实际应用
4.1创造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以人为本的实际运用中,学生和老师在高职院校中共同拥有公平的地位,他们两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拥护,相互关心,坚决贯彻学生是“人”而不是“物”这一中心观点,而学生和教师之间地位的平等,并不是说淡化教师的管理者身份,而是把教师看作日常生活中“平等中的首席”,它既没有遗弃教师在管理中的作用,也没有让学生感到不自在,平等友爱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联,让学生与教师交流起来更加方便,相互的信任度更高,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不被常规模式限制思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4.2构建扁平式管理模式
为了快速的传递和分享信息,缩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差距,高职院校创立了扁平式的教育管理方式,在这一方式中,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可以极大的缩短,运用极少的手续和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办事速度,还更加的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同时信息的快速分享不但改变了人们的服务态度和处理观念,更深程度的解决了因为多阶段的信息传递造成的信息缺失和失真,保证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时间性。
4.3校园文化的利用
为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校园文化意味着一所学校是否有深厚的底蕴,它的内在是否存在灵魂,因此在学生管理中,校园文化也要被充分的运用。它里面所包含的约束和规范可以用来管理学生的行为,同时它本身自带的一些好的道德观点,价值观念,可以让管理者遵循它的理念,向着好的一面前进。校园文化感染着管理者管理目标的确立和实践。在发展中高职院校坚定的以社会主义的中心观念作为领路的方针,通过我国的文化传承和科学的事实在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教育,重点表现我国的文化和艺术创新。
4.4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
平等的制度是以尊重学生为根本的,它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于推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它有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学校管理学生的规章制度是在学生的性格没有拘束的情况下建立的;第二个观点是纪律需要学生自己本身的约束;第三个观点是纪律的标准线不应该成为一种绝对遵守的“圣经”,而是要以学生的成长作为参考标准。
4.5以学生为主体
如果把学生当作教育的整体,那么要让学生当自身的管理者,在以尊重学生的思想的前提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或者创造东西,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就要加强学生的整体观念,确切的把学生当作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就相当于教师的第一服务主体,他们的水平怎么样,决定着这所学校是否可以在经营下去。
5.结语
坚持以人为本,平等互助,公平参与是高职院校发展下去的核心理念,在这一制度中,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既调动了老师们对工作的热诚,也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氛围,把管理变为服务,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轻松学习,对知识的吸收更加透彻,为以后在社会环境中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小军.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必要性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2)
[2]张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以人为本[J].辽宁高职学报,2008(4):11-12
[3]曲雪玉,葛军.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作者:方瑗 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第三篇: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增强,对人才素质要求也不断提升,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规范学生管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就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问题;措施
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制约院校发展的关键问题,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建立合理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水平。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管理模式较为传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新的形势和问题对高职院校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例如大学生就业多元化问题以及大学生行为方式多元化发展,这些问题使得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由固定学制考试转向弹性学制。而更多新问题的出现使得高职院校的管理环境更为复杂,很多高职院校在这种环境形势下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不仅不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还不能够起到应有的管理效果。高职院校在新时期要想取得较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模式的改革,采用新型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才能够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2.师生定位不合理。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产物,成为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和思想,同时也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我国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开展过程却存在着学生和管理人员的沟通不畅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高职教育中,师生定位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起到直接的影响,但是很多院校的教师往往是以管理者的身份要求学生,对学生实施硬性的教育。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交给他们的任务,在缺乏对学生了解的情况下强制性的对学生进行管理,不仅不能够起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同时还会导致管理与被管理之间严重脱节。
二、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主要措施
1.转变教学管理方式。高职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可以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感教学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做好教学设计和规划,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还需要做好教学示范,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会让学生听从他的指挥和领导。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进行合理的引导,才能够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落实首先应该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形成学生教育管理的新体系,建立学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学校的教职工以及管理机构共同参与其中,齐抓共管,从而促进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的有机结合。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学生管理干部,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需要明确管理学生的职责,给他们一定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并且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对学生管理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增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要加强学生管理干部的培训,组织他们参与各项培训、组织会议以及业务活动,从而促进他们的高效管理。此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管理紧靠学校很难实现真正的管理,需要社会其他方面的力量参与其中,与学校教师一起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只有整合各个方面的管理力量,才能够树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应的配套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学校校风管理以及校园安全教育等多方面规范管理,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规章制度的建设中应该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做的事和学生不能做的事,教会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此外,科学规章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育融于管理当中,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来,能够让学生在接受管理的同时不断增强他们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完善和调整,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这样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管理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对管理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为了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高职院校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管理者和被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学生在学校管理中更好地成长和学习。此外,一些高职院校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不断的扩大教育规模,但是在此过程中,还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创造新的教学管理办法,建立良好的学生管理人员培养机制,这样不仅能够保障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莉.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3-85.
[2]李晓璇.新时期地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74-75.
[3]钟毅.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创新研究——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西南大学,2014.
作者:彭晨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人本化为指导来进行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工作,依托规范化采取可量化的形式,突出便利化的特色,同时提出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依据的原则。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个体发展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尤其具有特殊性,在学生管理制度上不能照搬本科院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的提升,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实际作用、内在质量和运行效能等,高职院校目前迫切需要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
1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第一,以“人本化”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培育学生就是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体现,学生发展的内核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学生发展的外延则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会有自卑心理,对自身没有很高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重点。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时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为使学生增加自信和优越感应该经常激励、提醒学生,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对于自我检查、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从而使学生有效地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第二,依托规范化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以法为据的规范性是高职院校进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所不可缺少的。高职院校在制定各类制度时应该以法为据,把各种制度体系健全规范起来。学生的学籍、学生党建、思想教育、奖罚和就业工作等都是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含的内容,对学生素质成果和日常生活的评价也应该包含在内。在制定高职学生管理制度时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奖罚分明、有章可循,满足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要求。第三,采取可量化的形式。应该把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体现在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中,应该尽可能地量化具体实施细则的内容,以利于管理的时候进行评判和处理。能够反映管理成效的是评价和评估,要提升管理效果就需要正确的评价和处理,而错误的评价和处理则会对管理产生制约甚至破坏作用。定性定量地评判学生德、智、体、能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中要考虑这个评判,即量化的内涵是制度必须具备的。第四,突出便利化的特色。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都在加快节奏,因此快捷方便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在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过程中,应该对社会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努力做到简明、扼要,便于人们理解和执行。各种有益便利化的设施和条件都可以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中进行充分利用。为了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执行制度时应该明确法律依据、考核内容和实施措施,有规程、有秩序、有着落地实施各类制度。
2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依据的原则
第一,和谐性原则。我国目前在构建和谐社会,高职院校也需要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应该和谐、匹配才能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和谐性在制度创新中也尤为重要。首先,在制度创新中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和谐。高职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主体,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出发来制定规则制度,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大学生在高校是群体生活、群体学习,因此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和谐也是制定制度需要关注的重点,保证学生群体发展、生活和学习的权益。学生管理制度与学校其他制度之间也应该保持和谐。学校工作和学校制度不只有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制度,因此学生管理制度与学校其他制度之间应该注重保持和谐、联系和衔接,在培养学生成才上应该保持一致的目标。第二,针对性原则。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教育有其特殊性,因此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也应该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是首先应该注意的,高职教育有显著的职业教育特性,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建立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学生管理制度时应该把这些充分考虑进去,建立完善制度为学生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便利。同时,还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来实施高职学生的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在学生管理制度创新中制定相应的内容,使各项制度都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单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盖晓芬.关于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62一63.
[3]崔俊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4]李玉梅.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叶教育与职业,2013,(14):38一40.
作者:郭凤平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处
第五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各类高职院校迅速发展起来。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今后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教育进人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加上生源基础相对落后,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造出一支作风精良的管理队伍,培育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素质普遍下降
1.1.1文化基础薄弱
近年来,高职院校迅速扩大招生规模,导致生源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内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学生对自身缺乏信心,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给学校教学和管理带来巨大困难。
1.1.2生活能力欠佳
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关心他人和集体的意识,做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外地求学,缺乏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应做恰当的引导。
1.1.3心理素质下降
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增大,部分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不愿意从事那些劳动强度大、收人较低的工作,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局面,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开始怀疑自身能力,导致人生目标发生动摇,心理素质不强。
1.2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下降
1.2.1班主任队伍存在不稳定性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其核心,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班主任实际承担的工作已远超过本职工作范畴,工作压力增大,导致班主任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
1.2.2班主任非职业化
由于师资力量缺乏,现在高职院校班主任大部分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或留校的学生,由于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培训,他们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与教育专业的教师有一定差距,许多班主任缺乏对目前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的认识,不能正确分析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特写是面对突发事件时缺乏实战经验,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
1.3学校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沿用的仍然是中专学习的管理模式,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设备等与学校的教学发展需求不符,忽视了对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很快地融人社会,适应社会需要。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策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把高职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给学生以信任和激励,让学生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和监督,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的模式,真正让学生具备主人翁意识。
2.2打造作风精良的班主任队伍
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受到班主任队伍素质的影响,因此要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重视班主任的选拔,加强班主任全面素质的培养,健立健全考核制度,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他们真正起到管理者的作用。
2.3建设学风优良的校园文化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等都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开展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大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2.4培育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在校内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来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组建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为在校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时得到解决,引导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向健康方向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措施,在平时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仅仅是教学生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做出校门后对人生遇到的各种挫折都能勇敢面对,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让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来面对自己的未来,在精神风貌上始终保持奋发向上和积极乐观。
参考文献:
[1]袁辉祥.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考试录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田.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z.
[2]刘雷.高职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与思考叶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3]徐致琴,蔡历维.影响高职生就业的若干因素分析与思考叶辽宁教育研究,2006,v().
[4]文晓璋.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田.教育与职业,2006,(26).
[5]徐兆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柔性化探索叶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3).
作者:徐淑芳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及原因
摘要:在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已经非常的普及,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是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作;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在近年来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学生的管理工作又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才能实现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更有效率的帮助学校完成人才教育的计划。我们所说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学籍的管理、课外活动的管理、校园生活的管理、学生个人心理健康的管理等等。因为当前高职院校的招生名额在不断的扩充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等各方面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然后进入到高职院校面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会有一个适应期。处于高职阶段的学生心理并不成熟,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所以我们必须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对于学生的管理比较困难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在高考中的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再加上高职院校基本上每年都在扩招所以高职院校的生源相对于本科院校在质量上呈现参差不齐的情况。虽然我们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扶植高职院校教育但是在社会上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认可度还是不高。很多孩子其实根本不想继续接受教育是自己的家长为了一张文凭将学生送进高职院校进行学习。这样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学习的积极性并不会很高。
(2)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够深入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不是很深入,很多领导者还认为学生的管理只是辅导员的工作,并没有系统深入的去了解学生管理的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应该做细致。目前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体系是院系到年级再到班级这样一层层的进行管理。这种单线条的管理模式的信息沟通做得不够全面。很多学生管理的具体工作都落到了学校辅导员的肩膀上。由于辅导员的个人精力和时间有限,她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日常事务以及各项指标任务,这样就很难对学生做一个细致的管理。
(3)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法滞后
很多教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是停留在滞后的阶段。没有依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来更新自己的学生管理的理念。很多学生管理工作者更加注重的是实际事务的处理,没有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还有的教师将高中阶段的管理方法运用到高职院校中,什么事情都要管,认为学生应该无条件的服从自己的管理,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会让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高职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虽然心理上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已经和高中生不一样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对策
(1)严格控制招生质量,依据学生质量安排专业的教辅人员
高职院校虽然录取分数线相对重点本科来说比较低但是也是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加强管理,确保一定的招生质量。招生部应该全面贯彻研究国家的相关招生政策,保证学生的质量,不能为了提高入学率什么学生都招到学校来。还与对于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辅导员安排也要做好。一般来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比较活泼我们需要安排性格阳光一点的辅导员,还有的文科类专业的女生多一些,就需要尽量安排女性辅导员而且心思需要比较细腻。
(2)制定适合学生的管理方案
我们需要为高职院校学生拟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说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执行者。但是这两者之间很多时候分工不够明确,做的事情又有可能出现重复。我们的管理从全局出发,多个部门进行不同的分工。对于辅导员的定位一定要清晰明确,让辅导员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
(3)教师需要革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在以学生为本位的基础上进行管理
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管理理念,自己对于学生的管理需要满足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管理问题。我们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以外还需要积极的学习思想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等方面的知识。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做到科学的管理学生。我们的管理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现以学生为本位。而不是单纯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待学生,这样是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应该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教师需要经常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及时的处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在以学生为本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管理才能全面的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在当今提倡提高人口素质的今天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依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的情况来做好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艳.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03).
[2]潘志安.高职学生管理的探索和体会[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作者:陈思 单位:六安市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摘要】高职学生管理难度逐年增大,辅导员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本文分析了现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从需要具备的耐心、仔细、驾驭班级、博学、人际处理等方面提出了高职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耐心;驾驭;辅导员;人际处理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更加需要人性化。人的发展是存在差异性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他们需要受到不同的对待,这样就需要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即分层次发展的管理理念,实现一种差异化的管理。针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需要辅导员具备更多多元化的班级管理经验和手段,来应对更加复杂的学生管理。
二、存在的困难
1.班级管理新问题层出不穷。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更多的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遇到了更多的新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产生的原因,从而创新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例如,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学生开始使用智能手机,这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出现的班级管理的新问题。智能手机是一种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最新产物,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灰色、甚至黄色的网上信息通过手机就能传递到学生手中。因此这种智能手机就给现代学生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辅导员管理班级的新理论如果不足,就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问题。
2.辅导员管理精力有限。现代高职学校的辅导员带的班级很多,需要管理很多的学生,这样的工作量使得辅导员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的辅导员只是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出现问题的学生身上,对那些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没有更多的关注。
3.辅导员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过于简单。辅导员管理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对于学生的问题缺少耐心,没有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管理,没有考虑学生接受与否,没有以学生为本,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一些学生难以接受辅导员,对班级管理存在抵触情绪。
三、构建高职辅导员基本素养的具体措施
1.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构建辅导员耐心、仔细的基本素养。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生活都是不同的,传统的高职学校学生管理方式进行的是统一化的管理,这种方式没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管理,这种方式没有更多的考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就被逐步消磨。因此需要进一步考虑班级学生的不同需要,这就需要辅导员仔细观察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梳理出他们的不同需要。这种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就需要辅导员构建自己更加耐心、仔细的特征,这些基本特征就需要辅导员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步提升,在工作中培养自己条理性、逻辑性的性格特征,这样才能有效梳理出不同学生的不同管理需要。建立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分类档案,为下一步的分层次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资料,这也就需要培养辅导员更多的耐心仔细的性格特征。
2.不同层次学生的管理,构建辅导员驾驭班级的能力。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需要培养辅导员驾驭班级的能力,即每一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学习特点。需要辅导员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这就需要辅导员具备驾驭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信服自己的管理。辅导员需要进一步掌握管理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例如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有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性格外向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管理,辅导员需要采用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针对性格外向的学生,辅导员可以采取更加直接的方式进行教育和批评,但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辅导员需要更加注重说话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不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这种分层次管理的方式需要辅导员进一步构建驾驭整个班级的能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的管理更加信服。同时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也是提升辅导员驾驭班级能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利用不同的时间段,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最为真实的感受,这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本要求,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真正朋友。
3.面对不同问题,培养辅导员博学、灵活多变的人际处理特征。要想实现不同学生的针对性管理,就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例如,手机问题是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难点之一,一些不良信息通过手机传递给学生。这需要辅导员进行有效的疏导,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摒弃不良的思想内容。针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让学生逐步构建出分辨是非的能力,这样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学习,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先进理论,才能实现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另外,与家长的交流也是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基本情况,才能全面认识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实现更加全面、系统的管理,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就需要辅导员具备灵活多变的人际处理特征。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需要实现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这种发展模式需要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采取更加委婉的教育方法,针对学习优等生需要采取及时的提醒等,因此,这种辅导员学生管理方式有着更多的优势,需要辅导员具备更多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实现自我能力和素养的有效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明彦.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研究——以G高校为例[A].2013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andEducationalResearch(EER2013),2013,08:179-180.
作者:姜璇 单位: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当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工作踏上新台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分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都在与日俱增,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短,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对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阻碍。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高职教育的管理工作也同样受到了重视,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教育的管理工作应当挖掘出主要矛盾,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推动高职教育向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一、高职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理念落后。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对于学生采取的管理方式依然是传统管理模式,没有认识到高职院校与中专校之间的区别,将学生只是当做管理的对象,针对学生的管理就是严防死守,管理模式过于直接和僵化,没有根据实际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转变。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高职教育的学生已经是有了独立思考和行动力的个人,老师的工作应该是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丧失了这样锻炼的机会,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缺乏独立性,缺少突破精神。
2.体制缺陷。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是偏向于行政管理的模式,所实行的是二级管理制度,由学校的学生处领导、学生管理办公室以及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这样的管理模式看似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辅导员不能根据学生实际发展的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所以往往导致老师付出了心力,但是管理的效果没有体现。同时,高职院校内部的各级管理部门沟通存在缺陷,有些部门对于自己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与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关系,因此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
3.管理组织不稳定。随着高职院校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因此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但那时管理人员的数量却没有明显的提升,有的学校甚至缺少专职辅导员,这对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阻碍。管理人员不足,有些高职院校寻找一些兼职或者外聘的人员,但是这些人往往缺乏管理经验,无法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具有的针对性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多且复杂,不仅是教育教学,还有学生日常的生活,都是需要管理者处理的,因此真正留着管理者学习思考的时间较少。辅导员作为管理层与学生之间接触最为密切,但是在学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人员对于工作失去耐心,另外关于职称评定等方面也没有办法获得较为平等的对待,容易产生离岗的念头。负责的事情多,但是薪资待遇没有得到与之相平衡,对于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产生严重影响,对学生管理工作造成阻碍。
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创新理念。新的时展背景下,需要管理者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可以将学生纳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以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
2.完善体制。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完善,首先需要明确体制内部组织结构的构成,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结构,整个机构由决策、协调指挥、组织控制、执行以及配合协同五个部分组成,这五个部分具有明确的分工,同时又沟通协作,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强管理效果。
3.推进队伍建设。在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最主要的管理人员就是辅导员,他们要做好维持校园教学秩序的工作,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为了强化学生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首先要对于辅导员的聘请继续完善,对于应聘辅导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奉献,并且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不松懈,关注学生的成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引导学生进步,从而提升辅导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要建立严格的辅导员工作制度,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与培养,适应学校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三、总结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学生人数增多,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难度多,需要管理者创新管理方式,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推进学生管理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军.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0:239+243.
[2]匡玉清.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12,04:61-62+81.
[3]蒋华斐.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想与对策探讨[J].科技广场,2009,10:226-228.
[4]岳博.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6,08:142+126.
[5]罗峥.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68-70.
作者:尹诗伟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