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辐射式耦合空调系统安装工艺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辐射式耦合空调系统安装工艺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辐射式耦合空调系统安装工艺浅析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直流式和辐射耦合空调系统,并在BA系统控制下实时监控,使室内温湿度独立控制。该系统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具有极高的舒适性,促进了辐射式空调推广和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直流式辐射式红外辐射BA系统

全置换新风与辐射吊顶耦合空调系统具有高舒适性、节能、安装简便等特点,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得到应用[1]。辐射空调系统采用长波辐射将热量/冷量传递到建筑物内,热辐射交换面积较大,温度分布均匀,室内温度调节响应迅速,因没有风机和出风孔,无噪声和吹风感,具有较高的舒适性。辐射空调的末端采用管路敷设,具有较大散热面积和换热效率,供冷时供水水温仅16℃~18℃,高于常规空调8℃~10℃,辐射供冷比常规空调系统节能28%~40%;供暖时供水水温仅28℃~32℃,低于常规空调8℃~10℃,可以节能20%~30%。结合室内露点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新风湿度传感器等BA系统的智能控制,做到房间内温湿度的自动调节,在节能性、安全性、卫生性、室内舒适性、环境友好性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2]。然而,单一的辐射式空调无法满足室内新风的要求,同时金属毛细管网辐射式空调在夏季运行时冷表面易结露滋生霉菌。因此,本文采用集中新风系统,通过地送顶回的全置换形式,结合室内露点控制器、电动水阀实行智能反馈,形成一套湿度、温度自动调节的智能模式,解决了冷辐射板结露的难题。

1系统建模

辐射是舒适性最高的传热方式,毛细管网辐射空调末端系统60%的冷量和热量都是通过辐射的方式进行的,所以较其他形式的末端系统舒适度要高很多。网栅是由间距很小的平行毛细管均匀分布,热辐射交换面积特别大,所以室内温度非常均匀。并且人体和空间的热交换主要是以辐射的形式进行,这一静态制冷及自然温暖的环境使人体感到非常舒适,冬季身体感到的温度比室温高2℃~3℃,夏季身体感到的温度比室温低2℃~3℃。这一点可以额外地达到节能目的。在毛细管网系统运行期间,由于室内环境的变化(包括开门窗、室内人员增加、供水流量增大等突发因素)使得辐射供冷壁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时,辐射供冷壁面的结露现象是毛细管网供冷系统的主要弊端。壁面结露不仅影响室内墙面的美观,还会影响换热效果,形成表面霉斑,滋生细菌,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和人体健康。辅以全置换新风系统,可控制室内露点,有效解决了冷辐射板结露的难题。利用红外线成像检测技术,对管路破坏、堵塞等问题进行红外线扫描,将问题点精准定位,大大提高了问题解决的精确率。

2施工工艺

毛细管网单位面积散热量大、轻薄、柔软、荷载小,方便与装饰层结合安装,可因地制宜安装在地面、墙面或顶棚,灵活的安装形式,满足各建筑不同功能分区的使用要求。直流式和辐射式耦合空调安装工艺着重于毛细管的敷设,具体施工流程见图1。

2.1施工准备

包括施工安装场地检测、材料进场检测、机具检测、图纸方案技术交底、测量放线等,需要提前检测毛细管,无误后进入敷设阶段。采用4.3mm×0.8mm的PPR塑料毛细管组成间隔为10mm~30mm的网栅,网栅以水为介质输送冷热能量,网栅轻薄、柔软、荷载小,犹如人体中的毛细管,起着分配、输送和搜集液体的功能。冬季毛细管内通温度较低的热水(30℃~35℃),柔和地向房间辐射热量;夏季毛细管内通温度较高的冷水(18℃~20℃),柔和地向房间辐射冷量。毛细管网换热面积大,传热速度快,因此传热效率更高。通过采用红外仪、电子测距仪对安装区域进行放线定位,管网敷设安装过程中,管网的定位、垂直度及平整度的偏差控制在2%以下。毛细管网可分为干式安装和湿式安装。另外毛细管网可因地制宜安装在地面、墙面或顶棚,灵活的安装形式,满足各建筑不同功能分区的使用要求。毛细管网系统安装见图2。

2.2新风系统管道安装

新风系统是由地上及屋顶的全热回收机组对空气温度及湿度进行处理,通过立管将处理的空气送至每户的分风箱。为了保证人体舒适度,室内采用地面送风形式,分风箱至各个房间风口的风管进行地面敷设(见图3)。在主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BA自动控制系统布线。

2.3系统检测和隐蔽

利用平衡及检测工具进行系统平衡调试。系统检测合格后,对毛线管网和新风系统进行隐蔽,隐蔽过程中注意成品保护(见图4)。

2.4系统负荷调试

记录各系统无负荷单机调试数据并进行分析,所示的系统监控图见图5。当切入BA系统自动调节模型,系统进行带负荷调试运行(见图6)。

2.5红外线热成像检测

利用红外线成像设备,对毛细管网安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管路破坏、堵塞等问题进行红外线扫描,通过对热成像资料分析,将问题点精准定位。

3结语

(1)辐射智能空调安装技术,将毛细管道闭合回路敷设墙面、顶面,通过辐射形式进行热量交换,结合室内露点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新风湿度传感器等BA系统的智能控制,自动调节房间内温湿度。(2)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在节省运行费用、舒适环保、节省建筑空间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而且与置换通风或者其他新风形式相结合,能够取长补短,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随着行业标准和规范的不断完善,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3)全置换新风露点控制技术,采用集中新风系统,通过地送顶回的全置换形式,结合室内露点控制器、电动水阀实行智能反馈,形成一套湿度、温度自动调节的智能模式,解决了冷辐射板结露的难题。(4)红外线成像检测技术,利用红外线成像设备,对毛细管网安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管路破坏、堵塞等问题进行红外线扫描,通过对热成像资料分析,将问题点精准定位,提高了问题解决的精确率。

参考文献:

[1]高雅.毛细管网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复合系统性能研究[D].四川:重庆大学,2017.

[2]毕晓萱,李刚,郑纤芳,等.基于金属毛细管网的新型温湿度独立控制辐射空调系统设计[J].节能,2020,39(2):62-65.

作者:欧阳国安 杨春生 代静涛 彭波 邹英 单位:中建五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